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咪替丁治疗小儿流行性腮腺炎的临床效果研究

2016-07-12 01:48陈衬归湖南省岳阳市三医院感染科湖南岳阳414000
中国医药指南 2016年15期
关键词:西咪替丁临床疗效

陈衬归(湖南省岳阳市三医院感染科,湖南 岳阳 414000)



西咪替丁治疗小儿流行性腮腺炎的临床效果研究

陈衬归
(湖南省岳阳市三医院感染科,湖南 岳阳 414000)

【摘要】目的 观察西咪替丁治疗小儿流行性腮腺炎的临床效果。方法 取本院2010年1月至2014年12月收治的小儿流行性腮腺炎患者75例,其中采用西咪替丁治疗的35例设为观察组,另采用利巴韦林治疗的30例设为对照组,两组均治疗1个疗程。比较两组尿淀粉酶恢复时间、退热时间和疼痛、肿胀等临床症状消失时间,并比较两组临床疗效和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 观察组尿淀粉酶恢复时间、退热时间和疼痛、肿胀等临床症状消失时间均早于对照组,且临床总有效率为94.29%,显著高于对照组的83.33%,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不良反应主要表现为腹胀、腹泻,不良反应发生率为8.57%,低于对照组的13.33%,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与利巴韦林相比,西咪替丁治疗小儿流行性腮腺炎疗效更佳,不良反应发生率更低,疗效显著且安全性良好。

【关键词】西咪替丁;小儿流行性腮腺炎;临床疗效

小儿流行性腮腺炎是腮腺炎病毒引起的炎性反应,具有一定传染性,患者临床症状表现为腮腺非化脓性脓肿、疼痛、发热等,患者张口、咀嚼时有局部疼痛感[1]。目前该疾病尚无特效治疗方法,本研究采用西咪替丁治疗,并比较西咪替丁和利巴韦林的临床效果,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取本院2010年1月至2014年12月收治的小儿流行性腮腺炎患者75例,其中采用西咪替丁治疗的35例设为观察组,另采用利巴韦林治疗的30例设为对照组。观察组男23例,女12例,年龄2~14岁,平均(6.7±2.5)岁;对照组男20例,女10例,年龄3~14岁,平均(7.0±1.9)岁。两组患者临床均表现为双侧或单侧腮腺肿痛,部分颌下淋巴结肿大,且均有不同程度的发热表现,两组各有2例并发轻微胰腺炎。两组患者及其家属均自愿参与本次研究,患者均无未按照治疗方法治疗、有药物过敏史等影响研究结果的情况,以上一般资料的比较无统计学意义,P>0.05。

1.2 治疗方法:两组均接受常规治疗,即保证充足的睡眠,维持口腔清洁、卫生,食用清淡、易消化食物,常规口服维生素C、维生素B1,予呕吐、头痛或高热的患者利尿剂脱水。在此基础上,观察组静脉注射西咪替丁,10~20 mg/(kg·d),1次/天;嘟着嘴静脉注射利巴韦林,10~15 mg/(kg·d),1次/天。两组均治疗1个疗程,4~7 d为1个疗程。

1.3 观察指标:比较两组尿淀粉酶恢复时间、退热时间和疼痛、肿胀等临床症状消失时间,并比较两组临床疗效和并发症发生情况。其中,临床疗效根据治疗效果分为显效、有效、无效3类,如果患者用药治疗3 d后,腮腺肿痛、发热等临床表现、体征全部消失,则为“显效”;如果患者用药治疗3 d后,临床症状、体征基本消失或显著改善,则为“有效”;如果患者用药治疗后3 d,临床症状、体征无改善或加重,则为“无效”;临床总有效率=显效率+有效率[2]。

1.4 统计学方法:SPSS17.0软件分析计数和计量资料,其中计数资料以[n(%)]表示,以χ2表示,计量资料以(±s)表示,以t检验,且均取平均值。组间计数或计量资料的比较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 果

2.1 尿淀粉酶恢复时间、退热时间和疼痛、肿胀等临床症状消失时间:观察组尿淀粉酶恢复时间、退热时间和疼痛、肿胀等临床症状消失时间均早于对照组(表1),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表1 两组尿淀粉酶恢复时间、退热时间和疼痛、肿胀等临床症状消失时间比较(±s,d)

表1 两组尿淀粉酶恢复时间、退热时间和疼痛、肿胀等临床症状消失时间比较(±s,d)

组别  尿淀粉酶恢复时间  退热时间  疼痛消失时间  肿胀消失时间观察组 5.7±1.0 1.8±0.7 2.4±1.2 4.3±1.5对照组 8.7±1.6 3.2±1.3 3.7±1.8 6.1±1.1 P <0.05  <0.05  <0.05  <0.05

2.2 临床疗效:观察组35例患者中,临床疗效为显效、有效、无效的例数分别为18、15、2例,临床总有效率为94.29%,显著高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比较见表2。

