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民事诉讼法视角下鉴定意见证明力评判规则研究

2016-07-13 16:09李善川
法制与社会 2016年6期
关键词:民事诉讼法评判

摘 要 民事诉讼中,鉴定意见的职能在于解决专门性事实问题,若想充分有效发挥此项职能,则需对其证明力予以科学评判。就此,两大法系国家确立了不同规则,而我国相关立法较为粗疏,审判事务中也缺乏较为统一的操作规则。为此,本文在新民诉法基础上,借鉴两大法系国家的有关经验,结合我国实际,提出完善我国鉴定意见证明力评判规则的构想。

关键词 民事诉讼法 鉴定意见证明力 评判

作者简介:李善川,天津市高级人民法院助理审判员,研究方向:民商法、海商法。

中图分类号:D92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0592(2016)02-126-02

一、鉴定意见证明力评判的基本概念

司法鉴定是诉讼活动中鉴定人运用科学技术或者专门知识来解决诉讼所涉及的专门性事实问题的证明活动。我国新修订的民事诉讼法对证据种类作出了修改,将鉴定结论修改为鉴定意见,此项修改表明在新民事诉讼法视角下,鉴定意见仅属于一种证据材料,在未经司法证明的情形下,不能直接作为认定案件事实的依据。司法证明的四个基本环节是取证、举证、质证和认证,其中对证据材料证据能力和证明力进行审查评断的认证活动是司法证明的核心。所谓鉴定意见证据能力,指鉴定意见能否满足诉讼活动对证据的基本要求,就审判实务而言,指确认鉴定意见能否获得参与诉讼活动的资格;鉴定意见证明力指鉴定意见对案件中待证事实的证明效果和力量,实务中,指鉴定意见是否具备足以作为定案根据的证明价值。鉴定意见证明力认证,即鉴定意见证明力评判,则指法官在确定某一鉴定意见具有证据能力后,对案件事实有无证明价值以及证明价值大小,借助鉴定人科学技术或专门知识,以判断事实真伪或事实关联而产生的内心确信。

二、鉴定意见证明力评判规则的比较研究

大陆法系国家多采取职权主义诉讼模式,在此模式下,法官在审判活动中居于主导位置,发挥证据审查认证的主要职能,一般将案件事实问题的审理权委托法官行使,由法官对当事人不理解的鉴定意见予以释明。①对于鉴定意见证明力,法官通常不以立法方式预设,多是通过自由心证进行判断。同时,通过要求法官在判决中对是否采信鉴定意见进行说理等方式,对法官的自由心证进行限制。如,我国台湾地区“民事诉讼法”规定,法院判决时,应斟酌辩论意旨及调查证据结果,依据自由心证判断事实的真伪。

英美法系国家一般采取当事人主义的诉讼模式,当事人在诉讼中居于主导地位。与大陆法系国家相区别的是,英美法系国家将鉴定证据视为特殊的证人证言,称之为专家证言。英美法系国家对专家证言证明力的评判亦主要采取自由心证方式,由陪审团根据案件审理情况和其他证据综合判断。在英国,专家证人的资格通过法庭的交叉询问予以评判,专家证人是否具备专业知识和科学技术是法庭判断其是否适格的决定性因素,而专家证人此前已具备的专业资格或称号,并不能成为法庭认定专家证人的参考因素。②

