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甲双胍联合阿卡波糖治疗2型糖尿病的临床观察

2016-07-12 01:48王君平北京市顺义区南法信卫生院北京101300
中国医药指南 2016年15期
关键词:波糖阿卡糖苷酶

王君平(北京市顺义区南法信卫生院,北京 101300)



二甲双胍联合阿卡波糖治疗2型糖尿病的临床观察

王君平
(北京市顺义区南法信卫生院,北京 101300)

【摘要】目的 观察二甲双胍与阿卡波糖联合治疗2型糖尿病的临床效果。方法 选取我院 2013年10月至2014年10月管理的68例2型糖尿病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34例,对照组单服二甲双胍片治疗,治疗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加服阿卡波糖,12周内动态监测FPG、2hPG 及HbAlc,观察临床效果。结果 治疗后观察组的 FPG、2hPG及HbAlc值比对照组下降明显,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 二甲双胍联合阿卡波糖治疗型糖尿病疗效显著,值得临床推广。

【关键词】阿卡波糖;二甲双胍;2型糖尿病

2型糖尿病与遗传、环境因素、肥胖、高热量饮食、体力活动少,年龄增加等因素相关。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人口老龄化社会进展,中国糖尿病患病率逐年上涨,据2008年报道我国糖尿病患病率9.7%(9240万成年人),糖尿病前期患病率15.5%(1.482亿成年人)[1]。据国际糖尿病研究所(IDI)2003报道,全世界现有糖尿病(已经诊断)约1.94亿,到2025年将突破3.33亿[2]。

糖尿病是一组以慢性血糖增高为特征的代谢性疾病,长期代谢紊乱可引起多系统损害, 导致眼、肾、神经、血管等组织器官的慢性进行性病变、功能减退及衰竭[3]。胰岛素抵抗和胰岛素分泌缺陷是T2DM发病机制的两个要素。存在胰岛素抵抗的情况下,如果β细胞能代偿性增加胰岛素分泌,可维持血糖正常;当β细胞功能有缺陷、对胰岛素抵抗无法代偿时,就会发生T2DM。本研究观察了在二甲双胍基础上联合阿卡波糖治疗2型糖尿病的有效性和安全性。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将我院在 2013年10月至2014年10月门诊收治的 68例确诊为2型糖尿病患者作为研究对象,病情均符合《内科学》中的诊断标准[4]。按照双盲法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34例。其中对照组男女比例14:20,年龄44~76岁,平均年龄为(50.2±1.7)岁;病程为1~15年,平均病程为(5.3±2.5)年。观察组男女比例14:20,年龄为40~78岁,年龄为(49.5±1.5)岁;病程为2~18年,平均病程为(6.9±1.7)年。两组患者各项基线资料比较无显著差异(P>0.05),具可比性。

1.2 方法:两组患者采用相同模式的饮食控制和运动锻炼。对照组给予二甲双胍缓释片,每天3次,0.5克/次或1克/次,最大剂量在2 g/d以内;观察组在对照组的用药基础之上,加服阿卡波糖联合治疗(50毫克/每餐),3次/天,随餐第一口嚼服。两组药物的疗程时长为12周。同时对于治疗前后的血糖和糖化血红蛋白值进行监测。测量时间为空腹和餐后2 h。

1.3 统计学处理:研究数据用SPSS18.0软件进行分析处理,计量资料采用均数标准差(±s)表示,比较用t检验,计数用百分比(%)表示,χ2检验,当P<0.05,表示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 果

两组治疗效果比较后,对照组和治疗组血糖均明显下降,治疗组的空腹血糖、餐后(2 h)血糖、HbAlc下降更明显,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见表1。

表1 对照组和治疗组治疗前后血糖指标的比较(s,mmol/L,%)

表1 对照组和治疗组治疗前后血糖指标的比较(s,mmol/L,%)

