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校基层学术组织管理机制现状与改革

2016-07-15 08:31鉏萍
科技视界 2016年17期
关键词:管理改革简政放权

鉏萍

【摘 要】当今高校研究任务方向多元化,大项目、跨领域交叉合作成为研究新常态,现有的基层学术组织管理架构已不能适应变革的需要。基于此,高校基层学术组织管理机制应当进行科学合理动态的调整,以满足有关组织结构、体制机制、权力等方面的改革。在简政放权,提高行政效率的大背景下,优化高校学术团队制度,尝试跨学科基层学术组织的构建,适时推动基层学术组织管理重心下移,进一步完善基层学术组织考评机制等一系列举措,将为新时期科技强国战略实施提供有益尝试。

【关键词】基层学术组织;管理改革;简政放权

0 前言

科学研究作为发展原始创新能力的根基,始终推动着新的科技进步,引领着当代我国科技进步和经济社会发展[1]。基层学术组织是学校科学研究的主体,担负着组织科研创新团队、产出重大研究成果、培养优秀科研骨干、促进学科建设发展的重任,是提高科学研究质量、加快世界一流大学建设的重要依托[2]。因此,基层学术组织的运行与管理状态对学术整体环境形成起到了根本性作用。基层学术组织管理机制是否合理,关乎到能否最大限度地发挥和利用资源、是否能协好调内部领域之间和外部同行之间的合作交流[3]。在建国后的很长一段时期内,我国大学的职责更多地被定义为人才培养,原有大学基层教研室作为基层学术组织的主要类型,功能也被理解为单一的教学研究。改革开放以后,随着我国高等教育特别是学位与研究生教育的改革和发展,一批基础较好、教育质量较高的大学功能发生了深刻的变化,不仅人才培养的功能有了较大的拓展,而且科学研究、社会服务也成了大学的重要职能,并逐步形成了集人才培养、科学研究、社会服务为一体的功能格局。

近年来大学更多地参与到涉及国计民生的科学研究和社会服务中,拥有了更多的发展机遇。但是从大学基层学术组织整体的运作状况看,则仍呈现出重管理轻服务的窘境。长期以来学校与政府、学校与社会、学术与行政、管理与服务的关系并不清晰,在校院两级治理架构中,权责和资源集中在学校,院系的办学主体作用难以充分发挥,基层教学学术组织和广大师生的活力没有得到有效激发。

从学科的发展变化来看,一方面学科进一步细化、深化,另一方面却又进一步综合、交叉,科技发展呈现出“针对问题、着重创新、综合集成、智力支持”的新特点和新方式[4]。而目前的情况是,大学所依托的院一系或系一教研室的结构或多或少阻碍了学科之间的交流、交叉、融合,它所带来的问题表现在:一是,缺少结构合理、能进行科技攻关的研究团队和开拓新兴研究领域的跨学科项目小组,难以组织和承担重大的科研任务,在国家重大科学工程、技术集成攻关、科技成果转化等方面,难以形成合力,为国家的发展和安全做出更重要的贡献。二是,大学高年级学生仍被限制在专业内学习,知识视野过于狭窄,不适应高素质人才培养的要求,难以适应社会发展的需要。因此,探索新形势下保障高校能更好地实现教学、研究、服务职能的新型基层学术组织形式显得尤为重要。高校基层学术组织建设必须冲破相对狭窄的专业教学的局限,进一步提升结构层次,优化管理与运行机制[5,6]。

1 高校基层学术组织管理机制改革策略初探

1.1 增强学术团队制度在基层学术组织管理中的应用

当今依靠个人单打独斗的科研模式已经难以承载学科交叉或纵向产学研结合的重大科研任务[7]。目前我国高校在基层学术组织管理中对团队制度的建设并不强调,现有的学术团队一般是以高校的基层学术组织为基础自发形成[8]。基层学术组织的管理松散或相对集权,导致基层学术组织的研究力量分散,两极分化严重,综合研究实力薄弱。基层学术组织有着相对稳定的研究方向和相对固定的科研人员,在此基础上以学术带头人为核心,项目为纽带,制度为保障,创造出良好的学术氛围。学术团队制度在基层学术组织管理中的应用,尤其有利于青年人才的培养和成长。同时在现行体制下,逐年考核和考核到人的评价体系对高水平科研成果产出设置了壁垒,尤其对青年人才造成过大的学术环境压力,不利于人才培养,高水平学术成果的产出与研究合作成形;长此以往学术生态将陷于恶性循环。基于此,构建学术团队的动态管理机制,一方面给予青年人才更多承担大项目,产生大成果的机会,另一方面可以考虑转变考核管理模式由人到团队,可以创造出相对宽松的学术氛围,促进团队间的互动合作,同时避免急功近利和浮躁的学术态度,有效提升基层学术组织管理效能与运行质量。

