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快推动医药供给侧改革,助建“健康中国”

2016-07-11 20:41詹洪春王霞
中国当代医药 2016年9期
关键词:健康中国医疗器械统计学

詹洪春 王霞

党的十八届五中全会以来,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总书记的党中央的领导下,从党和国家事业发展全局的高度,首次提出了推进“健康中国”建设的新目标和“大健康”发展战略,凸显了党和政府对保护国民健康的高度重视。《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三个五年规划的建议》也提出了“释放新需求,创造新供给,推动新技术、新产业、新业态蓬勃发展,加快实现发展动力转换”的思路。2015年11月10日,习近平总书记在中央财经领导小组会议上也强调,在适度扩大总需求的同时,着力加强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着力提高供给体系质量和效率,增强经济持续增长动力,推动我国社会生产力水平实现整体跃升。

随着人口老龄化趋势的加快,城乡之间医疗资源布局结构失衡,我国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健康需求与服务供给不足的矛盾还将长期存在,这对有效提升社会医疗健康服务的供给数量、质量和效率提出了新的要求。缘于此,在今年全国“两会”上,全国政协委员、北京朝阳糖尿病医院院长王执礼指出,我国健康产业市场发展潜力十分巨大。如果能通过推动健康产业的供给侧改革,实现我国健康产业的快速发展与升级,势必能有效提高我国社会医疗健康服务的供给质量和效率,在助推中国经济持续增长的同时,促进“健康中国”的建设目标尽早实现。

进行以体制机制创新为核心的全面创新

王执礼委员认为,推动创新首先要形成有利于创新的体制机制,包括从产权制度、知识产权制度、金融制度、财税制度等方面进行体制机制改革,以释放红利;也唯有依靠以体制机制创新为核心的全面创新,才能真正推动健康产业供给侧的结构性改革,通过技术进步实现供给侧体系质量的持续提高,从而更好地满足并创造新的市场需求,加快我国健康产业的发展和升级速度。

没有知识产权制度的保护,就不能形成激励的机制,不利于健康产业推动技术创新、实现产业升级。应在相关知识产权的体制机制上进一步创新,鼓励和推动科研机构和科研人员加大与市场接轨的力度,以促进和保障相关技术的不断创新,进而推动健康产业不断升级发展。

要提升健康产业的创新动力,也有赖于通过金融制度的创新来构建激励机制,尤其是资本市场的建设和直接融资的发展。通过各种金融体制和机制的创新,引导和扶持各类资本和社会力量参与到高端医疗、新药研发、医疗信息化等诸多健康产业领域的创新。要推动健康产业的创新发展,还应通过积极出台各类鼓励创新的财税制度,通过降低企业成本、提升企业盈利、营造宽松的企业成长环境,来提升创新转化率。

王执礼委员建议进一步加大对生物技术与生命科学的扶持。随着基因组学、分子生物学等基础学科的发展,生物制剂与生命科学技术正在健康产业中扮演着越来越重要的角色。2014年全球销量前十大药物中,有7个为生物制剂。在生命科学方面,全球基因测序市场正在持续快速成长,细胞免疫疗法等新兴技术也日渐成为重要的治疗手段。

生物技术与生命科学应成为健康产业重要的政策扶持方向,尤其应该通过出台鼓励政策和资金引导,对先进的基因测序及数据分析公司、技术驱动型生物制剂公司、与基因测序解读及个体化给药相结合的精准医疗公司以及技术上取得突破的新型生物治疗方式等进行重点扶持,通过在上述领域的技术创新来实现相关产业的升级发展,进而提高医疗健康服务的供给质量。

王执礼委员还建议要积极推动国产医疗器械产业创新发展。他表示,医疗器械市场在我国虽然起步较晚,但发展十分迅速。2014年我国医疗器械市场规模已经增长至2556亿元,而随着经济的发展以及我国老龄化程度的加深,医疗器械市场还将迎来更大的发展。然而,从医疗器械市场规模与药品市场规模的对比来看,全球医疗器械市场规模大致为全球药品市场规模的40%,而我国这一比例仍低于15%,还有很大的发展空间。同时,在高端医疗器械领域,仍旧是进口医疗器械或国外品牌占据了绝大部分市场份额。

因此,应通过政策和资金引导,进一步推动国产医疗器械产业的升级发展,其中尤其值得扶持的是与机器人、人工智能等先进技术相结合的高端医疗器械、创新型医疗器械、智能家用医疗器械以及现有成熟医疗器械的进口替代产品。

以慢性病作为医疗服务业

供给侧改革重点突破口

王执礼委员介绍说,在慢性疾病中,以糖尿病为例,我国已经成为全球糖尿病患者人数最多的国家,患者人数已达1.14亿,约占全球糖尿病人总数的三分之一。当前,国家正在扎实有序地推进分级诊疗制度建设,这是我国深化医改进入新阶段的重要标志。2015年12月,国家卫生计生委进一步明确将高血压、糖尿病两大慢性病种作为分级诊疗重点任务和突破口。