三、我国鉴定意见证明力评判规则的考察评析

立法层面,我国对鉴定意见证明力评判规则,散见于民事诉讼法、证据规定以及相关规范性文件中。其中,证据规则第71条规定,法院委托的鉴定,当事人没有足以反驳的相反证据和理由的,可以认定其证明力;第77条规定,鉴定意见的证明力大于其他书证、视听资料和证人证言;第79条规定,法院应当在裁判文书中阐明证据是否采纳的理由。《民事诉讼法》第79条将证据规定中的专家辅助人出庭制度写入法律,规定当事人可以申请有专门知识的人出庭,就鉴定意见或专业问题提出意见。民事诉讼法的解释则进一步细化了专家辅助人出庭制度的程序以及专家辅助人意见所属的证据形式。需要特别提出,最高人民法院技术咨询、技术审核工作管理规定中为鉴定意见设置了一种新的审查模式,确定由最高人民法院司法辅助工作部门负责为各级法院提供对鉴定意见等技术性证据材料的技术审核服务,技术审核主要解决鉴定方法、程序、结论以及因果关系等问题;同时规定,审核意见书仅供参考,不作为定案依据,不对外公开。笔者认为,上述法律规定存在不足之处,尚不能为法官对鉴定意见证明力评判提供有效地指引。其中,证据规定第71条原则性地规定了法院委托鉴定的证明力判断标准,不具有普遍适用性;第77条确立的鉴定意见证明力优于一般言词证据的原则,往往使法官产生一种鉴定意见证明力绝对优先的认识,忽视对其证明力的认证。上述规定很难为法官运用自由心证解决证明力问题提供有效地指导。技术咨询、审核管理规定将鉴定意见技术审核工作交由司法辅助部门完成,实质上是将鉴定意见认证权交由司法技术人员行使。该项规定亦缺乏合理性,存在如下问题:首先,将鉴定意见认证权让渡给司法技术人员行使,在程序上与证据规定第64条确立的审判人员独立判断证据有无证明力和证明力大小的规定相矛盾;其次,法官依赖于技术审核,会在一定程度上弱化鉴定意见的庭审质证程序,降低当事人判断专门性事实问题的参与度;最后,技术审核中以书面审核为原则以及审核意见书不作为定案的依据、不对外公开的规定,有可能使当事人对法院认证结果的公正性产生怀疑。

审判实务中,由于鉴定意见涉及多个领域、专业性较强,以及对鉴定意见证明力评判规则的立法尚不完备、缺乏可操作性的特点,法官在认证时多感到力不从心,认证过程和结果亦存在不完善之处。实务中普遍存在以下三类问题:其一,将鉴定意见证明力视为明显优于其他证据的证明力。实务中,由于法官自身不具备相关专业知识背景,往往将鉴定人的意见视为科学权威,在仅仅对鉴定意见形式合法性进行审查后,即作出对鉴定意见予以采信的结论。此外,证据规定第77条关于鉴定意见证明力大于一般书证、视听资料和证人证言的表述,也使得法官忽略了鉴定意见属于意见证据且将不可避免地受到鉴定人业务水平、专业经验、职业道德等影响的因素,主观上为其预设证明力,在鉴定意见与证人证言出现矛盾时,不经实质性认证,即认定鉴定意见,否定证人证言。其二,法官采信鉴定意见的缺失心证公开过程。证据规定第79条系对法院在裁判文书中公开证据采信过程的概括性规定。实务中,由于对鉴定所涉专业知识缺乏以及认证判断标准缺失等原因,法官在裁判文书中很少对自由心证过程进行具体表述。其三,缺乏多个鉴定意见选择适用规则。审判实务中,法官会面临案件当事人就同一案件事实提交多份鉴定意见的情形,上述鉴定意见的分析过程及结论多存在差异,甚至完全相反。法官受专业知识所限,很难从科学角度对各个鉴定意见的证明力予以评判。而,现有的法律法规亦未对此种情形下鉴定意见证明力的评判程序作出规定。故,法官面临此种情况,仅能在学界和实务界设计的诸如等级主义原则、再次鉴定原则、效力等级原则③等争议鉴定意见选择适用规则中任意选取,作出评判。此种作法有可能使当事人不断选择补充鉴定或重新鉴定的方式补强自身证据,最终影响审判效率。

四、我国鉴定意见证明力评判规则的构建

如前所述,两大法系国家,法官对鉴定意见证明力的评判,多依靠自由心证完成。现代的自由心证制度,就是指裁判者根据案件审理中出现的具有证据能力的一切证据资料和状况,基于经验法则和逻辑规则对证据的证明力进行自由判断,形成关于案件事实的具体的确信,从而认定案件事实的原则性制度。④分析自由心证制度的概念,不难发现,自由心证并不等同于主观擅断。实务中,各国为避免法官自由心证的任意性,通常会制定一些指导性规则,对法官自由心证予以引导及约束。

笔者认为,在现有规则无法为法官自由心证提供有效指导和约束的情形下,有必要在对现有的认证规则进行分析研究的基础上,确立较为完整的鉴定意见证明力的一般评判规则,对法官自由心证予以引导。

