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新疆少数民族音乐资源与文化价值

2016-07-12 01:05孟媛媛
黄河之声 2016年2期
关键词:文化价值少数民族新疆

孟媛媛

(塔里木大学人文学院,新疆 阿拉尔 843300)



论新疆少数民族音乐资源与文化价值

孟媛媛

(塔里木大学人文学院,新疆 阿拉尔 843300)

摘 要: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地处我国的西北边陲,是一个多民族聚居的地区,有维吾尔、汉、哈萨克等十三个世居民族。这些民族虽共同居住与此,彼此间也有许多的文化交流,却也拥有各自不同的音乐文化及特点,如维吾尔族的“木卡姆”;哈萨克族的“阿肯”弹唱等,它们伴随着丝绸之路的驼铃声,蜚声中外,是中华民族音乐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为各类音乐教育提供了生动鲜活的素材,具有不可比拟的文化价值。

关键词:新疆;少数民族;音乐资源;文化价值

新疆维吾尔自治区位于欧亚大陆中部,中华人民共和国西北部,地处东经73°40′~96°23,北纬34°25′~49°10′之间。面积166多万平方千米。以新疆天山为界,分为自然景色各异、风貌迥然不同的三个部分:以喀什为中心的南疆,天山北麓的伊犁河谷和准葛尔盆地四周称为北疆,哈密和吐鲁番盆地称为东疆。可以说,新疆文化是属于游牧文化、农业经济、宗法制度为一体的文化:南疆属于南部绿洲文化,北疆属于草原游牧文化,而东疆属于两种文化交汇的东部汉文化。新疆自古以来就是个多民族聚居地区,也是中国5个少数民族自治区之一。至2007年底,境内共有53个民族成分,其中居住历史悠久的主要民族有:维吾尔、汉、哈萨克、回、蒙古、柯尔克孜、锡伯、塔吉克、乌孜别克、达斡尔、塔塔尔、俄罗斯和满族等13个,这13个民族总人口2082.76万人,占全区人口的99.4%。2007年末,新疆少数民族人口1271.27万,占全区总人口的60.68%。根据《新疆年鉴2008》统计数据,新疆目前民族构成如下表:

维吾尔族 965.06万人 占总人口的46.06%汉族 823.92万人 占总人口的39.32%哈萨克族 148.39万人 占总人口的7.08%回族 94.3万人 占总人口的4.5%柯尔克孜族 18.19万 占总人口的0.87%蒙古族 17.71万人 占总人口的0.85%塔吉克族 4.48万人 占总人口的0.21%锡伯族 4.24万人 占总人口的0.2%满族 2.56万人 占总人口的0.12%乌孜别克族 1.61万人 占总人口的0.07%俄罗斯族 1.16万人 占总人口的0.05%达斡尔族 0.67万人 占总人口的0.03%塔塔尔族 0.47万人 占总人口的0.02%其他民族 12.42万人 占总人口的0.6%

一、新疆少数民族音乐资源

新疆的13个世居民族大都保持着各自的民族文化。大多数民族有自己的文字,宗教信仰和风俗习惯,各民族在长期的发展过程中形成了各具特色的音乐文化,音乐风格也因民族、文化、经济、地理等差异而各有不同,在我国民族民间音乐之林中形成了独特多样的艺术风貌。我们将世界民族音乐划分为中国、波斯——阿拉伯、欧洲三种音乐体系,而这个三个音乐体系在新疆少数民族音乐中都有所体现,其中波斯——阿拉伯音乐体系是最具有代表性的体系。

新疆有丰富的音乐文化遗产,文化遗产包括物质文化遗产和非物质文化遗产两个内容。物质文化遗产是指具有历史、艺术和科学价值的文物以及具有突出普遍价值的历史文化名称;非物质文化遗产是指各种以非物质形态存在的与群众生活密切相关、世代相承的传统文化表现形式,含口头传说、传统表演艺术、民俗活动和礼仪与节庆等。2007年4月12日,自治区人民政府公布了首批自治区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其中包括民间音乐25项,民间舞蹈9项,曲艺4项。如维吾尔族喀群赛乃姆(莎车);哈密维吾尔族艾捷克艺术;新疆蒙古族长调民歌(巴音郭楞州、和布克赛尔县);柯尔克孜族奥孜库姆孜(口弦,乌恰);塔吉克族鹰舞(塔什库尔干);维吾尔族萨玛瓦尔舞(库车)等;这些新疆少数民族的音乐文化遗产,以它独特的风格和鲜明的地域特色,成为新疆少数民族音乐资源的重要组成部分。

