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京剧武丑表演技法

2016-07-08 07:34李志亮
黄梅戏艺术 2016年3期
关键词:把子矮子京剧

○ 李志亮

传统京剧角色行当分为五大类,即:生、旦、净、末、丑。丑角虽居末位,也少有独挑的大戏,但因其表演风格幽默滑稽、亦庄亦谐,在整岀戏中可以起到调节气氛、活跃场面的作用,因而深受观众的喜爱。人们常说:“无丑不成戏”。这正说明了丑角在京剧艺术表演中所具有的特殊作用。

丑行又分“文丑”和“武丑”两支。“武丑”因多扮演性格机警、语言幽默、擅长武艺的男性人物,特别注重念白、各类翻跳跌扑跟头及把子功。在化妆上,因也有勾脸,与花脸行当有点相像。而花脸中的“铜锤花脸”俗称“大花脸”;“架子花脸”俗称“二花脸”;“摔打花脸”俗称“武二花脸”;故武丑又称为"武小花脸"或“武三花脸”。

随着京剧舞台艺术越来越不景气,愿意从事武丑这一行的人也越来越少,优秀的武丑人才更加匮乏,这对于京剧艺术的发展是非常不利的。其实,京剧武丑的发展前途是非常广阔的。尤其是现代流行的街舞,其繁多的新颖技巧、形体动作,多与武丑相通,可被直接或提炼后使用,这将使武丑在舞台上的作用大幅度提高。比如历来受广大观众欢迎的猴戏,可以想象,在添加街舞里新的技巧、形体动作后,将使猴戏的表演更加丰富,又为武丑所独有。这样就把原先武生、武丑两门抱的戏,变为武丑的专属剧目。再有如鬼戏等等,都非常适合武丑来表演,这就拓宽了武丑的表演空间,从而使武丑的表演艺术达到一个新的高度。

就武丑必须要掌握的技术功法而言,武丑文的方面主要是念白;武的方面有“把子功”、“毯子功”、“特技”、“杂耍”、 各种“步法”等等。

一、念 白

武丑的念白有三种,即:“韵白”、“京白”、“方言白”。如《时迁盗甲》的时迁,念的是“韵白”。《三岔口》的刘利华、《挡马》的焦光普念的是“京白”。《打瓜园》的陶洪、《徐良出世》的徐良念的是“方言白”。“方言白”由于地方色彩浓厚,故能给人留下深刻的印象。

由于武丑饰演的人物角色众多,有小到十几岁的孩童,大到耋耄之年的老者。有岀身社会底层的农民、小偷、乞丐,也有绿林好汉、官府武官。即使饰演同一人物,在不同的戏中,人物个性也有所不同。所以,在念白的处理运用上,要与人物相符。其个性化的语气音色,才有助于更好地塑造人物性格,丰富人物形象。如《九龙杯》中的杨香武与《打瓜园》中的陶洪,同为老者,音色都要苍劲浑厚。但杨香武是位无拘无束、天马行空的草莽英雄,其性格爽直,火爆,因而说话急促,语音洪亮。陶洪是农民出身,念的是带有山西地方特色的方言白,虽然身有残疾,但因武艺高强,充满自信,其性格耿直憨厚、诙谐幽默,故念白要干脆,爽朗。再如时迁这一人物,未上梁山时,干着偷鸡摸狗的勾当,是一无赖混混,念白便应时时透着市井泼皮的特性。而在《时迁盗甲》中,时迁已为梁山将领,受命盗甲,念白就要庄重,故用“韵白”,以与其身份、剧情相符。

