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典诵读的艺术性思考

2016-07-10 20:34仇晓
成长·读写月刊 2016年5期
关键词:仄仄格律平仄

仇晓

近年来,朗诵艺术特别是经典诵读在各地又掀起了一股热潮,这对弘扬传统文化,传承中华文明起到了很大的作用。我们伟大的中华民族,拥有一座座璀璨的文学宝库,倾情朗诵这些珍贵而隽永的文字,就是在与圣贤相会,在和历史对话。“熟读唐诗三百首,不会吟诗也会诌”,是家喻户晓的名言。自古以来,人们都非常重视朗诵的运用。白居易是读书以至“口舌成疮”方有大成;韩愈则是“口不绝吟于六艺之文”始成大家。由此可见朗诵与吟诵的妙处。当下,朗诵艺术的持续升温,各类微信公众号热推的“为你读诗”“为你诵读”等等,关注的人越来越多,除了传统的广播电视媒体,新媒体的广泛运用,对诵读艺术的推广与普及起到了不可低估的作用。

从周朝开始,中华民族就非常注重诗歌的吟诵。《周礼春官宗伯》中曾记载:“大司乐……以乐语教国子,兴、道、讽、诵、言、语。”这里“兴”指读诗时应具有一种感发的能力,就是“心”。只要心动,就会兴发,就有感动。朗诵可以带给人们高雅的艺术享受和情操的陶冶,已故的著名播音教育家、朗诵艺术家张颂教授曾经指出:“朗诵是一种重要的语言能力,它要使用视觉、听觉、运动觉等,通过中枢神经,进行多渠道的信息反馈和协调活动,可反映注意的稳定性、分配力和转移力”。的确如此,朗诵还是口语交际的一种重要形式,不仅可以提高阅读能力,增强艺术鉴赏水平,更为重要的是,通过朗诵,宏观而言,可以陶冶性情,开阔胸怀,文明言行,增强理解;微观而言,可以有效地培养对语言词汇细致入微的体味能力,以及确立口语表述最佳形式的自我鉴别能力。这对广大播音员主持人的语言语言基本功锤炼也是极有帮助的。

古典诗词是我国文学宝库中的瑰宝,尤其是一些经典的唐诗宋词,都是历代名篇佳作,不仅内涵豐富,具有很高的审美价值和很强的艺术感染力,而且短小精悍,词句优美,韵律和谐,节奏性强,易读易记,特别适合诵读。2015年,湖南省播音主持研究会组织编写了一本《中华经典诵读。精选版》,本人担任了副主编。在编辑、出版和参与朗诵的过程中,使我重新学习了古典诗词,同时,从诵读的角度,对这些诗词进行了文本分析、朗读分析。我们先后组织了湖南省内近百名播音员主持人参与了这本书的配套录音工作,很多主持人认真备稿,虚心学习,顺利完成了任务。但是,一些年轻的主持人平时可能关注古诗词较少,在某一些诗词朗诵中,由于不熟悉古诗词的格律,不熟悉四声平仄,往往是用普通话念古诗词,从而在咬字发音时,违反了诗歌格律的要求,损害了古典诗词的音乐美。

古人云:“倍文曰讽,以声节之曰诵。”就是说诗不但要背,且读诗时还要有节奏。古典诗词的格律要求包涵着一种特有的音乐美。这种格律要求主要表现为押韵和句子中的平仄安排。古典诗词的平仄安排主要是以两个字为一个音组,或称音步,交互轮换组联而成。例如:“白日依山尽,黄河入海流。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这首五言绝诗,就是由仄仄平平仄,平平仄仄平,平平平仄仄,仄仄仄平平交互组联而成。每一句都有两个双音步和一个单音步。每一个双音步的第二个音,其平仄声都交错使用,俗称二、四、六分明。这样,就构成了诗句的高下疾徐,抑扬顿挫。至于词,句子中的平仄安排,更加严格,所谓“句有定字,字有定声”但是,句中的平仄安排,基本上也是按照两个字为一个音步交互组联而成的。再比如,《春晓》是一首格律诗,朗诵这首诗时,我们应该注意每个字都要吐音清晰,淌出诗的节奏。每行诗句都可处理为三处停顿:春眠/不觉/晓,处处/闻/啼鸟。夜来/风雨/声,花落/知/多少。念到“晓、鸟、少”时,字音要适当延长,略带吟诵的味道,使听众可以感觉出诗的音韵美和节奏感。前两句是写诗人早上醒来后看到的景物,朗诵时要用柔和、舒缓的语调,音量不要过大。“鸟”字的尾音可稍向上扬,表现出诗人见到的是春光明媚,鸟语花香的明朗景象。后两句写诗人想起昨天夜里又刮风又下雨,不知园子里的花被打落了多少。在读“花落知多少”时,要想象出落花满园的景象。可重读“落”字,再逐渐减轻“知多少”三个字的音量,表现出诗人对落花的惋惜心情。再比如,柳宗元的《江雪》:“千山鸟飞绝,万径人踪灭。孤舟蓑笠翁,独钓寒江雪。”这首诗采用的是入声,韵味十足,刚劲有力,朗诵时必须在韵律上细细品味与把握,突出“千山”、“万径”与“孤舟”、“独钓”的对比,“灭”和“雪”上体现韵律的动感,这样才能体现此诗的意境,用声音描绘出一幅生动的江天雪景。著名美学家朱光潜认为:“理想的诗歌朗诵,正如理想的诗歌一样,必须求得语言的自然节奏与音律形式节奏的谐和统一,这就是既能表达感情,又有音乐美。”对于吟诵,现代人又有着怎样的观点呢?很多人以为,吟诵有一种方法:平声字拖长、仄声字缩短。其实并不尽然。著名学者叶嘉莹女士以为:“吟诵诗歌主要贵在能将古人诗歌原有的韵律与自己读诗时的感情融合在一起,使自己的生命和诗人的生命结合起来,令诗歌的生命延续,生生不已”。这其实就是中国诗歌的吟诵之妙。张颂教授曾在曾致先生所著的《朗诵艺术指要》一书中写道:“朗诵是个体劳动的产物,是创作主体艺术个性的展现,是文字作品与有声语言的融通升华,是文化传统与时代精神的互动互补,是传播先进文化、和谐文化的一翼,是提供大众审美愉悦的重要渠道”。

雅言传承文明,经典浸润人生。用经典诵读的方式体现经典诗词作品的情感、美感、意蕴、声韵,突出中华传统的可感知、可吟咏的文化内涵,也是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体现,有利于我们体味传统文化,感悟人生哲理,提升文化素养,陶冶高尚情操。在经典诵读的艺术实践中,我们依然重任在肩,还需不断努力!

猜你喜欢
仄仄格律平仄
論詞樂“均拍”對詞體格律之投影
平仄谱:阅读格律诗的一把金钥匙
春天的马蹄声
滇风诗说
律诗平仄格式的构成与推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