蓦然回首向传统

2016-07-10 08:08陈小和
儿童大世界·教学研究 2016年7期
关键词:文化精神洋气传统艺术

陈小和

摘要:本文主要探讨如何在美术教育中融入传统艺术的问题。展现传统艺术的现状,解析传统艺术的精神,重点阐述如何在美术课程中更有效的开展民族传统艺术教育。美术教学既要有跟上现代社会潮流的时代性,也要具备保留传统艺术精华的继承性,两者缺一不可。试图找出最适宜的教学方式加深学生对传统艺术文化的认识,唤醒传统艺术在学生心中的活力。

关键词:传统艺术;美术教育;文化精神;乡土艺术;洋气

在2015年央视春节联欢晚会上,有一个名为《大地春晖》的服装秀节目,展示我国56个民族的创意服装,凸显56个民族的服饰美,其中代表汉族的服装却引起了全国人民的热议。节目中代表汉族的服饰只是改良的旗袍,并不是真正意义上的汉族服饰的典型代表——汉服,导致有些观众开玩笑说怎么满族服饰出现两次?这样的玩笑值得我们深刻反思。一方面固然有节目组在制作服装时的不严谨,同时也折射出汉族服饰在凸显少数民族服装特色的今天显得有些苍白无力。

中国人称自己为华夏子孙,“华夏”原来指中原诸侯国民,也就是汉朝以前对汉族先民的称谓,而华夏一词也代表着汉族服饰华丽脱俗冠绝天下的意思。作为中华第一大民族的汉族在历史前进的车轮中,越来越不注重传统的延续,越发散失自己的特色,不能不引起国人的反思。

一、传统艺术的待遇论

在对待传统艺术文化的态度上,我们不得不佩服日本人与韩国人,他们真的是在珍视自己的传统文化。也许有学者认为,日韩之所以重视老传统是因为他们的文化历史非常匮乏,物以稀为贵。但是,我们怎么能自大到,因为大中华五千年历史的博大精深就不重视传统、不传承历史呢?时间久了,遗失多了,我们对文化的不负责态度则必然会贻祸后代子孙。

当下,特别是年轻人对传统艺术文化的态度,真的让人不得不忧虑。在一些中、外电影摄影展览前,总是人山人海,人们争相观看明星的照片,相对的,另一些比较优秀的美术作品展览却观者稀少,冷冷清清。传统艺术遭遇的冷遇不再是个别的问题,而是关系整个社会的文化导向问题。

随着现代通讯设备的迅猛发展,特别是手机和网络的普及,外来文化逐渐侵占我国的文化市场,在各种繁多的欧美、日韩文化的影响下,社会刮起过象“哈韩”、“哈日”的潮流,而学生不可避免的成为这些潮流的参与者,甚至是推动者。当下很多学生分不清美与丑,搞不懂高尚与庸俗的界限,在健康与颓废之间徘徊,这样的精神世界怎么算完整,这样的生活状态怎么能挑起建设祖国美好未来的重任?一个国家文化的高低,美术、音乐水平如何,是个标志,不能设想有悠久文化传统的中华民族,年轻一代却没有艺术修养。艺术修养的提高,精神世界的充实与中华民族的未来是息息相关的,绝不能忽视。

二、传统艺术的精神论

传统艺术真的已经不适应现代社会的潮流,无法立足于世了吗?答案很显

然,不是的。传统艺术有着无可替代的作用,它所包含的精神与内涵,是中华民族的宝贵财富。我们以传统艺术中影响最广泛的民间艺术为例。提起民间艺术,很多学生脑海中普遍闪现的都是大红大绿的浓郁色彩和求神拜佛的烟熏缭绕,对于民间艺术传递的生命精神却毫不知情。这不得不让我们反思当下艺术教育的功效。