王执礼委员建议通过出台相关激励政策,进一步开放医疗服务市场,破除垄断,减少政府干预市场的行为,促进社会办慢性病服务机构,包括社会资本组成的防治慢性病的管理集团公司的发展,以提升慢性病防治网络的综合服务水平,提高医疗服务的有效供给;还可通过制度创新,鼓励和引导体制内的优秀人才与社会办慢性病服务机构开展多种合作,在提高社会办慢性病服务机构医疗服务水平的同时,也使“三甲”医院的优质医疗人才资源得以更有效地下沉到基层,帮助实现现有医疗服务供给的结构性改变。

王执礼委员进一步指出,随着我国老龄化进程加快,健康养老产业作为“健康中国”的一部分已被提升到国家战略性高度。“十三·五”规划中明确指出,中国将建设以居家为基础、社区为依托、机构为补充的多层次养老服务体系,推动医疗卫生和养老服务相结合。然而,目前包括全科医生在内的相关人才的短缺,依然是制约健康养老产业发展的重大障碍。此外,我国健康养老产业对养老机构的需求亦不断增大,相关报告曾预测,中国养老院床位的需求量将从2015年的659万个增至2025年的1285万个。

因而,王执礼委员建议国家通过政策扶持和引导,加大、加快对于包括全科医生在内的健康养老产业相关人员的培训,同时引入各类资本和社会力量开办各类养老机构,提供专业、可定制的养老服务,以供给侧的改革满足中国健康养老产业升级发展需求。

公平对待青年糖尿病患者

此外,王执礼委员还呼吁公平对待青年糖尿病患者。他表示,目前我国《公务员录用体检通用标准(试行)》条例中第十条规定,“糖尿病……等内分泌系统疾病,不合格”,即有上述疾病不予录取。他认为以上规定有不妥之处。为此,他建议修改《公务员录用体检通用标准(试行)》(以下简称“标准”)中部分条款,以保护糖尿病患者接受平等工作的权益,旨在为众多的青年糖尿病患者营造优良的公平竞争环境和成长空间。

由于我国糖尿病发病人数已达1.14亿,如果不加分析不按病情,只是笼统地将糖尿病作为不予录取的条件,会把一些本可能入职的公务员队伍的糖尿病青年患者拒于公务员大门之外,剥夺他们参加公务员序列、为国家服务的权利,这会对他们的身心成长和未来发展造成重大影响,还可能使部分患有糖尿病的青年不敢承认自己患病,反而采取隐瞒、弄虚作假等方法达到录取目的,而且即使录取之后,他们也往往不敢公开表明自己患病,更不敢公开进行治疗,而是自己随便吃些药或保健品偏方之类,这将会严重延误病情。

王执礼委员建议对青年糖尿病患者进行具体分析。将单纯糖尿病无并发症且能胜任日常工作和生活的患者与糖尿病但伴有严重并发症且严重影响工作、学习、生活的患者区别开来。因年轻的糖尿病患者90%至95%以上病情较轻,无并发症,只有1%至5%的患者有不同程度的并发症,这样就会使95%至99%以上的青年糖尿病患者对工作生活有了更大的希望,并会以更饱满的热情投入到工作和生活中去。另外,也会使这种非主观但客观存在的“社会糖尿病歧视”情况得到化解,使人们有更充沛的精力、更饱满的热情、更大的希望去生活。这对于建设我们的国家、对于社会的和谐稳定发展,将会非常重要。

王执礼委员呼吁由国家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和国家卫生计生委组成权威的专家机构,在科学论证的基础上,对陈旧的、不适应形势要求的条款进行修改,使该条款具备科学化和合理性,体现与时俱进的法律法规,让符合条件的糖尿病病人能享受到平等的入职机会。建议由权威的专家机构对糖尿病的定义和概念给予解读和说明,细化何种程度的糖尿病人不能被录用,或何种特殊岗位不能接受糖尿病患者,并制定出相关的细则和标准,将单纯糖尿病或伴有早期轻度并发症,但不影响工作生活的患者与糖尿病伴有眼、心、脑、肾、神经、血管等严重并发症不能坚持正常工作和生活的糖尿病患者严格区别开来,以便在入职体检中有效操作。

在大学设立

生物统计学专业新学科

生物统计学属于典型的交叉学科,在生命科学从宏观到微观的各个领域以及相关的农学、医学、药学领域都需要应用数理统计知识的支撑。在国内,习惯把在公共卫生和预防医学领域的学科称为卫生统计学,把在基础医学和临床医学领域的学科称为医学统计学,仅把生命科学领域的学科称为生物统计学。不同的名称,其基本原理都相同,只是应用的侧重不同。这在美国,一般统称为生物统计学。目前,国内大多数从事生物统计工作的专业人才具备统计学基础知识、在数据分析处理上有丰富的经验,但在生物学理论方面缺乏系统的训练,因此,精通统计学原理、擅长软件开发和应用、有良好生物学基础知识的高素质人才就显得更加迫切。

