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息时代,找专家看病也有方法

2016-07-11 17:45彭林
家庭百事通 2016年7期
关键词:检查报告专科专家

彭林

近日,大学生魏则西事件引发众人关注,他坎坷的求医经历让人扼腕叹息。在看病难的大环境下,如何找到好专家,又如何与专家进行快速而良好的沟通,需要一点技巧。

选择医生篇:找“临床型”的好医生

选医生别盲目崇拜高头衔,当然,院士型专家不在此指南范围内。需要找专家看病时,患者一般已经对自身病情有些知晓,找专家只是需要确诊并决定后续治疗方案。可从以下几点入手:

1.如非急重病,又不清楚应该找哪个专科,可以先去社区医院找名全科医生初步诊断并确定找哪个专科治疗,也可根据不适部位初步自行判断对应的专科。如果出现不明原因的持续疼痛,可选择疼痛科,由医生判断病情并转诊相关专科继续治疗。

2.了解就诊专科后,可根据正规医学网站推荐的全国医生排名选择医院和医生。

3.利用正规医学网站的资源,上面有专家介绍、科普文章、病例问答、患者口碑等等。对患者回答多的,证明此医生责任心强,有耐性,肯奉献业余时间替患者服务。这样的医生,在人潮如涌的门诊中,多半也能保持好脾气。另外,这类医生通常对临床有较多时间投入,沟通能力好,而非专注论文的科研型医生。

4.利用网络优势,可以同时咨询数名医生,综合其意见,做到心中有数。但不要轻信非正规医学网站发布的信息,以免耽误病情或者夸大病情,造成不必要的心理负担,甚至上当受骗。

资料管理篇:将报告进行分类整理

这是很重要的技巧,患者必须重视自己所有的检查报告及病历保存,主要包括以下几点:

1.建立资料管理意识,能替医患双方节省大量的时间及金钱,免去不必要的重复检查和等待,有利于医生快速进行初步诊断,尤其有利于外地患者。无论是在网上还是现场咨询,有报告就有判断,否则只能等待下一次的问答,切忌空手找专家。

2.无论是纸质,还是图片电子报告,都可以按照检查的不同部位、时间顺序分类整理。部位不同,对应的专科大多也不相同,这样咨询时就可以针对性地向医生提供有参考意义的报告,而不是以大堆无用的其他报告来干扰医生视线。

3.只保留最新的报告是不明智的,因为医生需要了解一个连续观察的检查过程,判断病情的轻重。所以,从第一份检查报告就要注意保留,哪怕是10年甚至是20年前的报告。

挂号篇:首选预约

广州三甲医院的预约服务十分成熟,从医院官网到电话、好大夫在线、114、手机APP、微信等。患者应首选预约挂号,安排好预约时间,提前锁定专家号源,避免了高价的黄牛号,避免了不必要的门外等待及路上的奔波。

预约后记得按时就诊,如果不能到场,请记得提前取消预约,以免浪费号源,并被医院或者预约网站列入黑名单。如果所有预约都不成功,那现场排队挂上专家号的几率极低,所以这是最后才尝试的办法,特别是外地患者。

以上所有办法都不能挂上号的情况下,还有一个特需门诊为患者服务,挂号费从100~800元,各家医院不一样。即使专家没有在特需门诊固定出诊,患者也可以咨询医院是否可以指定专家迁就患者时间进行特诊。

门诊篇:掌握“网上问诊”这门利器

专家门诊一号难求,好不容易挂上号却只有短短几分钟和专家沟通,如何把握机会让专家在最短时间内对病情作出判断,患者前期的准备工作很重要!这里主要讲首诊的注意事项:

1.在没有做过任何检查的情况下,最好不要找专家。先找普通医生初步判断病情,把需要做的基础检查一次性做完。外地患者在当地正规医院检查即可。

2.能在网上问诊的先网上处理,缩短专家现场问诊的时间,到场后只要提醒一下,医生就会对你的病情及检查报告有初步印象,这样就有更多时间做触诊或其他方面的诊疗。尤其是外地患者,如果不是重病或者需要马上手术,网上咨询可免去来回奔波的劳累,节省时间和费用。

3.首诊要带齐所有检查报告和病历,即使是表面上与专科无关的报告也建议带上,随时供专家参考。

4.用笔写下自己的问题、病症,问诊时一条一条当面与专家沟通,以免因为时间紧迫或心情紧张而遗漏,也避免因为思维混乱而浪费宝贵的问诊时间。

5.进入诊室后,第一件事是先向医生及其助手问好,然后关上门。这样既给医生良好的印象,又可以享有与专家单独对话的私密空间,不让其他焦虑的患者或家属不断前来打断医生的思路。问诊完毕离开时,不要忘记向医生道谢。

6.做一名好学的患者,唯有了解知识,才能消除对疾病的无知恐惧,和医生有更畅顺的交流。凡是喜欢在网上与患者沟通的专家,大都会对患者从网上获取知识持开放理解的态度。遇上什么都不懂的患者,医生反而觉得更难交流,因为患者不理解医学,所以反而不解释了,也没有时间耐心解释。

7.首诊应直奔病情陈述,不要问过多关于养生的问题,尤其是网上介绍的养生知识。如果同西医说这些,患者只会碰一鼻子灰,还给医生落下不好的印象。所以,养生问题还是咨询中医好一些,但也不要卖弄自己的网络知识,而是虚心向医生请教。因为在医生眼中,网络上的大多都是伪科学。

8.听不明白、看不懂的地方要问清楚,更不能对医生隐瞒病情。对于医生开的价格偏贵的药或者检查,可问是否有其他相对低廉的药品或者项目可以代替。但切忌装土豪,或拿其他专家质疑接诊医生的处方,一切询问应在相互尊重的气氛下进行。

9.问诊完毕,该继续做检查就做检查。结果出来后如果医生已经下班,建议还是走网上复查这条路,以节省时间。如果医生仍在问诊中,切忌不要中途闯进诊室打断医生的问诊,可以在门外与其他患者商量先来后到的问题。

10.当病情需要长期随访时,请谨遵医嘱定期体检和吃药,前期不妨稍微密切一点,以便医生根据病情调整用药量。一旦达到稳定状态,则可按照正常随访间隔复诊。

11.随访期间的开药、做检查等基本工作,挂普通号即可,结果出来后再挂专家号复诊或者网上复诊。

猜你喜欢
检查报告专科专家
致谢审稿专家
中外医学专业与专科设置对比分析及启示
牛奶企业食品生产许可现场核查的常见问题及对策研究
牛奶企业食品生产许可现场核查的常见问题及对策研究
锅炉定期检验与检验结论评定的技术
在联合中释放专科能量
论国内本科和专科的异同
核电站第一、二阶段役前检查综述
请叫我专家
我国ICU专科护士培养现状与展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