在武丑行当中,如果饰演的人物是戴"二挑"髯口的(俗称"倒八字" 或"反八字"),又称“开口跳”(很多人认为武丑就是 “开口跳”,这是不对的)。“开口跳”对念白的要求要高于武丑。由于“开口跳”饰演的人物大都快言快语,说起话来像机关枪似的又快又猛,因此念白必须要字字千钧,具有穿透力、还要有膛音。要达到这样的艺术效果,就必须苦练嘴皮子功夫。这种爽脆响亮的念白风格在“开口跳”戏中有比较突出的体现。如《连环套》“议事”一折,朱光祖开场白的第一句“我说这个众位英雄”,就必须拔高调门,放足音量,以丹田气冲上腭之势,盖住计全的尾音,送出口腔。这样能起到“聚集”的作用,先把所有的焦点集中到自己身上,然后再娓娓道来,观众也就能聚精会神地欣赏了。又如《九龙杯》“庆贺黄马褂”一场,杨香武几段经典的念白,必须要把竹筒倒豆子般脆亮的劲头念出来,让观众彻底地过瘾。要是把这场文戏唱“火”了,那后面的武戏就好唱了。有经验的武丑演员都知道,《九龙杯》最难唱的就是这场文戏。因此,以《九龙杯》这出戏来检验一个“开口跳”演员合格与否,当是最好的标尺。

二、把 子 功

把子功一般分为徒手和器械两种。徒手开打叫“手把子”。它的基本套路有:“手串子”、“拿法”、"走跤"、“摔跤攒”。“手串子”指套路对打,如“小五套”、“查拳”、“铁凤翅”、“金刚拳头子”等等。"拿法"是提炼于武术的擒拿,主要以"锁拿"腕、肘、肩、 胯、膝等大关节来制约对方,适合于近距离的搏斗。在《三岔口》的夜战中使用。"走跤"是由两人以上配合完成的技巧组合,如"过包"、"转包"、"穿心前扑"、"捧提"、"坐肩提"、"跨肩"等。主要表现人物轻巧、灵活地在对手身上翻来扑去,轻松自如、如履平地的高超武艺。一系列连贯的技巧组合,让人赞叹不已。《盗银壶》中"店房"一场,邱小义与粘龙、木虎的武打就有"走跤"的表演。在雁荡山水战中也有“走跤”的表演。"摔跤攒"是一种群体性的武打,以一敌众。表演翻、打、跌、扑各种跟头。下手以不同的方式翻上,或"窜毛"、或"跺子扑虎"、或"出场龙头把"等,进行叠翻或对翻。其中“见面”翻较易, "不见面"翻较难。翻扑时谁也不等谁,这就需要严格把握节奏、找准舞台位置,显出严丝合缝的默契配合。“摔跤攒”在《九龙杯》一剧中就有。

器械开打叫“刀枪把子”。是对各种器械开打的总称。武丑在开打中常用的器械多为单刀、双刀、单刀拐。张春华先生主演的《九龙杯》一剧中就有一套"单刀枪"。那种武打的气势,有如疾风骤雨,但见刀光飞舞,布满了整个舞台。最后腾空一个"飞脚",紧接着"一绕两绕削头",异常凶狠,令人观之,既解气又提神,痛快淋漓。

"单刀两杆"即三股档。用于《白泰关》,前面一般先打单对,然后续二杆枪。在对打中要运刀如风,快而不乱;三人走马灯变换调度,让人眼花缭乱。不过还可以穿插刀花、枪花,使其更加繁复。《三岔口》中有"夺双刀"的对打。任堂惠空手对刘利华的双刀。该套把子动作并不花哨,但动作大开大合,任堂惠裹于刀中,闪转腾挪,处处透险。原本《时迁偷鸡》中打"双刀棍",过于通俗,后来张春华先生演此剧,将之改为"单刀拐",非常别致。

《三盗令》中有双匕首的武打。这是短兵刃,使用起来既凶狠、又轻巧,对打中动作短促、变化快捷。其“扎九枪”疾如风、五“飞脚”轻如燕,极具魅力。"峨嵋刺"是蒋平使用的兵器,用在《大破铜网阵》开打中。"峨嵋刺"是一种轻巧、灵便的器械,主要功能是刺,又能在掌中快速旋转。在现在对打设计的基础上,还可增加“背转”、“托转带转身”、“翻身带转”,并将之串连起来,成为一个组合,安排在把子的后半段。这样,就更有特色了。

