浅析激励理论及其在管理实践中的应用

2016-07-06 09:32于彦秋
2016年21期
关键词:激励理论以人为本企业管理

于彦秋

摘 要:激励是人类古老的行为之一,对组织发展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激励理论是人本行政管理的主要形式与手段,良好的激励机制对于企业保持良性生存与发展不无裨益。企业若想在激烈的竞争中良好地生存与发展,就必须结合自身情况,有效地采取以人为本的激励机制,充分激发企业员工工作的积极性与创造性,从而促使企业不断朝着良性健康的方向发展。本文以某知名企业为例,概括分析了激励理论的内容,特性及其实际功能,重点讨论了激励理论在管理中的有效运用策略,为我国企业未来的管理提供了正确的方向。

关键词:激励理论;激励因素;积极性;企业管理;以人为本

近年来随着我国经济水平的不断提高,企业竞争愈加激烈,已呈现白热化趋势。况且由于受到金融危机影响,各行各业处于复苏阶段都急需吸纳保留人才。这就需要企业根据自身的实际情况采取恰当的激励理论和管理方式,建立以人为本的激励机制,激发员工的工作热情,增强员工的满意度与忠诚度,进而促使企业化解危机,提高其综合竞争力。

一、理论基础——激励理论概述

(一)激励概念

激励是人本管理的核心,管理者在成功运用激励理论之前,必须首先要对激励原理有一个正确认识。不同学者对于激励给出了不同的定义,但纵观这些定义,我们可以看出他们大都非常强调需要、动机在激励中的重要作用。激励一词本身有“激发、鼓励”的意思。具体来说,在管理活动中激励就是:“为了特定目标而影响人们的内在需要或动机,从而强化、引导或改变人们行为的反复过程”。

(二)激励理论内容

根据总结归纳,20世纪二三十年代以来,西方大多数学者都是按下述角度对管理激励理论进行分类研究的:即他们按照激励理论所研究侧重以及与行为关系的不同,将管理激励理论分为四大类:内容型激励理论、过程型激励理论、行为改造型激励理论以及综合激励模式理论。内容型激励理论主要是从“人到底追求什么”角度入手,着重研究了“用什么去激励员工”这一问题,其代表理论有:马斯洛的需要层次理论、赫茨伯格的双因素理论等。而过程型激励理论则主要解决了“人追求的目标怎样影响人的行为以及最终怎样影响人的绩效表现的?”这一问题,[1]主要理论包括:弗鲁姆的期望理论、亚当斯的公平理论等。[2]又有一些学者遵循泰罗单一金钱的激励角度研究,强调行为的结果对以后行为的影响,因此这一理论被命名为行为改造型激励理论。之后,一些行为主义学者发现前三种激励理论都过于片面,于是认为要想形成完整的激励理论就要将三者结合起来,便发展形成了所谓的综合激励模式。其中包括波特·劳勒模型等。很多现代企业在激励管理过程中便应用了以上多种激励理论以使企业提升竞争力。[3]某企业在其管理实践中主要运用了内容型激励理论,同时也结合了其他类型激励理论,为其他企业未来的激励管理与发展提供了重要的借鉴意义。

(三)激励理论的作用

激励是人本行政管理的核心,要想实现行政目标,必须充分调动起员工的积极性和主动性,进而实现组织系统的良好运转。正确地运用激励理论能够起到如下作用:

1、有利于提高绩效。一个企业要有良好的绩效才能够生存与发展。管理学研究表明:员工的绩效很大程度上会受到激励程度的影响。例如:两个能力相仿的员工,他们的绩效高低将取决于激励水平的高低。如果员工失去了工作积极性,即使能力再高,也不会取得优异的绩效。激励能够让企业充满活力,因此,有效地运用激励理论有利于提高员工的绩效,进而为企业创造更大效益。

2、有利于开发员工潜力。人们都具有很多未知的潜力,需要去激励与开发,企业中员工潜在的绩效也是如此,等待挖掘。美国哈佛大学威廉·詹姆斯教授在对员工激励的研究中发现,按时计酬的分配制度仅能让员工发挥20%-30%的能力,如果受到充分激励,员工的能力可以发挥出80%-90%,这两种情况之间的差距就是有效激励的效果。[4]由此可见,激励的作用是不容小视的,通过有效的激励,可以使员工充分地发挥自身潜力,有效地提高工作效率。

3、有利于创造良性的竞争环境。正如麦格雷戈所说,“个人与个人之间的竞争才是激励的有效来源之一”。[5]正确的激励方式包含一种竞争精神,良好的激励机制能够营造出一种良性的竞争氛围。企业中的员工常常会受到竞争性环境带来的压力,并将压力转化成努力工作的动力。因此,企业管理和经营者们要运用多种激励方式,根据员工的具体表现,造就良性的竞争氛围,这样一来,便可促使更多人为实现组织目标而不断努力。

