吟诵在中小学生古典诗文教学中的应用实施

2016-07-13 09:29侯文慧鞍山师范学院文学院114000
大众文艺 2016年22期
关键词:平仄诗文节奏

侯文慧 (鞍山师范学院文学院 114000)

吟诵在中小学生古典诗文教学中的应用实施

侯文慧 (鞍山师范学院文学院 114000)

此文为:2016年度鞍山市社会科学研究立项课题研究成果 (项目编号为as20162059);2015年鞍山师范学院科研项目“吟诵与学前儿童古典诗文教学研究”的研究成果; 2015年鞍山师范学院十二五科研立项课题“中华经典吟诵教育研究 ”的研究成果(项目编号15sewzx03)。

近些年,国学热了起来,特别是在习总书记北京文艺座谈会的讲话之后,热爱国学的人们看到了传承优秀传统文化的春天,纷纷倡导或是传授国学。传承国学当然离不开读书,而国学中的诗文在古人那里颂读的方式与我们今天的朗诵不同,他们用吟诵的方法大量阅读、背诵经典文献。

何为吟诵?国家教育部语言文字应用管理司聘任的“中华经典资源库”项目的吟诵专家、河南大学的华锋教授反复强调:吟诵是我国一种传统的读书方法。是按照一定的节奏和韵律有感情地诵读古典诗文的一种方法。

今天我们所说的吟诵其实就是古代的私塾那里师生之间口耳相传的读书方法,由于远离了我们的课堂教学,知道的人越来越少今天变成了需要刻意学习掌握的一门学问。华锋教授说:“吟诵没有什么神秘的,很好学。”吟诵只是曾经远离了我们课堂而已,既然是一种读书方法,必然有可掌握的规律。这里主要跟大家介绍一下吟诵的特点及如何掌握应用实施的方法。

一、吟诵的特点

古代传统的读书与今天读书方法不同在哪里?

首先,传统吟诵带有音乐的旋律感,可以快乐学习。陈少松教授指出,“吟诵本身是一种美——古诗词音乐美的享受”。汉民族的文字本身就有四声变化,我们今天的朗读会有一种起伏抑扬顿挫之美,但是那只是声调的变化,而古人的读书是依据这种声调的变化用一定的规则读出来,在顿挫之间多了些曲调的美感,读者喜欢。诗歌同时又赋予了生命,而今天的朗读没有音乐成分。戴建荣老师说:“童心就是诗歌,孩子们喜欢,古诗才会有生命。我所做的一切就是唤起孩子对古诗的情感,激发孩子学古诗的兴趣。……孩子们喜欢学习,那学习不就成了和游戏、玩耍一样快乐的事了吗?”1“具有独立的审美价值”的传统读书法——吟诵,对师生学习、掌握古典诗文都有“自娱性”,富有“寓教于乐”的特点。在备课过程中教师“可以潜心于诗文,沉醉于雅趣”,而学生的课堂学习也变成了快乐的体验。

其次,传统读书的方法可以帮助记忆。“吟诵能帮助我们神奇地记住古典美文”。2正因为吟诵本身的音乐感,诗文用吟诵的方法读出来犹如唱歌,带有旋律的读书不但愉悦了读者的内心,更主要的是可以帮助读者记忆。谁都明白一个道理:诗文再好、再喜欢也得刻意去背,还经常忘掉,而歌词及旋律喜欢上了,没人要求去背,却都记住了。什么原因呢?就是缘于音乐的力量,有了旋律加上朗朗上口的韵律,记忆的速度大大加强。曾经有位小学老师做过实验,用吟诵的方法读书与今天的读书法背诵相比较之后,相距惊人。

能够达到流利快速背诵的有力途径就是吟诵。在反复吟诵的过程中,不用刻意用心就记住了。

再次,传统的吟诵方法有规律可循。举例来说,例如《山居秋暝》的吟诵,第一句是“空山新雨后”,由于这是一首五言平起的律诗,节奏点的划分就是24422442。简单的来解释就是节奏点在每句的平声音后面,这首诗第一句的节奏点在第二个字上,那么第二句的节奏点就在第四个字上,以此理解每一句点节奏点。会了一首五言平起的律诗后,所有的五言平起的律诗都可以用这个调式吟诵了。传统的吟诵能够举一反三,不但有美感,还容易掌握。而我们今天的读书,每篇有每篇的不同,与吟诵无法相比。

