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儿特应性皮炎的原因分析及治疗对策

2016-07-12 17:20王宏义
中国生化药物杂志 2016年2期
关键词:中总激素类特应

王宏义

(山西省大同煤矿集团二医院 皮肤科,山西 大同 037003)

小儿特应性皮炎的原因分析及治疗对策

王宏义Δ

(山西省大同煤矿集团二医院 皮肤科,山西 大同 037003)

目的 分析小儿特应性皮炎患者的致病原因,并根据病因制定治疗对策疗效评价。方法 收集自2014年1月~2015年1月于山西同煤集团二医院皮肤科就诊的小儿特应性皮炎患者127例,另选取41例正常儿童(1~13岁)为对照,通过分析患儿血液中的总IgE水平以及特异性IgE水平,了解患儿的病情以及筛选过敏原,再根据患儿的病情决定治疗的对策,并比较不同药物之间的疗效。结果 与正常组比较,患儿血清中总IgE水平偏高(P<0.05),检测特异性IgE筛选出的主要过敏原有尘螨,花粉,动物毛屑等。针对小儿特应性皮炎有效的药物主要有激素类药物尤卓尔乳膏等与抗生素类药物,但是同时它们也较易产生不良反应。结论 通过分析患儿血液中的总IgE以及特异性IgE水平,能够较准确的了解患儿的病情以及快速筛选出致病过敏原进行治疗,取得较好的疗效。

小儿特应性皮炎;致病原因;治疗对策

小儿特应性皮炎(atopic dermatitis,AD)又称遗传过敏性皮炎、异位性皮炎或内源性湿疹,它是一种以皮肤表面干燥脱皮,湿疹和异常瘙痒为特征,容易反复发作的慢性皮肤炎症[1],同时,这也是小儿特应性皮炎难治愈的主要原因。

AD是一种常见的儿童疾病,据统计,目前全世界儿童患特应性皮炎的概率已经高达5%~20%,特别是在一些发达国家中有逐年增高的趋势[2]。AD的病因至今尚未完全明确,目前认为是内在环境与外在环境相互作用的结果[3]。

小儿特应性皮炎的致病原因十分复杂,临床尚没有理想的治疗对策,为了全面了解小儿特应性皮炎的发病机制,本研究采用双抗体夹心法[4]和 放射性变应原吸附法[5],统计不同年龄段的患儿的过敏原以及血清中总的IgE水平,并分析本院皮肤科于2014年1月~2015年1月期间,根据患儿的病情制定了不同的治疗对策的疗效,为小儿特应性皮炎的治疗提供临床经验。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收集2014年1月~2015年1月期间来山西省大同煤矿集团二医院皮肤科就诊的小儿特应性皮炎患者127例。年龄为3个月~13岁,中位年龄为6岁,其中男孩59例,女孩68例。2岁或2岁以下的患儿共59例,2~11岁的患儿47例,11岁及11岁以上的患儿21例。所有患儿经皮肤科医师确诊为小儿特应性皮炎。另选取41例正常儿童(1~13岁)为阳性对照。

1.2 方法

1.2.1 双抗体夹心法检测血清中总IgE水平:参照文献[4],采用双抗体夹心法检测血清中总IgE水平。即以滤纸为载体,用溴化氟将滤纸活化后与抗IgE抗体相偶联,将偶联好的滤纸放入待测血清(患儿组与正常组)和IgE标准浓度(阳性对照)中反应一定的时间;反应完成后洗涤,加入抗人IgE,再次洗涤,洗涤完成后可检测滤纸上的放射活性,其与标准品滤纸上的发射活性的比值乘以标准品的IgE浓度即为测定患儿血清中的IgE浓度。

