巧用手机礼仪,从“老油条”到“大人参”

2016-07-11 17:41月冰
家庭百事通 2016年7期
关键词:张总礼仪客户

月冰

六月刚至,同事黄珊就突然被辞退。原来,前一天下午4点,一名客户在手机微信上找黄珊解决业务事宜。她担心要加班,就没搭理,直到第二天才在微信上联系客户,并且骗对方说由于手机出了故障一直没上微信,所以没看到他的留言。

谁知客户很细心,在手机上发现了她那天临下班时发在“朋友圈”的信息。本来她延迟联系客户还能原谅,可她这样赤裸裸地撒谎,客户非常生气,向公司张总投诉,甚至要求撤掉业务合同。客户还说早就觉得黄珊缺乏基本的手机礼仪,比如找他时总是直接就问“在吗”,没有称呼,也没有任何表情;抢红包时她下手最快,却从来不说“谢谢”;在微信上谈事时谈完立马消失,连“再见”也没有……

同事的话让我心头一紧,因为黄珊这些忽略手机礼仪的行为,我其实也经常有!再由这些行为联想到自己在工作上的一系列“马大哈”情况,我忍不住想,我之所以在职场上始终没有大的进展,是不是也跟这些有关呢?于是,我决定好好研究一下。

我从网上和手机APP上找到手机礼仪的相关信息,一条一条列出,随时遵照执行。

比如,我搜集了很多微信打招呼、鼓励、感谢、歉意、节日祝福、天气提醒等或萌态或温情的卡通图案。不同的人,不同的情况,我会认真发送不同的表情图案。这一招真的很管用,有时客户在气头上,被我几个这样的表情图案一通抚慰,心情舒畅了许多。我又买了两个小巧又容量大的手机充电宝,随时恭候服务。另外,我学了很多PS照片的技巧,至于适时点赞、转发这些基本礼仪我当然更是坚持。

就在这时,黄珊之前负责维护的另一名客户田总也不想和我们续约了。他并不知道黄珊已离开公司,只是对我们的服务不太满意。张总很着急,要我们想办法留下这个客户。我想要解决这事得先了解田总这个人,于是想到了借助“朋友圈”。我没有田总的微信,只好给黄珊打电话,麻烦她把田总发在“朋友圈”的一些信息给我。我仔细研究了一番这些信息,其中一条让我眼前一亮,他是这样写的:“受家父影响,喜欢听评剧,尤喜新凤霞,想找来河北人民出版社出版的4卷《新凤霞回忆文丛》读一读,但当当网上竟然没有。”我连忙从旧书网上找,这套书果然很少,成套的不多,成色新的更少。我费尽心思找到了一套九成新的,然后请张总帮我约了田总。看到我递上那套书,田总表情立刻柔和起来,说:“这是我发在‘朋友圈中的信息,没想到你这么关心。谢谢!”就这样,借助从手机上捕捉到的这点信息,我成功留住了这个重要客户。张总从此对我刮目相看,他没想到一个公司里的“老油条”突然有了新能量。

接着,公司参加一个业务会。女老板周姐是几家公司争夺的重点客户,我们公司在这场竞争中没有明显优势。我看了看兄弟公司发布的关于这次业务会的相关照片,都把周姐放在了显眼位置,但他们忽略了一种手机礼仪:发布对方照片时,应尽量成其之美。周姐气质很好,但五官不太上镜。他们发布的那些照片,对周姐来说简直是丑化。我连忙施展PS照片的技术,尽量修去周姐的缺陷,最大限度凸显她的优雅气质。

我修好了一组照片,发到了同行业微信群里,不少人点赞:“这美女老板气质超好!”周姐的助手很开心,连忙将它转发给周姐,后来还悄悄告诉我,周姐平时最讨厌拍照,但这次我发布的照片让她非常开心。果真,我们再去找周姐时,她十分热情,还谢谢我的那些照片。我微笑着说:“我们对客户负责,首先就是要对她的公众形象负责嘛。”我们很快顺利地签下这笔业务,手机礼仪再次帮了我的大忙。

今年4月,我们的部门经理被调到外省负责分区业务,董事会立刻任命我担任部门经理。张总跟我开玩笑:“我一直以为你是‘老油条呢,原来是一根‘大人参呀!”我微笑,庆幸自己重视了手机礼仪,让职场变得精彩起来。

猜你喜欢
张总礼仪客户
为什么你总是被客户拒绝?
为了谁
意外
如何有效跟进客户?
最有价值的书法
出差
礼仪篇(下)
孝——礼仪第一礼
知礼仪,做谦谦君子
做个不打扰客户的保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