峨眉刺、匕首枪这两套把子应是著名京剧表演艺术家张春华先生编创的。它不仅拓宽了武丑对器械的使用范畴,又为武打增色良多。其创新精神令人敬佩。在十演九龙杯中,双匕首这套把子有所改动。将原作前半段重复的开打改为打一番,这是值得肯定的。不过由于前面开打中使用了“串飞脚”,所以双匕首在结尾时再用“串飞脚”就重复了。此处可改用“滚背”、“翻身”、“单躡子”接“360旋子”、“骗腿”、“砍身”、“蛮子”、原地“蹦子”两转身变“探海”压枪、“探海翻身”变“叉”、起“硬搅柱”踹枪“肘棒子”。这种将多种技巧串在一起,一气呵成表现岀来的编排,其震撼力远非五个“串飞脚”可比。也特别适合武丑使用。另外,如“扎九枪”,自然不如扎“火风轮”好看,也是可以替换的。

另外,由于武丑人物有生性幽默的一面,因此也有以滑稽为主的开打。如:《打瓜园》里的陶洪,性格诙谐、童心未泯。在与郑子明的较量中,发现郑子明虽然勇猛,但不是自己对手,于是就想戏耍他,用一连串趣味性十足的动作,“逗”得郑子明团团转,也“逗”得观众忍俊不禁,哈哈大笑。

三、杂 耍、出 手

杂耍、出手这类表演历来是深受观众喜爱和欢迎的,也是武丑必须掌握的特殊技巧。如《闹龙宫》、《十八罗汉斗悟空》都有杂耍、出手。这需要武丑演员下苦功夫长期练习才行。

四、毯 子 功

毯子功又分“硬毯子功”和“软毯子功”。大跟头如“虎跳前扑”、“箭子小翻”、“出场”等属“硬毯子功”。“加官”、“案头”、“窜毛”、“爬虎”等小跟头属“软毯子功”。作为一个优秀的武丑演员,必须掌握各种跟头技巧。尤其是“小排头”。如《三岔口》里的“铁门槛”,跳得既要高,又要快,还要轻,非常不容易。再如《李慧娘》“见判”一折里小鬼的“掐葫芦蹦”(又叫“哈嘛蹦”)、“叠筋”、“连拨单提”、“串轱辘毛、前扑”等等。没有这些小排头,“见判”一折就要逊色不少。还有下高,从两张半上翻下(指两桌加椅子叠加的高度),没有过硬的功夫和良好的心理素质是不行的。在《三盗令》、《时迁盗甲》等剧都有下高。下高技巧有:“云里翻”、“云里前扑”、“转身云里前扑”、“360”等等。不掌握这些技巧是无法扮演剧中人物的。

五、步 法

武丑的步法与其他行当相比是最丰富的。如:“飘步”、“蹲步”、“趟步”、“抖肩跑步”、“提胯步”、“晃身跷步”、“蹩腿步”、“晃腰步”、“翻身步”、“抖身步”、“矮子步”等等。其中“矮子步”最为人熟知。如《小放牛》结尾时,牧童追赶村姑下场,走的就是"矮子步"。这种"矮子步"的运用,充分展现了一个天真烂漫的小孩子在田野中无拘无束嬉戏的童趣。

"矮子步"中除了向前行走的步法外,还有两种其他的步法。 即横走式的"分水步"和跳跃式的"雀行步"(俗称"打脚尖")。

"分水步"不仅能表现在水中潜行,同时也能表现在陆地上飞驰。在《雁荡山》、《时迁盗甲》、《连环套》等剧中都有运用。它的基本姿势是:曲膝下蹲、开胯、踮脚、挺胸、拔背;行走时,要求双脚紧捯,双手配合双脚在胸前交叉晃动,脚快手慢,身子尽量保持在同一水平线上,切忌上下跳动。