1.2.2 放射性变应原吸附法检测特异性IgE浓度与过敏原:参照文献[5],采用放射性变应原吸附法检测特异性IgE浓度与过敏原。具体方法如下,即采用瑞典Pharmacia 公司的Uni- CAP 系统,把变应原吸附在immuno CAP固体上,每个包被了不同变应原的immuno CAP载体都会与血清中针对该变应原的IgE特异性的结合,当immuno CAP载体上的变应原与血清中的IgE结合以后再加入抗人的IgE二抗,形成新的复合物,洗涤后加发光液,暗室发光,根据荧光强度计算出特异性的IgE含量。根据特异性的IgE的国际单位定量与分级报告[6],当所测血清特异性的IgE浓度值值为大于或等于0.7KU/L为阳性,小于则为阴性。

1.2.3 治疗对策:根据本院对小儿特应性皮炎患儿治疗的药物处方统计,主要有2种:局部治疗与系统性治疗。根据患儿的病情与皮损状况选择合适的治疗方案,当患儿的皮疹,瘙痒等症状只出现在局部,整体病情较轻时采用局部治疗的方法,即间断性涂抹药膏制剂,同时配合无刺激性的润肤剂辅助治疗。本院常用的治疗小儿特应性皮炎的外用制剂包括2大类:激素类与非激素类。其中激素类包括糖皮质类固醇激素,如氢定乳膏、尤卓尔乳膏等;非激素类药物有钙调神经磷酸酶抑制剂,如他克莫司等,外用抗生素涂抹剂,以及止痒剂,如多赛平霜等。当患儿的病情较重,全身出现大面积的皮疹及感染等症状时,需要采用系统性的治疗方案,首选抗生素的静脉滴注给药,如青霉素、克林霉素、阿昔洛韦等,还可口服一些糖皮质激素、免疫抑制剂以及抗组胺类的药物来配合治疗。

1.2.4 疗效评价:通过本院患者每次门诊以及用药后电话随访了解的治疗效果分类评价。当患者无瘙痒症状,皮疹也完全消失可评价为痊愈;当患者皮疹基本消退,消退面积达到80%及以上,瘙痒也基本控制住时可评价为显效;当患者皮疹面积消退至30%~80%之间,还有瘙痒症状,但较用药前明显有好转可评价为显效;当患者皮疹面积无明显消退或消退小于30%,瘙痒较用药前没有改善可评价为无效。

患者出现药物不良反应时根据国家药品不良反应监测中心出具的《常见严重药品不良反应技术规范及评价标准》来判断。

2 结果

2.1 患儿与正常儿童血清中总的IgE的含量 将所有儿童按年龄分为3组,2岁及2岁以下的患儿血清中总IgE的水平为(117.3±2.0)IU/mL,2岁~11岁之间的患儿血清中总IgE的水平为(123±10.4)IU/mL,11岁及以上的患儿血清中总IgE的水平为(140.9±11.2)IU/mL,这3组患儿血清中总IgE的含量都高于相对年龄段的正常组儿童(P<0.05)。见表1。

表1 不同年龄段患儿组与正常组血清中总IgE水平比较±s)

*P<0.05;与正常组相比,compared with control group

2.2 患儿血清中特异性IgE阳性的比例以及致病的过敏原 在127例小儿特应性患儿中,2岁及2岁以下的患儿特异性IgE阳性的检出率为49.2%(29/59),对应正常组婴幼儿的检出率为15.4%(2/13);2岁~11岁的患儿特异性IgE阳性的检出率为59.6%(28/47),对应正常组婴幼儿的检出率为20.0%(3/15);11岁及以上的患儿特异性IgE阳性的检出率为61.9%(13/21),对应正常组婴幼儿的检出率为14.3%(2/14)。同年龄阶段的患儿与正常组比较结果差异具有无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表2 不同年龄段患儿组与正常组特异性IgE阳性的比例比较[n(%)]

阳性率较高的过敏原依次为尘螨(18.6%)、花粉(17.1%)、动物毛屑(11.4%),牛奶(11.4%)、海鲜(11.4%)、霉菌(8.6%)、衣物(7.1%)等。见表3。

表3 小儿特应性皮炎患儿血清中过敏原的检测

2.3 局部治疗以及系统性治疗的各药物之间的疗效比较 激素类药物尤卓尔乳膏、氢定乳膏,钙调神经磷酸酶抑制剂类药物他克莫司以及抗生素类药物的疗效比较显著,但在使用的过程中激素类以及抗生素类药物产生不良反应的几率较大。见表4。