新疆少数民族有着丰富的音乐资源,如新疆阿勒泰地区的蒙古族人中保留着一种被称为“浩林潮尔”的古老长调,一人独唱两个声部;锡伯族民间音乐体裁之一的“罕杜春”是新疆锡伯人在与汉族交往中学会曲调的基础上创造出的本民族的戏曲,锡伯族的田野歌、扑蝶舞也很有民族特色;塔塔尔族的民歌内容十分丰富,喜用曼多林琴和手风琴作为伴奏,舞蹈开朗活泼,歌舞是常伴有口哨和呼喊,即兼收了俄罗斯、维吾尔和哈萨克族的民族舞蹈的特点,又具有本民族的特色;俄罗斯族著名的俄罗斯踢踏舞、头巾舞闻名遐迩。

在新疆众多的少数民族中,维吾尔族、哈萨克族、柯尔克孜族三个民族的音乐相较于其他少数民族更具有系统性,数量更为丰富,特色更加鲜明。因此笔者将着重对这三个民族的音乐资源进行论述。

(一)维吾尔族

维吾尔族是新疆的主体民族,“维吾尔”意为“联合”“协助”。维吾尔族主要聚居在新疆天山南部塔里木盆地周围的各个绿洲和天山以北的一些地区,信仰伊斯兰教。维吾尔族以能歌善舞著称于世,音乐资源非常丰富。维吾尔族民间音乐从题材上分为民间歌曲,民间歌舞音乐,民间器乐曲,民间说唱和综合性大曲木卡姆。

1.维吾尔族民间歌曲

维吾尔族民间歌曲可分为传统民歌和新民歌两大部分。传统民歌包括劳动歌、生活习俗歌、爱情歌等类别。其中劳动歌多反应维吾尔族人绿洲农耕经济文化生活,也有反应放牧生产和商旅生活内容,生活习俗歌与维吾尔族人各种传统习俗礼仪相关,有婚礼歌、哀悼歌、祝福歌等;爱情歌多表达维吾尔青年男女之间真挚的爱情。新民歌则是1949年后新创作的歌曲。

2.维吾尔族民间歌舞音乐

维吾尔族民间歌舞非常丰富,舞蹈多与大型音乐套曲的演奏或融歌舞和游戏为一体的民间娱乐活动麦西来普结合在一起,成为维吾尔人学习和传承本民族乐舞的重要方式。形式有轻快活泼的“来派尔”,在节日、喜庆聚会上表演大型民间歌舞“赛乃姆”,流行于全疆的群众集体舞蹈“夏地亚纳”等;

3.维吾尔族民间器乐

维吾尔族民间器乐具有悠久的历史传统和广泛的群众甚础。乐器品种繁多,可分为吹奏、拉弦、弹拨、打击乐器四类。如用于伴奏的木笛、用于节庆活动的唢呐、民间艺人自弹自唱的萨塔尔、音色优美的艾捷克、常用于独奏的弹拨尔、新疆各地广泛流传的热瓦普、用于自弹自唱的独塔尔、形似扬琴的卡龙、用来演奏固定节奏型的达普、用于民间舞蹈伴奏的纳格拉、表演者边舞边奏的萨帕依等;

4.维吾尔族民间说唱音乐“达斯坦”“苛夏克”“埃提西希”等。

5.木卡姆

维吾尔族木卡姆是维吾尔族民间音乐中一种集合歌、舞、乐等成分的综合艺术形式,“具有世界性的影响,是维吾尔音乐之母,是新疆这个‘歌舞之乡’的象征,‘是流传千余年的东方音乐历史上的巨大财富’。”

维吾尔族人民在本民族固有音乐的基础上,吸收了其他民族的音乐,她从民间乐调、民间歌谣中汲取精华,用音乐、舞蹈、诗歌演唱等形式表现维吾尔人民的情操和理想,是勤劳而充满创造精神的维吾尔人民智慧的结晶。维吾尔族木卡姆历史源远流长,与维吾尔族人民的历史同步发展,在整个维吾尔族的历史中有着极为重要的地位,可以说离开了木卡姆就无法解释维吾尔族的文化史。木卡姆的音乐内容表现了维吾尔族人民的历史生活中的喜怒哀乐,是用音乐语言叙述的维吾尔族人民生活的文化艺术百科全书。主要有流行在南疆以喀什为中心的“十二木卡姆”流行在伊宁市附近城乡的“伊犁木卡姆”,流行于哈密、伊吾县城乡的“哈密木卡姆”,流行于吐鲁番地区东部农村的“吐鲁番木卡姆”,流行于叶尔羌河中下游两岸的麦盖提、巴楚、阿瓦提等地的“刀郎木卡姆”等。

