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东地区茶园小绿叶蝉的综合防治

2016-07-09 05:12王敏曹藩荣华南农业大学园艺学院广州510642
广东茶业 2016年2期
关键词:广东地区综合防治

王敏 曹藩荣(华南农业大学园艺学院,广州 510642)



广东地区茶园小绿叶蝉的综合防治

王敏曹藩荣
(华南农业大学园艺学院,广州 510642)

[摘 要]茶园小绿叶蝉的发生一年有两次高峰期,严重危害茶树生长,影响茶叶产量与品质。目前关于茶园小绿叶蝉的防治方法的研究颇多,本文主要从广东地区小绿叶蝉的发生特点,从生态防治、物理防治、生物防治、化学防治四个方面分析广东地区茶园小绿叶蝉的防治方法,为茶园生态发展与无公害管理提供参考。

[关键词]小绿叶蝉;综合防治;广东地区;茶叶生产

1 茶园小绿叶蝉的危害特点

小绿叶蝉(包括假眼小绿叶蝉)是我国乃至全世界各茶区最主要的害虫,体积小、多于叶背为害,易隐蔽,且繁殖快。其将卵产在茶树嫩梢中,并以成虫或若虫刺吸茶树嫩稍1-4叶为害,导致茶树新稍芽与一至三片叶叶脉红变,叶缘焦枯,生长停滞,对茶树的生长以及茶叶品质造成很大影响。茶树小绿叶蝉一年内繁殖10-15代,在入夏5-6月份、秋季9-10月份之时形成两次高峰期。一些管理粗放的茶园,特别是近年来推广无公害生产的茶园受害严重时,其茶叶产量和质量受到严重影响。

2 广东地区茶园生产概况

广东省小绿叶蝉危害产生往往在干旱季节,受害面积大、受害反应迅速强烈,一旦受害,往往不堪采摘(欧阳建军,1985),严重时,损失高达50%以上。广东地属热带和亚热带季风气候区,地处低纬,面临广阔的海洋,高温高湿,导致每年小绿叶蝉孵化期提前,个别茶园春茶受损。目前,广东生产茶主要有英德红茶、凤凰单丛、客家炒绿等,主要集中在春、秋两季生产,特别是秋季生产的乌龙茶,高香味醇,品质优良,饮用价值和经济价值均较高,而这季节也正是小绿叶蝉为害的高峰期,如果茶园受到小绿叶蝉危害,会使产茶品质下降。而春茶生产季节,广东大部地区为阴雨天气,雨水对小绿叶蝉的活动与繁殖起到抑制作用,此时,茶园管理在小绿叶蝉防治措施上宜轻不宜重。

3 广东地区茶园小绿叶蝉防治措施

茶园的无公害生产,必须要求茶园虫害的治理技术的合理与科学,要实现绿色、无公害、安全高效,必须以防控为主,治理为辅。可从如下几个方面治理:

3.1生态防治

生态防治主要从茶园周边环境、茶园种植、管理等方面着手,对小绿叶蝉虫口密度进行控制。良好的生态环境不仅有助于茶树抵抗病虫害,还可以促进茶树生长,提高茶叶品质。

茶园种植除了选用抗虫品种,管理初期采用间作模式,在茶园中种植一些高大的树木,对茶树起到遮阴的效果,既可增产,又能提高茶叶品质,同时防止茶园小绿叶蝉的为害。黎健龙(2010)等人用不同遮阴管理对茶园害虫的影响,对间种台湾相思树和自然生长茶树的茶园中小绿叶蝉及其天敌长消状态进行了分析,发现一定程度的遮阴,特别是高遮阴可增加园间节肢动物与蜘蛛的数量,节肢动物能使土壤变得松软,而蜘蛛是小绿叶蝉的天敌,可控制小绿叶蝉的田间密度。由此可见,维持茶园生态环境,丰富茶园生物多样性,对减少茶园虫害,提高茶叶质量具有重要作用。

茶园轻修剪对小绿叶蝉防控也有重要的作用,广东茶园修剪一年进行两次,分夏剪(6月初)和冬剪(12月底),主要控制茶园虫害,促进茶树生长。根据小绿叶蝉刺吸茶树嫩梢的特点,可在小绿叶蝉爆发期对茶树进行轻修剪,嫩梢的摘除,除去了大量的虫卵和食物,可显著降低虫口密度,以达到对茶园小绿叶蝉危害的控制(唐颢,2012)。此外,在茶园管理上及时清除杂草等枯枝落叶,合理施肥,并适时进行深耕或中耕翻土以及对茶树嫩梢进行及时多批次快采可达到同样的目的;施肥时,要施足基肥,以有机肥为主,促进茶树茁壮成长,从而抵抗并避开虫害,而偏施氮肥,高氮使茶树芽头密集,则易生虫害;翻土一般在夏、秋两季进行,深耕一次或中耕两次,都能达到发展茶树根系,破坏土栖害虫及虫卵的环境。

