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加快环天南大知识经济创新圈发展的建议

2016-07-11 07:56贾晓捷
天津人大 2016年1期
关键词:知识经济天津人才

贾晓捷



关于加快环天南大知识经济创新圈发展的建议

贾晓捷

根据市人大常委会关于组织市人大代表围绕2015年“促发展、惠民生、上水平”工作部署开展调研活动的通知精神,南开区人大常委会组织部分市人大代表,就抢抓京津冀协同发展机遇,加快环天南大知识经济创新圈发展,开展了调研活动。在走访一些企业、大专院校、科研院所的同时,召开了相关人士参加的座谈会,掌握了大量详实的资料,具体情况如下:

一、加快环天南大知识经济创新圈建设面临重大机遇

推进京津冀协同发展、京津联动发展,是党中央、国务院在新的历史条件下,深刻分析我国经济发展面临的形势做出的重大决策,是一项重大国家战略。按照习近平总书记提出的“四个立足”的重要要求,坚持区域优势互补和合作共赢的原则,通过优化区域分工和产业布局,统筹规划利用资源要素空间。天津有雄厚的工业基础,有丰富的人才支撑。目前,我市以推动“四新”发展为目标,编制具有新技术、新产业、新业态、新模式的服务业及先进制造业中长期发展规划、实施意见和三年行动方案,纳入“十三五”总体规划。未来三至五年,天津既要积极承接北京的新一代信息技术、节能环保、新能源新材料、航空航天、电子商务等战略性新兴产业和高新技术产业转移;又要建立与北京高等院校、科研院所的合作机制,鼓励与我市企业联合共建工程中心、工程实验室和技术中心等创新平台,提升国家超算中心、国际生物医药联合研究院等创新平台的研发转化服务能力。将积极打造对接国际服务业、制造业最前沿的合作平台,瞄准德国工业4.0和美国制造业创新网络计划,加强国际科技合作,促进国际先进模式中国化和天津化。

二、加快环天南大知识经济创新圈建设的有利条件

推进京津冀协同发展,需加快产业调整,发展高端化、高精化、高新化服务业和工业,以更新人才作支撑。国务院在关于促进工业设计发展的若干指导意见中把先进装备制造业放在需要重点发展领域的第一位,指出:“鼓励工业企业、工业设计企业、高等学校、科研机构建立合作机制,促进形成以企业为主体、市场为导向、产学研相结合的工业设计创新体系”。设计创新要“政、产、学、研、商、金”支持和结合,上下游形成产业链。2014年底,天津滨海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一区五园”正式获批,南开区是中心城区唯一的示范区域。在这个区域内,坐落全国著名的两所高校,中国近代第一所公立大学——天津大学,中国近代第一所私立大学——南开大学,都是教育部直属重点高校,素以悠久的传统和优良的学风享誉海内外。同时在天津大学和南开大学周边还坐落11家中央驻津国家级院所、20家市属院所,国家级重点实验室24个,国家级工程中心16个,天津市重点实验室40个,天津市工程中心25个。共有两院院士28人,“973”和“863”计划首席专家34人“长江学者奖励计划”特聘教授73人,国家“千人计划”入选者50人“国家杰出青年科学基金”获得者61人。以环天南大、研究院所和协同创新基地聚集的科研区为特征的专利、成果、转化等知识经济创新的巨大优势,都凝聚着天津创造的良好环境。同时以天南大为特征的学生创业群体也迸发着极大潜力。为充分发挥高校院所创新源动力作用,加速科技成果转化进程,高质量建设天津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领航区、先导区,建设全国一流的科技创新中心和高技术产业研发转化基地,打造环天南大知识经济创新圈势在必行。