表2 两组临床疗效比较 [n(%)]

2.3 不良反应:观察组共有3例患者出现不良反应,其中腹胀2例,腹泻1例,不良反应发生率为8.57%;对照组共有4例患者出现不良反应,其中恶心呕吐2例,腹泻1例,白细胞减少1例,不良反应发生率为13.33%。观察组不良反应发生率低于对照组,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3 讨 论

腮腺是人体涎液腺中最大的腺体,感染、免疫、堵塞、药物等因素均可对腮腺造成不良影响,致使腮腺发炎,常见如流行性腮腺炎等。流行性腮腺炎是腮腺炎病毒引起的、可通过呼吸道进行传播的急性呼吸道疾病,多见于学龄前和学龄期儿童,以冬春季为发病高峰期,患者治愈后一般可获得持久性免疫力,预后良好;但该病具有较多并发症,有研究表明,流行性腮腺炎可累及人体各种腺组织、神经系统及肝、肾、心、关节等重要器官,并可伴有脑膜脑炎、睾丸炎、卵巢炎、胰腺炎等严重并发症,临床需引起重视。

由于流行性腮腺炎具有一定传染性,疑似病例和确诊病例均应及时隔离,直至病情康复。临床治疗上,应让患者卧床休息,保持口腔清洁,避免食用酸辣等刺激性疾病,并通过输液、让患者多饮水等方式维持患者水电解质平衡;此外,积极开展对症治疗,如采用抗生素抗病毒,予并发心肌炎、脑膜炎或重症患者肾上腺皮质激素短期治疗,采用氦氖激光局部照射疗法止痛、消肿等[3]。利巴韦林是广谱强效抗病毒药物,在治疗幼儿呼吸道合胞病毒肺炎、流感、麻疹、胰腺炎、水痘、带状疱疹等疾病中均具有良好的疗效,但也存在许多不良反应,如疲倦、头痛、贫血、白细胞减少、皮疹、腹泻、胃肠道出血、血清胆红素升高、肌肉痛、关节痛等,且10%左右的患者伴有心肺方面损害,此外,临床观察还发现部分患者有呼吸困难、鼻炎、味觉异常、听力异常等症状[4]。这些不良反应给患者,尤其是处于成长发育期的未成年患者,带来了生理和心理上的双重伤害。为此,临床治疗上应研发、使用其他疗效相当或更好且不良反应更少更轻的药物替代利巴韦林。

西咪替丁是抗H2受体阻滞剂,有临床研究将其应用于儿科水痘、流行性腮腺炎治疗中,获得了良好是效果[5]。本研究通过比较西咪替丁和利巴韦林治疗小儿流行性腮腺炎的治疗效果发现,西咪替丁平均用药(1.8±0.7)d,发热症状即消退,平均用药(2.4±1.2)d,疼痛感消失,平均用药(4.3±1.5)d,腮腺肿胀症状消失,平均用药(5.7 ±1.0)d,患者尿淀粉酶即恢复正常水平,均早于采用利巴韦林治疗的患者,且治疗1个疗程所获得的治疗总有效率也更高,达94.29%,不良反应发生率也更低,为8.57%。据此,本研究认为,与利巴韦林相比,西咪替丁治疗小儿流行性腮腺炎疗效更佳,不良反应发生率更低,疗效显著且安全性良好。

参考文献

[1] 钟细涛.西咪替丁治疗小儿流行性腮腺炎的临床效果观察[J].吉林医学,2012,33(21):4564.

[2] 陈群英.西咪替丁治疗小儿流行性腮腺炎的临床效果及安全性[J].当代医学,2012,18(22):131.

[3] 蔡竹青.小儿流行性腮腺炎106例临床分析[J].现代中西医结合杂志,2011,20(8):977.

[4] 张淑娟.西咪替丁治疗小儿流行性腮腺炎的效果及安全性探究[J].吉林医学,2013,34(13):2487.

[5] 邓爱芬.西咪替丁在儿科中的临床应用及疗效分析[J].中国实用医药,2014,9(20):190.

中图分类号:R512.1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671-8194(2016)15-0146-02

猜你喜欢
西咪替丁临床疗效
西咪替丁联合依巴斯汀治疗过敏性皮肤病的疗效分析
西咪替丁联合潘生丁对小儿过敏性紫癜的治疗作用研究
探讨氯吡格雷预防冠心病介入治疗心血管的临床疗效
131碘治疗甲亢患者的后期随访效果分析
枸橼酸咖啡因治疗早产儿原发性呼吸暂停临床分析
微创手术治疗胃溃疡42例临床分析
研究腹腔镜在早期卵巢癌分期手术中的临床应用
早期应用前列地尔治疗急性脑梗死临床疗效观察
西咪替丁联用禁忌
奥美拉唑与西咪替丁在应激性胃溃疡治疗中的临床探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