最后,传统吟诵的方法感情充沛。只有通过吟诵才能直接感觉到诗歌的内在之美。才能更能充分表达出作者的思想感情。华锋教授谈到华调吟诵的时候说,华调吟诵最重要的一点就是“声情并茂”。陈少松教授说,“吟诵能激发想象、联想和情绪,让吟诵者自己和听赏者‘因声入境’,即随着吟诵时声音的抑扬顿挫、语速的疾徐变化、腔调的婉转曲折走进作品的的意境之中,从而充分领略古诗词文的意境之美”。3

可见感情的表达是能够通过吟诵实现的,而把作品所描绘的形象和意境,充分展现出来的唯一方法就是吟诵。

二、吟诵的方法

1.掌握基本的诗词理论

为什么学习古人的读书法还要掌握诗词理论? 这是不是有点太难了?其实诗词是中国优秀传统文化中不可忽视的重要组成部分,古诗词中那么多美好动人的诗句内涵丰富,意境优美。古人在阅读的过程中能够得到陶冶体味,更多是因为古人会吟诵。根据汉语本身的四声的特点,符合平仄规律,读起来便抑扬顿挫、富有音乐美感了,诗人的作品也正是在这种抑扬顿挫之美中更好的体味出来。而这个平仄就是诗词的知识,要想学习吟诵,一定要先掌握诗词知识,诗词理论可以帮助我们学会吟诵,而吟诵又能能促进帮助人们掌握格律诗的规则。

格律诗的诗歌理论不是一两句可以说得清的,在古代流传下来的作品中,特别从唐代开始,诗歌的创作中出现了一个新的诗体,那就是格律诗。这种格律诗有严格的要求,平仄规则是要严格遵守的,平仄是根据汉语的四个声调区分的,中古音有四个声调,平上去入。这四个声调中,除了平为平声外,余下的上去入都为仄声。而平仄在古人的诗句中是要按照固定格式安排的,简单的说就是每一句中节奏点上的平仄要相替;上下句中平仄要相对;而相邻两联的平仄要相粘。这也仅仅是从平仄的角度极其简单的介绍一下诗词对平仄的要求。懂得了这些,可以帮助掌握吟诵,而吟诵反过来可以促进诗词创作。

2.掌握基本的吟诵规则

平长仄短。吟诵自从被有识之士提到了优秀传统文化的行列,并加以整理传承后,在今天被更多的人所认识和喜爱,也开始出现了大量的各地的吟诵调。中华吟诵学会的秘书长徐建顺副教授在这方面做了深入的研究,他发现,凡是传承下来的传统吟诵调基本上规则都是相同的,共同遵循着的一个规则,就是平长仄短。

所谓平长仄短,就是在每一句诗句中,处在节奏点上的字,凡是平声字都要长吟,凡是仄声字都要短吟。这一条规则几乎适用于每一种吟诵调。

节奏分明。这条规则是华锋教授在传承过程中总结的。就是说诗歌的每一句都要有个断句的地方,划分断句的地方就是节奏点的位置,节奏分明了,吟诵便会因循规则念诵了。他强调华调的吟诵特点,重视节奏,如果我们懂得了一定的诗词理论基础,那么划分节奏就不是问题了。我接触的吟诵爱好者中很多人就是通过吟诵学会了诗词的创作。所以说,节奏点把握划分是很必要的。

声情并茂。这一点也是华调的吟诵特点。这一点决定了一种吟诵调能否发挥它本身特有的优势。目前很多人也在学习吟诵,但都是一味模仿,或者是自拟调式,听起来像唱歌,只为了追求美听,而忽略了吟诵是读书法的特点,唱出来的诗歌少了诗歌本事的抑扬顿挫的声韵,少了诗歌本身的厚重韵味,更少了格律诗中特有的诗味。

