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南阳独山玉雕的工艺特点及审美价值

2016-07-13 07:20王嵘旭庄一兵北京化工大学机电工程学院工业设计系100080
大众文艺 2016年12期
关键词:独山玉雕南阳

王嵘旭 庄一兵 (北京化工大学机电工程学院工业设计系 100080)

论南阳独山玉雕的工艺特点及审美价值

王嵘旭 庄一兵 (北京化工大学机电工程学院工业设计系 100080)

独山玉雕是一种传统的手工艺。随着社会的发展及文化的丰富,在工艺与审美上都形成了一种具有河南南阳特色的工艺美术品种。独山玉雕具有很强的立体感和灵活性,不仅局限于对生活原形、原物、原色、原质等固有要素的审美感受,而更强调在内心中达到物我相融,求得心中之物、心中之美的境界,使其作品成为感悟了灵魂和精神世界的形象再现。

独山玉;工艺特点;审美价值

一、独山玉的历史渊源

独山玉产自于河南南阳的独山,也称为“南阳玉”或者是“河南玉”,它与新疆的“和田玉”、岫岩的“岫玉”、湖北的“绿松石”并称为中国的四大名玉。

独山玉的开发利用历史悠久,早在南阳县黄山出土的一件新石器时代晚期的玉铲,经鉴定为南阳玉,说明我国在六千年前就已经利用和雕琢独山玉了。据史料记载西汉时已经大量的开采,现如今在独山脚下的沙岗店,还保留着汉代“玉街寺”的遗址,可见独山玉雕产业的历史十分悠久。

例如,1952年李济在《殷墟有刃石器图说》中指出,殷墟有刃石器凡四百四十四件,其中有玉器七件,而这七件玉器的质料全是南阳玉。到了元代,独山玉的发展已经成为一个非常成熟的工艺品种,元代最著名的《渎山大玉海》便是顶峰代表作。其制作目的是为了反映元代国事的强盛。它是我国现存最早的特大型玉雕,也是中国玉器史上划时代的里程碑式作品,代表了元代玉作工艺的最高水平。独山玉无论从雕刻的工艺上讲还是从内容的表现来讲已经达到了一定的高度。明代李时珍《本草纲目》引南朝陶弘景文云:“好玉,出蓝天及日南、南阳。”说明南阳已成为那一时期著名的产玉之地。南阳玉雕融合了南北的两种风格,一块玉料上面往往各色杂陈,色彩丰富、独具特色、浓淡兼备,给玉雕届的设计师们提供了想象空间与创作灵感。

二、独山玉雕的工艺与特点

玉有五德:仁、义、智、勇、洁。同样在独山玉雕的雕刻工艺上也讲究“质、色、形、工、意”。“质”是指挖脏避绺,去掉灰暗混杂、粗糙鄙陋的,留下质地坚韧、油润有光泽的部分,运用石之美来提高独山玉的品质;“色”是指根据石料的变幻,运用俏色来体现万象纷呈、五彩缤纷的特点;“形”是指造型变化多样,外观要大气统一,形象逼真;“工”是指运用圆雕、镂雕、透雕、浮雕、链雕、平雕等雕刻手法,力求做到线条优美流畅,造型透视精确;“意”是指作品具有生命力,表达出一种精神与艺术共融的意蕴与境界。

玉不琢,不成器。正如唐太宗所说:“玉虽有美质,在于石间,不经良工雕琢,与瓦砾无别”。一块美玉只有经过巧妙的构思和精雕细刻才能成为一件珍品。首先是选出品质优良的石料,根据石料的特点进行设计题材。构图注意俏色与玉石整体相协调,将心中的设计画在图纸上,接着用笔墨勾画在石料的正面上,按照从头到尾、从前到后、从外到内的顺序,勾画出大轮廓,在原料上先除去造型以外的余料,按照先去大料后小料,先正面再后面的顺序,确定下来空间关系,然后平底,使玉雕胚料平稳站立,显现出雏形。在把握整体的造型上,以局部开始细雕,需要再次用墨线勾画出生动的造型,使结构明确。在最后的修饰上面,进行精雕,例如人物的须发,细微的面部表情以及花卉的花蕊等。在以上工艺完成后,全方面检查进行精磨一遍。最后环节进行抛光,将雕琢时留在玉器上面的毛面等进行打磨,达到强烈反光的效果。一块精美的独山玉,只有经过选料、设计、画活、出坯、细雕、精雕、抛光这七个流程,才能呈现出晶莹美丽的玉质光泽。

