传统荷包边饰艺术分析

2016-07-12 13:28夏婷婷崔荣荣廖春妹
纺织学报 2016年7期
关键词:腰包荷包纹样

夏婷婷, 崔荣荣, 廖春妹

(1. 江南大学 汉族服饰文化与数字创新实验室, 江苏 无锡 214122;2. 台州市绣都服饰有限公司, 浙江 台州 318016)

传统荷包边饰艺术分析

夏婷婷1, 崔荣荣1, 廖春妹2

(1. 江南大学 汉族服饰文化与数字创新实验室, 江苏 无锡 214122;2. 台州市绣都服饰有限公司, 浙江 台州 318016)

为了复原传统荷包工艺艺术的边饰工艺,对江南大学民间服饰传习馆、台州刺绣博物馆300余件荷包传世藏品的边饰进行分类研究,发现荷包边饰主要有编织带镶边、布条滚边和股线绣边3种基本形式。其中,织带镶边在葫芦荷包、扇套、眼镜袋等荷包中常见;布条滚边在江南腰包中最为普遍;股线绣边工艺最复杂,在装饰性强的方荷包、圆荷包中应用最多。可见,风格粗犷的大型荷包以布条滚边为主,精细绣花的小型荷包多以绣边装饰,织带镶边则具有一定的装裱作用。荷包边饰艺术融合了传统纹饰设计、配色、编织与刺绣等工艺。边饰选择遵循衬托点缀和功能适宜原则,荷包的造型类别、装饰风格以及制作材料共同决定了荷包边饰类型。

传统荷包; 边饰艺术; 制作工艺; 传承

传统服饰品的制作工艺与装饰文化是中华民族的宝贵财富,作为服饰配件的传统荷包虽然体量不大,但装饰工艺却十分丰富。其边饰艺术亦是别具风采,细致繁复的手工缘边处理既起加固耐磨之功,又具装饰点缀之能,不同荷包边饰也有不同讲究。本文基于江南大学民间服饰传习馆、台州刺绣博物馆的传世藏品实物,对腰包、方荷包、圆荷包、褡裢、抽绳类荷包、扇套、眼镜套、靴掖、香包挂件等300余件荷包之边饰加以分类研究。

1 工艺分类

传统荷包的边饰工艺十分讲究,主要包括镶边、

滚边、绣边多种工艺,融合纹饰设计、配色、编织、刺绣等艺术于一体。而腰包、方荷包、圆荷包、葫芦形荷包、扇套、眼镜套以及褡裢等不同类别的荷包往往偏重于不同的边饰工艺。表1示出传统荷包的边饰概况。

1.1 镶 边

荷包镶边工艺是将装饰性的织带、花边或布条沿荷包边缘固定,绣线可根据配色和设计需要而调整。荷包镶边材料使用最多的是编织带,采用不同色彩、粗细和质地的编绳可编出各种花式绦带,其组织结构有斜编织带、平织带和各种花边。古代的绦是一种有图案的编织带,用作腰禅、衣袍的领和绦,还用于装饰承尘和户帘[1]。用于荷包缘饰的斜编织带类似于多股辫子编带,宽度约0.6 cm,由于斜编绦具有较好的伸缩性,在平面内沿边弯曲后织带内外过度均匀不易起皱,较多用于各类曲线形边缘的荷包,例如葫芦形烟袋、如意云头扇套[2]、工字褶抽绳香袋、眼镜袋、如意形褡裢贴袋等。而平织绦弯曲后内外弧线则很难均匀过度,容易起褶,多用于边缘以直线为主的方荷包或褡裢上的方形贴袋等。结构较为松散的花边有较好的伸缩性,一般配合斜编织带并列镶贴于荷包边缘。由于荷包体积小,镶边条大多不超过0.7 cm,若采用布条镶边则需要扣烫布边,制作难度较大,装饰效果也不及编织带,因而这种做法并不多见。浙江地区的腰包常见一种用布片挖空留边的镶贴方法。即按照贴边部位外缘形状裁剪布片,将中部挖空留下宽3~5 cm的环形贴边,内圈打剪口并扣烫毛边(缝份),以短绗针或钉金银线加固,外缘与腰包前后片修齐,最后以同色同质布边条滚边加固,十分巧妙。