民间艺术的功能决定了它有别于其他艺术的性质,它是一种功利性的艺术,是一种集体文化心理实现过程中的行为。尽管民间艺术受地理条件、风俗等因素的影响,产生各具特色的风采,但是它们所要传达的精神却是大同小异的。民间艺术体现了民间文化的主体精神和生命内涵,它们无一不在表达着生存和繁衍——民间艺术最重要的生命主题。孕含在民间艺术里的强烈精神信仰和生存意识是民间艺术发展延续的生命内驱力。围绕这种精神信仰,形成了一系列从婚丧嫁娶到生老病死的各种约定俗称的民俗活动及艺术文化成果。

民间劳动人民在古老的民俗活动中反复不厌地倾注着他们质朴热烈的情感和虔诚的心理寄托,这样的主体情感同样具有强烈的时代特征。生存是生命最本能的要求,也是最难顺应人的主观意志的事情,信仰对于生存就是生命的太阳,繁衍则是民族延续的根本。民间艺术表达的这些精神,放在现代社会同样具有至关重要的意义。从现实走向民间,把感情的根须扎进我们古老的土地,接受民间精神的启迪,升华我们心灵的生命信仰!

三、传统艺术的洋气论

现代生活中人们经常把“洋气”两个字挂在嘴边,认为使用外国货就是洋气,

崇洋媚外的思想甚嚣尘上。扭转这种思潮,首先就需要了解土气与洋气的界限到底是什么?对于这一点,很多学生都非常迷惘。

我觉得一样东西首先是土的,然后才能是洋的。只有好的土产,才能出口成为洋货。我们的京剧、刺绣、文房四宝等等,对国外人来说,就是上等“洋货”。举个例子,中国古典诗歌在上世纪上演了轰轰烈烈的“美国化”,推动了美国的新诗运动,如今已成为美国诗传统的一部分。同样,我们吸收的“洋货”,也应该是外国的上好土产。在这个意义上讲,美化就是“土化”,越土才能越美。

当然,闭门造车是不行的,中华艺术的博大精深在它能善于综合、消化其他民族的精品以为己用,才有沉淀几千年的辉煌。举个例子,狮子原非我们的国产。但狮子勇猛威武的形象一直受我国人民的喜爱和熟悉,二千多年来,石狮、玉狮、铜狮还有舞狮表演等各种与狮子有关的艺术不断的发展、壮大,形成我国特有的狮子文化,受到国际市场的追捧,成为十分“洋气”的中国土产。所以,立足于民族艺术基础的土洋结合的产品,才是既符合时代审美,又继承传统文化的新的土产品。

四、传统艺术的课堂论

传统艺术的流失和没落已经是我国许多地方都存在的普遍现象,如何继承和发展传统艺术文化已经成为当代美术教师进行美术教育的重要内容。作为一名美术教师,我觉得自己肩上一直有这么一份沉甸甸的责任,传统艺术文化教学的深入开展刻不容缓。总结十多年来一线美术教学的经验,对于如何在高中美术教学中渗透中国传统艺术教育谈几点自己的做法与感想。

(一)拓展美术教材功能

现阶段不管是哪个年段的美术教科书中或多或少都已包含传统艺术作品的介绍,甚至还有动手实践课程,美术教师可以充分进行利用,以教材的内容为引导,注重传统艺术文化的熏陶,逐步提升学生对传统文化的了解。中国传统艺术文化的浩瀚,必定能在教师深入浅出的讲解中展现出无限魅力。

(二)挖掘乡土艺术财富

童年中有段记忆特别深刻,每到节日,特别是中秋节、元宵节,家乡老街上都会有一些节日庆祝活动,其中我最喜欢的节目是踩高跷,表演者脚上绑着长木跷,化装成各种人物来往逗舞,有时表演走唱,有时来几段抬脚的简单舞蹈,十分耐看。由于演员踩跷比一般人高,便于远近观赏,因此特别受大家的喜爱。小时候的记忆随着年龄的增长渐渐模糊,因为这样的表演活动越来越少,直至上世纪末彻底消失了。

