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业4.0,你真的准备好了吗?

2016-07-11 08:47李洁
全国新书目 2016年6期
关键词:制造业工业德国

李洁

“工业4.0”的概念自德国默克尔总理自2013年4月在汉诺威工业博览会上正式推出以来,迅速成为德国的另一个标签,并在全球范围内引发了新一轮的工业转型竞赛。在中小制造业企业云集的中国,“工业4.0”的概念也备受追捧,被各地政府列入工业转型的方案当中。

“工业4.0”的真相到底是什么?在“工业4.0”的热炒之下,作为电子工业出版社的策划编辑当然也对这个概念非常关注,如何揭开“工业4.0”的神秘面纱,也成为了我的一个梦想。然而,移动互联网的春风让这一切变得现实而不可思议。记得那时微信也刚刚兴起不久,自己也关注了很多相关的公众账号,一个偶然的机会,微信里署名水木然的一篇“亲临德国工厂,体验工业4.0究竟有多神奇!”的文章引起了我的注意。

在这篇文章里,我惊喜地发现了“工业4.0”的雏形,不光如此,作者还在文章里针对“工业4.0”对世界格局与整个社会即将带来的变革进行了深刻的剖析与展望。我不禁联想,在世界格局的重新划分下,中国将如何应对。

抱着试试看的心理,我加了水木然的微信号,没想到水木然很快就回复了,我们聊得非常投机。微信里,水木然求转发,我也不失时机答到:求出版!

就是这简单的三个字,奠定了我们合作的基础。经过和作者的一番沟通,水木然很快在一周后就提交了选题大纲目录。当然后续就是围绕这个选题的一系列工作的陆续推进了。

做畅销书是可遇不可求的事情,是作为一名出版人一直追逐的梦想,既有偶然性又有其必然性。这中间更多地源于编辑深邃的思考、敏锐的洞察力以及独特的眼光,也在于作者独特的个人成长经历与生活积累。当这两个方面在某个特定时间和空间相遇时,便会擦出创造的火花,发出耀眼的光芒。优秀的编辑更善于抓住这稍纵即逝就机会,创造一个又一个的奇迹。

《工业4.0大革命》一经问世,立即引爆了学界和业界的讨论。本书也非常荣幸地入选中宣部、中组部向党员干部推荐的第11批学习书目,同时荣获中国出版协会2015中国好书奖的殊荣。

《工业4.0大革命》是一本对“工业4.0”深入浅出进行诠释与探讨的科普读物,请跟随水木然的笔触,向大家徐徐展开这一人类历史上的第四次科技革命的画卷!

这是一场德国人挑起的“科技竞赛”,历史真是让人敬畏,两次世界大战均发源于德国,均来自于生产力的进步。“工业4.0”是人类历史上最精彩的“大战”,只因为以下三点:第一,它不会轻易动武;第二,它需要一边合作一边竞争;第三,它的所有成果都将服务于人类。

“工业4.0”将会产生怎样的世界格局呢?按照目前的发展形势,如果说未来世界好比“人体”,那么美国就好比是人的大脑,德国好比是心脏,中国就像是人的四肢。这里有两层含义:第一,世界在加速一体化,以后谁也离不开谁;第二,未来的竞争不再是谁灭掉了谁,而是谁必须从属于谁。

“工业1.0”实现了“大规模生产”(蒸汽机的发明和运用),“工业2.0”实现了“电气化生产”(电力的广泛应用),“工业3.0”实现了“自动化生产”(产品的标准化),而“工业4.0”要实现“定制化生产”,并且定制周期短,生产方便快捷。

那么,问题来了,未来工厂的核心竞争力是什么呢?答案是:满足这种定制化生产的机器设备;能够使这种机器具备自我完善的系统;谁能监测并追踪这些海量数据,然后归纳和分析,谁就将掌握世界的脉搏。

“工业4.0”的所有问题,都可以归结为以上三个问题。现在的问题是:谁都想抢占这条“未来产业链”的最高端。这些海量数据终究是归属于机器、软件,还是终端用户?这将是决定未来世界格局的关键问题。

德国,聚焦“工业4.0”