三、加快环天南大知识经济创新圈建设的几点建议

为了加快天南大知识经济创新圈建设,在广泛调研的基础上提出如下建议。

(一)形成共识。创建“环天南大知识经济创新设计特色区”,形成以现代工业设计和融合设计为“科技天津”特色的发展战略。创新设计涉及科技、工业、经济等各个领域,它应体现科技天津建设的各个方面,纳入“十三五”科技天津和天津建设规划之中,举全市之力打造环天南大知识经济创新设计特色区的整体形象和实际作为,有效地进行符合该区域创新设计特色的理念形象、行为形象和视觉形象的影响宣传。

(二)制定目标。树立打造国家级创新设计研发中心的奋斗目标,建成产业联盟和产学研联盟。形成从终端产品创新设计到产业链各环节中的专业门类领域研发平台和设备平台的聚集与效能的使用。加大引入具有国际影响力的设计研发中心、研究院和设计院所落户环天南大知识经济创新圈的力度,融合区域内以及国内外大专院校、科研院所品牌资源,聚集科技专家、工程专家和产品研发设计工程师,共同推动目标的实现。围绕京津冀一体化的天津先进制造业功能定位,瞄准产业创新设计需求,创建以天南大知识经济创新设计特色区为中心地位的目标,引领天津自主创新发展,为支柱产业发展提供不竭动力。

(三)聚集人才。借助“项目带动产业,产业凝聚人才”的好路子、好方法,借助天津大项目、好项目相继引进投产的良机,打造优良的自主创新设计创业环境,创建较为灵活、宽松、合理的交流与流动机制,吸引聚集各类设计人才来环天南大知识经济创新圈发展。以项目为中心,以课题为单元,以专业领域的技能水平为标准,聚集人才于攻关课题中。不断地组合与调整,动态地发挥与流转,永葆创新项目最前沿、课题最先进、产品设计最能引领产业不断发展的人才对接机制和人才聚集效应。

(四)政策扶持。打造环天南大知识经济创新设计特色区与自主创新示范区相结合,需要完整的顶层设计、路径谋划、渐进方法和政策引导。在制定政策和办法过程中,借鉴世界各国和国内各地区已有成熟的经验和措施,对天津现有的政策进行梳理,围绕创新设计特色区载体特征,适时适度出台一些适合创新设计良性发展的帮扶机制,形成具有该区特征的“扶强、扶优、扶新”政策体系。结合环天南大知识经济创新圈的实际情况,尽快梳理现有政策的适应性,并制订出有利于加快环天南大知识经济创新圈建设的政策体系;阶段性地评价政策体系对环天南大知识经济创新圈建设的适宜性,并针对发展过程中遇到的新问题对政策体系进行补充和完善。

(五)考核引导。积极推动和建立相关行业的设计中心和创新设计考核机制,制定和完善创新设计人才与队伍的核准,借助国家服务业综合改革试点的优势和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的契机,制定行业标准、定期核准人才、专利数量,以及每年可支撑产业发展的创新设计成果数量和储备科研技术状况。让环天南大知识创新圈的创新设计真正成为天津产业能效发挥最大化和实现长足发展的动力源泉,成为天津服务业、工业不断前行的强劲助推器。

(六)建设载体。结合京津冀联动发展,结合天津产业结构转型与升级,结合环天南大知识经济创新圈的建设,结合南开西区的开发建设,结合南开工业园的改造提升,统一规划统筹设计。近期可采用租赁的方式扩大容纳载体,充分发挥投融资平台作用,摸底整合区域内空闲楼宇和厂房,推动环天南大区域的产业用房的储备调整,不断优化发展的空间和资源配置模式,为打造环天南大知识经济创新设计特色区、为科技服务业和科技中小企业拓展发展空间提供重要渠道。

(作者为市人大代表,天津天芝-敏迪通讯有限公司副总经理)

猜你喜欢
知识经济天津人才
如果天津有“画”说
人才云
天津卷
评价新经济时代知识经济管理的发展趋势
《天津之眼》
忘不了的人才之策
《付费:互联网知识经济的兴起》
留住人才要走心
“人才争夺战”
知识经济供给侧改革五大着力点论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