南阳独山玉雕兼收并蓄,既有京津派的恢弘豪放、端庄严谨之风范,又有苏杭派的婉约细腻、精巧玲珑之特色。在长期的自身文化与本土特色相结合中形成了独具一格的“中原风格”。它因多色而闻名,因俏色而珍贵,因斑斓而魅力无穷。绿红白紫黄黑青这七种主题色和数十种过渡色足以使它傲立玉林。其中绿如翠羽、红似彩霞、白如羊脂、蓝如晴空、黑似泼墨。由于化学作用,往往一个色系又分为多种颜色。独山玉虽没有和田之温润、翡翠之通透,但它颜色俱全,多彩缤纷,完全可以运用玉雕行业所特有的“俏色”设计出既丰富耐看,又整体统一的作品。

独山玉雕精雕细刻,大而厚重,彩而不俗。花活以技取奇,构思巧妙,工艺精湛;素活以色显贵,回归自然,突出玉料本身的特点与材质,力图展现独山玉雕以型赋神的特征。边缘线变换巧妙,层次分明,形象传神。在表现手法上,写实与夸张并存、生动与典雅并重,打破了传统的概念化、程式化,使作品生机勃勃、焕然一新。

三、独山玉雕的审美价值

(一)质朴及恢宏

在玉石的王国里,著名的玉文化专家杨伯达先生评价为“独玉、独厚、独步、独秀”。

在艺术视觉上强调了虚幻的艺术效果,体现了老子“大道无极”的思想。例如,独山玉雕的《香格里拉》,借用自然的色彩流动,巧妙地涵盖了老子“大象无形、大音希声”的美学观念。整个画面朦朦胧胧,如梦如幻,富有诗情画意,营造出气势恢宏的视觉效果,深绿丛中一缕白,点缀其间,起到了画龙点睛的作用。根据材质的特性,把独山玉与香格里拉奇观艺术地结合在一起,同时融入了中国风的元素,强调了虚实关系,最终达到了气势磅礴的艺术效果。

(二)生动及内敛

运用独山玉多彩的特性,在南阳第七届玉雕节上,《清煮肥羊》摆件以奇思构想的创意和巧夺天工的雕刻技法获得本届金奖,在作品中,盘子和羊是一整块的玉雕琢而成,这只肥羊与现实中的羊所差无几,一根白色的脊椎骨由头部直通尾部,水煮后的褐色精肉与雪白的脂肪凹凸有致地连在一起,肉色纤维的纹理结构自然,细密相扣,纵横舒展,层层宕宕,节奏分明,非常清晰醒目。一方面令人不禁感叹大自然的神奇与造化,另一方面更让人惊诧于艺术大师们的鬼斧神工。这件作品绝妙之处在于它们对独山玉俏色的运用,达到了以假乱真的境界,真可谓“假亦真时真亦假”。

(三)象征及吉祥

《渎山大玉海》是独山玉的代表之一,它是元代忽必烈犒赏三军时盛酒的器物,是中国历史上出现最早最大的巨型玉雕,也是中国划时代的艺术珍品,更是世界宝玉石发展史上罕见的杰作。其制作意图是为了凸显元代时的强盛。它是由一整块的黑质白章独山玉制作成的,周身雕刻波涛汹涌的大海图案,利用玉色的黑白,俏色去表现波浪的起伏变幻、表现动物的眉目花斑,既精雅细致,又粗狂豪放。《渎山大玉海》是一件巨型贮酒器,是元世祖忽必烈在1265年令皇家玉工制成,意在反映元初版图之辽阔,国力之强盛。

四、总结

在多种因素的作用下,独山玉逐渐形成了具有地方特色的工艺美术品种。随着雕刻技术的进一步完善,受到了广大人民的欣赏与喜爱。由于设计水平的进一步提高,挖掘独山玉本身的材质与色彩之美,并赋予它一种新的精神内涵,将会获得一种新的生机。

王嵘旭,女,1993年2月13日,籍贯:河南省南阳市内乡县,北京化工大学研究生一年级,研究方向:产品设计。

猜你喜欢
独山玉雕南阳
浅谈近代玉雕工艺
论玉雕山子工艺
传统的玉雕与玉雕的传统
在独山打磨石器(组诗)
南阳:高质量开展人大工作评议
巨型玉雕长城和中华民族大团结玉雕图谱揭幕开放仪式掠影
独一无二的独山玉
南阳人大“四有”监督的实践与探索
平湖市独山港镇航天科普中心揭牌
独山县举办独山古城文化及发展专题讲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