德国是“工业4.0”的发源地,一方面反抗美国信息技术对本国制造业的入侵,一方面压制中国制造业的低成本竞争。德国希望阻止信息技术对制造业的支配地位。一旦制造业各个环节都被云计算接管,那么美国就是最大的赢家。为了避免被美国阻截性超车,德国将“工业4.0”纳入“高技术战略2020”,“工业4.0”正式成为一项国家战略,而且正计划制定推进“工业4.0”的相关法律,把“工业4.0”从一项产业政策上升为国家法律。德国“工业4.0”在很短的时间内得到了来自党派、政府、企业、协会、院所的广泛认同,并取得一致共识。这个共识就是:德国要用“信息物理系统”使生产设备获得智能,使工厂成为一个实现自律分散型系统的“智能工厂”。那时,云计算不过是制造业中的一个使用对象,而不会成为掌控生产制造的中枢所在。

美国,挑战“工业4.0”

美国是“工业3.0”时代的集大成者,“工业3.0”是信息技术革命,美国在这方面遥遥领先。不仅仅是德国,而是整个欧洲都丧失了全球信息通信产业发展的机遇。当前,美国的互联网及ICT巨头与传统制造业领军厂商携手GE、思科、IBM、AT&T、英特尔等80多家企业成立了工业互联网联盟,正重新定义制造业的未来,并在技术、标准、产业化等方面作出一系列前瞻性布局,工业互联网成为美国先进制造伙伴计划的重要任务之一。欧洲及德国对新兴产业创新能力及对未来发展前景表现出一种深深的忧虑。

日本,布局“工业4.0”

日本人宣称:“到了2050年,日本的经济竞争力将成为全球第一,日本将不再是日沉之国,而将复活为日出之国!”他们的依据是这样的复活方程式:3000万台产业机器人24小时工作,就相当于增加了9000万制造业劳动人口,而支付给每台机器人的平均月薪仅为1.7万日元,无疑为日本解决了其短板。

中国,探索“工业4.0”

2014年6月24日,德国机械协会(VDMA)主席在日本说,德国和日本将携手应对中国制造业的挑战,德国《世界报》网站也报道“中国机械制造业严重威胁德国!”

德国应对中国制造业的法宝则是用柔性生产带来的成本优势碾压中国的人力成本优势。说到这里,我们必须先好好剖析一下自己,“工业4.0”时代中国的优势是什么?

第一,根据美国《纽约时报》的调查,中国工业拥有世界最完整的供应链条。中国是世界上唯一拥有联合国产业分类中全部工业门类(39个工业大类、191个中类、525个小类)的国家,形成了“门类齐全、独立完整”的工业体系,小到螺丝钉等基础零件,大到通信、航天、高铁等,这样就可以随时就地取材,整装待发。

第二,中国政府强大的组织能力也是不可忽视的一个独特优势。从《装备制造业调整和振兴规划》到《“十二五”工业转型升级规划》、《智能制造装备产业“十二五”发展规划》,以及编制中的《中国制造强国2025规划纲要》,中国政府相关规划的出台越来越紧密。

但是论及“工业4.0”,中国最缺的是什么?是对科技的信仰、对创新的冲动。

“工业4.0”将重构消费关系和购物链,从而摧毁重建商业结构。我们不禁反思:中国,我们真的准备好了吗?

如果懂历史,就会发现,第一次世界大战的内在原因其实是“工业1.0”大革命。那时资本主义国家生产力得到解放,开始大规模生产,但是本国的生产原料又不足,只能去其他国家掠夺资源,就掀起了资本主义国家瓜分世界的狂潮,然后分赃不均导致了世界大战。

而德国,既是两次世界大战的挑起者,也是两次世界大战的惨败者。当然这次不会刚刚拿到“工业4.0大门”的钥匙,就以挑战者的姿态站出来,但是谁都不敢小觑德国的野心。

和平与发展才是这个世界的主流,未来的法则是在协作中谋竞争,在给予中谋回报,这是一种更为微妙的竞争关系。德国、日本、美国都已蓄势待发,我们准备好了吗?

“入则无法家拂士,出则无敌国外患者,国亘亡”,这是亘古不变的道理。一个民族只有具备了忧患意识,懂得居安思危,才能长治久安。

猜你喜欢
制造业工业德国
2019长三角制造业企业100强
2018上海民营制造业企业100强
“梦梦”“娇庆”德国行
掌握4大工业元素,一秒变工业风!
2014上海民营制造业50强
2014上海制造业50强
新中国科技60年(3)
工业技术
开始敲门
非常演奏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