股骨近端解剖锁定板与动力髋螺钉治疗股骨近端骨折的疗效比较

2016-07-12 01:48辛士明辽宁省凌源市中心医院辽宁凌源122500
中国医药指南 2016年15期

辛士明(辽宁省凌源市中心医院,辽宁 凌源 122500)



股骨近端解剖锁定板与动力髋螺钉治疗股骨近端骨折的疗效比较

辛士明
(辽宁省凌源市中心医院,辽宁 凌源 122500)

【摘要】目的 在临床试验中针对股骨近端骨折的患者,分别采用股骨近端解剖锁定板与动力髋螺钉进行治疗,分析比较两种治疗方式的疗效。方法 选取2013年3月至2015年2月在我院进行股骨近端骨折治疗的患者64人,并将其随机分成2组,分别对他们进行解剖锁定板与动力髋螺钉的治疗,并根据临床试验数据比较分析二者的疗效成果。结果 采用解剖锁定板进行手术的治疗组比之动力髋螺钉的治疗组,术中出现的血流量明显更少,完成手术的时间也大大的缩短,同时在住院费用上也相对较高,通过专业统计学软件计算得出P<0.05。结论 解剖锁定板治疗虽然在住院费用上高于动力髋螺钉的治疗,但其有更显著的疗效成果。

【关键词】解剖锁定板;动力髋螺钉;股骨近端骨折

随着生活节奏的加快,车辆的日益增多,越来越多的交通事故已是屡见不鲜。根据对我院就诊股骨近端骨折的患者的统计,老龄化和交通事故成为了股骨近端骨折的根本原因。目前的诊断技术手段已经抛弃了保守的卧床牵引,治疗时间短、疗效更快的手术治疗给广大股骨近端骨折患者带来福音[1]。现阶段最主要治疗股骨近端骨折的方式分别是解剖锁定板与动力髋螺钉。因此,本文对这二者在治疗中的各种数据进行全面的分析比较,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本次的临床试验数据随机选取了2013年3月至2015年2月于我院进行股骨近端骨折治疗的患者64例,并将其随机分成2组,每组32例,分别为A组(解剖锁定板治疗组)与B组(动力髋螺钉治疗组)。所有的股骨近端骨折患者均已签署临床试验知情通知书,并自愿接受试验。两组患者在年龄与性别上资料数据基本相同,并无统计学意义(P>0.05)。

1.2 治疗方法:骨密度与股骨颈直径、股骨头直径有着密切的相关性,为了使手术中患者创伤达到最小,手术时间的缩短,在手术之前我们必须做好积极充分的准备工作,选择合适的手术姿势以及麻醉效果,能够保证患者的手术耐受性。在手术前对患者进行仰卧牵引姿势,给予全身麻醉后,2组患者均采用指定的治疗方式,根据C形臂X线机的透视情况进行第一阶段的牵引复位,通过此手段让患者达到满意的复位效果[2]。接下来分别进行解剖锁定板与动力髋螺钉的手术治疗。

解剖锁定板治疗是通过先在大腿近端外侧以一个切口作为突破口,然后再进行进一步的近端锁定,在近端钻入3枚导针,利用透视图像确定无异常情况再扩大导针的运行通道,紧接着以“品”字型三维立体汇聚结构植入3枚自攻锁定螺钉以起到近端锁定的最终目的。手术完成后需放置常规引流管,再48 h后进行拆除。患者在麻醉失效后可以适当的锻炼股四头肌静力舒缩功能,第2天患者就能在床上进行被动的训练活动,此后根据患者的具体恢复情况进行相应强度的锻炼。动力髋螺钉治疗则是在股骨上端纵向进行切口,然后通过DHS定位器在大粗隆顶点的2~3 cm处打入1枚克氏针,紧接着也是运用C型壁X线机的透视功能确认克氏钉的深度并再次进行通道扩张,最终安装钢板套筒,拧入尾部螺钉进行固定。

1.3 评价标准:通过对2组患者治疗数据中术中出血量、手术用时、患者术后恢复情况、住院费用等一系列数据的分析对比,评断出哪种治疗方式更具有可取性。

1.4 数据处理:本文所进行的股骨近端骨折治疗数据均是用统计学SPSS17.0软件进行处理,计量资料组间数据采用t检验进行比较。当分析两组数据计算得出P<0.05时,我们认为这数据具有统计学的意义。

2 结 果

通过对两种治疗方式临床试验中的数据分析,采用解剖锁定板进行手术的治疗组比之动力髋螺钉的治疗组,术中出现的血流量明显更少,完成手术的时间也大大的缩短,但是在住院费用上解剖锁定板进行手术的治疗组也高于动力髋螺钉的治疗组。通过专业统计学软件计算得出P<0.05,即该组对比数据具有统计学意义,见表1。

3 讨 论

现阶段的股骨近端骨折的主要原因是交通事故或者其他一些的高能量损伤,针对一些骨质疏松的人群因为暴力等一系列冲撞,也极有可能造成此类的骨折事件。由于延缓股骨近端骨折治疗,任其自动愈合很有可能导致一些其他的后遗症,因此高效的治疗手段必将应运而生[3]。本文就是针对现阶段广泛运用于股骨近端骨折的两种方式,解剖锁定板以及动力髋螺钉治疗的研究分析,旨在评判二者的疗效成果。

表1 A组(解剖锁定板)与B组(动力髋螺钉治疗)数据比较

本研究结果发现:动力髋螺钉治疗是比较常用的一种治疗方案,也能起到不错的一个治疗效果,但是它在术中由于较大的切口,以及对骨骼的一些钻孔与骨膜剥离,对患者会有很大的手术创伤,这也是在手术中出现大出血量和术后恢复缓慢的原因所在,延长的术后恢复时间,更容易让患者引发其他的一些并发症。解剖锁定板则是遵循了生物力学的原则,通过利用三角形这个稳定的图形模式,避免植入钢板与骨之间的不必要的摩擦,防止了骨近端的旋转和髋内翻畸形[4-5]。在手术中不仅出血少,术后锁定螺钉的抗拔出率也大大增强,有利于患者身体的恢复。虽然解剖锁定板需要更高额的住院费用,但是它的临床效果比之动力髋螺钉更为显著,值得广泛进行推广。

参考文献

[1] 陈定中,赵海.股骨近端解剖锁定板与动力髋螺钉治疗股骨近端骨折的疗效比较[J].中国基层医药,2014,21(1):29-30.

[2] 文浩,段戡,袁长深,等.股骨近端锁定钢板与动力髋螺钉修复股骨转子间骨折的系统评价[J].中国组织工程研究,2014,18(35): 5715-5722.

[3] 苏毅坚.股骨近端解剖锁定板与动力髋螺钉治疗股骨近端骨折效果观察[J].中国卫生标准管理,2014,5(18):94-95.

[4] 张家启,宝龙华,方芳,等.分析比较股骨近端解剖锁定板与动力髋螺钉(DHS)治疗股骨近端骨折的临床疗效[J].中国伤残医学,2014,22(21):41.

[5] 李秋举,林国兵,陈雄,等.股骨近端解剖锁定板与动力髋螺钉治疗股骨粗隆间骨折的疗效对比分析[J].生物骨科材料与临床研究,2011,8(3):19-22.

中图分类号:R683.42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671-8194(2016)15-0069-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