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针“百会”、“印堂”增强针刺对慢性疼痛大鼠镇痛作用的实验观察

2016-07-12 01:48徐立光赵立杰陈新华长春中医药大学附属医院吉林长春130021
中国医药指南 2016年15期
关键词:百会抗抑郁电针

张 敏 徐立光 赵立杰 陈新华(长春中医药大学附属医院,吉林 长春 130021)



电针“百会”、“印堂”增强针刺对慢性疼痛大鼠镇痛作用的实验观察

张 敏 徐立光 赵立杰 陈新华
(长春中医药大学附属医院,吉林 长春 130021)

【摘要】目的 实验观察抗抑郁电针组穴对“慢性疼痛”的针刺镇痛的增强效应及机制。方法 60只大鼠分为空白对照组,模型处理组,针刺1组(针刺“膝眼”+“足三里”穴组),针刺2组:(针刺1组+ “膝眼”、“足三里”穴组),弗氏佐剂性关节炎模型,实验第54天检测Openfield实验,改良冷水缩足测痛实验,同时进行脑内NMDAR免疫组化测定。结果 与模型组比较,两组针刺组大鼠的openfield实验和改良冷水缩足测痛实验结果都有一定差异(均P<0.05),针刺2组有更好的改善情绪和减轻疼痛的趋势;与模型组比较,各组间脑内NMDAR免疫组化表达阳性率均有显著差异(均P<0.01)。结论 常规针刺配合抗抑郁组穴可能通过降低脑内NMDAR表达来起到加强镇痛效果。

【关键词】电针;抗抑郁;慢性疼痛;NMDAR

许多研究已经报道了抑郁与疼痛之间的相关性,有研究表明抑郁人群的疼痛和抑郁的共患率平均为50%~60%[1-2]。曹氏等认为针刺治疗慢性疼痛所致抑郁症有确切疗效,疗效和西药组相当,起效较西药组快,无不良反应[3]。在临床治疗慢性疼痛时将电针“百会”、“印堂”这样的抗抑郁效穴与针刺镇痛方法联合应用,可以增加针刺治疗慢性疼痛临床疗效。本实验观察电针“百会”、“印堂”抗抑郁和改善疼痛症状的作用,并试图揭示其机制。

1 对象与方法

1.1 实验动物及模型建立:雄性SD大鼠60只,弗氏佐剂性关节炎造模40 d。

1.2 分组及处理方法:将动物按体质量随机分为4组,每组15只。各组处理:①空白对照组:全程正常饲养。②模型组处理:弗氏佐剂性关节炎造模40 d。③针刺1组:造模40 d后选取病变局部“膝眼穴”和“足三里”穴,给予常规针刺,每次20 min,每日1次,共治疗2周。④针刺2组:造模40 d后给予电针“百会”、“印堂”穴加常规针刺“膝眼”、“足三里”穴,电针频率为2 Hz,每次20 min,每日1次,治疗2周。⑤针刺方法与电针参数:“百会”穴、“印堂”穴、双侧“膝眼”穴,平刺进针。电针频率为2 Hz,电流强度为0.6 mA,每次30 min,每天1次。

1.3 指标观测:①Open-Field实验:本实验用以反应大鼠探究和自主活动性改变。②改良冷水缩足测痛实验:反应动物对疼痛反应的速度。③中枢神经NMDAR指标评价:各组于治疗结束后取材。常规免疫组化检测NMDAR在海马脑区3个视野阳性表达等级。

2 结 果

2.1 电针对大鼠Open-Field实验的影响,见表1。

2.2 电针对大鼠造模前后冷水缩足实验的影响,见表2。

2.3 电针对大鼠海马内NMDAR阳性表达强度的影响,见表3。

3 讨 论

临床上,慢性疼痛能加重抑郁患者的抑郁情绪症状,而抑郁情绪能增加患者的疼痛体会,二者共存时严重增加了疾病的痛苦程度[4]。因此在临床上针灸治疗慢性疼痛时应当考虑适当配合抗抑郁针灸治疗。

表1 各组大鼠应激前后Open-Field活动性比较

表2 改良冷水缩足测痛实验比较

表3 海马各亚区NMDAR免疫组化阳性表达强度统计结果

本次实验结果显示:40 d的慢性疼痛造模使大鼠的自主活动下降,痛反应增强,同时海马各亚区NMDAR整体水平上的升高,电针可以对抗NMDAR表达强度的升高现象。实验提示:针刺“百会”、“印堂”这样的抗抑郁穴位可能通过降低谷氨酸兴奋途径,影响情绪和痛觉感受,临床针灸治疗慢性疼痛时可配合抗抑郁穴位以增强镇痛效果。

参考文献

[1] Cheour M,Ellouze F,Zine I,et a1.Beck Inventory depression assessment in chrome pain patients[J].Tuni Med,2008,86(12):1074-1078.

[2] Scascighini L,Sprott H.Chrome nonmalignant pain:achallenge for patients and clinicians[J].Nat Clin PractRheumatol,2008,4(2): 74-81.

[3] 曹雪梅,杨卓欣,谢红亮,等.针刺治疗慢性疼痛所致抑郁症的临床观察[J].中医药学报,2008,36(2):64-66.

[4] 欧红霞,舒京平,张莉丽.抑郁症与慢性疼痛共病情况及经济负担[J].中国心理卫生杂志2009,10(23):706-709.

中图分类号:R245;R441.1;R749.4+1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671-8194(2016)15-0036-02

基金项目:吉林省卫生厅科研课题,项目编号:2012z129

猜你喜欢
百会抗抑郁电针
电针基于不同参数治疗坐骨神经损伤的实验研究进展
抗抑郁药帕罗西汀或可用于治疗骨关节炎
俯卧位手法整复结合电针治疗胸椎小关节紊乱
当药黄素抗抑郁作用研究
电针对血管性认知障碍大鼠学习记忆能力及脑组织炎症因子的影响
“三才逆灸法”干预高血压前期即刻效应临床观
颐脑解郁颗粒抗抑郁作用及其机制
舒肝解郁胶囊的抗抑郁作用及其机制
针刺结合推拿治疗颈性眩晕67例
电针与干细胞移植治疗脊髓损伤的研究进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