激发创新思维,实现高效课堂

2016-07-15 08:05徐晓娟
考试周刊 2016年53期
关键词:周长面积测量

徐晓娟

创新思维是一种综合素质,是独立解决问题的应变能力和创造能力。在小学阶段中,由于学生的年龄小,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都还处于萌发状态,需要教师在教学工作中做大量工作,让学生自由地发表意见,自由地按自己的学习方式参与教学活动,自由地与教师、同学沟通信息。从学习活动中领悟新的道理,发现新的问题,创造新的内容,这样才能实现课堂的高效率、高效益和高效能。下面我谈谈在平时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的实践和体会。

一、激发好奇,唤醒学生的创新意识

好奇是儿童的天性,好奇心是创新的动力,是创新意识的萌芽。在教学中要注意保护、激发儿童的好奇心,经常有意识地唤醒学生的创新意识。因此,我在新课引入时常常采用游戏、故事、实验等激发儿童的好奇心,收到显著的效果。如在教学“有余数的除法”时,上课后不是直接讲课,而是师生共同做一个游戏。我将提前准备好的写有1—36数字的36张卡片分别按顺序发给6个同学,使每人拿到6张写着不同数字的卡片。教师提出第一个问题:“老师任意说出1—36中一个数字,哪位同学能猜到这张卡片在这6位同学谁的手中?”教师说出17、21、27、33等数字,学生努力猜,但猜准确的极少,即使猜对也说不出其中的道理。教师提出第二个问题:“请同学们随便说出1—36中的任何一个数,老师马上就能说出卡片在这6位同学的哪一个人手中,不信谁来试试看?”全班学生争先恐后地给老师说数字,老师都能迅速给予正确的解答,全班学生惊叹不已。这时,老师问:“老师为什么能迅速正确说出答案,同学们为什么不能呢?其中的道理就是我们今天要学习的内容,让我们共同找出其中的奥秘吧!”教师及时让学生拿出学具,分6人一组研究探讨,教师不时提出带有启迪性的问题,使学生生动活泼、积极主动、创造性地解决由整除到有余数除法这一难题。

二、鼓励质疑,训练学生的创新思维

古人说:“学贵有疑,有疑才有思,有思则有进。”质疑解难是培养学生创造性思维的有效途径。在数学课堂教学中,要充分捕捉每一个可创造的信息与机会,鼓励学生在知识范畴内去发现新问题,大胆提出新问题,解决新问题。

如在教学《面积和面积单位》时,我先让学生看看课题说说自己在本节课中想知道些什么?这时有的学生说:“我想知道怎样来测量物体的面积?”我让学生用纸片制作一个1平方分米大的单位面积测量自己喜欢的物体面积,学生有的测量桌子面;有的测量椅子面;有的测量黑板面……紧接着,我提出新的要求:“大家想不想测量较大的面积?”学生纷纷表示同意,后来我说:“那咱们测量一下大主席台的面积吧!”学生蜂拥而上,一个个兴致勃勃地在台上摆起小纸片。这时我发现只有一个学生站在地上不动,他大声地说:“老师,这样测量多费时间。”因为他没有亲自参加数学活动就没有想出更好的办法,只好在那儿站着不动。终于趴在地上测量的3位同学气喘吁吁地站起来,大胆地提出想法:“这个纸片太小了,老师,您能不能给我们一个比平方分米大的单位面积来测量?”接着又有6个学生把自己的课桌搬到主席台的一端,倒过来让桌面朝下测量它的面积。还有几名学生不甘示弱,另辟蹊径,他们把主席台划分为8等份,只测量的其中一等份,学生在台上边测量,边质疑,边讨论……课堂气氛异常活跃。我被孩子们的大胆发现、勇敢创新及高度的学习热情深深地感染,孩子们自主探究的精彩表现博得在校老师的阵阵掌声。

在这节课上,由于我给学生提供积极参与自主探究的时空,孩子们才学得积极,学得主动,真正实现学生的自主学习、探究学习和合作学习,同时训练学生的创新思维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

三、动手实践,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

通过对教具的观察和实际操作,学生有了知识渴求的兴趣,带着高涨的情绪从事学习和思考,在教学中寻找,发现不唯书、不唯师的解题思路,培养他们的创新思维。如:一年级数学中有这样一个思考题,把一个“口”剪成大小相等的两块,你能想出几种剪法?我让学生每人拿出一张正方形纸,采用小组合作交流、探究的方法,每个小组最后都得出四种不同的剪法。这样既增强了学生的合作意识,又培养了学生的口语技能,让学生体验了成功的喜悦,提高了学生的创新思维。

四、参与探索,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

著名数学教育家弗赖登塔尔指出:“学习数学唯一正确方法是实行‘再创造,也就是由学生本人把要学的东西自己去发现或创造出来。”为此,在数学教学中,教师应成为数学活动的组织者、指导者、合作者,尽可能地为学生提供参与探索的机会,创造独立思考的空间,让学生在观察、实验、猜测、归纳、分析和整理的过程中实现数学知识的“再创造”,从而使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落到实处。

如在教学《圆的周长计算》时,首先请学生利用手中的学具分别测量出小圆、中圆、大圆的周长。当学生用“滚动”的方法测量出圆的周长时,我提出:“圆形花园能立起来滚动吗?”迫使学生另辟蹊径,学生想出“绳测”的方法。这时我又一次设疑,将一个红色小球系在绳子一端,在空中旋转一周,提出:“这个圆的周长还能用绳子绕一圈吗?”实验证明“滚动”和“绳测”的方法均有局限性。能否探索出计算周长的普遍规律呢?又一次激起学生思维的浪花。学生认真操作、观察、思考、实践,终于发现“圆的周长总是比它的直径3倍多一些”的规律。学生正是走了当年科学家们发现、发明、创造的道路。在数学活动的实践中学会了学习数学,既长了知识,又长了智慧。

总之,教学实践使我们深深体会到:只有教师创造性地教,才能唤起学生创造性的学,教与学就能碰出创造性的火花,学生就会萌发出创新意识,就会富有创新思维能力,就会实现课堂的高效性。

猜你喜欢
周长面积测量
怎样围面积最大
最大的面积
巧用面积法解几何题
巧求周长
巧求周长
把握四个“三” 测量变简单
滑动摩擦力的测量和计算
巧用面积求坐标
滑动摩擦力的测量与计算
巧算周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