所以我们要非常重视声情并茂的特点。华锋教授在传授吟诵

的时候,也是反复提到这点对诗歌的理解及把握的关键性作用。

3.传承经典

吟诵是读书,谁都会读书。要是能通过读书更深领会诗歌的要旨,在身心愉悦中完成学习,吟诵是最好的方法。我们学习继承是必要的,但是在各种调式的传承中,在还有些人想要创新的过程中,我们到底要怎样的继承发展呢?建议大家要传承经典。众所周知,能够代代流传下来、经久不衰的流传下来的必有其独到之处,经过历代检验的一定是精品。传统的调式更重视的是情感的表达,学习的规律性,而在发展过程中部分学者提出的普通话吟诵,无规律可循,这样绝不是吟诵发展的方向。

三、吟诵教学的实施

1.起步艰难 迎刃而上

丢失了百年的读书法,再次捡起肯动会有反对之声,一是由于不了解,二是因为反传统化。对此都不需要太在意,是好东西一定会传承的。最早提出恢复吟诵读书法的是已故河南大学的华钟彦教授,也是华锋教授的父亲。其于上世纪的80年代就开始收录整理传统的吟诵调,至今大部分的传统吟诵调的保留要感谢华老的努力。吟诵在今天的中国已经遍地开花了,尽管没有完全走入课堂。如今发展的态势说明了人们对这种读书法的喜爱,同时也反衬出教育领域认识的滞后。懂得吟诵的老师基本上都认同了这种方法,就要积极倡导和应用到孩子们的学习过程中,打破教育领域滞后的局面。带动不会和处于观望状态的师生,积极推动吟诵的应用学习。

2.认准责任,负重而上

在当前传统文化回归的大环境下,如何找准自己的投入点,如何为文化的传承有点担当,这是每个文化传播者的责任与义务。吟诵在学校的推广传承要充分利用好上级教育部门的支持与配合。多利用教育部门的推动与经济上的资助。通过开展一些相关活动,得到上级教育主管部门的认同与支持。只有上级教育部门的支持,才会大有成效。

3.抓住机遇,高调而上

华锋教授说,在吟诵恢复推广的阶段可以有适当的展演来宣传吟诵。要充分把握好当下传统文化热的时机,利用好每一次可以利用的机会,把吟诵推出去,推到文化的前列。例如:学校各类大赛、迎新生晚会、新年晚会等凡是有节目表演的机会,都利用起来,让更多的学生积极参与吟诵展演,让更多的人认识吟诵、了解吟诵,从而走入到吟诵的队伍中来。把握住每一次推广、传授的机会,只要是愿意学的师生,都当不遗余力的传授,以扩大吟诵的影响,来带动教育部门的重视。

4.团结骨干,合力而上

目前各地区教师队伍中都有忠实的吟诵爱好者,要大家互相合作,全力配合,互通有无。同时也应不定期召开吟诵研讨会、教研会。团结真正热爱传统文化的、内心有强烈责任感的有识之士,合力更好地传承吟诵。每天班级的晨读等时间利用起来,由当班同学负责带动,调动大家发声学习。学校可以建立一支团结合作的团队,吟诵的传承必将出现一个暂新的局面。

吟诵是恢复继承优秀传统文化过程中的一枝奇葩。它的发展传承让我们更深的领悟古代诗词之美,让孩子们在轻松愉快的学习中体会美、感知美、继承美、追求美。这种美它会不自觉的内化到孩子的心灵,不但促进学习,还潜移默化的使心灵得到陶冶。

注释:

1.选自朱文君《嗟叹么咏歌么舞蹈之一一上海青年名师戴建荣的古诗吟诵教学法》

2.选自宋楠在《漫谈古诗的吟诵教学》.

3.选自董运玲《小学古典诗歌吟诵教学研究》硕士论文.

侯文慧,硕士,鞍山师范学院文学院副教授。主要从事古代汉语、文字学、诗词、楹联课程的教学及相关研究。

猜你喜欢
平仄诗文节奏
吃饭有个最佳节奏
节奏学习也可以变得很有趣
走遍万水千山
轻快漫舞
平仄谱:阅读格律诗的一把金钥匙
极相思·检翻旧日诗文
春天的马蹄声
滇风诗说
国企反腐开启“一天查处一人”节奏
天下诗文第一楼 绵州越王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