企业预算管理与控制问题分析

2016-07-07 08:03张妍
进出口经理人 2016年4期
关键词:调整部门考核

张妍

摘 要:凡事预则立,不预则废。预算管理是企业内部控制的重要组成部分,科学的预算管理能全面提高企业经营管理水平,促进企业经营管理体系的完善,有效控制成本费用,为企业的绩效考核提供依据。本文通过对企业预算管理中存在的问题进行研究分析,以期能够针对问题采取可行性措施,更好地实行企业预算管理与控制。

关键词:企业预算管理;控制

一、企业预算管理的意义

企业预算管理是企业战略规划落地的重要手段,是以数字方式呈现的企业经营计划,将战略规划的主要目标层层分解为可量化、可控制、可考核的具体指标,嵌入企业日常经营管理的操作细节,把责任落实到企业的各个业务部门和管理部门并加以监督考核,从下至上确保企业整体目标实现,对企业提升整体管理水平具有重大意义。

(一)确保完成主要经济指标。通过目标分解与责任传递,使主要经济指标的责任落实到部门和人员、明细夯实到具体项目,为各部门明确了奋斗目标,指明了努力方向。

(二)优化企业资源配置。企业人力、财务、技术等资源是有限的,通过预算管理,能够分清轻重缓急,在确保完成目标的前提下,尽量把企业资源向关键任务和主要方向倾斜。

(三)为绩效考核提供依据。企业内部不同部门之间,由于工作内容和性质的不同,往往难以对其绩效和贡献进行横向比较,实施企业预算管理可提供一个相对公开、公平、公正的考评依据。

二、企业预算管理中常见问题

(一)预算管理组织机构不健全、职责不明确

建立一个科学、完善的预算管理组织机构是企业预算管理成功的第一步。实际工作中,好多企业根本没有健全的组织机构来管理企业的预算。如有的企业根本没有全面预算管理委员会,或虽有全面预算管理委员会,但只是流于形式,实际上财务部全权负责预算管理工作。预算组织机构不健全,导致预算管理达不到应有的效果,预算管理目标很难实现,碰到问题各部门之间相互扯皮。

很多企业预算管理职责分工不明确,造成问题处理不及时甚至没人处理,影响工作效率,也影响工作质量。究其原因,主要是:管理链条长、流程不清晰,人员变化快,数据不统一,缺乏有效的信息沟通。这些问题造成预算管理成为一纸空话,大家停留在做表面文章。

(二)预算目标不合理、预算范围不全面

好多企业由于预算目标管理层直接拍板,预算没有经过“自下而上、自上而下、上下结合”的过程。上级部门未经下属部门同意,直接下达当年的预算目标,下属部门根本不能完成企业分配给本部门的目标任务,导致年终预算与实际脱离,最终造成企业整体目标不能完成。

企业的预算管控要做到“全体参与、全面控管、全程监督”。在实际工作中,有的部门由于种种原因,当年没有预算。这样,不仅影响了企业整体预算的实现,同时也影响了别的部门的干劲。任何部门或个人,对自己的经济小目标不负责,就会出现预算不落到实处、考核不公或浪费现象出现。

(三)预算控制形同虚设、预算调整流于形式

预算执行是预算管理的落脚点。预算工作做得再好,实际执行不到位,等同于纸上谈兵。在实际工作中,不少单位的预算权力机构仅参与预算的规划,实际执行过程如何,预算与执行结果的偏差如何,是否纠正偏差,很少人顾及。等到年终,预算目标不能实现时顿时傻眼。

预算并非一成不变,但也并非想变就变。没有规范预算调整的管理,就会造成各级预算不合理的随意变更。预算调整不规范的行为通常是随意减少收入预算、追加费用预算,随意改变预算经费用途、结构。最终导致偏离企业发展战略和年度预算目标,直接影响了预算监控的实效性。

(四)预算考核机制缺失、预算引领作用微弱

年终,不少企业预算的实际执行结果与预算相差甚远。但是,由于没有一套完整的预算考核机制,干得好、干得坏,对部门负责人乃至广大员工影响甚微或几乎没有影响。预算的执行者是广大员工,员工的意识、态度等决定了预算执行的结果。如果预算管理不能激励和引导员工去尽力完成预算目标,那么该企业的预算管理是不健全的,是存在缺失的。预算管理要落到实处、有依可循,方能起到预算引领作用。

三、企业预算管理的措施建议

(一)建立预算管理专职部门

成立预算管理办公室,在预算管理委员会的领导下工作,并向其报告,具体负责预算的编制、调整、考核、监督、分析和报告。预算管理办公室下设薪酬、筹资、投资、销售、生产、采购等专项预算小组,分别负责牵头各专项预算的管理,专项预算小组向预算管理办公室汇报。此外,还要求各预算责任部门设立预算管理专员,负责本部门预算编制、监督、控制与分析,与预算管理办公室及其专项预算小组进行及时有效的沟通。