1.2 重视跨学科基层学术组织的构建

近年来,国内外新兴交叉学科的簇生促进了跨学科的整合性研究,也是推动科技创新,培养复合型人才的重要途径之一。基于此,综合型研究型大学成立跨学科的学术机构已成为科研管理体制创新模式中的一项大胆实践。多学科汇聚的跨学科科研组织,与传统学科模式较有偏差,难以避免的与传统的学科管理模式产生矛盾。因此,必须从建设的目标和要坚持的原则出发,并紧密结合科技创新工作的要求和规律,本着创新机制的要求,提出跨院系跨学科组建研究机构的机制。高等学校如何通过促进跨学科研究提升自身的创新能力,是我国高校当前面临的重要课题。致力于社会重大战略问题的跨学科研究,需要独立的、较大型的、实体的组织形式,并配以一定的专职研究人员;聚焦于某一关键技术问题的跨学科研究,更适合于以某一主干学科为主、小型的、虚体的组织形式,一般不需要专职的研究人员。对于具体的跨学科组织建设,建议学科建设领导小组成立跨学科协调小组及专家咨询委员会,形成科学的决策机制,推动跨学科研究的组织创新。

1.3 适时推动高校基层学术组织管理重心下移

不可否认,原有的基层学术组织管理模式已不能完全满足当前实际工作的需要。传统的基层学术组织的三级管理架构体系,即学校—学院(系)—基层学术组织的纵向管理模式。院系发展的关键问题,在于激发活力和创造性、学科人才队伍引领、自主发展机制成熟、资源筹措能力提升。在我国的一些研究型大学里,近年来虽然已经很重视管理重心下移,但是切入点都是落实院系的自主权,致力于激发院系自我管理和自主发展。相比学校一级来说,学院(系)的自主权似乎仍然需要扩大,但相对于基层学术组织来说,人、财、物等方面处处需要依靠学院(系)来决策,学院(系)在很大程度上掌握着决定权。强化基层学术组织的自治,规范保障基层学术组织的基本自治权,能有效提升基层学术组织活力,提高管理效能。另一方面,对于有些跨学科的基层学术组织,人员构成涉及多个院系,管理职责不明确,在重大问题的决策上难以达成一致,很大程度上影响了基层学术组织的发展。因此,适时地简政放权,将基层学术组织管理重心下移,将有利于资源权力的合理分配,也有利于净化因权力滋生腐败的土壤。

1.4 完善基层学术组织考评机制

近年来,高校基层学术组织的绩效考评,作为评估基层学术组织的工作业绩的关键环节,越来越受到研究学者的重视。然而我国高校对学术组织的评价还未形成成熟体系,具体操作上往往参照个体的考核方式,对基层学术组织整体的考核缺乏有效的考评机制。在具体工作中,高校对基层学术组织的绩效管理意识不强,更多偏向对教师个体的绩效管理与考评,从而使得教师缺乏归属感,在工作上各自为营,缺乏凝聚力。研究有效的绩效评估制度,针对不同形式的基层学术组织,制定不同的考核目标,把定性考评和定量考评结合起来,重视过程,兼顾结果,同时体现对基层学术组织整体发展的评估,实现对基层学术组织的有效激励。改革基层学术组织的考评机制,体现质量导向,鼓励原始创新和开创性研究。

2 结语

健全完善基层学术组织构架,巩固基层学术组织的学术本位性,优化基层学术组织的内部科研环境和外部评价体系,提升基层学术组织的原始科研创新活力,有力推进基层学术组织内部的教授治学、民主管理,是新时期科技强国战略的重要组成部分。高校基层学术组织作为科技发展,自主创新的基本单元,对它的高效管理是一门不得不重视的软科学。当前,科技工作呈现出多元化、广交叉的格局;既有针对亟待解决的重大社会科学问题的大项目(群),又有鼓励学术创新的自主选题,然而资源配置、评价体系却未与时俱进。要系统地增强的科技成果产出与转化,就要系统地优化基层学术组织管理架构。相信通过落实优化一系列有利于激活基层学术组织能动性的改革举措,必定可以实现高校学术水平、人才培养、团队建设等综合能力的提高,以及可持续的基层学术组织高效管理。

【参考文献】

[1]陈劲.科学和管理:中国的机遇与挑战[J].科学与管理,2014,34(1):3-5.

[2]文军,石磊.论中国高校基层学术组织的形式和制度创新[J].重庆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0,16(5):62-66.

[3]Mok, K.H., Lee H.H. Globalization or re-colonization: higher education reforms in Hong Kong [J]. Higher Education Policy, 2000,13(4):361-377.

[4]林萍华,王济干.从基层学术组织的视角看高校学术团队建设[J].中国高等教育,2006,19:22-23.

[5]张忠华,姜黎红.高校师资队伍建设是高等教育质量的重要保证——高校教师任用视角的分析[J].学园,2010,01:80-84.

[6]Shimada, K., Akagi, M., Kazamaki, T., et al. Designing a proposal review process to facilitate interdisciplinary research [J]. Research Evaluation, 2007,16(1):13-21.

[7]龙正荣.高校学术团队建设思路探析[J].六盘水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10,22(2):79-81.

[8]王瑞永.高校高素质学术团队培育研究[J].中国管理信息化,2012,15(15):111-113.

[责任编辑:汤静]

猜你喜欢
管理改革简政放权
治理迭代
简政放权≠“减”政放权
Palabras claves en la China de hoy
取消“两定” 简政放权的好开端
论新兴媒体在企业管理中的运用
简政放权环保公告真的取消了吗?
简政放权需依法改革放管结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