淳朴的民间艺术,有如山野中的小花,往往会被人遗忘,甚至有时还会遭到有些人的“不屑一顾”。现在这些民间艺术,传统文化,正逐步的淡出学生的视野,即使是乡土艺术,地方风俗学生了解的知识也越来越少。美术教师可以通过建立研究性学习小组、开设选修课等方式,带领学生走出课堂,眼见为实。

作为苍南县人,我们的学生其实是幸运的,因为苍南县是浙江省著名的民间艺术之乡,县里至今还保留着国家级和省级的多项非物质文化遗产,众多的苍南手工艺人为传承传统民间手艺做出自己的贡献,丰富了苍南人民的业余文化生活。为了让学生更好的了解乡土艺术,我利用开设民间艺术选修课程的机会,带领学生以研究性学习小组的调查方式对苍南各地民间艺术做详细了解、记录,寻找民间艺术“遗珠”。在发现、感叹、遗憾的过程中,学生被如此精美纷呈的艺术品就是身边的手艺人制作出来的现实所震撼。这种经历改变了他们的认知,感动着他们的内心,效果显著。

(三)渗透传统文化精神

现在很多学生的精神状态非常低落,他们找不到生活的乐趣,没有乐观积极的人生态度,甚至有对生命的漠视,一遇到挫折更会有轻生的极端念头。美术教师应以帮助学生重塑精神世界为己任,以饱满的热情在教学与交流中传递传统艺术精神的能量。

向传统不是一个纯粹的艺术问题,因为我们不可能把我们的生存现状扯回到过去,但我们与传统栖息在一块土地上,现代物质文明的享用,已经淡化了我们对待生命质朴、热情的信仰精神,信仰几乎成为纸上的空泛理论。我们应该向传统学习,向先民学习,学习他们因为对生命吉祥、生存兴盛的向往,而迸发出的勃勃向上、乐观通达的艺术忘我精神。重燃起对生命的渴望、对信仰的追求,是当代高中生能从传统艺术中感悟到的精神。

(四)推进多样教学方式

美术课堂教学中,教师要达到丰富学生传统艺术文化知识,激发学生热爱传统艺术的热情,可以采用多样化教学方式,给学生提供有感染力的课内课外学习环境,促进传统艺术教学效果的取得。

课内,教师要充分利用多媒体课件中视频与图片的展现功能,向学生呈现传统艺术的独特美感。同时,尽可能的收集传统艺术的代表作品,以实物的方式在课堂中展示,并请学生近距离观看或触摸,加深他们的体会。课外,教师要给学生提供现场观看乡土艺术制作过程的机会,如邀请民间艺术家来学校讲座或现场制作示范,也可以带领学生走出校门,去民间作坊实地探访、观察,不断加强学生的实践体验。这样的过程,不仅使学生学到传统手工艺的制作技巧,还可以增强他们珍视传统艺术的情感。

各种教学方式的交互采用是为了使学生对传统文化艺术有更深刻的认识,产生更热衷的情感,唤醒传统艺术文化在学生心中的活力。通过潜移默化的长期熏陶,相信高中生能够更好的意识到传统艺术文化对国家、对个人的意义与作用,实现他们从艺术精神到人生信念的情感升华。

参考文献:

[1]郭声健.艺术教育论[M].上海教育出版社,2001年版.

[2]乔晓光.沿着河走[M].西苑出版社,2003年版.

[3]胡知凡.美术教育展望[M].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5年版.

[4]孙建君.中国民间美术教程[M].天津人民出版社,2005年版.

[5]张道一.张道一论民艺[M].山东美术出版社,2008年版.

猜你喜欢
文化精神洋气传统艺术
越来越“洋气”的外婆
越来越“洋气”的外婆
明快暖色调
教师文化建设是实现学校内涵式发展的根本保障
民间舞课程改革与课堂教学方式研究
浅谈赣南采茶戏传统艺术的传承
浅析传统艺术互渗性的当代审美价值
近十年古筝创作特征
从中西宗教差异中透视中国文化精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