神经内科护理中对脑卒中康复护理的临床分析

2016-07-11 09:19刘淑杰
健康之路(医药研究) 2016年3期
关键词:神经内科康复护理脑卒中

刘淑杰

【摘要】目的:探讨给予脑卒中患者康复护理的临床疗效。方法:以2013年1月-2015年12月收治的73例脑卒中患者为研究对象,全部患者入院后均行常规治疗。在此基础上将入选病例分为两组,对照组36例,患者行常规护理,实验组37例,患者行康复护理。护理周期结束后,以临床神经功能缺损评分标准(中国)对两组临床护理疗效进行对比分析,结果:实验组患者护理优良率(89.19%)明显高于对照组(66.67%),组间差异比较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给予脑卒中患者康复护理可有效减轻患者后遗症,提高患者行动能力及生活质量,值得推广使用。

【关键词】神经内科;脑卒中;康复护理

【中图分类号】R4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1-8801(2016)03-0121-01

脑卒中是指脑血管破裂或阻塞所致脑组织缺血、缺氧而引发的脑损伤,属临床常见脑血管疾病,患者通常起病急,病情变化快,致死率高,经城乡调查合计是我国第一位死亡原因[1]。不仅如此,脑卒中也是成年人致残重要原因,这主要是因为脑卒中往往会造成不同程度的后遗症,影响患者日常生活。康复护理属康复医学范畴,是指在一般护理基础上借助专门护理技术对伤者、残者进行训练以促进其残余机能恢复的一种临床护理方法[2]。临床研究证实,给予脑卒中患者肢体功能锻炼有助于其生理机能恢复,文章现以73例患者为研究对象,针对给予脑卒中患者康复护理的有效性进行研究,现报道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以2013年1月-2015年12月收治的73例脑卒中患者为研究对象。病例排除标准:①既往脑卒中病史患者;②严重脏器疾病者;③精神疾病患者及其它无法配合康复治疗者;④血液性或免疫性疾病者。患者入院时普遍表现为一侧肢体麻木无力、口眼歪斜、神智迷茫、头痛昏厥,经脑断层扫描等神经学检查,临床确诊患者病症符合脑卒中相关诊断标准。全部患者入院后均行常规治疗,经救治无死亡病例,但患者均伴有肢体功能障碍,如偏瘫等。依照护理方式不同将入选病例分为两组。实验组(37例):男22例,女15例;患者年龄49-76岁,平均年龄(63.5±4.7)岁。对照组(36例):男22例,女14例;患者年龄51-75岁,平均年龄(63.7±4.4)岁。两组患者基本临床资料无统计学差异(P>0.05),具有可比性。

1.2方法

两组患者入院后均行常规治疗,治疗方法一致。在此基础上,给予对照组患者神经内科基础护理,如保持病房及患者用品干净整洁、给予患者生命体征监测、给予患者心理关怀、保持患者呼吸通畅、勤翻身等。实验组在对照组患者护理基础上加用康复护理,具体护理内容主要包括康复锻炼、康复教育、心理护理、按摩等。具体护理方式如下:患者康复初期,给予患者按摩及被动运动,以放松痉挛肌肉,牵引挛缩肌腱,刺激脑反应,改善供血,防止并发症。再根据患者实际康复情况适时给予患者注重运动,如卧位、站位运动功能训练等。同时可给予患者电生理刺激,帮助患者恢复神经控制力。在这一过程中,患者极易因行为受限出现异常心理,护理人员需积极给予患者鼓励和心理疏导,增强患者康复自信心和训练依从度。此外,给予患者康复教育,告知患者康复训练的重要性,鼓励家属配合患者持之以恒,叮嘱患者注意清淡饮食,日常锻炼遵照医嘱。

1.3观察指标

护理前后,以临床神经功能缺损评分标准(中国)[3]评定两组患者神经功能。再以残疾等级评定标准[4]中关于语言残疾和肢体残疾的相关内容评定患者预后情况,该标准共四个等级,评级越高,表明患者预后越好。

1.4护理效果判定标准

本次临床疗效判定标准参照神经功能缺损评分标准(中国)拟订,具体如下。①优:神经功能缺损评分0-10分,语言、肢体残疾IV级,日常生活行动独立;②良:神经功能缺损评分11-20分,语言、肢体残疾III级,日常生活行动部分独立;③中:神经功能缺损评分21-30分,语言、肢体残疾II级,基本不能独立生活行动;④差:神经功能缺损评分31-45分,语言、肢体残疾I级,不能独立生活行动。

1.5统计学方法

以SPSS17.0系统软件行统计学分析,计数资料卡方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实验组患者护理优良率(89.19%)明显高于对照组(66.67%),组间差异比较有统计学意义(P=0.013),详见表1。提示康复护理可显著改善患者预后,减轻后遗症,提高患者日常生活能力。

3.讨论

康复医学是以减轻人体功能障碍、重建人体功能缺失、改善人体机能为主要目标的医学学科,康复护理作为康复医学的重要手段和内容经临床实践证实,对脑卒中患者的康复及预后具有显著疗效[5]。临床研究发现,病理性因素并非脑卒中患者功能障碍的唯一因素,康复期内不科学的护理及锻炼会导致患者出现肌肉萎缩、关节畸形等情况,是导致患者后遗症严重、预后不佳的因素之一[6]。康复护理能够根据患者实际恢复情况制定科学、有效的肢体功能训练措施,因此不仅可以改善脑卒中后遗症,也能够有效避免不适当的运动锻炼造成机体功能损害。本次临床研究结果显示,给予实验组康复护理,患者神经功能评分均优于常规护理,肢体、语言残疾程度总体上也轻于对照组,日常生活行动独立性更强,提示给予脑卒中患者康复护理可有效减轻患者后遗症,提高患者行动能力及生活质量,值得推广使用。

参考文献

[1]王晓丽,王娇.神经内科护理中对脑卒中康复护理的临床研究[J].中国当代医药,2013,20(23):150-151,153.

[2]贾宝琴.神经内科护理中对脑卒中康复护理的临床研究[J].中国保健营养(上旬刊),2013,23(4):1902-1902.

[3]何东松.神经内科护理中脑卒中康复护理的临床分析[J].中外医学研究,2016,14(1):84-85.

[4]王燕.神经内科护理中对脑卒中康复护理的临床观察[J].内蒙古中医药,2013,32(17):134-135.

[5]韦娴.神经内科护理中对脑卒中康复护理的临床研究[J].医学信息(下旬刊),2013,26(12):358.

[6]刘海霞.神经内科护理中对脑卒中康复护理的临床研究[J].世界最新医学信息文摘(连续型电子期刊),2015,15(34):40.

猜你喜欢
神经内科康复护理脑卒中
神经内科护理中脑卒中康复护理体会
神经内科患者焦虑与抑郁症状的临床观察
神经内科护理中对脑卒中康复护理的临床观察
康复护理对解锁精神病患者康复效果的观察
盆底肌锻炼对产后尿潴留康复护理效果的临床分析
早期护理介入在脑卒中患者构音障碍训练中的作用
早期康复护理在脑卒中偏瘫患者护理中的临床效果
脑卒中合并脑栓塞症的预防及护理观察
良肢位摆放结合中药熏敷降低脑卒中患者肌张力的疗效观察
舒适护理在神经内科护理中的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