1.2 滚 边

滚边是传统服饰工艺中的重要组成部分,通常用在领、袖、襟、叉等部位[3],在大体量的荷包中也较常见,如腰包和北方地区常见的无盖型腰带荷包及方荷包和褡裢。腰包的滚边一般宽1.5~2 cm,北方腰带荷包滚边一般宽2.5~3 cm,褡裢贴袋与方荷包体量小,滚边宽约1 cm。滚边不仅是一种装饰,也是制作过程中组合里外各片的重要程序。一般而言,滚边之前先将滚边条与荷包正面相对,正面缝迹线位置对准并缝合,扣烫整齐翻至反面,折缝份,以暗针固定。布条的丝向应根据边缘形态灵活调整,如腰包上缘、方荷包、无盖的穿腰带荷包等直边可用直丝布条滚边,而如碗型腰包下方的曲缘则需要用斜丝布条滚边。采用斜丝的滚边条在曲线处可以圆滑过度,而直丝滚边条在荷包的折角处会出现一定余量。如遇直角,其正反面会分别多出90°余量,内折后都为45°,其倒向应一左一右,以保证折角外观均匀内里挺括。处理好正反面缝边后,常见宽型滚边的民间腰包和无盖型腰带荷包在正面滚边上加饰点状针迹,称为“倒三针”,即距离缝份处约0.1 cm处以连续的短绗针绣出第1道线迹,再间隔约0.3 cm,以3~4点为一组的短绗针加饰第2道线迹,有的还在宽边上秀出各种线性纹样。图1示出滚边工艺步骤。

有的腰包在滚边部位增加一道折边,形成多重滚边效果,工艺步骤如图2所示。也有在滚边时内嵌一条圆绳,这样的细滚边直径不到0.5 cm,使边缘更加挺括饱满,内嵌绳工艺步骤如图3所示。

1.3 绣 边

在各类方荷包、圆荷包、(江南地区)翻盖腰带荷包的缘边工艺中最常见的是用股线刺绣饰边的方法,这类似于现代拷边机的锁边工艺。从整理实物看来,主要有锯齿状和条带状2种包边式绣边和以挽绣、钉金等装饰针迹镶边式绣边。前者不仅装饰性强,还具有缝合加固前后片的功能,后者以装饰为主。

1.3.1 锯齿状绣边

锯齿状绣边在一些较为轻薄的荷包中比较常见,如褡裢正中的荷包口,如意形褡裢的贴袋边缘,橄榄形腰包的包口处等。锯齿状绣边的正反面外观无差,1个锯齿的跨幅约0.3 cm,缘边最宽处约0.5 cm。针线有“0”字走线螺旋前进,但也有绕“8”字走线,可增加边缘的耐磨性,如图4所示。

1.3.2 带状绣边

带状绣边一般宽0.8~1.2 cm,工艺细致复杂,方荷包、圆荷包、翻盖式腰带荷包以及葫芦荷包、褡裢也常用。基础型带状绣边正反面外观相似,但正面多1条细嵌绳。图5示出基础型锈边工艺步骤。为保证外观整齐,需从正面起针,反面抽出后向右倾斜约45°绕到正面距边约0.5 cm处扎针,自反面抽出后回正面自下往上绕嵌绳1圈,在起始针右侧开始扎第2针,如此重复往前。即使短短1 cm的绣边长度也需要往复数10针才能绣成。

在基础型绣边上可直接加饰绣纹,或者通过穿插和换色进行变化,创造出新的外观。图6示出变化式绣边。第1种通过正面2个方向的排线通过穿插编织来形成网格效果;第2种通过2组不同色绣线交替绣边,创造出平行条纹效果。