(二)哈萨克族

哈萨克意为“避难者”。哈萨克族主要分布在伊犁州,木垒县以及巴里坤县。哈萨克族普遍信仰伊斯兰教。哈萨克族古谚云:歌和马是哈萨克的两只翅膀。将歌和马作为精神生活和物质生活缺一不可的象征。因此歌是哈萨克人生命的一部分。哈萨克人有“伴随着歌声来到人世,伴随着歌声进人坟墓之说”。每年夏季在草原上举行的“阿肯弹唱会”就是以对唱为主要的比赛项目。即兴编词弹唱和对唱的能手被称为“阿肯”,因此哈萨克人有在草原上举行“阿肯弹唱会”的传统习俗。哈萨克族传统音乐主要包括民间歌曲、民间说唱、民间器乐三个部分。哈萨克族民间歌曲主要分为反映与牧业生产有关的歌曲,如奶幼畜歌、牧马歌、牧羊歌等;反映社会民俗的歌曲,如劝嫁歌、哀悼歌等;精神民俗方面的歌曲,如萨满教巫师的歌、宗教节日歌等。哈萨克族说唱有着悠久的历史传统,流传至今有六十部左右的叙事长诗,主要有”达斯坦”和“铁尔麦”两种,都由冬不拉伴奏,多自弹自唱。哈萨克族民间乐器历史悠久,种类齐全。主要有吹奏、弹拨、拉弦、打击乐器四类。主要代表有斯布斯额,柯尔那依,冬不拉,库布孜、达布勒。

(三)柯尔克孜族

柯尔克孜族的含义有两种解释,一种是“草原人”另一种是“四十个部落”。新疆的柯尔克孜族大多分布于克孜勒苏州。主要信仰伊斯兰教,也有部分信仰喇嘛教。柯尔克孜族俗语云:“在柯尔克孜人中找不出一生中没有编过一首歌的人”。张口成诗,出口成歌是富有激情的柯尔克孜人十分注重培养和发展的一种能力。柯尔克孜族音乐主要分为民间歌曲、说唱音乐和民间器乐三类。新疆柯尔克孜族民歌分为“也尔”、“乌落泔”、“达斯坦”三类。柯尔克孜族音乐与其民俗息息相关,其歌曲有反应畜牧生产的歌曲,有反应社会民俗的歌曲,有反应萨满巫师治病驱邪的各类歌曲;柯尔克孜族的《玛纳斯》、藏族的《格萨尔王》以及蒙古族的《江格尔》并称为中国民间三大史诗。《玛纳斯》规模宏大,色彩绚丽,反应了古代柯尔克孜族的社会风貌;柯尔克孜族主要乐器有库姆孜、口弦、可雅克、曲欧尔等。

新疆其他少数民族也有着丰富的音乐资源,如新疆阿勒泰地区的蒙古族人中保留着一种被称为“浩林潮尔”的古老长调,一人独唱两个声部;锡伯族民间音乐体裁之一的“罕杜春”是新疆锡伯人在与汉族交往中学会曲调的基础上创造出的本民族的戏曲,锡伯族的田野歌、扑蝶舞也很有民族特色;塔塔尔族的民歌内容十分丰富,喜用曼多林琴和手风琴作为伴奏,舞蹈开朗活泼,歌舞是常伴有口哨和呼喊,即兼收了俄罗斯、维吾尔和哈萨克族的民族舞蹈的特点,又具有本民族的特色;俄罗斯族著名的俄罗斯踢踏舞、头巾舞闻名遐迩。

二、新疆少数民族音乐资源所体现的文化价值

匈牙利著名教育家柯达伊认为,民族文化是民族本位、民族尊严、民族意志的标志,民族音乐文化是民族本质最完美的音乐表现。音乐是一种文化,它的产生、发展或消亡,受到各民族所处的自然生态环境、社会环境以及在此基础上形成的生产方式、生活习俗以及语言、宗教等诸多方面的综合影响。音乐资源作为一个民族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承载着该民族共同的心理价值取向。新疆丰富的少数民族音乐资源,是各民族在历史的发展过程中创造并积累下来的。它反映了各少数民族绚烂多姿的社会文化生活,显示出不可比拟的文化价值。

