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广州大学城规划建设实施以来有关问题的总结与探讨

2016-07-07 08:32李仲昆
进出口经理人 2016年4期

李仲昆

摘 要:本文主要以广州大学城为例,从建成后使用十几年间大学城规划实施过程中产生的问题,到政府又针对问题对大学城进行提升来解决问题。针对产生的问题进行研究,分析问题产生的原因,并根据大学城规划修编提出的解决对策,总结城市规划工作经验,指导今后的规划编制和实施工作。

关键词:广州大学城;提升计划;规划修编

广州大学城位于广州市东南部、番禺区北部的小谷围岛上,规划范围包括整个小谷围岛,东抵长洲岛,西至洛溪岛,南至新造水道,北接生物岛,总面积约17.8平方公里。距广州市中心约17公里,距市桥约13公里,距广州新城约17公里。大学城十所高校区域控制性详细规划最终于2003年经批准实施,之后中心湖及中轴线片区规划逐步编制完善并批准实施。

经过十多年的建设和发展,大学城已经打造成为国内一流的大学园区,形成了独特的高校文化,已成为广州市的一张名片。在取得显著成绩的同时,大学城在运营和管理过程中,难免产生了一些问题和矛盾,这将制约大学城今后的发展。为了解决这些问题,以中山大学为首的研究团队开始进行深入研究,并形成《实施大学城提升计划工作方案》成果。2012年12月3日,广州市14届46次市政府常务会议审议通过了《实施大学城提升计划工作方案》。方案确定目标:围绕服务广东、广州经济社会发展,以国际一流大学园区为标杆,以建设世界级大学城为目标,与时俱进,科学规划,从容建设,争取用10年时间,将广州大学城打造成为国内一流、国际领先的“文化之城、创新之城、生态之城”。《实施大学城提升计划工作方案》对现有问题提出解决办法,其中包括14大项、72小项工作,涵盖大学城建设收尾工作、调整规划、交通优化、完善配套、科技孵化、资源共享等内容。在这14大项、72小项工作其中就涉及到规划重新修编的工作。

大学城规划修编主要针对十几年来大学城产生的问题去重点研究和解决,问题主要是高校规模急需扩大、公配不足、交通混乱、违法建设严重等问题,究其原因,主要有以下几方面:

一、各高校的建设发展缺少计划和前瞻性

当初市政府提出建设广州大学城时,众多高校十分支持并积极参与落户大学城办学,但仅仅过了十年,大多数高校经过不断扩大招生规模,现有教学和住宿等条件已严重饱和,需要再次扩大建设规模。这反映出各高校在建设和扩招过程中,缺少合理计划,没有预留未来发展的余地。

二、公建配套建设进度滞后

在2003年批准的大学城控制性详细规划中,根据大学城情况,针对岛上居住的人口,配套了足够的公共服务设施,包括教育、医疗等方面。本次《实施大学城提升计划工作方案》中提出的共配不足的问题。通过实地调研、分析和研究得知,部分公建配套目前仍未建设,而大学城中人口规模增加较快,已建成的配套设施难以满足需求,部分公共服务设施建设进度严重滞后。

三、交通指示混乱,道路规划欠合理

大学城规划内、中、外三环的交通路网结构,并配以放射形的道路贯穿三个环路,从图面来看,十分美观和合理。但是从实际使用感受来讲,反馈却并不好。由于环形道路的方向辨识性较差,并伴随交通指示的不明确,使得很多人在大学城中经常迷路或兜圈。同时,中环路作为主要交通要道打断了各高校的教学区和生活区,使得每天有大量学生来往穿行中环路,经常发生交通事故,造成极大的交通隐患。

四、违法建设严重

由于大学城建设的政府主导属性,当初由市重点办牵头建设,建设完成后直接移交各高校使用。在移交过程中,很多资料丢失;或者在移交后,部分高校部分改建导致一些建筑未验收。并且,当时建设大学城过程中,在小谷围岛上仍保留四条村,村内违法乱建现象严重。目前,大学城中,仍然有大量的违法建设没有处理,影响到下一步规划提升的实施。