二、激励理论在管理实践中的应用——以某企业为例

企业凡能够取得令人瞩目的辉煌成就,都是由于其始终坚持以人为本的激励理念。我国某知名企业在其管理的过程中始终把提高员工的积极性视为企业发展的原动力,从而实现走向企业发展与员工成长并驾齐驱的现代管理新方向。下面将分别从以下几个方面分析该企业是如何灵活运用多种激励理论来进行管理实践的。

(一)有效运用物质激励

物质激励是增强员工积极性的重要手段之一。在当今的市场环境条件下,意味着企业管理者必须通过市场机制来激励和刺激员工。因而某企业采用了市场链管理机制,市场链机制(“SST机制”),即索酬、索赔和跳闸,在该机制中蕴涵着企业“负债经营”的思想。[6]该企业认为,每位员工得到物质激励的同时必须通过市场为企业创造价值。其引进“SST机制”就是为了激励员工尽自身最大努力为企业创造价值最大化。该企业在薪酬激励方面还实行差异化的多种薪酬制度,采取灵活的分配体系。例如:企业领导人的薪酬采用年薪+奖金的方式,对于研发人员则实行“负债工作法”,即薪酬与产品销售直接相关,依据市场效益计算,对于行政后勤人员采用固定合同工资+晋级工资的方式。这种差异化薪酬制度间接运用了马斯洛的需要层次理论,构建了不同层次的需要激励,满足不同层次员工的不同需求。

(二)满足激励因素,建立竞争选才机制

竞争是激发员工潜力与积极性的良方。只有那些被称为激励因素的需要得到满足时,才能在企业中实现人才的有效利用。而人才又是激烈市场竞争中的关键要素,企业领导者的主要任务是建立一项出人才的机制。因而某企业提出了一种动态的人才选拔机制——“赛马不相马”,人人可升迁,能者上,庸者下。该企业还实行了末位淘汰制,业绩考核连续三个月排在后的员工要被淘汰。因此员工只有不懈努力和创新,才能够保持不被淘汰。该企业又实行了“三工并存,动态转换”[7]的办法,三种员工身份之间可进行取决于工作态度的动态转换。在转换的同时,薪酬福利也继而转换。如此一来可以使每一位员工的潜力都得以充分施展。该企业的这种优胜劣汰通过竞争机制来选拔人才的方式更有利于激发企业员工的前进的动力与信心,为企业带来更大的效益。

(三)拓展成就需要激励,做自己的CEO

某企业在管理过程中十分尊重员工,努力让员工真正把企业当成自己的家,而并不仅仅给员工物质利益。切实做到了尊重员工、为员工创造“自我实现”的平台,满足员工多层次的需要,让员工真正在挑战自我过程中获得满足感。该企业还实行了“OEC管理法”,可以概括为“旧事日毕,日清日高”,[8]这种科学独特的管理方法有效地配合和推动了品牌战略的实施,提高了企业的产品质量,有助于其获取更大的收益。换句话说,该企业努力让每一位员工都成为自己的“CEO”,使员工充分发挥其主动性,为企业创造更多利益。

(四)采用以人为本综合激励模式

某企业多年以来始终坚持“以人为本”的管理理念,完美地发挥了激励的作用。该企业文化核心的部分就在于其对员工的尊重。在管理的过程中一直坚持一视同仁的原则。并且该企业重视名牌队伍的建设,认为人才是企业文化的生命力。在其管理制度中有一项叫做“命名工具”的奖励制度,即用员工名字来命名其所改革的创新工具,大大地激发了企业员工创新的激情与信心,进而让员工为企业创造更大价值。为了激励员工的工作热情与积极性,该企业还应用了许多人性化的管理方法。例如:开辟了“新桥工程”栏目,并且实行“三心换一心”和《排忧解难本》等做法,专门有小组及时帮助员工解决生活上的实际困难。而且企业中层以上干部十多年来实行红、黄牌制度,按绩效优劣分别发红、黄牌,公开考核。该企业每半年举行一次职工代表大会,各事业部每月两次恳谈会无不体现了其切实关心员工,尊重员工,处处为员工着想。该企业能从一个默默无闻的小公司发展成今天的世界500强企业,这与它趋向人本化的管理方式和理念是密不可分的。

三、激励理论在管理实践中的有效运用策略

激励机制是一个十分复杂的有机模式,能否恰当运用激励机制,直接关系到能否帮助管理者们激发企业员工的积极性与创造性。良好恰当地运用激励理论,能够有利于企业的正常运作发展,并且可以更好地服务于社会实践。虽然上述企业为广大现代企业做出了典范,但鉴于激励机制系统的复杂性与多变性,企业管理者们更需要清醒的头脑和良好的素质,在运用激励机制管理企业的过程中,应当注意以下方面问题:

(一)运用多重激励手段,树立整体观念

激励机制是一个开放的系统,在完善激励机制的过程中,应当放宽视野。企业管理者和经营者们可以根据自身企业的实际情况采用多种不同的激励手段和方法,针对不同人群,起到全民激励效果。例如:可以运用参与激励,增强员工的自主性以及对企业的归属感,鼓励员工参与企业决策管理使得员工积极性更高,对企业更忠诚,生产力水平也会随之提高。还可以采用荣誉激励,它能够使员工拥有自身价值实现的成就感。只有多种激励手段的综合运用,才能达到最大的激励效果。并且应当树立员工对企业整体发展的责任,增强员工的责任意识,正如上述企业激励员工做自己的“CEO”,真正将企业的发展视作自己的终身事业一样关心,克服只注重个人业绩而忽视企业长远利益。应当树立企业发展的长远目标和整体责任的理念。

(二)激励过程做到两极、有机结合

激励的过程分为两级,一极是奖励,另一极是惩罚。奖励分为物质奖励与精神奖励两种;惩罚分为经济制裁和思想教育或说服教育两极。在激励机制实施过程中,必须考虑将这些两极有机地结合起来,辩证地应用。首先物质奖励与精神奖励要相辅相成,奖励的获得可以满足员工不同层次的需要,现阶段,企业管理者要在不断满足人们物质需要的同时,也使人们不断得到精神、文化上的充实与满足。在运用激励机制进行管理时还应该合理地融合正激励与负激励。正激励可以继续强化某行为,而负激励则会抑制停止某行为。在激励理论的实践过程中应当两者并用、相互结合,做到奖惩分明。经济制裁对人们行为的转变可以起到一定积极作用,使人们在利益受损的威胁下提高认识改变其行为,然而有一些复杂问题还必须要借助思想说服教育,从思想上给予严重地批评,以达到惩罚的目的。

(三)激励要适时适度适频

激励只是企业管理者为实现组织目标而努力过程中的一个有效因素,要想使得企业提高绩效、取得长足发展,还需要对激励实施适度的把握。首先,必须要掌握激励的时机,做到适时激励,即在人们需要并应当获得激励时及时给予激励。适时的激励可以产生事半功倍的效果;反之则会事倍功半。例如当员工的绩效表现优异时,管理者就应不失时机的加以肯定与鼓励。有效的激励还必须掌握激励的强度,也就是说激励的程度大小应与人们的业绩相对应。激励过量会使人产生错觉以及投机心理,而激励不足量便无法起到应有的激励效果,因此适度激励应当注重奖励的公平性。与此同时,在运用激励机制时还应当掌握激励的频率问题,也就是指吉利的次数和快慢。激励次数过多,间隔太短,不能够充分发挥激励作用,难以让人信服;而次数太少,间隔过长,则难以引起人注意,不利于保持员工积极性。两种极端都无法实现良好激励,因此一定注意激励要适频。

(四)坚持“以人为本”的激励理念

构建员工是企业生存与发展主体共识是“以人为本”的激励机制建立的前提和出发点。因此,企业必须要尽可能地促使员工成为企业这一平台的主角,使员工具有一种“企业主人翁”的工作意识。建立健全适宜的市场经济激励机制,一改传统观念中只是强调意识形态中“人”的作用,而放弃了对“人”的作用的错误观念,积极地营造出适应市场经济发展的变化,契合新形势下的激励机制标准。企业必须要形成“尊重人、关心人、理解人”的核心价值理念,这样员工才能够在应有的地位和应得的奖励中感受出自身和企业间的相互扶持、共同发展的关系。

四、结语

激励是现代企业管理中重要职能之一。随着经济水平不断提高,以及市场竞争日益激烈的趋势,若一个企业能够良好地地运用激励理论进行管理,那么在获得经济效益的同时,还能够使企业实现长足发展与进步,实现经济效益与社会效益的“双赢”。企业必须根据自身实际情况,重视对企业员工的激励,综合运用多种不同的激励方式和手段,建立适应时代发展并且独具企业特色的开放的激励机制,这样才能够充分发挥企业员工的积极性、主动性,使其为企业创造更大价值,才能够使企业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朝着健康稳定长远的方向不断发展。

(作者单位:黑龙江大学)

参考文献:

[1] 黄德良.人本行政管理[M],上海:上海大学出版社,2002.4.

[2] 黄国庆.管理学教程[M],北京:立信会计出版社,2004年版.

[3] 詹秋月.西方激励理论的演进与发展[J],商业经济,2007年第2期.

[4] 蔡韦龄.管理心理学激励理论综述[J],江西金融职工大学学报,2006.6,第19卷.

[5] 尚东昌.现代企业执行力问题及对策研究[D],黑龙江大学硕士论文,2010.10.

[6] 王国光.海尔人力资源管理解析[J],企业改革与管理,2008年第10期.

[7] 王培玉,付勇.激励理论在企业管理中的运用[J],企业经济,2001.7.

[8] 张永森.对海尔应用内容型激励理论进行激励管理的分析与反思[D],厦门大学,2009.6.

猜你喜欢
激励理论以人为本企业管理
运用激励理论开展企业管理面临的困境分析
分析激励理论在企业管理中的运用
突发事件基本类型及其对管理的意义
语文教学应“以人为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