表4 局部治疗以及系统性治疗的各药物之间的疗效比较

3 讨论

AD是一种慢性的皮肤炎症,属于临床上一种常见的皮肤病。小儿特应性皮炎的致病原因十分复杂,主要包括遗传[7]、生活环境[8]、个体免疫状况[9]以及一些变应性因素。

免疫球蛋白(IgE)在正常人的血液中含量很少,是人体血清中含量最少的一种免疫球蛋白[10]。当机体受到环境中一些变应性因素(变应原)刺激时会产生大量IgE,产生免疫反应。小儿特应性皮炎患者属于过敏体质,其体内总IgE的含量都较高,与本研究结果相符,与正常组儿童相比,其血清中总IgE的含量已高达100 IU/mL以上。有研究报道[11],在有AD病史的家庭中选取200个家庭作为研究对象,发现他们血液中总IgE的水平与AD的病情严重程度成正比。故临床上将IgE的含量作为判断小儿特应性皮炎病情的一个标准指标。

此外,对患儿血清中特应性的IgE水平的检测,也可为临床筛选过敏原、预防与治疗提供可靠依据[12]。本研究结果表明,尘螨、花粉、动物毛屑等吸入性的过敏原诱发AD的概率较高,这可能与患儿所处的生活环境以及季节有关。这与郭艳萍等[13]的研究结果一致,3岁以上的儿童,诱发过敏反应的变应原以尘螨几率最高。此外,在食物中牛奶与海鲜这两种是阳性率较高的过敏原,对不同年龄段的患儿进行统计发现,2岁以下的婴儿被诱发变态性过敏反应的概率最大,这与徐香淑等[14]的研究结果一致,即2岁以下的儿童户外活动的机会较少,过敏原主要来自于食物。

由于小儿特应性皮炎的反复性,以及病程较长,使之成为临床上较难治疗的病症之一。本院皮肤科医生于2014年1月~2015年1月期间,根据患儿的病情采用局部治疗与系统性治疗相结合的疗法达到了很好的疗效。其中激素类药物尤卓尔乳膏、氢定乳膏,钙调神经磷酸酶抑制剂类药物如他克莫司以及抗生素类药物的疗效显著,但在使用激素类以及抗生素类药物治疗时应注意监测患儿的不良反应[15],及时作出应对,以防加重病情。

除了接受必要的药物之外,本院呼吁患儿与家长应该接受全面的健康教育,加深对小儿特应性皮炎的病因以及治疗过程的了解与认识,同时,建议患儿与家长接受一些心理辅导,以积极向上的态度去面对,树立治疗的勇气与信心。家庭护理时做到从生活中减少患儿与能够诱发过敏反应的变应原的接触机会,从根本上去除诱发的因素[16]。

[1] Leung DYM, Boguniewicz M, Howell MD, et al. New insights into atopic dermatitis[J]. J Clin Invest, 2004, 113(5): 651.

[2] Adelman DC,Casale TB,Corren J.Manual of Allergy and Immunology[M].4th.Philadephia: Lippincott Wilkins Inc,2001: 165-187.

[3] 申春平,马琳. 小儿特应性皮炎的诊断与治疗[J]. 中国实用儿科杂志,2009,24(11):820-824.

[4] 项新华,赵丹慧. 酶联免疫双抗体夹心法检测牛初乳素中免疫球蛋白 IgG[J]. 中国卫生检验杂志,2002,12(2):137-138.

[5] 关凯,魏庆宇,尹佳. 葎草花粉变应原免疫治疗疗效和安全性评估[J]. 中华临床免疫和变态反应杂志,2012,6(4):279-284.

[6] 雍磊,程相铎,董自立,等. 特应性皮炎患者血清变应原特异性 IgE 定量检测的临床意义[J]. 临床军医杂志,2010,38(1):71-73.

