切开挂线结合对口引流法治疗高位复杂性肛瘘68例疗效分析

2016-07-12 09:44侯云祥
中国医药指南 2016年5期
关键词:挂线肛瘘

侯云祥 高 昆

(河北省唐山市古治区开滦林西医院肛肠科,河北 唐山 063103)



切开挂线结合对口引流法治疗高位复杂性肛瘘68例疗效分析

侯云祥 高 昆

(河北省唐山市古治区开滦林西医院肛肠科,河北 唐山 063103)

【摘要】目的 对68例高位复杂性肛瘘患者采用切开挂线结合对口引流法治疗,观察其疗效。方法 136例高位复杂性肛瘘患者分为两组,对照组68例,采用低切高挂术治疗,观察组68例,采用切开挂线结合对口引流法治疗。观察两组的手术治疗效果、疼痛VAS评分和并发症发生率。结果 对照组治疗后总有效率为83.8%,观察组治疗后总有效率为97.1%,观察组总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术后1周VAS评分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术后肛门潮湿、肛门失禁、肛门畸形的发生率均小于对照组(P<0.05)。结论 切开挂线结合对口引流法治疗高位复杂性肛瘘疗效显著,并发症少。

【关键词】肛瘘;挂线;引流

肛门直肠病发病人数中1.67%~3.60%的患者为肛瘘患者,其中高位复杂性肛瘘(high anal fistula)发病率约占肛瘘的5%~10%,高位复杂性肛瘘是指肠道中瘘管出现在肛管直肠以上的部位或者出现在外括约肌深层处[1],因此,如何有效治疗高位复杂性肛瘘一直是临床研究的热点。笔者自2010年8月开始使用切开挂线结合对口引流法治疗高位复杂性肛瘘,疗效显著,报道如下。

表1 两组总疗效的比较

表2 两组术后并发症的比较

1 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选择2010年8月至2013年8月在我院进行治疗的高位复杂性肛瘘患者136例作为研究对象,内口位置均在齿线以上,将患者随机分为两组,观察组68例,其中男41例,女27例,年龄15~67岁,平均年龄(42.5±5.6)岁;病程1个月~17年,平均病程(4.6±0.6)年。对照组68例,其中男39例,女29例,年龄17~69岁,平均年龄(43.7±5.9)岁;病程2个月~15年,平均病程(4.3±0.7)年。两组患者性别、年龄、病程等一般资料比较无统计学差异(P>0.05),具有可比性。

1.2治疗方法:观察组采用切开挂线结合对口引流法治疗,患者体位选取适宜后,采用肛周局部或腰俞麻醉。进行指法扩肛,将主管道内口位置查明,辨别清楚管道的走行、分布、位置、数目及其瘘道与括约肌之间的关系等。在食指引导下,自最近主内口的外口采用圆头银质探针沿瘘道走向,通过主管道后探出于齿线处主内口,在与内口相对应的肛旁部位沿探针另作引流切口,要求与肛门呈放射状。将内外口间皮肤、皮下组织和瘘管顺探针剪开,将内口感染的肛窦组织进行搔刮清除,仔细修剪创口,使其呈“V”形。如果感染未穿透肠壁,只要采用彻底扩创引流,将低位内口和腔内坏死组织清洁,高位脓腔搔刮后填塞引流条。如果检查到瘘道存在于外括约肌浅层以上,将外括约肌浅层以下切开,用橡皮筋引流挂线外括约肌浅层及以上的瘘管两端间。只能一处紧线,剩余部分皆采用浮线。支管外口与引流切口之间进行对口引流,呈松驰挂线,将其中的坏死组织清除,置入橡皮筋。肛外如果没有外口,可在内口相对红肿最明显处进行切口,将炎性硬块或条索状物切开,直达到窦道脓腔。若内口不明显,可自外口用银质探针探入,探至齿线可疑内口处,作一穿破肛隐窝的人造内口。从外口沿探针将瘘管壁逐层切开,适当将创面修剪,使得创面无张力。对照组采用传统低切高挂术。术后控制排便24~48 h,进高营养易消化饮食。

1.3观察指标:观察两组的手术治疗效果、疼痛VAS评分和并发症发生率。疗效判定标准:肛瘘疗效标准判定依据全国肛肠学术会议制定的标准[2],痊愈:肛瘘愈合,症状及体征消失;好转:经治疗后临床症状及体征均得到改善;无效:经治疗后临床症状及体征未有明显改善。有效率=(痊愈例数+好转例数)/总例数×100%。

1.4统计学方法:采用统计学软件SPSS17.0进行数据处理,计数资料采用χ2检验,计量资料采用t检验,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 果

2.1两组总疗效的比较:经比较,对照组治疗后总有效率为83.8%,观察组治疗后总有效率为97.1%,观察组总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见表1。

