超声在慢性乙型肝炎肝硬化和胆囊壁厚度及前后路径改变相关性评价中的应用

2016-07-12 01:48吉林医药学院附属医院超声诊断科吉林吉林132013
中国医药指南 2016年15期
关键词:超声

白 艳(吉林医药学院附属医院超声诊断科,吉林 吉林 132013)



超声在慢性乙型肝炎肝硬化和胆囊壁厚度及前后路径改变相关性评价中的应用

白 艳
(吉林医药学院附属医院超声诊断科,吉林 吉林 132013)

【摘要】目的 对超声在慢性乙型肝炎肝硬化和胆囊壁厚度及前后路径改变相关性评价中的应用价值分析。方法 临床选取我院在2014年3月至2015年3月实施治疗的60例乙型肝炎肝硬化患者,对其超声诊断临床资料实施回顾性分析。结果 超声诊断结果发现,空腹胆囊壁厚度、餐后1、2 h胆囊壁增厚量和肝功能Child-Pugh分级密切相关,对比(P<0.05);空腹胆囊前后径、餐后1 h胆囊前后径缩短量和肝功能Child-Pugh分级相关性不大,对比(P>0.05)。结论 超声在慢性乙型肝炎肝硬化和胆囊壁厚度及前后路径改变相关性评价中,有重要应用价值,值得推广应用。

【关键词】超声;慢性乙型肝炎肝硬化;胆囊壁厚度;前后路径改变

现阶段,临床还没有完全弄清除肝硬化伴胆囊壁增厚改变及功能下降的发生机制,普遍认为是免疫系统对抗病毒在HBV感染后入侵,有误杀现象发生在免疫清除中,损伤肝脏细胞及组织,进而引发相关疾病[1]。以往大部分胆囊功能相关的医学研究以脂肪餐后为出发点,而忽视了这样一个事实,即绝大部分患者处于非脂肪餐状态,因此很少有相关医学学者研究非脂肪餐后胆囊改变。本研究对2014年3月至2015年3月我院收治的乙型肝炎肝硬化患者60例的临床资料进行了统计分析,探讨了超声评价慢性乙型肝炎肝硬化与胆囊壁厚度及前后路径改变的关系,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随机选取2014年3月至2015年3月我院收治的乙型肝炎肝硬化患者60例。依据肝功能Child-Pugh分级将这些患者分为三组,即肝功能A级组(n=20)、肝功能B级组(n=20)和肝功能C级组(n=20)。将这些患者作为研究组,另选取同期来我院门诊进行体检的肝功能正常的60例健康人员作为对照组,各组患者一般资料比较差异均不显著(P>0.05),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对各组人员进行超声检查,检查过程中应用PhilipsHD15超声诊断仪,线阵探头和凸阵探头的频率分别为3~7 MHz和3~5 MHz。超声检查当日所有人员均在晨间空腹,取左侧卧位或平卧位,在空腹、非脂肪餐后1、2 h分别用线阵探头和凸阵探头对胆囊体部前壁厚度及前后径进行测量,用胆囊前后径将胆囊体积取代掉,分别将胆囊前后径缩短量和胆囊壁增厚量计算出来。餐后1 h胆囊前后径缩短量的计算方法为空腹胆囊前后径与餐后1 h胆囊前后径之差,餐后1 h胆囊壁增厚量的计算方法为餐后1 h胆囊壁厚度与空腹胆囊壁厚度之差;餐后2 h胆囊前后径缩短量的计算方法为餐后1 h胆囊前后径与餐后2 h胆囊前后径之差,餐后2 h胆囊壁增厚量的计算方法为餐后2 h胆囊壁厚度与餐后1 h胆囊壁厚度之差。胆囊壁增厚的标准为胆囊壁厚度>3 mm,所有人员每次均进行3次测量,将均值求出来。超声检查前后2 d内分别让所有人员在晨间空腹,将其静脉血采集下来,然后对其凝血功能、肝肾功能及血常规进行检查。

表1 不同时段胆囊壁厚度改变分布情况及其和肝功能Child-Pugh分级的相关性(mm,±s)

表1 不同时段胆囊壁厚度改变分布情况及其和肝功能Child-Pugh分级的相关性(mm,±s)

