陕西作家笔下的西部形象

2016-07-12 08:54延安大学西安创新学院710000
大众文艺 2016年5期

刘 莎 (延安大学西安创新学院 710000)

陕西作家笔下的西部形象

刘 莎(延安大学西安创新学院710000)

摘要:西部形象已经在人们的头脑中固化为沙漠、黄土地,读者常常用荒凉、贫瘠这样的词语来形容它。西部形象实际上在当下处于一种失语的状态。从陕西作家笔下的西部形象的描写来寻找西部本身的样子,挖掘那些被遮蔽的西部而确立起其独立的文化精神具有着重要意义。

关键词:陕西作家;西部形象;遮蔽与再现

此文章为延安大学西安创新学院科学研究项目,项目编号为:14KY03。

陕西作家中,路遥、陈忠实、贾平凹以他们独特的审美风格在中国文坛上占有一席之地,并作为当代文坛上“陕军文学”的标志。之所以被称为陕军源于他们的作品相同的旨趣:都乐此不疲的对陕地文化、陕地自然风物进行书写,这也成为了承载陕西作家寻找文化之根的桥梁。

一、 地域对陕西作家创作的影响

陕西作家以自己写作所透露出来的乡土意识或者说地域文化意识而成为一个文学群体,一大批的文学家都因这样的地域因素而写作,而这种地域文化之中也自然渗透着文化的因素:陕北的雄浑壮阔,主人公终生与黄土高原的对抗和对立,于是在路遥的作品里屡屡见到的是怀揣着理想,想要走出黄土地的人;关中一直作为政治中心而存在,这种宗法制度的确立使我们看到的是一种崇尚礼乐的儒家文化,而陕南也因在秦岭巴山之间拥有了自身的神秘之感。

法国19世纪著名的哲学家、文艺理论家泰纳在《英国文学史》序言中提出了种族、环境与时代之间的关系,其中他在论述环境与文艺关系的时候写到:“自然界环绕着他,人类环绕着他,偶然性和第二性的倾向掩盖了他的原始倾向、物质的本质时,起了干扰或凝固的作用。”1因此,作为陕西的作家,因为陕北、关中、陕南不同的地理环境因素的影响,在路遥、陈忠实、贾平凹三个人的文本中我们感受到的也是不同的风格。任何一个时代的艺术无论从内容还是形式上都是会受到自然环境的影响,我们读者要了解文本也就必然要从自然环境入手。

作为法国浪漫主义先驱的史达尔夫人,她也提出了南北文学的不同取决于地理气候条件所形成的不同人性,她认为,正是因为男方和北方在环境上有所差别,有所区分,这就使得在人性上也有所不同,这样的不同也自然显现出南方文学与北方文学的差异性。从某种意义上来说,地理风物在小说文本中反映出来,本身就是作为意象存在而来起到人物形象塑造作用,甚至还具有推动故事情节发展的作用。

二、 陕北、关中、陕南作家笔下的西部形象

1.陕北

陕北最为典型的文化形态是黄土地,因为千沟万壑的黄土地,贫瘠而恶劣的自然环境自然让生活在这片土地上的人们拥有一种坚毅和刚强,拥有这一种坦荡和与自然对抗搏击的崇高美感。当黄土地的人们站在这片土地上,他们面对无法对抗的自然,并没有逃避,而是在一种对立中将自身的刚强、沧桑都投射在他笔下的人物形象上。这些人物面对命运一次又一次的玩笑,他们并没有妥协,而是选择了与自然抗争,在对立中作为一个大写的“人”字要走出黄土地。高加林一心想要离开黄土地,去到城市谋生,孙少平一步一步走出黄土地,最终进入煤矿开始了自己的生活。孙少安虽然扎根黄土地,但是却并没有停止过于黄土地对抗,他一次次的创业便是最好的证明,这些人物身上具有的这些特点都是由陕北的自然环境所造成的,而我们在小说中也不断的看到一系列黄土意象:沙漠、沙尘暴、干旱、黄土,在路遥的《平凡的世界》中关于自然景物的描写占有很大的比例。在第一部第七章中写道关于田家圪崂的时候,用了大段的篇幅:从庙坪山和神仙山之间的沟里流出来一条细得象麻绳一样的小河,和大沟道里的东拉河汇流在一起……这河虽然小,但来历不凡。传说古时候这沟里并没有水。那时天上玉皇大帝一位下凡游乐人间的女儿到了这里,爱上了一位姓金的后人……2

