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智能化生产力对“中国梦”的影响

2016-07-07 09:10朱文娟
进出口经理人 2016年4期
关键词:中国梦生产力智能化

朱文娟

摘 要: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是人类社会的基本矛盾。而生产力则是起决定性的因素。智能化生产力是知识经济时代生产力的集中体现和标志,它极大地推动了人类社会的发展。本文通过智能化生产力特征的探究,重点论述了智能化生产力对中国梦的影响,并从多方面探讨如何充分发挥智能化生产力对“中国梦”的促进和推动作用。对智能化生产力进行研究,有利于发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优势,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

关键词:智能化;生产力;中国梦

一、智能化生产力的特征

(一)脑力劳动者成为劳动主体。随着科学技术不断发展,社会智能化程度不断提高,脑力劳动者成为知识经济时代劳动者的主体。他们具有较高科学文化水平、掌握较高的实际操作技术。正如马克思所预测的一样:“他们从事生产劳动时并不是直接参与劳动过程,也不是站在机器旁,而是坐在远离劳动过程的地方,通过遥控设备完成生产任务。”在知识经济时代下,科技工作者的素质得到很大提升,使更多的人从体力劳动中解放出来,供其支配和控制的时间增多,拓展了发展空间。

(二)劳动工具智能化。马克思说,区分各种经济时代的标志,不在于生产什么,而在于怎样生产,用什么劳动资料生产。劳动资料是人们在劳动过程中用以改变劳动对象的物质资料。在马克思看来,劳动资料是人类劳动力发展的测量器。在知识经济时代,劳动工具是由计算机控制的,智能化程度较高的生产体系,或者说是无人工厂、无人车间或CIMS。劳动工具是生产力水平的主要标志,呈现着生产力的发展状况。

(三)劳动对象主要是经过人类劳动改造的“人造物”。由于科学技术的快速发展和广泛应用,人类利用和改造自然的能力不断得到强化和提升,劳动对象也发生着变化。在现代社会,劳动对象主要是经过人类劳动改造的“人造物”。人工创造的新物种、新材料,如转基因产品、高性能的复合材料等,都成了人类劳动实践活动所指向的劳动对象,甚至数据、信息、知识等也成了新的劳动对象。

二、智能化生产力对“中国梦”的影响

生产力决定生产关系,生产关系反作用于生产力。一定社会的生产关系适应一定社会的生产力的发展状况。 正如马克思所说:“手推磨产生的是封建主为首的社会,蒸汽磨产生的是工业资本家为首的社会。”

(一)优化社会经济结构,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为实现“中国梦”提供经济支撑。智能化生产力适应了科技发展的潮流,符合社会发展的客观规律。智能化生产力为科技工作者提供更多的自由时间,对技术和管理进行创新。智能化生产力优化了社会经济结构,转变了经济发展方式,从而推动经济持续健康发展。智能化生产力促使产业结构向工业化、信息化的方向转变,加快产业结构优化升级。马克思指出:“现代机器大工业的产生及其所特有的物质技术关系,是产生经济周期波动最根本的、具有物质性和本源性的条件。

(二)促进政治民主化、科学化、法制化,为实现“中国梦”提供制度保障。智能化生产力在物质生产过程中的广泛应用,提高了劳动者的质量,社会地位也相应得到了提高,使其参政议政的意识加强。智能化生产使社会分工更加专门化、政治关系更加复杂,这就促使人们采取科学的方法来处理一系列问题。以计算机为核心的智能化生产力也使社会生产和社会生活出现了一些新情况新问题。而这些问题的解决需依靠政治制度的法制化、规范化。

三、如何充分发挥智能化生产力对“中国梦”的推动作用

(一)深化改革,进一步解放生产力,推动社会主义制度自我完善。习近平说:“改革开放只有进行时没有完成时。”改革是为了解放生产力,为科学技术的发展、生产力的现代化创造前提和条件。要始终代表先进生产力的发展要求,就必须对阻碍生产力发展要求的生产关系进行变革,既要重视劳动者的素质,又要重视管理、技术、科技等要素。这样才能进一步解放和发展生产力,推动社会主义制度的自我完善和发展,充分发挥智能化生产力对“中国梦”的推动作用。

(二)进行科技创新,发挥科技创新的推动作用。智能化生产力要把科技创新放在首要位置,积极引进、吸收、消化国内外先进科学技术,不断加快技术创新和技术改造步伐。科学技术的快速发展是生产力发展的关键因素。正如邓小平同志所说:“四个现代化,关键是科学技术的现代化。没有现代科学技术,就不可能建设现代农业、现代工业、现代国防。没有科学技术的高速发展,也就不可能有国民经济的高速发展。”由此可见,科学技术是生产力发展用之不竭的动力源泉,经济增长的根本动力源于技术创新和进步。

(三)实施科教兴国战略,抓好教育,提高人的素质。人是生产力的首要要素,人的生产决定着其他生产活动的质量。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发展,人类生产能力的发挥越来越依赖于人的素质。而教育正是“生产”人的生产,是造就能够创造物质财富和精神财富的主体—人的能力的生产。邓小平指出,经济发展得快一点,必须依靠科技和教育。知识分子是先进生产力的开拓者,要充分发挥知识分子的主动性、积极性和创造性,从而推动生产力的发展。

参考文献:

[1]马克思,恩格斯.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1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5.

[2]马克思,恩格斯.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46卷(下)[C].北京:人民出版社,1998.

[3]霍福广.论智能化生产力对现代社会关系的影响[J].哲学研究,2006.

[4]白琦瑞.生产力智能化及其对经济社会的促进作用[J].经济问题,2009.

[5]罗桂全,张时碧.生产力智能化趋势对社会经济的影响[N].商业时代,2010.

[6]朱海强.论高新技术产业对社会结构变迁的影响[D].上海大学学报,2005.

[7]张改萍.智能化生产力对人的自由发展的影响[D].华南理工大学硕士学位论文,2011.

[8]周光召.科学技术的发展趋势和它对社会的作用[J].科技导报,1996,7:3.

猜你喜欢
中国梦生产力智能化
智能化战争多维透视
印刷智能化,下一站……
基于“物联网+”的智能化站所初探
把“风景”转化成“生产力
人口红利与提高生产力
展望2014:推动科技创新转化为第一生产力
凡事就怕做到极致 一个词的生产力
美媒:非洲人欲在华追求“中国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