最为讲究的荷包边饰为花式绣边工艺,一般用2组不同颜色的真丝股线穿插编织出花式纹样,由于绣边窄小,绣出纹样呈几何化的马赛克效果,以万字纹为例,如图7(a)所示。A型花式绣边,可先在万字纹所处位置平行绣出一排斜线, 再使用图5所示基础型带状绣边针法以相反斜向穿插织绣出万字纹。先采用无嵌绳的基础针绣出1排线,第2排线以相反斜向穿插第1排线的边缘交叉部位并交织出万字纹,可如图7(b)所示。A、B外观相似,但B型边缘露出一道与正面纹样同色的交叉线。这种绣边工艺需要在较硬挺的边缘操作,因而荷包面里料之间需要加袼褙衬合,即将多层柔韧的手工抄纸裱糊晾干附于面里料之间[4]。绣线之间的穿插效果也只有在平整挺括的材料上才有较好的展示效果。制作完成的锁边结构紧实耐磨,灵活变化的针法结合配色设计也能造就更美观丰富的外观效果。

1.3.3 镶贴式绣边

瓖贴式绣边简单灵活,适用性强,可用于细密褶的腰圆荷包或者鸡心荷包,且不影响两端抽褶后的平服度。这种镶边往往与荷包主体纹样相关联呼应,常采用挽绣、钉金银线等线性针法沿边刺绣装饰。

2 荷包边饰的纹样配色与审美

荷包本身体量不大,因而在边饰窄小的施展空间需遵循材料特点,图8示出边饰示例。镶边织带中斜编以菱形纹与水波纹最常见,平织带可有多色提花,以二方连续纹样为主,常见盘长纹、万字纹和各种简化纹样等。布条滚边一般不作绣花装饰,但挖空式贴边有时会采用短绗针加饰简易纹样。绣边纹样相对灵活,也多为二方连续,但排线的穿插结构决定了纹样的马赛克效果,常见锯齿纹、平行线纹、间色方格、万字、卷藤、回形纹、云雷纹、铜钱纹等[5],也有琴棋书画、蝶恋花等较为复杂的组合纹样,但都采用极为简化的几何纹样造型,简洁抽象却寓意明确,具有很强的符号性[6]。

荷包边饰的配色选择主要遵循衬托点缀和功能适宜原则,荷包整体形态决定边饰风格。如细密褶的抽绳荷包不可作滚边和包边式绣边,更适宜平面贴边式刺绣装饰缘边。具盛物功能的腰包一般体量较大,不适于耗时费工的精细绣边,多采用布条滚边或者贴边。边饰用色也要配合荷包整体设计,不宜喧宾夺主。而大小适宜、边缘清晰、以装饰功能为主的方荷包、圆荷包、翻盖腰带荷包等都偏向于采用工艺复杂效果突出的花式绣边工艺。江南腰包的面布刺绣与底布多为浅黄、浅蓝、浅绿等清新淡雅的颜色,四周边饰采用黑色,可从明度上对比衬托出主体刺绣装饰。北方各类荷包面布多为色彩浓郁的大红、深蓝和黄色等,兜形腰包常以2道白色平行线迹沿边作饰,也有的做黑色贴边,可进一步衬托腰包主体的鲜活色彩与刺绣纹样。中国传统美学着眼于从人与对象世界的感受、体悟关系来把握美的度或分寸。而审美的功能,也不仅仅在于耳目的形式观赏,更在于通过对这种关系的恰如其分的把握[7]。荷包的边饰方法繁简得当,材料选择和谐自然有序适宜,无不体现制作者的心意之巧与手工之美。特别是绣边工艺讲求的是重复中的变化,变化中的统一,即在序中求变。通过繁复手工将基础单元组织进行规律性重复联结,不同排线之间的编结与穿插,组合后的缘饰呈现出强烈的节奏与韵律美感。在这个过程中,“序”是基础,“变”是灵魂,是在针法熟练掌握的基础上,加入对美的独到理解。此时的“变”也许是只是随机的组合,却能达到一种无心插柳柳成荫的精妙效果[8],将作为服饰配件的荷包升华为一种艺术性的审美符号。