这样的描写在小说中出现,并不推动故事情节的发展,甚至不塑造人物形象,但是作为这样带有典型陕北特色的风物却让我们在这个美好的神话传说中看到了贫瘠土地上的他们对于美好的向往,而这一点是体现在小说中每一个人物身上的。

当孙少平和郝红梅分手之后,有一段关于孙少平站在山上俯瞰全城的景物描写,这里我们看到的苍凉的风物本身将他DE 悲伤掩埋。而孙少平每一次和田晓霞约会在山上的时候,也会出现大段的风物描写,这样的形象本身对于塑造孙少平那憨厚、淳朴的性格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

2.关中

关中有“八百里秦川”之称,它成为联结陕北、秦岭的要地,自古以来有无数的统治者在这片土地上扎根也因此中国传统文化就笼罩在这片历史悠久的土地上。陈忠实生活在关中,他扎根这片土地,因此,他对这片土地拥有着深厚的情感,他在《白鹿原》中所塑造的每一个任务都充斥着一股儒家文化,生长在这片土地的人们无论面对怎样的困境都是一种接受,他们用宗法和礼仪统治着人们的想法,人们并且将这一系列的规约内化为集体无意识,无论是故事情节的设置,还是人物形象身上都有着一种固有的文化规约人们的行为。这种道德规范、乡约已经完全渗透于这片土地上人们的日常生活之中,他们甚至形成了一种意识,于是在一种看似“无为”之中维护着人与人之间关系的和谐。

在《白鹿原》中所展现的是广阔的麦田,是一片片荒凉的山田,”白鹿书院坐落在县城西北方位的白鹿原坡上,亦名四吕庵,历史悠久。宋朝年间,一位河南地方的小吏调任关中,骑着骡子翻阅秦岭到滋水县换乘轿子,一路流连滋水、河川飘飘扬扬的柳絮和原坡上绿莹莹的麦苗……”3在这样广阔的西部型险种是一群被乡约归定着而数去活力的乡民,因而广阔的大地与大地上的人们是那么的和谐而又安稳。

3.商州(陕南)

陕南不同于陕北和关中平原的地理环境,贾平凹作为一个地道的陕南人,给看我们展现的是一种来自山野的神秘:南北十里,东西几十里的河川道里,洋芋还没有出芽,踩着软塌塌的,放眼望去,一畦一畦的田埂上长满了草,过冬的草还是枯草,但硬根的白蒿,还有野小蒜却绿了一地,于是绿中透黄,黄中泛绿……4

在贾平凹的笔下树木风貌、山水相间,炊烟伸起,仿佛有一种人间仙境的感觉。在《怀念狼》《高老庄》中他也有着这样的描写,这片土地在他的笔下倘若远离世俗的桃花源,宁静而又悠远。

三、 结语

陕西作家笔下的“西部形象”并不是统一的,而是受到地域的影响而显示出各自的不同,而土地所给予小说文本中人物的是一种他们身上所具有的精神内核。作为读者,西部形象已经固化为人们心中的黄土、沙漠已经包着头巾,与世无争的乡民,而我们在小说中,看到的并不是铁板一块,而是在不同的地域环境中打磨出来的不同形象。

注释:

1.伍蠡浦.西方文论选下卷[M].上海译文出版社,1979:239.

2.路遥.平凡的世界[M].人民文学出版社,2005:23.

3.陈忠实.白鹿原[M].人民文学出版社,2012:56.

4.贾平凹.怀念狼[M].漓江出版社,2012:43.

参考文献:

[1]伍蠡浦 西方文论选下卷[M].上海译文出版社,1979.

[2]丁帆.中国西部现代文学史[M].人民文学出版社,2004.

[3]肖云儒.中国西部文学论[M].青海人民出版社,1989.

[4]高平.关于西部文学的思考[J].中国西部文学,1985(11).

作者简介:

刘莎,安康人,现为延安大学西安创新学院中文系老师,研究方向为:大众文化传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