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禅悦士风”对董其昌山水画风的影响

2016-07-13 09:29张永志南京铁道职业技术学院210000
大众文艺 2016年22期
关键词:董其昌士人山水画

张永志 (南京铁道职业技术学院 210000)

浅析“禅悦士风”对董其昌山水画风的影响

张永志 (南京铁道职业技术学院 210000)

明朝末年,社会动荡,政治黑暗,官场腐败,社会形态成畸形发展,士人追求仕途及其发展非常艰辛。正在此时,王阳明“心学”盛行,佛教禅悦文化得到很大的发展。董其昌作为晚明重要的政治家、书画大家,他自小受禅宗影响,在他人生的后期提出“以禅入画”的学说,禅悦士风对其山水画创作影响很大。本文将对此观点进行诠释与分析。

禅悦士风;士人画;董其昌;山水画

中国古代的士人都以儒家思想“素来以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为人生理想之追求,满怀“致君于尧舜”的入世精神。这一思想一直鼓舞着所有的读书之人,人生的追求有了很明确的目标。但是到了明朝末年,社会政治腐败之极,党政之争纷起交替,皆以杀人捕人为基础,政治采用高压政策,士人动辄得咎。京城里的朝中官员,每天上朝之前,都要给家里留下遗书,准备今天出去,就有可能回不来了的准备,此时的士人与官员,没有尊严地位可言,自身的生命安全都得不到很好的保障。大量有志之士,开始逃避现世,转而求之于自己的心性感受,求的心得安宁。身即无安,心再不宁,人便无法生存。正在这种政治环境下,王阳明的“心学”得以盛行。陆家山的“宇宙便是吾心,吾心即是宇宙”的主观维心主义命题应运而生,士大夫纷纷背离“以道自任”的儒家传统,纷纷辞官,遁身于禅学。到了万历年间出现了“万历而后,禅风侵盛,士夫无不谈禅”的局面。这一时期,董其昌作为士人的代表,受到禅悦士风影响很大,其在书画创作中进一步提出了“引禅入画”的观点。下面通过以下几点对此山水画风影响进行分析。

董其昌(1555-1636),字玄宰,号思白,又号香光居士,今上海松江县人。董其昌35岁,考中进士,进入翰林院供职,开始了一生仕途生涯,他从编修一直做到了太子太保。他做官之余,好书画,论禅语。在美术史上,他是“华亭派”的重要代表人物,提出了著名的《南北宗论》,一生游离于官场与艺术之间。他一生编写了大量的绘画理论著作,如《画禅室随笔》《画旨》等绘画文集。禅宗文化盛行,董其昌早年就接触禅宗了。一生追求引禅入画,其创作与禅悦是离不开了。

一、 董其昌与禅的关系

1.董其昌参禅经历

从历史史料查询,记录最早董其昌禅悦时间为万历十三年,在其《画禅室随笔》记载:“余始参行蓖子话,久未有契……听而不闻,正是悟境,不可做迷解也。”这段话能体现出董其昌对参禅佛语已经有所悟,这一年他31岁。在万历二十二年《画禅室随笔》卷四中记载:“袁伯修见索卓,苦后自谓大彻……伯修竞犹滨淬余言也。”也可以看出他喜与袁宗道兄弟及王图等人参禅论道,谈禅为乐,那年他40岁。董其昌在历任各个官职期间,经常参与各项佛事,这在史料中都有很多的记载,如在万历四十一年,董其昌用楷书写《大佛顶首椤严经册》,题款以“居士”自称,他对佛法的崇敬可见一斑。在万历四十三年,为贺杭州云栖禅师八十岁寿诞,手抄《弥陀经册》寄以贺之。像这种参与佛

事案例比比皆是,在他卸任官职,回归故里,其更加醉心参与佛事,引禅入画,寄情于艺术创作。并为自己的画室命名为“画禅室”,并在其《容台驯集》中涉及“禅悦”的字样多达五十二次之多,他对佛禅真心信仰,一生追求参禅悟道。