针对以上几个主要问题,在大学城控规中均提出了解决对策。各高校均不同程度的增加了建设量;与教育部门沟通协调后完善落实了幼儿园、中小学教育配套功能;道路设施由于已经建设,难以进行大改动,故需完善交通指示功能等。大学城控规修编在很大程度上解决了下一个规划期内大学城发展遇到的问题。

目前,大多数规划工作都是在解决原有规划遗留的问题。为此,许多规划工作者也在进行不断的研究和探讨,如何提前预判并避免这些问题的发生。通过平时的规划实践工作,本人提出以下几点意见:

首先,做好现状。现状数据是规划设计的基础,不准确的现状数据会影响规划设计过程中的判断、分析和规划决策。大学城控规修编过程中,针对各高校现状建设量的数据就一直存在争议,早期由政府统筹建设之后移交给各高校,后期由于种种原因,部分高校进行改扩建,但手续不完善。导致了在规划修编中拿到的书面现状数据与实际建成使用的现状建设量存在一定误差,在此基础上做的规划下一步仍有可能会出现一些问题。所以,只有现状情况准确了,才能更容易的梳理出现状存在的问题及矛盾,才能更有针对性的在规划中区解决问题。

其次、做好发展计划,留有发展余地。目前,大学城岛上面有十所高校,各学校面积大小不一。各高校在建设过程中一次将整个校园都规划设计并进行建设。后期发现教学和宿舍规模不够,需要扩大建设。本次规划修编工作也给各高校增加了建设量,但是各高校在修详规设计中还是遇到了问题,由于早期建筑已成型,在满足设计规范的基础上,难以新加建筑物。而早期建设的楼又有可能不存在加建的条件,只能推倒部分,再重新建设。在今后的规划中,各用地使用单位应对自身有一个长远的发展计划,并逐步开发土地,为未来的发展留有余地。

再次,公共服务和市政配套的建设要跟上整体建设进度。这次大学城暴露出的教育配套不足的问题,主要不是规划问题,而是建设进度不一致。各高校早早建成并投入使用,大学城内部分楼盘也接连建设起来,而公共配套的建设滞后,导致居住在大学城上面的教师、工作者和普通市民的入学需求得不到满足,而引出的社会问题。所以,下一步在城市规划和建设过程中,要保证配套设施和建筑主体同步建设并移交使用。

第四、城市规划相关标准和规划也要与时俱进和及时更新。中国经济经过高速发展三十年,城市化也同步高速发展,作为城市发展的龙头,城市规划一些标准和规范的更新研究没有跟上城市发展速度。例如城市停车标准,近些年广州市已经研究制定了新的停车配套标准,在新规划地块内按照新标准配套车位。目前国家已放开二胎政策,今后户均人数和幼儿园配套要求都有可能发生变化,故各地规划主管部门应根据国家政策及时对本地区旧的标准和规划进行研究和更新,而不要等问题出来后,再研究解决对策。

最后,关于违法建设问题。在城市建设发展过程中,难以避免会出现违法建设问题。根据目前的解决办法,大多数是先处罚款,然后再按手续完善。这个除了规划限制原因外,主要就是处罚力度较轻,并且出发后即可合法化。这将促使更多的用地单位,在正常程序走不通的时候选择的一条路子,违法成本相对于建设带来的收益可以忽略不计了。所以下一步,城市规划者要研究并制定有关程序,在规划上预留弹性,并逐步引导和指导用地开发单位进行开发建设。

城市规划是为经济社会发展服务的,在经济社会进入改革的时期,规划工作也要相应进行改善和优化,更好的为经济社会发展服务。

参考文献:

[1]何志军,钱检,黄扬飞.大学城的土地空间布局模式探讨——以杭州大学城为例[J].规划师.2005(04).

[2]李萍萍,潘忠诚,李少云,叶青.广州大学城组团四规划与建筑设计——特殊环境的特殊解读[J].建筑学报.2005(03).

[3]何镜堂,郭卫宏,吴中平,郑少鹏.广州大学城组团二规划与建筑设计——交融共享、亲近自然、有机和谐[J].建筑学报.2005(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