胆囊壁各项测量均数  空腹胆囊壁厚度  餐后1 h胆囊壁增厚量  餐后2 h胆囊壁增厚量对照组 2.986±0.125 0.100±0.006 0.089±0.013肝功能A级组 4.225±0.157 0.564±0.023 0.067±0.014肝功能B级组 9.003±0.156 0.513±0.005 0.050±0.012肝功能C级组 9.864±0.164 0.369±0.024 0.045±0.016 P值 0.000 0.030 0.000

表2 不同时段胆囊前后径改变分布情况及其和肝功能Child-Pugh分级的相关性(mm,±s)

表2 不同时段胆囊前后径改变分布情况及其和肝功能Child-Pugh分级的相关性(mm,±s)

胆囊前后径各项测量均数  空腹胆囊前后径  餐后1 h胆囊前后径缩短量  餐后2 h胆囊前后径缩短量对照组 23.156±7.451 8.494±2.346 7.228±1.644肝功能A级组 22.056±6.458 5.365±1.542 4.562±1.365肝功能B级组 24.568±7.156 4.265±1.521 4.458±1.352肝功能C级组 29.552±7.145 3.225±1.621 2.451±0.654 P值 0.000 0.000 0.195

1.3 统计学处理:统计分析本研究数据过程中用统计学软件SPSS20.0,用(±s)表示计量资料,用t检验两组间均数比较,用q检验多组间比较,检验水准α=0.05,P<0.0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 结 果

空腹胆囊壁厚度、餐后1、2 h胆囊壁增厚量和肝功能Child-Pugh分级均呈显著的正相关关系(P<0.05),空腹胆囊前后径、餐后1 h胆囊前后径缩短量和肝功能Child-Pugh分级均呈显著的负相关关系(P <0.05),但餐后2 h胆囊前后径缩短量和肝功能Child-Pugh分级无相关性(P>0.05),具体见表1、2。

3 讨 论

肝硬化损害程度的评估中,临床需要将一种无创且简单快捷的辅助指标寻找出来。本研究结果还表明,空腹胆囊壁厚度、餐后1、2 h胆囊壁增厚量和肝功能Child-Pugh分级密切相关,对比(P<0.05);空腹胆囊前后径、餐后1 h胆囊前后径缩短量和肝功能Child-Pugh分级相关性不大,对比(P>0.05)。充分说明了胆囊壁增厚发生率直接而深刻地影响着肝炎肝硬化损害严重程度,和相关医学学者研究结果一致[2]。发生这一现象的原因可能是:①机体功能在肝硬化过程中发生系列病理改变,增加了胆囊壁厚度,同时进一步降低了胆囊收缩排空功能,最终减少餐后胆囊壁增厚量;②餐后1 h胆囊具有最大的排出量,之后胆囊主要处于充盈状态[3]。因此,在肝硬化功能损害程度的半定量评估中,可以将餐后1 h胆囊壁增厚量作为辅助指标。

总之,超声在慢性乙型肝炎肝硬化和胆囊壁厚度及前后路径改变相关性评价中,有重要应用价值,值得推广应用。

参考文献

[1] 王雪梅.EPCs与肝硬化门脉高压症的关系及其治疗展望[J].实用医学杂志,2012,28(24):4187-4189.

[2] 冯玉奎.乙型肝炎免疫发病机制研究现状[J].热带医学杂志,2013,13(9):1176-1177.

[3] 闫丽娟.肝硬化胆囊壁变化的超声分型及机制的研究[D].兰州:兰州大学,2010.

中图分类号:R512.6+2;R657.3+1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671-8194(2016)15-0124-02

猜你喜欢
超声
缺血性脑血管病患者颈部血管超声特点分析
超声在急腹症诊断中的价值
超声波作用下乳化炸药和乳胶基质的破乳现象试验研究
超声检测4~12岁女童子宫卵巢的临床意义
超声对急性穿孔性阑尾炎的诊断价值研究
健康体检中超声诊断甲状腺结节的应用价值
新生儿黄疸超声诊断的临床应用
甲状腺结节与甲状腺癌的临床评估和处理
超声评价慢性乙型肝炎肝硬化与胆囊改变的关系
超声引导下股神经阻滞的临床观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