2.董其昌引禅入画

董其昌一生追求禅悟佛法,他的一生既追求入世功名的一面,又追求出世隐逸的一面,在明晚期,社会政治环境恶劣。董其昌从个人性格来说,也比较适合周旋于时事之中,但从其个体本性来说,他并不乐意一直忙于政事,他的内心还是崇尚参佛论艺之事。从他人生经历可以清晰的看出,他几次忽官忽隐,并未一心一意去做官,他喜于对书画艺术的创作与研究,在创作过程中,他引禅入画的理念是历史发展的必然结果。董其昌提倡文人绘画,强调绘画中的性情与顿悟的表现,他极力推崇唐代大文人王维的绘画美学,把王维推尊为南宗绘画的“鼻祖”,王维一生信佛,也参禅佛事,在他的绘画与诗文中,经常能够体会到其佛教“空”的思想。文人绘画发展到董其昌时期,使其不自觉的会“引禅入画。”再加上社会环境的特殊性,王明阳心学派的大发展,大批的士人想逃离政治的现世,隐逸人世间,三五好友谈禅论道,寄情于诗文绘画创作,排解心中的抑郁之情,当时,“游戏禅悦”之风盛行,士人开始追求个体自我“心性”的发展。

二、 禅悦士风对董其昌山水画风的影响

1.对董其昌山水画创作理念的影响

董其昌一生受儒、释、道思想影响很大,在其书画创作的理念上,受佛教思想影响更大。董其昌个性温和,思想缺乏鲜明的主客观点,所以其性情表现有一定的软弱性,他对从政兴趣一直不是很浓,在那政治背景复杂的年代,他不参与各个政派的党争,一直保持相应的中立,他崇尚禅宗的“空无”与“于相而离相”的生活状态,这一禅宗思想在其山水画创作中都有很好的体现。禅宗所谈“色不异空,空不异色,色即是空,空即是色。”谈到一切物质、事物的存在都是短暂而虚无的,都会随着时间推移而变化,甚至转瞬即逝,而在世间的存在是不永久的,一切都为“空”,阐述让人类不要执着于当下的生活,应返照自己的内心,明心见性。放下一切杂念与不愉心情,对万事万物持有淡然,顺其自然的心态。董其昌抱着这些思想,在山水画的创作中大量的引入这些思想。他山水中师法古人,搜集名家经典之作,加以学习,但是不拘泥于古人,而是行万里路,读万卷书,从生活、自然、大山大水中去体会自然之真妙,养得胸中丘壑,才能做到笔下有神,而这种对自然和艺术,师古及自我中主体、客体的表现都处于相而离相的观念。

2.对其笔墨皴法追求“净、静”和“禅、柔”

董其昌在忙碌政事之余,喜与志同之人,如陈继儒、二袁兄弟等,坐禅论道,游戏禅悦。在山水创作中多次提到“墨戏”、“游戏”之说,通过这种自然状态的表现,来抒写自我之心胸。他在创作过程中是放松的,自然随意的。在此时此刻,自我抛弃世俗所想,超越功名功利,达到随心随性状态。所以在其笔墨、皴法上追求“净、静”与“禅柔”。董其昌曾说“唐人书皆回腕,能留得住笔……”他主张用笔中锋为主,多藏锋,不随意露锋。行笔不迟不缓,落笔肯定,在其用墨上,精心细致,追求墨色的润淡,层次对比鲜明,墨色干湿互补,多湿润少干枯,达到清润、静寂的风貌。其山水皴法表现单纯,喜用披麻皴勾勒山体,用肯定棉柔之线条进行有序的勾皴。皴法平常而富有静感与禅柔感,技法并不繁复多变,皴法与山体紧密结合,单纯而丰富,严谨中松动。通过分析董其昌对笔墨的“静、净”表现追求之高,从而使其山水画面呈现出清厚温润,禅定柔美、明净莹润的美学特征。

3.追求意境与禅境完美结合的画面

在中国绘画美学中,“意境论说”占有重要的地位,唐代大诗人王昌龄在其《诗格》中说:“诗有三境:一曰物境欲为山水诗……二曰情境,娱乐愁怨,皆于意而处于身,然后驰思,深得其情。三曰意境,亦张之于意而思之于心,则得其真焉。”他把诗中的物境、情境、意境并列为三境。“意境”这一词在往后的绘画、诗词创作中都大量的提出,并且其含义在不断地深化,最终达到情景交融与人之心境。山水画是人类对自然山川的直接感受,通过个人内心世界对其进行提炼,再通过绘画表现出来,这里特别强调人与自然的情景交融。这在山水画发展历史中,这一学说占据重要的地位。文人雅士寄情山水,仁者乐山、智者乐水。他们崇尚山水画的意境与禅境的完美结合,追求在自然界的高山流水中悟道成佛。