"雀行步"表现人物的轻盈和灵动感。它跳跃性很强,可用于赶路、上下坡、嬉戏等场合。《时迁盗甲》中,时迁盗甲成功后,便扛着宝甲以"雀行步"下场。表现出他完成盗甲任务后的喜悦心情。它的基本姿势与矮子步相同;行走时,勾脚尖、踹脚跟、双脚交替上踢、速度由慢至快。

在饰演身患残疾的侏儒型人物,如:《扈家庄》的矮脚虎王英、《武松》的武大郎和昆曲《盗瓶》的冯茂时,需要"整矮子",即在戏中必须始终蹲着走"矮子步",不可站起来直立行走。这是非常累人的。所以,没有深厚的"矮子"功底,是难以胜任像王英、武大郎等这类角色的。

据说张春华先生在天津稽古社子弟班坐科时,每天要"耗"上一炷香功夫的"矮子",“耗”完之后,还要跟在武生、花脸后面跑上几十圈“圆场”才能收功。这还不算,每天晚上他还给自己加夜功,头顶一碗清水,在劝业场的楼梯上,上下跑"矮子"。练就了深厚的“矮子功”!故此,在上海与盖叫天先生合作演出《武松》,饰演武大郎一角。"显灵"一场中,他在台口来回两排“矮子”,轻快如飞,垂在两鬓的"鬼发"随风扬起,真像一个孤魂在飘荡一般,赢得观众的阵阵掌声。

在"整矮子"的戏中还有一些较难的程式,如:"矮子起霸"、"矮子拳"等。其中还包括很多技巧,如:"矮子飞脚"、矮子旋子"、“矮子单提”、"矮子抢背"等。其实,“矮子单对”、“挡子”也都可以设计。比如把各种“矮子功”的翻扑技巧组合到对打中,必然极有效果。如《扈家庄》王英见扈三娘可以打双刀戟;王英与《扈家庄》女兵可以打群档子等。

六、特 技

武丑人物都是身怀绝技的。所以,在舞台上必须运用一些特殊技巧来展现他们的不凡身手。其中很多是借用杂技的爬杆技巧,单杠技巧;如:《酒丐》范大杯用 的"顺风旗"、 "卷帘儿"、"千斤坠"、"左右旱水"、"前后射雁儿"、"倒挂金钩"等。这种训练难度很大的特技,并非京剧规定的训练项目。需要武丑演员自己练习,京剧界叫“练私功”。当年,叶盛章先生排演此剧,一方面是为了突破传统,另一面也有借此招揽观众的意思。

再如《酒丐》中还有"空中飞人"的特技。说白了很简单:演员在戏服内穿一件皮制的马甲,上系钢丝,并连接在吊杆的滑轮上,由舞美人员用力一拉,就"飞"起来了。但因舞台表演非常逼真,令观众惊叫不已,从而取得很好的效果。在当时,这些“惊人之举”,是提高票房的有力保证。

《时迁偷鸡》中用"吃火"表示吃鸡的表演是非常写意的。用火纸叠成三角筒形,点着火,烧及一半,顺势往嘴里一塞,一边咀嚼,一边还要喷出烟和火星。这种表演每每都能赢得观众热烈的掌声。

以上所述,是武丑行当应具备的基本技法。但并不是说单单熟练地掌握它们,就能成为一个优秀的武丑演员。像叶盛章、张春华先生,他们在舞台上演绎了一个又一个活生生的人物,令人过目不忘。他们在继承传统的基础上不断创新,使武丑这个行当唤发出强大的生命力,推动了京剧发展的进程。这才是当之无愧的京剧表演艺术家!这也应是我们每个立志于武丑行当的演员终生追求的目标。所以,我们要努力学习,提高水平,使我们的表演逐步达到"以形传神,形神俱妙"的理想境界。

猜你喜欢
把子矮子京剧
我和康爷爷学京剧
“矮”字歇后语
京剧表演开始了
扛把子的小绿车
红旗汽车:国产品牌“扛把子”能否再度崛起?
“把子肉”的传说
白牙(短篇小说)
她眼里只有京剧一件事
我的一份议案
关于京剧《辛追》的创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