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浒传》人物形象的比较和分析

2016-07-13 09:29黄姝敏陈泽漫华南农业大学珠江学院510900
大众文艺 2016年22期
关键词:吴用鲁智深李逵

黄姝敏 陈泽漫 (华南农业大学珠江学院 510900)

《水浒传》人物形象的比较和分析

黄姝敏 陈泽漫 (华南农业大学珠江学院 510900)

《水浒传》作为我国四大名著中举足轻重的一员,不仅受到文学家的一致肯定,更被中国现今许多制片人所青睐。《水浒传》吸引人之处,不在于他写了108位好汉,而在于写了性格形象各异的108位好汉。我们可以发现没有两位好汉是一模一样的,他们可能同属于一种类型,但是又各自为大类型下的一个小支。本文将选取三个大类型的人物来分析他们的不同。

一、粗鲁行事型

说到《水浒传》中的粗鲁人物,我们第一个想到的就是李逵,第二个想到的就是鲁智深,他们两个可谓是《水浒传》中的“粗鲁双侠”,行事风风火火,声音如雷般响亮。有人说可以把他们归为一类,但如果细细品味,就可以发现他们虽同为粗鲁人,但两人之间还是有较大的区别。

从形象上来看,李逵属于乡村野蛮汉一类,而鲁智深则属于忠厚义侠之人。《水浒传》中描写李逵时这样写道:“黑熊般一身粗肉,铁牛似遍体顽皮。怒发浑如铁刷,狰狞好似狻猊。天蓬恶杀下云梯。”从这段文字我们可以得知,李逵一身粗肉,遍体顽皮,且面孔狰狞,一句“恶杀下云梯”,将他的本性无遗的表现出来,他就像一个没有经过任何教育的一个乡村野夫,我行我素,不被其他的法律或者道德所束缚。”他如一颗不定时的炸弹,想爆炸就爆炸,什么事情都不考虑。

《水浒传》中描写鲁智深是:“上穿战袍,腰系文武双股鸦青绦,足穿鹰爪皮四缝干黄靴。面圆耳大,鼻直口方,身长八尺。腰阔十围。”从“穿着战袍,腰系青绦,身长八尺,腰阔十围”等描写可知鲁智深是一个武生形象。我们都知道鲁智深还有一个别称,叫鲁提辖,提辖是一个官的称呼,在现在看来,鲁智深都可以算是国家公务员了,作为一个公众人物,当然是属于形象好气质佳的一类。而且鲁智深“面圆耳大,鼻直口方”,这样的长相,给我们一种比较温和的感觉。

从做事风格来看,李逵是极具有行动力的人,但他却缺乏思考,遇到什么事情都是杀杀杀,见人都是砍砍砍,做事情也从不考虑后果,频频惹祸。而鲁智深,如其名,虽鲁但智深,他无论是拳打镇关西还是救金翠莲父女,都能够证明他是一个颇具智慧的人,在救金翠莲妇女时,他懂得要堵在大门,防止他人通风报信,另一方面,他也懂得等金翠莲父女走远再去找镇关西算账,给金翠莲父女争取更多逃跑的时间。

二、 尽忠报国型

在水浒传中,还有另一种典型人物,就是尽忠报国型,一提起忠我们不得不谈的就是宋江,宋江从梁山第二把手晋升为第一把手后,就下了第一条关乎梁山兴亡的大决策——招安。招安是对朝廷的妥协,对朝廷示弱,尽管众多兄弟坚决反对,却依旧没能够去改变他的想法,阻止他的行动。宋江宁愿愚忠被招安后遭受各种不幸,也不愿意落得个反对国家的罪名。

他自始至终,忠于皇帝,忠于宋朝,忠于整个封建社会制度,直到最后被踢毒酒,都不忘为宋朝解决后患杀掉李逵。宋江在整部水浒传中将古代人那种尽忠报国,君要臣死臣不得不死的忠君思想发挥的淋漓尽致。

而另一个忠君思想深入骨髓的人便是林冲,尽管妻子被调戏,遭受好友背叛,从误入白虎堂到风雪山神庙,他明知是遭奸人所害,却依旧想着靠着他们重新回到朝廷。如果不是逼不得已,他绝不会去投梁山。上梁山有两种人,一种是自愿上梁山,另一种是被逼的才上梁山,林冲就是属于第二中。