山水画意境中的禅境是士人对山水画意境追求的最高境界,禅境是个体超越个人而与天地山川融为一体的境界状态。文人雅士在表现山川流水时,都希望融入“空灵”“虚静”的禅意,进而达到对淡泊、清雅、恬静、空灵等诸多审美的追求。在董其昌山水画创作审美中,他追求“简淡自然”“空灵恬静”的禅境,他曾说:“字不求工诗不奇,天真烂漫是吾师。”这是他对山水画审美的最大追求。董其昌山水以水墨画为主,也有些青绿作品。他的水墨山水构图很多都以平远三段式构图为主,远景及远山只做淡墨勾画,近景都以几株杂树及几间茅舍为主,在汀诸边居一角,与对岸隔水相望,互相呼应,画面构成简淡,意境静寂而空远,从而使画面呈现出空灵虚无的禅境。即使是设色山水,也同样不会由于其画面设色而显得俗气,他设色淡雅清润、平淡自然,一幅天真烂漫之禅境。

4.追求形式感强、抽象化的独特绘画风格

董其昌“引禅入画”,追求精神情感的表达,在面对现实真山真水时,他把真实的物象通过内心的禅化,注重心性的写意表现,构建自己独有的山水画面。他在山水画表现时,经常舍弃过多对具象物象的描绘,把所要表现的物象进行抽象,然后用抽象的符号进行画面平面化表达,从而展现其不同于同时代其他人的山水风格。在中国山水画空间表现中,都围绕“三远法”去表达,注重物象近大远小、近实远虚等空间元素的表达。在董其昌的山水中,他并非注重物象刻画与表达,更多的在意对笔墨形式的把玩,对画面形式感的表现非常重视,通过笔墨精妙的水墨语言和主体心境的结合,表现出禅意十足的山水画面。他的山水注重平面化与符号化的表达,在董其昌眼里,所有的物象只是他表现山水画面所用的符号而已。通过不同符号的提炼与组合,结合个人心意,在画面中重新概括与重组,创造出平面化、符号化极强的山水画。这种形式的表达非常有助于运用禅意文化去追求山水写意的精神。

画面的抽象性,也是董其昌山水画的一个重要特征与追求。苏轼曾言:“论画以形似,见与儿童邻。”写意重在“似与不似之间”。这些表述都是很直接的阐述中国画意象表达的重要特征。在董其昌山水画中,除了表现具象可感的视觉语言外,他对水墨的理解与把握已经达到了炉火纯青的地步,所以他喜用娴熟的笔墨去表达具有形式感强的抽象山水画符号。笔墨的皴擦、干湿的变化,线条的起伏波折,画面的黑与白,虚与实,无不呈现出一种抽象美。禅宗追求“心象”,强调个人内心精神世界的表达,强调主体精神的自由与展现,所以董其昌正好运用抽象的元素去表达丰富变化的精神世界,“禅悦士风”的风气对其山水画的形式,抽象的表现具有很大的影响。

在那个时代,“禅悦士风”的风气的盛行,影响了很多士人的文化创作,董其昌在这种氛围的影响下,创作出个性风格鲜明的山水画,并且编写了大量的山水画创作理论,对后世山水画创作者具有很大影响。

[1]宗白华.美学散步[M].上海人民出版社,2004.

[2]周积寅.中国画论[M].江苏美术出版社,2005.

[3]陈传席.中国绘画美学史[M].人民美术出版社,2000.

[4]陈传席.中国山水画史[M].天津人民美术出版社,2001.

[5]姚东一.论禅宗思想对董其昌山水画的影响 [D].江南大学,2012.

张永志,研究生学历,讲师,单位:南京铁道职业技术学院,研究方向:中国画、艺术设计基础、室内设计 。

猜你喜欢
董其昌士人山水画
山水画的写生观及价值初探
中国山水画的成熟
董其昌的面具
明朝的区域来源、政权性格与“江浙士人”
明·董其昌《画禅室随笔》
台北故宫猴年大展:董其昌书画特展
明·董其昌《画禅室随笔》
《续夷坚志》对《夷坚志》在内容上的继承
程灿山水画作品
地域学研究的几个基本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