3 边饰工艺的传承应用

清代是各类荷包的极盛时期,作为一种传统配饰,荷包的边饰风格与当时的服装边饰也十分吻合。镶、嵌、滚等工艺在传统褂袄的衣襟、袖口、下摆以及裤脚边饰中普遍使用,如贵妇服装讲求十八镶滚等。由于社会转型,各类传统缘边艺术在当代批量化成衣生产中则更罕见,仅在传统风格的旗袍设计中还有所保留。传统荷包装饰艺术在代代传承中演化出的精湛工艺与深厚文化已出现断流,多数人则只能在博物馆中窥探一二。在服饰配件设计领域,国内具有民族特色的高端品牌寥寥无几。而传统荷包极具民族情趣的精致工艺,与当代奢侈品的需求属性不谋而合。德国经济学家桑巴特在《奢侈与资本主义》一书中将精制品定义为奢侈需求中追求质的典型,这种精制即对产品普通用途之外的再加工[9]。正如荷包绣边不仅有锁边作用,更通过具有设计感的穿线编排,在繁复耗时的纯手工作业中寻求的精制与浪漫情结。应用到当代奢侈风格的配件设计中,可在保留其精准、规律而富有创造力的手工特征的基础上,通过材料变化、纹样创新、造型拓展等方式对传统绣边工艺进行传承创新。如采用具有一定硬挺度和较好加工性能的新材料进行组合,应用到具有民族特色的箱包等装饰配件设计中,既能增加设计的民族特色又能丰富设计的文化内涵。传统手工技艺的传承,往往需要在不违背手工生产规律和自身运作方式的前提下,将其导入当代社会生活及产业体系,使之在创造社会财富的生产活动中得到积极保护[10]。对荷包装饰艺术的合理开发不仅能为中国当代服饰品设计提供营养,也是在市场化中利用新材料、新技术不断发展丰富传统荷包艺术的有效手段。

4 结 语

传统荷包装饰风衣丰富多彩,其边饰主要有镶边、滚边和绣边3种。其中绣边工艺最为繁复精致,在以装饰为主的方荷包、圆荷包、翻盖腰带荷包中最常见。滚边工艺常用于江南地腰包边缘,主要起组合、加固前后各片的功能性作用。镶边工艺在各类荷包上都可使用,但一些荷包品类往往只采用织带镶边工艺,如传统扇套、眼镜袋以及葫芦荷包等。从丰富多变的荷包边缘装饰艺术上可以看出中式传统装饰艺术所传达的别样精致,不仅具有丰富的历史文化价值,也具有难以估量的实际应用价值。愿在研究者与设计者的共同努力下,传统荷包艺术不仅具有光辉的历史,也有灿烂的未来。

FZXB

[1] 邵晨霞. 试论传统编结服饰的美学意蕴[J]. 艺术百家, 2012(增1): 208- 210. SHAO Chenxia. Aesthetic connotation of traditional plaiting clothing[J]. Hundred Schools in Arts, 2012(S1): 208-210.

[2] 钭逸航. 近代汉族民间服饰中的如意纹样研究与创新运用[D]. 无锡:江南大学, 2013:5-10. DOU Yihang. The study and innovative application of ruyi pattern in modern Han folk costume[D]. Wuxi: Jiangnan University, 2013:5-10.

[3] 刘建萍, 单毓馥. 滚边的设计方法及工艺研究[J]. 天津纺织科技, 2004(1): 44-48. LIU Jianping, SHAN Yufu. Design methods and process research of rolloff trimming[J]. Tianjin Textile Science and Technology, 2004(1): 44-48.