王执礼委员指出,培养生物统计学专业人才是社会发展的需要,是生物技术与制药企业发展的需要,是生命科学领域科学研究的需要,更是与研究生教育和国外高等教育接轨的需要。

他介绍说,如今,人们越来越关注健康问题,无论是在国外还是国内,公共卫生都是一个具有极大发展潜力的行业。相关专业的学生在毕业之后能够获得比较广阔的就业空间,主要是在公共卫生部门,包括政府有关部门、疾病控制中心、社区卫生机构、检疫机构、医院、咨询部门和国际卫生组织等担当专家或管理层。通过创造以及使用一些数学方法去研究人体科学,用统计学中的光谱分析技术去推断新的疾病爆发的可能性,提供给学术界、政府机构、医药公司、医疗卫生组织以及其他的相关组织很多有价值的信息。

2000年至2012年,中国医药工业总产值从1834亿元增长到17845亿元,年均复合增长率20.88%,今后5年内的新药研发将呈现爆发式增长。如此巨大的市场对新药评价及临床实验的数据的重要检测手段——生物统计学的需求将会像雪崩式发展。正因为如此,美国及欧洲的生物统计学被称为“黄金饭碗”,导致一大批中国留美学生在美国根据市场所需,放弃自己的本专业而改学生物统计学专业。

生命科学是本世纪发展最迅猛的学科,基因组学、蛋白质组学、克隆和干细胞、生物信息学、疾病遗传机理等都是研究的热点和前沿,海量数据、非随机数据和小样本数据等不断涌现,需要建立和发展数据分析的新方法。生物统计学传统和新兴的方法应用领域包括临床试验、观察研究、成像学和基因组学,在基因组分析、蛋白质组分析以及相关研究领域中起着关键作用。在遗传学、分子生物学和生物信息学方面训练有素的生物统计学专业人员的短缺, 常常制约了学术界的新研究和新发现。

生物统计学由于受仪器设备及外国语的限制比较少,更容易缩小中国学生与国外名校的本科生的差距,以尽快实现两国的课程互相承认及联合培养。事实上,在美国的生物统计学家基本上中国学者居多,由此就为学校梦寐以求的中外联合培养本科生提供了一个高水准的平台,易于使中国学生在海外尽快适应环境和迅速做出成绩;而目前我国高校生物统计学专业的建设现状是,我国高校近年来在以上方面已做了很多工作,很多单位已有长期坚实的前期基础工作,具备了设立生物统计学专业的条件。对此,王执礼委员举了安徽大学这个例子。

安徽大学是国家“211工程”重点建设高校,有13个博士后科研流动站、11个博士学位授权一级学科、48个博士学位授权点。安徽大学生命科学学院和数学科学学院都有着悠久的办学经验和良好的师资队伍;经过“211”三期建设,人才引进和实验室条件建设方面都取得了很大成绩,其学科综合优势也为生物统计学专业拓展课程提供了师资保障。

为了适应“大数据”时代发展的需要,安徽大学生命科学学院于2013年在原有的生物科学专业基础上开设了生物统计学方向,并于当年秋季招收了首批28名本科生。其人才培养的核心和重点是“掌握统计学原理和软件应用能力,熟悉生命科学及医学基础知识和研究特点”, 拟开设的课程除了统计学的核心课程外,还有普通生物学、生物信息学、生物统计学、医学遗传学、流行病学与医学统计、生物数学模型等具有生命和医药学科特色的课程。这样,生物统计学专业既区别于统计学专业的注重数理统计基础研究和基础理论,也有别于应用统计学专业的软件应用能力和经济统计学专业的经济统计与预测。目前,生物统计学已经成功申报了安徽大学本科教育质量提升计划项目之卓越人才教育培养计划,全力打造生物统计卓越人才培养实验(英文)班。

王执礼委员表示,生物统计学作为一门前沿、热门的学科领域,对硬件环境的需求相对不高,是可以与国内外高水平高校迅速缩短差距的学科之一,其作为跨学科专业所要求的生物学、统计学、计算机科学均系安徽大学优势学科,这就为生物统计学专业的建设提供了外动力;同时招收的学生也表现突出,相关教师队伍素质也比较高,多具有海外或境外留学背景,这就为生物统计学专业的建设提供了内动力,因此亟待通过独立专业设置,将安徽大学生物统计学打造成国内领先的示范性本科专业。

为此王执礼委员建议:国家有关部门应尽快启动对生物统计学新专业建设的评估工作,并尽快批准生物统计学作为新专业在全国正式开始建设,以满足在加强促进供给侧改革的新形势下的人才迫切需要。

猜你喜欢
健康中国医疗器械统计学
大数据的统计学基础分析
医疗器械在5g时代下的创新与发展趋势
统计学教学与实验实践的一体化整合初探
北京市出台《医疗器械快速审评审批办法(试行)》
省属地方高校应用统计学专业人才培养模式研究
“健康中国”是对人民福祉的庄严承诺
医疗器械使用监管力度加大
难以一致的统计结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