预算管理办公室要强化预算执行,加强预算监督,推行预算管理责任化。使预算管理委员会、预算管理办公室及其专项预算小组、预算责任部门等三个层级预算主体权责明确、流程顺畅,确保预算指标层层下达、责任落地,预算过程人人参与、各负其责。

(二)建立科学合理的预算管理指标体系

预算的指标体系最终落在财务指标上。这些财务指标要明确,相互之间要存在逻辑关联关系。通常企业以销售预算为起点,然后依次编制成本费用预算、现金预算,最终形成利润表预算、资产负债表预算。预算指标体系是预算管理的重要环节,对整个预算管理具有提纲挈领的重要作用。预算指标设置不合理、不全面、不科学、不明确,会给后续的预算管理工作流程带来极大的负面影响,大大削弱预算管理应有的作用。此外,为树立预算指标的权威性,每年必须让各预算责任主体签订书面的预算责任书,正式下达预算指标,使其感受到预算指标的严肃性和约束作用。

(三)强化预算过程控制、规范预算调整流程

定期向各层级的预算责任主体反馈预算执行情况,严格控制预算外支出。在年度全面预算审核通过后,将预算指标层层分解、层层落实,使每个部门、每个小组、甚至每一位员工都有自己的预算指标,最终形成一个全员参与、全过程管理的系统的预算执行体系。在此基础上再将年度预算细化到季度、月度。每月,对各部门上月的实际发生费用进行梳理,合理归类,适当调整,并落实到预算目标费用。经编制、初审、复审后发给各部门核对,以达到费用月月清的效果。 每季度,将实际费用汇总后与核定预算数进行对比,根据预算达成率实时的予以提示各部门费用是否超支,有效控制企业的成本费用,以做到预算公正、透明、有据可依。对预算外的费用,严格审批,经预算管理办公室特别批示后方可报销,以杜绝费用的不合理开支。

建立预算管理会议制度。预算管理办公室要定期召开预算执行分析会议,建立起完善的预算分析制度。财务部事先将预算与实际执行的情况下发至各级预算部门,各级部门要认真对待,找出原因,提出解决方案,编制分析报告,最终由预算管理办公室进行汇总,形成综合分析报告,然后报预算管理委员会审核。预算分析要逐层进行,从最基层的预算责任中心及子企业的各个部门开始分析,然后是各子企业层面的,再是企业层面的,将分析结果逐级上报,作为预算例会的主要报告资料。形成从下到上的规范的预算执行分析报告制度。

规范预算调节机制,确保预算整体有效性。预算并非保持一成不变,会因时间、外部环境等因素的变化而随之变化。我们要及时对变化做出调整。预算调整要经过严格审批,不能随意调整,需要有充分的理由和证据来支持。预算调整分为预算内的科目之间的调整、预算内的调减和预算外的调增,不同的预算调整需要经过不同的流程,以严格控制不合理的调整。预算调整一般分为预算事项的应急调整和半年调整,应急事项是指不及时进行调整就会影响经营,这种调整不是经常的,应有严格的标准和程序。同时,企业应每半年根据市场环境变化及各项指标的执行情况进行评价,视具体情况对部分指标进行半年调整。

(四)完善预算考核机制、增强预算引领作用

预算的考核机制要根据各单位的实际执行情况不断健全和完善。如何才能最大程度地提高员工的积极性,发挥员工的主观能动性,从而为企业创造更多的价值,是我们必须考虑的问题。

预算目标要细化至每一个部门、每一个小组、甚至每一位员工,使预算目标与广大员工息息相关,化工作压力为前进动力。预算的考核机制要公平、公正、科学、合理。有奖有惩,奖惩结合,按不同情况分别考评,并与员工的绩效考核挂钩,避免干得好、干得坏一个样。完善的预算考核机制才能增强预算的引领作用,确保预算指标、战略规划平稳落地。

四、结束语

要想实现良好的企业预算管理,管理层须通过不断学习先进的管理技术,建立、健全预算管理组织机构,树立全员参与的预算管理理念,建立科学合理的预算指标体系和分工明确的预算管理机制,预算例会、分析制度常态化,预算调节机制、考核机制规范化,并对预算执行过程进行强有力的监督。

参考文献:

[1]曹焱.企业实施全面预算管理控制存在的问题及启示[J].商,2013年第15期.

[2]唐丽敏.浅谈管理会计在预算管理中的应用[J].新经济,2015年11月(中).

猜你喜欢
调整部门考核
夏季午睡越睡越困该如何调整
内部考核
创新完善机制 做实做优考核
沪指快速回落 调整中可增持白马
公立医院 如何考核?
医改成功需打破部门藩篱
7部门
18
家庭年终考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