鉴定意见一般包含摘要、检验、论证和结论等四部分内容,其中检验部分主要叙述鉴定方法、过程,是反映鉴定方法是否科学、先进,鉴定意见是否依据充分的关键部分;论证部分主要对评断鉴定意见的科学原理进行说明。据此,在判断鉴定意见证明力有无及证明力大小时,应注重对检验部分、论证部分的审查,通过对鉴定方法、鉴定程序、鉴定依据、分析推断过程以及鉴定意见能否与案件其他证据相互佐证等进行综合分析,得出结论。

鉴定方法。鉴定方法是否科学、先进直接决定了鉴定意见证明力的存废。我国尚未规定鉴定方法的审查标准,实务中,法官由于专业的局限,往往难以对其进行实质性审查。笔者认为,可借鉴美国专家证言可采性标准,通过审查:鉴定意见遭受不利一方对鉴定方法是否认可;鉴定方法是否可以检验或者已被检验,是否已被该领域大部分专业人士普遍接受;该方法已知或潜在的误差是否控制在合理的范围等形式要件,确定鉴定方法是否科学可靠。

鉴定程序。主要审查鉴定过程是否遵守相关法律规定以及在存在技术操作标准的情形下,鉴定人是否严格依据标准进行等事项,主要是对鉴定材料的收集、提取、保存、转运等所有环节符合相关规定;鉴定人实施鉴定的过程前后吻合,互相连贯,并符合相关技术操作规程要求等事项的审查。

鉴定依据。对鉴定依据的适合性审查也是司法鉴定意见科学性认证规则的重要组成部分,主要标准有鉴定依据是否已被相关机关或行业所认可;鉴定标准的级别以及所产生的依据,即是否为国家级标准、地方性标准、行业标准等等。对于上述依据未能涵盖的鉴定事项,鉴定人也会从行业规范、惯例,理论通说乃至学术论文中寻找依据,此时法官可参考作者的专业知识背景、观点在领域内的认可程度以及观点是否在权威杂志发表或在书籍中采用等,综合判断鉴定依据是否充分。

分析推断过程。在出具的鉴定意见中,论证过程是至为关键的一环,也因此是判断鉴定意见证明力大小的关键。审查分析推断过程,可通过审查鉴定材料是否真实,鉴定依据是否充分,鉴定人逻辑推理过程是否严密、是否存在跳跃环节以及鉴定意见是否针对委托事项逐一作出明确答复等事项,综合判断。对于形式简单,缺乏必要的分析和论证的鉴定意见,不予采信。

能否与案件其他证据相互佐证。证据的采信既包括对单个证据的审查判断,也包括对一组证据乃至全案证据的审查判断。判断鉴定意见的证明力时,还应将其置于全案证据中综合审查。当鉴定意见与案件其他已采纳证据不存在矛盾,且能够相互印证并完整地证明案件事实时,可以确认其证明力;当鉴定意见与案件其他已采纳的证据存在矛盾,且其他证据和理由足以对鉴定意见予以反驳时,可以排除其证明力,上述判断标准亦符合证据规定第71条确立的鉴定意见证明力反向证明规则。

五、结语

鉴定意见作为我国法定证据形式的一种,在证明案件专门性事实问题上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评判鉴定意见证明力有无及大小,多依靠法官自由心证完成。故而,有必要在对现有的评判规则进行分析研究的基础上,确立较为完整的鉴定意见证明力的一般评判规则,对法官自由心证予以引导,以保证自由心证的合理化、客观化和公开化,以期进一步发挥鉴定意见的证据功能。

注释:

①郭金霞.鉴定结论适用中的问题与对策研究.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2009.90.

②杨艺红.专家证人:异域中的路径选择.两大法系司法鉴定制度的观察与借鉴.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2008.163.

③郭华.争议鉴定结论选择适用规则研究.法律适用.2005(1).

④张亚东.经验法则——自由心证的尺度.北京大学出版社.2012.127.

猜你喜欢
民事诉讼法评判
交流与评判
不要用街头小吃来评判北京
基于学习的鲁棒自适应评判控制研究进展
浅析国际法视角下民事诉讼法中的司法豁免权
民事诉讼法对检察监督案件受理的影响
评判性思维在老年医疗事件处理中的应用
诗歌评判与诗歌创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