再议不能让孩子输在起跑线上

2016-07-12 13:14叶睿欣
考试周刊 2016年50期
关键词:正确性

叶睿欣

摘 要: 作者以广州中高考总人数11万左右的数据、中科院少年班为例,同时引用多领域顶尖学者观点共同论证教育起跑线的重要性和可靠性。

关键词: 教育起跑线 正确性 广州中高考

如今,很多家长依然害怕孩子“输在起跑线上”,或者希望孩子可以拔得头筹。有增无减的热度让人民日报发表了题为《学生减负何时才能成为现实?》的文章,称需要改变现行升学制度,均衡教育资源,减负才能真正地落到实处。依笔者看来,现行的升学制度本身就是“精英主义”的产物,再怎么均衡教育资源也无法掩盖人口基数庞大带来的硬伤。资源紧缺,遇上人口持续增长,“二孩政策”的落定,也只会让竞争者愈加“低龄”,愈演愈烈。“不要让孩子输在起跑线上”完全符合我国的国情,映射出绝大部分家长望子成龙望女成凤的心理。反对的声音必将是历史最悲情的音符,时代的潮流势必给反对者狠狠的一记耳光。

反对者声称“不能让孩子输在起跑线上”的弊端极其带来的教育误区,大致归结为以下几点:(1)择校择班问题影响正常的教育秩序和基础教育的均衡发展,进而阻碍教育公平的实现;(2)教育起跑线的不断往前延伸,某项技能专长提升,孩子的负担却越来越重,学习热情降低,身体素质越来越差;(3)教育有自身规律,如此一来,违背自然规律,不可取。笔者却认为事实恰恰相反。

美国社会学家帕森斯(T.Parsons)在《作为社会系统的学校》一文中指出,学校是一种机会均等的竞争场所,学生学业上的差异产生由差异性教育资格所构成的自致性地位,在向社会置换角色的过程受到教育成就的影响,并构成未来社会地位的分配标准,即教育产生新形势的不公平,而由于教育成就上的差异而造成的不平等是合理的。这不难理解,教育程度是最大一部分潜能的体现,说是智商的比拼也毫不为过。在这一点上,美英两国与中国体现了极大的相似性。在国内教育中,集中高智商的青少年班,以中科大少年班为例,从美国科学院最年轻的华人院士庄小威、百度总裁张亚勤到哈佛教授尹希、发明世界上最小的纳米碳管的秦禄昌、兰亭集势CEO郭去疾,目前,超过70%少年班校友活跃在海内外经济、IT、金融、制造等领域,其中三分之一获得博士学位,一般30岁左右就做出令人瞩目的成绩。少年班的桃李满天下已是不争的事实,其中极其个别的“伤仲永”不足以改变大多数情况下,能在考试中取得越优异成绩的学生日后更有可能成为各个领域的佼佼者。这并没有违背教育公平,反之可以论证适应应试教育是事业成功的先决条件。

以2012年广州中考各校入取最低分数及2015年对应学校高考重本率分别作为横轴和纵轴,制成下图:

该样本数据来自广州市招生考试委员会办公室,从下图不难发现,2012年高中的入学成绩与2015年各校高考重本率总体呈线性相关。这表明,同一批学生,正常状况下,受到高中学校之间、教师之间的差异性并不大。十几万学生的样本相信已经足够大,也足够符合常理。那些“初中成绩好,高中变差了”,抑或是“初中成绩不怎么样,高中变好了”的说法都存在极大的漏洞。所谓的“初中成绩好”与之比较的是同所学校的学生,所以平时成绩好不好判断来源于仅仅是与同校甚至同班同学的比较结果。真正的比拼平台,衡量的标准,应该是在中高考的战场,学校里面的考试缺乏说服力。初中高中的学习是具有延续性的,一个学生中考考得奇差无比,高考却金榜题名,我们当然不能否定这样极端情况的存在,但理智会告诉我们这样的可能性微乎其微甚至可以忽略不计。历年来的数据表明,没有那么多的意外,学生的潜力在中考时已经大体成定局。我们不禁想追索开发潜力较大的学习阶段,只能是向前不会是往后。教育的起跑线往前延伸,与孩子的身体素质并没有逻辑关系,早养成好的生活和学习习惯,平衡玩或者说运动、休息的时间与学习技能拓展知识的时间没有不妥之处。

教育有自身规律这固然正确,而对孩子进行早期教育,怎么违背自然规律了呢?人类的潜力开发必须依赖人的早期。诺贝尔奖得主动物学家洛伦茨先生经过反复试验,发现动物有学习的“关键期”(即“印刻期”),错过这个“关键期”,将造成不可弥补的损失。而这个最佳期理论,也得到心理学界的普遍认同,那就是婴幼儿时期是智能发展的最佳期,错过这一时期,智力发展就事半功倍,甚至徒劳无功。与此相关的是“智能递减学说”。美国著名心理学家布鲁斯姆经过大量研究之后说,如果说一个人长到17岁时,智力发展达100%的话,那么,4岁时,他已发展到了50%,8岁时达到80%,而剩下的从8岁到17岁这个漫长的时间,只发展余下的20%,这与日本的七田真教授提出的“三角形理论”不谋而合。七田真认为,如果把递减比作一个等腰三角形,0岁相当于三角形的底边,此时发展最快,潜力最大,8岁时就到三角形顶端,每隔一年,底边的边长短一些。8岁以后,人主要是知识和技能的积累,而不是智力的发展。

究其智力潜力最大的发展年龄,说法不一,但笔者认为必然是6岁到12岁之间,也就是小学的基础教育阶段。这就提出“不要让孩子输在起跑线上”的根本原因。不要以自由、快乐之名,放养孩子,错过最佳的智力发育期,等到跟不上日后更深入、影响更显现的学习才追悔莫及。

猜你喜欢
正确性
一种基于系统稳定性和正确性的定位导航方法研究
UML活动图的正确性检测
言之有效 教之有果
论高中生数学正确逻辑思维的培养
浅谈如何保证水质检测结果的正确性
浅谈如何提高水质检测结果准确性
“正确性”与“实用性”的初探
双口RAM读写正确性自动测试的有限状态机控制器设计方法
实现FPGA与PC的串行通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