宋江和林冲他们都是属于尽忠报国型的人,但如果我们剖开忠的外表去看他们尽忠的实现方式,我们就可以发现,他们之间是有很大的不同。

宋江看惯了朝廷的黑暗,却不敢推翻朝廷,去创建一个能够让老百姓安居乐业的国家。他是选择一种曲线救朝廷的方式来实现自己的忠义,他选择将梁山做大做强,让自己强大到足以跟朝廷的奸佞抗衡,和整个朝廷抗衡。宋江的目标是拥有与朝廷谈判的资本,让朝廷做退一步的打算,他以反叛的方式来实现自己的忠。

而林冲是一味顺从朝廷,祈求得到他们的重视而能够在仕途上得以升迁。 当发现高衙内正在调戏自己妻子时,他竟然能够强加忍受,给高衙内有逃跑的时间。当高太尉说想见林冲时,尽管自己妻子被高太尉儿子调戏,但出于想接近高太尉的目的,他还是选择前行了,最终酿成了误入白虎堂的惨祸。当被刺配时,受差役刁难和陷害,他还一味顺从,希望服役期满时,可以回到家中与妻子团聚,但无奈一退再退,最终无路可退,才选择手刃陆谦然后上梁山。

三、 聪明智慧型

水浒传中还有一类人物,他们犹如三国演义中的诸葛亮,上知天文,下知地理,身怀绝技,无所不能,最有代表性的当数梁山泊的吴用和公孙胜,他们同属于梁山集团的智囊团成员,为梁山出谋划策。

通过研读我们可以发现他们之间的不同,我将从儒学思想和道家思想这两个切入点来对吴用和公孙胜的进行分析研究。

作为梁山泊的正牌军事,吴用无论在形象还是在言语上颇有中国儒学之风,论才学能力,公孙胜和他不相上下,但为什么吴用却可以作为梁山集团的正牌军师呢。这其中有一个很大的原因就是吴用是尚儒学,具有浓厚的入世思想,他适合宋江的需要,适合整个梁山的需要。他是为了得以做官谋士才加入梁山泊,推替天行道为梁山的主旨只是为了得老百姓支持,让天下英雄好汉得以归于梁山泊旗下,进而去做大梁山做强梁山。将梁山做大做强是目的,而替天行道安抚百姓是其实现目的的手段,这与宋江的意图具有共同性,因能够得到宋江的重用。

在宋江选择被朝廷招安时,吴用第一个站出来支持他,他也想着自己能够被朝廷认同,然后有的官可以做,丝毫没有想过要自己独立成立一个朝廷,这是他的一个局限,他具有浓厚的忠君思想,认为应该尊君,不能推翻朝廷,反叛封建制度,避免日后落得个逆臣之名。

公孙胜道号为一清先生,很明显他是属于道家学派的代表人物。宋朝时期,举国姓道,连当朝皇帝宋徽宗都自称为道君皇帝,道家如此得皇上之心,公孙胜又有才华,想得到皇帝的赏识轻而易举,不费吹灰之力,但他无心从政,厌倦官场,想救百姓于水火之中,故而将生辰纲一事告知晁盖等人,欲让他们截取生辰纲去救百姓于水火之中,去救济贫困之人。

公孙胜一路帮助梁山从建立到扩大到最终达到鼎盛的目的在于希望梁山能够强大到帮助百姓,这才是他的最终目的,梁山是实现他宏伟理想的工具,这一点与吴用有很大的区别,公孙胜不求名,不求利,只求给百姓一个安稳的环境,让百姓能够过上安居乐业的生活。当宋江一伙决定被招安时,这打破了公孙胜一直的期望,让公孙胜二次以离家多日想回家尽孝的理由离开梁山泊。公孙胜属于道家学派人物,没有任何与世竞争的念头,也没有谋取功名的意愿。

通过分析这三组人物,我们可以发现《水浒传》中的108位好汉,他们难免有相似的地方,同属于一个大类型下的人物,或粗鲁或忠义或智慧。但当我们将其中两个相似的人物放在一起进行分析时,却有发现他们之间确实存在着许多不同的微妙区别,所以我们在读文本时,要细细的研读,这样我们才能够再字里行间去发现作者描写人物的奥妙之处,为我们日后创作提供一定的方法和借鉴。

猜你喜欢
吴用鲁智深李逵
不打不相识
论《水浒传》中李逵悲剧命运的成因
与鲁智深的“密会”
变身鲁智深
与鲁智深的“密会”
吴用和时迁比轻功
吴用和时迁比“轻功”
吴用盖房
李逵的爱情
鲁智深打官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