3.2物理防治

物理防治使用最多的是诱杀,有黄(蓝)板诱杀、气味诱杀、黑光灯和频振灯诱杀。诱杀不仅针对小绿叶蝉,对茶园其它害虫如蚜虫、白粉虱也有显著的清除作用。黄(蓝)板诱杀有芽绿或柠檬黄色粘板,将粘板悬挂高于茶园嫩梢之上15cm左右即可。此法利用害虫对颜色的趋附性达到防控的目的,不仅成本低,无污染,操作简单,其普及性也高,最适合茶园推广。

气味诱杀中较多使用糖醋、异性引诱剂,结合诱捕器,可引诱小绿叶蝉,从而将其杀死。黑灯光使用时,结合挡虫板,下置一个盛有杀虫药剂的收集器,利用害虫的趋光性把诱来的害虫杀死;也可结合电网,将害虫电死。频振式杀虫灯主要利用害虫较强的趋光、趋波、趋色、趋性的特征,引诱成虫扑灯,灯外配以频振式高压电网,可触杀害虫落入网袋。此外,还有一些新型诱虫灯如LED灯、光纤发光诱虫灯。但有些害虫飞不高,灯诱杀相比黄板诱杀效果不明显。

除了诱杀,也有茶园使用吹吸式风机或进行人工捕捉,但吹吸式风机只能暂时使小绿叶蝉密度减小,而人工捕捉也只适用于虫体较大、目标明显的害虫,仅作为辅助措施,不适合大面积茶园的虫害的控制。

3.3生物防治

近年来,对茶园小绿叶蝉生物防治的研究越来越多。茶园中除了小绿叶蝉外,还生活着如蜘蛛、缨小蜂等捕食性天敌,其消长状态与茶园小绿叶蝉虫口密度有着密切的联系。除捕食性天敌外,茶小绿叶蝉易受菌类感染,展茂魁(2012)等人从茶园小绿叶蝉身上分离出爪哇棒束孢和球孢白僵菌,此外,苏云金芽孢杆菌,对茶园喷施此类菌粉可导致小绿叶蝉的死亡。濮小英与冯明光(2004)报道玫烟色棒束孢与白僵菌纯菌剂的防治效果,发现玫烟色棒束孢的防治效果略高,而且相比混配菌剂效果更好。陈名(2013)报道爪哇棒束孢可湿性粉剂对茶园小绿叶蝉的防治效果,不同的施药方法,防治效果在第10天达到高峰50%左右,之后药效需进行补充,此类菌粉成本高,需低温保存,7个月后活性降低至50%,只适用于附加值高的经济作物。生物防治也是基于生态环境,达到以虫治虫的目的。

3.4化学防治

茶园虫害化学防治药剂主要有人工合成与植物源两大类,其中由于人工合成化学药剂容易使害虫产生抗药性,所以植物源和复合类农药的使用药效更加持久,成为发展趋势,但仍有一些乳油、乳剂对环境产生污染,使用时需慎重。目前应用较多的植物源性药剂有鱼藤酮、除虫菊素、苦参碱、印楝素等,其效果好,用量少,可在环境中自行降解,对人、畜和环境的污染少。魏进(2011)对茶树小绿叶蝉化学防治的研究中提到,10%的吡虫啉可湿性粉剂,2.5%的高效氟氯氰菊酯乳油,5%的啶虫脒·联苯菊酯微乳剂和70%的吡虫啉水分散粒剂对茶小绿叶蝉的防治效果中,属5%的啶虫脒·联苯菊酯微乳剂最好,用量低、速度快且持久性好,基本可消除小绿叶蝉对茶树的危害。虽然人工合成农药的使用会对环境带来影响,但在茶园小绿叶蝉危害严重之时,使用植物源化学药剂,用量少,无污染,反应迅速,能在短时间内有效的降低小绿叶蝉的虫口密度,为茶园挽回损失。

参考文献

[1]黎健龙.不同遮荫管理对茶园主要天敌与害虫的影响[J].广东农业科学, 2010(12): 85-87.

[2]欧阳健军.广东茶树主要害虫概述[J].广东茶叶科技,1985(04):14-24.

[3]濮小英,冯明光.两种杀虫真菌制剂对茶小绿叶蝉的田间防效评价[J].应用生态学报, 2004(04): 619-622.

[4]唐颢.茶树不同轻修剪模式对假眼小绿叶蝉种群及茶叶产量、品质的影响[J].广东农业科学, 2012(14): 89-97.

[5]唐颢.茶小绿叶蝉无公害防治技术概述[J].广东农业科学, 2011(11): 94-106.

[6]魏进.假眼小绿叶蝉的发生规律及化学防治[J]. 贵州农业科学, 011(05): 144-146.

[7]展茂魁.防治假眼小绿叶蝉的虫生真菌高毒菌株的筛选及田间防治效果[J].中国生物防治学报, 2012(01): 41-46.

猜你喜欢
广东地区综合防治
《广东地区儿童中医体质辨识量表》的信度和效度研究
广东地区龙狮队发展SWOT分析
明清时期广东地区音乐的西方传播述略——以海洋交通路线为例
民国时期的广东地区美术教育发展状况
设施蔬菜土传病害综合防控技术推广探讨
浅析大豆食心虫病综合防治技术
杨树病虫害综合防治措施
综采工作面水害分析及防治水实践探析
果木沟泥石流灾害形成条件及运动特征研究
广东地区碳汇林项目造林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