注:两组治疗前与治疗后比较 P<0.05,治疗组治疗后与对照组治疗后比较,P<0.05

组别  例数 FPG 2hPG HbAlc观察组治疗前 68 12.5±2.0 13.6±2.0 9.6±1.3观察组治疗后 68 5.6±1.2 7.2±1.1 6.3±1.9对照组治疗前 68 11.5±2.0 12.8±2.5 9.3±1.5对照组治疗后 68 6.0±1.8 8.7±2.4 7.0±1.7

3 讨 论

控制血糖水平是控制糖尿病发生或进展的关键。多项研究表明,中国合并心血管疾病的糖尿病患者多为单纯餐后高血糖。根据2013年版《中国2型糖尿病防治指南》,对于2型糖尿病患者,在生活方式干预的基础上,应当选择一线药物二甲双胍,或一线备选药物α-糖苷酶抑制剂或胰岛素促分泌剂。

2012年ADA/EASD糖尿病指南、2013年美国临床内分泌医师协会(AACE)指南、ADA糖尿病指南均指出α-糖苷酶抑制剂无论是单药使用或联合用药,都是优选的药物之一。

二甲双胍作为双胍类降糖药,抑制肝葡萄糖的产生,降低空腹血糖;增强胰岛素敏感性,减轻胰岛素抵抗,提高外周组织对葡萄糖的摄取和利用[5]。阿卡波糖作为α-糖苷酶抑制剂,通过抑制小肠的α-葡萄糖苷酶,抑制食物中多糖分解,使糖的吸收减缓,从而减少餐后高血糖,尤其适用于以碳水化合物为主要食物成分和餐后血糖升高的患者,且无低血糖不良反应。

在本研究中,观察组使用二甲双胍联合阿卡波糖治疗,总体有效率为93.51%,明显高于对照组71.49%的比值,血糖及糖化血红蛋白的控制程度上,观察组也优于对照组。两组间数据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0.05。观察组在血糖控制、改善胰岛素抵抗、降低糖化血红蛋白方面优于对照组单独使用二甲双胍治疗,表明二甲双胍及阿卡波糖在作用机制方面有协同效应,证实联合用药效果更佳,控制糖尿病的同时避免并发症的出现,且无严重不良反应发生[6]。值得临床推广及应用 。

参考文献

[1] 陆再英,钟南山.内科学[M].7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8:770.

[2] 王小冬.生活方式干预联合阿卡波糖治疗糖耐量异常合并代谢综合征的临床观察[J].华西医学袁,2013,28(3):413-415.

[5] 潘长玉.那格列奈与阿卡波糖有效性及耐受性比较研究[J].中华内科杂志,2009,48(4):304307.

[6] 苏本利.阿卡波糖对2型糖尿病患者粪便中双歧杆菌数量的影响[J].中华内分泌代谢,2011,27(11):928931.

[7] 周建党.二甲双胍联合阿卡波糖治疗2型糖尿病疗效观察[J].吉林医学,2012,33(22):4797-4799.

[8] 倪一虹,孙福敦,庄向华.维生素B12与甲基丙二酸水平在糖尿病二甲双胍治疗中的变化[J].中华内分泌代谢杂志,2013,29(1):24-26.

中图分类号:R587.1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671-8194(2016)15-0141-02

猜你喜欢
波糖阿卡糖苷酶
茶条槭叶化学成分的分离鉴定及其α-葡萄糖苷酶抑制活性研究
山脉是怎样形成的?
阿卡波糖用药的五个注意事项
冬天来了!
大自然的一年四季
知母中4种成分及对α-葡萄糖苷酶的抑制作用
木蝴蝶提取物对α-葡萄糖苷酶的抑制作用
甘精胰岛素联合阿卡波糖治疗2型糖尿病的临床效果观察
双胍类药物联合α-葡萄糖苷酶抑制剂治疗糖尿病肾病78例
格列美脲联合阿卡波糖治疗2型糖尿病37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