新疆在中国所有地区中有着独特的地位。不仅幅员辽阔、民族众多,而且对中华民族的共有文化宝库做出了独特的贡献。这里是丝绸之路的必经之地,也是世界三大宗教、三大语系、四大文化唯一的交融荟萃之地。在这众多文化元素的碰撞和融合中,形成了新疆现有的多元一体的文化格局。音乐文化,特别是少数民族音乐文化作为其中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也体现了这样的特点:各少数民族音乐文化既有本民族自身的形式内容、风格特点及审美追求,又共存共融。

三、充分利用新疆少数民族音乐资源、传承少数民族音乐文化

费孝通先生曾提出了“各美其美、美人之美、美美与共、天下大同”的论点。如果我们把它缩影于新疆,也是十分适用的。可说“各美其美、美人之美、美美与共、新疆大同”。并且我们还可以从新疆民族音乐文化的角度去分析其中的涵义。

所谓“各美其美”,即是指新疆的各民族,都欣赏本民族的音乐文化,从而产生民族文化认同感。以维吾尔族木卡姆为例。木卡姆是维吾尔族人民杰出音乐才能的最佳体现,它渗透于维吾尔族人生活的方方面面,是维吾尔族人民不可缺少的精神食粮,反映了维吾尔人在自然、历史、社会、生活变迁中的种种心理,成为维吾尔人体现民族凝聚力和教育后人的重要手段。在维吾尔族礼仪和聚会中,木卡姆是维吾尔人增进感情的重要手段,是十分直接而有效的交流方式,是维系民族情感的精神纽带,有着不可替代的价值。

“美人之美”是指新疆各民族不仅欣赏本民族音乐文化,还要发自内心地欣赏他民族的音乐文化,做到不以本民族音乐文化的审美理念,去评判他民族文化的“优劣”。做好这一点,就会使民族文化认同的内涵进一步丰富,从对本民族音乐文化的认同,扩大到对他民族音乐文化的认同,进而达到民族间的相互认同。

当“各美其美、美人之美”得以实现,各民族都能够以一种理智而不轻率、稳健而不浮躁的心态来欣赏他民族音乐文化,既有“理解”又有“选择”时,那么在民族音乐文化上我们就做到了“美美与共、新疆大同”。

[参考文献]

[1] 新疆年鉴社.新疆年鉴2014[M].2014,1∶1.

[2] 刘逊,刘迪.新疆两千年[M].新疆青少年出版社,1998∶127.

[3] 盛菲菲.新疆木卡姆音乐文化传承研究[J].民族音乐,2015.

[4] 刘洁,穆巴拉克依米提.新疆音乐文化历史与传承[J].兰台世界,2014.

[5] 张天彤.高校传承少数民族音乐再思考[J].星海音乐学院学报,2015.

[6] 阿布都外力·可热木.论维吾尔民间口承达斯坦艺术的传承方式和传播方式[J].民族文学研究,2013.

[7] 龙华云.历史视域下少数民族音乐与文化的关系研究[J].贵州民族研究,2014.

[8] 董学荣.民族研究的价值探讨-以基诺族为例[J].云南社会科学,2012.

[9] 田中娟.地方高校艺术教育与当地民族艺术资源的互动开发研究[J].云南艺术学院学报,2013.

[10] 刘畅.论我国民族音乐在高校教育中的价值意义[J].大众文艺,2013.

[11] 倪俊杰.文化认同视域下民族音乐之发展[J].音乐创作,2013.

[12] 范巧珍.广西音乐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与传承探析[J].广西社会科学,2012.

[13] 张丽萍.少数民族高校教育传承非物质文化遗产分析[J].边疆经济与文化,2012.

[14] 孙杰远,刘远杰.融合与认同∶少数民族文化传承与路径[J].中国民族教育,2012.

[15] 普丽春,袁飞.少数民族非物质文化遗产教育传承的主体及其作用[J].民族教育研究,2012.

作者简介:孟媛媛(1981-),女,塔里木大学人文学院讲师,硕士,主要研究方向:音乐学、钢琴教育学。

猜你喜欢
文化价值少数民族新疆
我认识的少数民族
群众文化的社会功能和文化价值浅析
中国古建筑的历史文化价值分析
少数民族治疗感冒的蕨类植物(一)
少数民族治疗感冒的蕨类植物(二)
新疆多怪
新疆对外开放山峰
新疆对外开放一类口岸
新疆小巴郎
《少数民族舞》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