依替米星合理用药专项处方点评

2016-07-12 01:48贲琳琳南京市雨花台区板桥社区卫生服务中心江苏南京210039
中国医药指南 2016年15期
关键词:处方点评合理用药

贲琳琳(南京市雨花台区板桥社区卫生服务中心,江苏 南京 210039)



依替米星合理用药专项处方点评

贲琳琳
(南京市雨花台区板桥社区卫生服务中心,江苏 南京 210039)

【摘要】目的 通过处方专项点评,以促进临床合理用药。方法 通过对本中心2013年4月门急诊依替米星处方进行专项点评,分析临床用药合理性。结果 使用依替米星处方中不合理处方569张,处方不合格率80.71%。主要是用药与诊断不符、无适应证用药、老年患者用药不合理、配伍使用不当等。结论 我中心门急诊依替米星使用存在较为严重的问题,应引起重视,加强管理,促进临床合理用药。

【关键词】依替米星;处方点评;合理用药

氨基糖苷类抗生素因其抗菌谱广,抗革兰阴性杆菌(包括铜绿假单胞菌),抗革兰阳性菌(包括耐甲氧西林金葡菌)的抗菌作用及与其他抗生素的协同作用,目前仍为治疗各类感染必不可少的药物,但由于该类药物的耳毒性及肾毒性限制了该类药物在临床上的广泛使用。虽然与同类药物相比硫酸依替米星疗效明显,不良反应较少,但仍然具有氨基糖苷类的特有的不良反应[1-2]。因此,促进依替米星的合理使用,避免依替米星的不合理使用十分重要。

根据《2012年卫生部办公厅关于继续深入开展全国抗菌药物临床应用专项整治活动》的要求,笔者通过对2013年1~6月份的抗菌药物使用进行监测,依替米星使用量6个月排名居前,且连续2个月排名第一。为此,笔者对门急诊依替米星处方按照《处方点评管理规范(试行)》、《抗菌药物临床应用指导原则》进行专项点评,对点评结果进行统计分析。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抽取本中心2013年4月份门急诊6165 张,其中使用抗生素处方数为1953张,占抗生素使用比为31.7%,其中:依替米星使用处方数为705张,占静脉使用抗生素的比例为67.85%。

1.2 方法:应用我中心HIS药房管理系统,统计2013年4月份门急诊全部依替米星处方中患者的年龄、临床诊断和用药明细。根据《医院处方点评管理规定(试行)》、《医疗机构抗菌药物临床应用指南》等参考信息,对依替米星使用不合理情况进行评价分析。

2 结 果

2.1 依替米星不合理处方类型:依替米星不合理使用处方类型,主要有用药与诊断不符、无适应证用药、老年患者用药不当、配伍使用不当等,见表1。对705张使用依替米星处方进行专项点评,发现不合格处方569张,处方不合格率80.71%,见表2。

表1 依替米星使用不合格的处方类型

2.2 依替米星不合理使用分布:不合理使用呈现疾病所在系统和部位,见表2。

表2 依替米星不合理使用疾病分布

3 讨 论

3.1 用药与诊断不符:从表1可以看出,使用依替米星使用处方中,有27张诊断为痛风、胃炎、关节炎、胃炎等疾病,其用药缺乏临床依据,其临床用药与诊断不相符。同时有44例腹痛待查、6例发热待查,诊断不明确,医师对患者用药对限于个人经验用药,导致盲目用药[3]。

3.2 适应证用药:根据《抗菌药物临床应用指导原则》指出“诊断为细菌性感染者,方有指征应用抗菌药物,诊断不能成立者,以及病毒性感染者,均无指征应用抗菌药物”。急性上呼吸道感染是最常见的社区获得性感染,多为病毒感染,不需使用抗菌药物,在点评过程中发现有156例上呼吸道感染感染使用了依替米星。这些不仅会增加患者经济负担,同时增加药源性疾病及导致细菌耐药性产生。急性咽炎、扁桃体炎、丹毒、牙龈炎治疗应以青霉素为首选,青霉素过敏可口服红霉素等大环内酯类。本次有66例处方扁桃体炎,1例丹毒、16例牙龈炎使用了依替米星,点评为用药不适宜处方[4]。

3.3 老年患者用药剂量不合理:患者年龄、给药剂量与不良反应事件发生呈正比关系,老年人发生率最高[5]。依替米星的常规剂量为0.1~0.15 g,qd或q12h。《抗菌药物指导原则》指出,老年患者,尤其是高龄患者接受主要自肾排出的抗菌药物时,应根据患者年龄及肌酐水平计算患者实际肌酐清除率,并相应指导调整剂量为成人正常剂量的1/2或2/3,防范肾脏损害发生。点评发现,65岁以上老年患者使用依替米星93例,均按照成人最大剂量0.3 g给药,未予以减量,处方用量明显过大。

3.4 配伍使用不当:705例使用依替米星的处方中,有160例使用过程中与炎琥宁配伍使用,根据炎琥宁注射用使用说明书,“本品不宜与氨基糖甙类、喹诺酮类药物配伍”。因此,不建议二者配伍使用。同时,发现有14例与西咪替丁注射剂配伍使用,由于依替米星有神经肌肉阻滞作用,容易出现肌肉麻痹,而西咪替丁有与氨基糖苷类药物相似的神经肌肉阻断作用,与氨基糖苷类抗菌药合用时,可能导致呼吸抑制或呼吸骤停,因此建议谨慎使用。

一直以来,抗生素不合理应用的现象在基层医疗单位比较普遍,由此产生的药源性疾病、耐药性、药物不良反应等问题均较严重,通过对本中心门急诊依替米星处方的专项点评,笔者认识到,对以上存在的问题,应高度重视,制订措施,加强管理。①加强处方点评,建立不合理用药监测、干预、约束机制。②根据《抗菌药物临床使用指导原则》,加强对临床医师和药学人员的相关知识培训,严格掌握抗菌药物使用的适应证、用药剂量、用药途径和药物相互作用。同时,加强对患者的抗菌药物使用的宣传,增强患者对合理用药的意识;③加大考核力度,对不合理的处方进行公示通报,并给与相应处罚。加强合理用药的监督、检查和惩处,有助于最大限度的减少药物不良反应,切实保护患者利益。④进一步发挥药事管理小组的职能,加强医务科、药剂科的协调沟通,促进临床合理用药。

参考文献

[1] 卫生部合理用药专家委员会.中国医师药师临床用药指南[M].重庆:重庆出版社,2009:120-121.

[2] 宋毅,唐尧,徐廷,等.2822例患者应用硫酸依替米星注射剂安全性分析[J].中国抗生素杂志,2006,31(1):31-32.

[3] 金文成,欧阳,孙威.我院门急诊依替米星用药合理性专项点评[J].中国药师杂志,2012,15(8):1168-1170.

[4] 刘伟,袁媛.我院门诊依替米星使用分析[J].使用药物与临床,2014,17(6):798-801.

[5] 江志论.硫酸依替米星注射剂不良反应临床观察[J].医药论坛杂志,2011,2(3):165-166.

中图分类号:R969.3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671-8194(2016)15-0156-02

猜你喜欢
处方点评合理用药
医院他汀类降血脂药物的使用情况和处方分析
全样本处方点评在合理用药中的作用
处方用药配伍禁忌分类研究
某院2015年抗菌药物使用情况分析及合理用药评价
180例门诊患者用药咨询分析与讨论
西药门诊处方用药合理性分析
门诊药房处方点评系统的信息化建设
丙戊酸钠制剂临床使用合理性的调查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