[4] 马国瑞. 未识何人传妙制, 做得荷包巧天工:清宫荷包制作技艺复原[J]. 紫禁城, 2013(8): 137-144. MA Guorui. Qing process recovery of sachet from Qing court[J]. Zijincheng, 2013(8): 137-144.

[5] 田静. 中西方传统艺术中边饰纹样的探索[J]. 中国包装工业, 2015(5): 74-75. TIAN Jing. Exploration of Chinese and Western traditional patterns in trimming art[J]. China Packaging Industry, 2015(5): 74-75.

[6] 张蕾. 论中国传统纹样的象征性[J]. 艺术百家, 2006(7): 137-141. ZHANG Lei. On the symbolism of traditional Chinese patterns[J]. Hundred Schools in Arts, 2006(7): 137-141.

[7] 潘立勇. 中华传统美学元典人文精神三要素[J]. 社会科学战线, 2013(2): 7-11. PAN Liyong. Three elements of the traditional Chinese aesthetics in classic humanistic spirit[J]. Social science, 2013(2): 7-11.

[8] 李頔, 张竞琼. 近代民间荷包中的苏绣针法研究[J]. 纺织学报, 2012(6): 81-87. LI Di, ZHANG Jingqiong. Study on stitches of Suzhou embroidery technique in folk pouches[J]. Journal of Textile Research, 2012(6): 81-87.

[9] 王焱. 奢侈品设计研究[J]. 艺术百家, 2006(2): 82-85,79. WANG Yan. The research on the design of the luxury goods[J]. Hundred Schools in Arts, 2006(2): 82-85,79.

[10] 吕品田. 在生产中保护和发展:谈传统手工技艺的“生产性方式保护”[J]. 美术观察, 2009(7): 5-7,4. LÜ Pintian. Protection and development in production-on the ″productive protection″ of traditional craftsman-ship[J]. Art Observation, 2009(7): 5-7,4.

Analysis on trimming art of traditional pouch

XIA Tingting1, CUI Rongrong1, LIAO Chunmei2

(1.HanNationalityCostumeCultureandDigitalInnovationLaboratory,JiangnanUniversity,Wuxi,Jiangsu214122,China; 2.TaizhouAsilkDressCo.,Ltd.,Taizhou,Zhejiang318016,China)

In order to retrieve the traditional pouch trimming craft, pouches collections of 300 pieces from Jiangnan University Folk Costume Museum and Taizhou embroidery museum have been classified and researched. It was found that the trimming art mainly contains three basic forms, and they are braid-strip welt, cloth-strip roll off and embroidering trimming. The first one is commonly used in cucurbit pouch, fan cover, glasses bag and such. The second one is widely used in waist pouches from South of Yangtze River. The third craft is the most complex and always used in highly decorated square or round purses. It was found that some rough style pouch such as the large waist pouch prefers cloth trim, and fine embroidered small purse tends more to the decorative embroidered trim, while the ribbon trim more or less has a function of framing. The trimming art of these purses is an integration of pattern design, color design, weaving craft and embroidery art.The trimming choosing follows the principle of proper embellishment and functional suitability, and the pouch type, decorating style and materials decide the trimming type and appearance.

traditional pouch; trimming art; manufacturing process; inherit

10.13475/j.fzxb.20150501705

2015-05-12

2016-03-03

国家社科基金艺术学项目(15AG004);中央高校基本科研业务费专项资金资助项目(2015JDZD05)

夏婷婷(1989—),女,硕士生。主要研究方向为汉族民间服饰文化艺术。崔荣荣,通信作者,E-mail: cuirong3369@sina.com。

TS 941.37

A

猜你喜欢
腰包荷包纹样
剪下个荷包样
蒙古族图饰纹样在室内设计中的应用
威信要靠腰杆硬,而不是“腰包鼓”——葛村与他们的的主心骨
瓷上莲 历代瓷器上的莲花纹样
西夏陵出土砖饰纹样与特点
腰包回潮
大肚腩腰包
百姓腰包更鼓了
小话痨
经典的艺术几何纹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