2.2两组患者术后1周VAS评分比较:对照组患者术后1周VAS评分为(1.25±0.38)分,观察组为(0.72±0.14)分;观察组VAS评分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

2.3两组术后并发症的比较:观察组术后肛门潮湿、肛门失禁、肛门畸形的发生率均小于对照组(P<0.05),见表2。

3 讨 论

肛管直肠瘘是常见的一种肛门直肠疾病,严重影响患者的生活质量,治疗单纯性肛瘘较为简单,但对于高位复杂性肛瘘临床治疗难度较大。目前研究发现,非手术治疗可以抑制疾病进展、显著控制感染、缓解症状,但不能治愈,术后复发率较高。随着不断进步的医疗技术,常规的药物治疗已逐渐被手术取代了,目前证实手术疗法是高位复杂性肛瘘治疗中最有效、最彻底的方法[3]。因此,对于高位复杂性肛瘘的手术方法在不断的改进。传统手术因过分追求对瘘管道的广泛彻底切除导致损伤了肛门括约肌功能结构,牵拉了括约肌,易于在术后形成肛门关闭不全,给患者的生活质量造成一定的影响。

切开挂线法不予切开挂线部分以外的瘘管,减少了肛周组织的过多损伤,符合微创切口的理念[4]。结合对口引流可使治疗时间缩短、减少术后并发症。采用对口挂浮线引流主支管间,如果存在较长的主管,亦可在瘘口与内口间主管道的适当位置开窗,不予切开瘘口与开窗,予挂浮线引流[5]。手术中应注意准确的寻找内口位置是治疗高位复杂性肛瘘的关键,对于高位复杂性肛瘘,肛门外括约肌以外、以上才能找到瘘管,直肠较高位置才能找到内口,且瘘管穿入盆腔,或有多个瘘管时,常规挂线术难度很大,理想效果不能达到,瘘管切开也不现实[6]。因此采用本术式时,在切口内口的同时还能留置挂线位置,为保证有效的引流通畅切口应呈放射状,能及时的清除出去坏死组织;同时此方式还能保护括约肌,使其不受损伤,有效的恢复术后肛门生理功能[7]。另外应消除病变的根源,将感染的肛隐窝、肛腺导管及存在其周围炎性组织彻底剥离清除,可将肛瘘的复发明显降低。此外,术中处理瘘管管腔也很重要,通过将主、支管完整剥离,彻底清除感染组织,去除复发的隐患,有利于形成新鲜创面,促进肉芽组织生长及创面愈合[8]。本研究显示,观察组在手术疗效方面优于对照组,并且并发症少,值得推广应用。

参考文献

[1] 张光哲,凌光烈,杨凌洪,等.切开旷置术结合垫压法与传统切开挂线术治疗高位复杂肛瘘的对比研究[J].中国医师杂志,2011,13(10):1360-1361.

[2] 姜春英,管仲安.肛肠病新论[M].上海:第二军医科大学出版社,2003:57-61,72-73.

[3] 宇明.改良切口引流联合挂线术在高位复杂性肛瘘中的应用[J].西南国防医药,2014,24(2):163-165.

[4] 孙秀英,于艳丽.改良低位切开高位挂线治疗高位复杂性肛瘘临床观察[J].河北中医,2013,35(5):793-794.

[5] 翟金荣.切开挂线加对口引流治疗复杂性肛瘘56例[J].山东医药,2013,53(4):96,102.

[6] 何永恒,徐焱尧,谭正洋,等.分段开窗旷置结合切扩挂线置管引流术治疗复杂性肛瘘的多中心临床研究[J].中国普外基础与临床杂志,2010,17(12):1270.

[7] 徐迅,王春梅,王金.切挂支管药线引流术治疗高位复杂性肛瘘的疗效观察[J].中国医药指南,2013,11(34):421.

[8] 张少军,应光耀,高洪娣,等.对口引流保留皮桥术治疗复杂性肛瘘120例[J].中国中西医结合外科杂志,2013,19(5):562-564.

中图分类号:R657.1+6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671-8194(2016)05-0131-02

猜你喜欢
挂线肛瘘
高位肛周脓肿给予切开挂线引流术的治疗效果
当心特殊肠癌的“幕后黑手”——肛瘘
手术可以根治肛瘘
肛瘘挂线技术的研究进展
磁共振成像不同扫描序列诊断肛瘘诊断价值
全国名中医陈民藩教授肛瘘挂线技术经验总结
肛瘘微创手术治疗进展分析
直肠腔内超声和MRI在复杂性肛瘘诊断中的对比分析
肛肠病67例应用中医挂线疗法治疗的效果分析
肛瘘挂线术后中药熏洗护理的疗效观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