[7] Larsen FS, Holm NV, Henningsen K. Atopic dermatitis: a genetic-epidemiologic study in a population-based twin sample[J]. J AmAcad Dermatol, 1986, 15(3): 487-494.

[8] Nahm DH. Associations of Atopic Dermatitis With Obesity and Unmarried Status in Young Adults: Evidence for Atopic Dermatitis as a Life-Style Disorder With High Social Impact[J]. Allergy Asthma Immunol Research, 2016, 8(2): 89-91.

[9] Oyoshi M. 1. The Pathogenesis of Atopic Dermatitis: Immune Responses to Allergens in the Skin[C]//2015 AAAAI Annual Meeting(February 20-24, 2015). Aaaai, 2015.

[10] Hagan P, Blumenthal UJ, Dunn D, et al. Human IgE, IgG4 and resistance to reinfection with Schistosomahaematobium[J]. Nature,1991,349(6306):243-245.

[11] 汤希凡,秦辛玲.特异性皮炎患者检测血清总IgE、外周血嗜酸性粒细胞数的临床意义[ J] .中国实验诊断学,2012,16(7):1262-1263.

[12] 雍磊,程相铎,董自立,等. 特应性皮炎患者血清变应原特异性 IgE 定量检测的临床意义[J]. 临床军医杂志,2010,38(1):71-73.

[13] 郭艳平,丁凤姝,井鸿,等. 儿童特应性皮炎 312 例临床分析[J]. 临床皮肤科杂志,2006,35(3):157.

[14] 徐香淑,金哲虎,金春玉. 特应性皮炎患儿过敏原检测及分析[J]. 中国皮肤性病学杂志,2012,26(9):804-805.

[15] 张海英,李玉珍. 糖皮质激素类药物的药理特性及合理应用[J]. 临床药物治疗杂志,2004,2(3):36-42.

[16] 申春平,马琳. 认识小儿特应性皮炎[J]. 中国社区医师,2013 (31):5.

(编校:王冬梅)

Etiology analysis and treatment strategies for patients with pediatricatopic dermatitis

WANG Hong-yiΔ

(Department of Dermatology, The Second Hospital of Datong Coal Mine Group of Shanxi Province, Datong 037003, China)

ObjectiveTo analyze etiology of pediatric atopic dermatitis and formulate therapeutic strategies according to the etiology.Methods127 cases with pediatric atopic dermatitis were collected from January 2014 to January 2015 and 41 healthy children(1-13 years) were selected as control group. The disease and allergens were investigated by analyzed the levels of total IgE and specific IgE levels in patient’s blood. Treatment strategies were determined according to the children’s condition. The efficacy of different drugs were compared.ResultsThe children with pediatric atopic dermatitis had higher serum total IgE levels compared with normal group and there was a significant difference(P<0.05). Specific IgE, major allergens like dust mites, pollen, animal dander and so on were detected and screened out. Effective drugs for pediatric atopic dermatitis were steroids Zhuoer creams and antibiotics, but they were also easier to produce adverse reactions.ConclusionBy analyzing total IgE and specific IgE levels in blood, doctors can accurately kownabout the disease, and rapidly select allergens. So that the doctors could uses local therapy and systemic therapy according to the disease in children. And so far, these therapies have achieved great effect.

pediatric atopic dermatitis; etiology;therapeutic strategies

王宏义,通信作者,男,本科,副主任医师,研究方向:皮肤与性病,E-mail:wanghongyidatong@163.com。

R453.9

A

1005-1678(2016)02-0169-03

猜你喜欢
中总激素类特应
激素类药物治疗皮肤病有哪些注意事项
空气污染与特应性皮炎的相关性研究进展
益生菌在防治儿童特应性皮炎中的应用探究
依巴斯汀三倍剂量治疗特应性皮炎的临床效果及不良反应观察
激素类药物该不该用
激素类药物该不该用
为何让人谈之色变
心理应激对特应性皮炎不利影响的内在机制研究概况
正交试验法优化苦豆子总生物碱的超声提取工艺
大孔吸附树脂分离纯化蒲公英中总黄酮的工艺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