比起获奖,更在意年轻电影人的成长

2016-07-15 02:09陆瑶
综艺报 2016年13期
关键词:电影学院综艺年轻人

陆瑶

他被称作“电影疯子”“狂人”,18岁开始周游世界;跟旁人打赌“吃皮鞋”,还拍了20分钟的“吃鞋”纪录片;曾在火山要爆发时,带着摄影师不要命地往火山口跑……这个人叫沃纳·赫尔佐格,是“德国新电影运动四杰”之一。他是第19届上海国际电影节的新客人,也是世界各大奖项的常驻贵宾;他年过70,仍旧精力充沛,随时准备在中国“徒步走上2000里”。中国的电影文化和广袤的市场令他感到兴奋,新作《盐与火》入围本届上海国际电影节金爵奖,显示出他宝刀未老的实力。

赫尔佐格迄今创作了70余部电影,其中《陆上行舟》和《阿基尔,上帝的愤怒》分获第40届金球奖最佳外语片提名和德国电影奖。被誉为“化石级”导演的他对科技有着超乎寻常的深度思索,他认为高科技和互联网正在危害人类的生活,而他的作品也常常体现出这点。新片《盐与火》继承了他往日对自然的关注和新技术的深思。

谈及今年上海电影节最热的两个话题 “人才断层”和“疯狂资本”,这位名导却并未苛责,他表示这“不仅是中国的问题”,也是“全世界的问题”。赫尔佐格认为很多制片公司经常做“蠢事”,所以才需要更有“想象力”的制片人。“影视行业不需要那么多讲投资和商业化影片的人。”他说:“我能理解中国有14亿人口,拥有最多的观众、最大的市场,所以许多制片人乐于做大项目、搞高成本大投资。但实际上,资本家不应该过渡涉足电影行业。”当《综艺报》记者追问,如果投资商想要给他一大笔钱拍电影,他该如何面对?赫尔佐格笑着回答,如果这是真的,自己会毫不犹豫收下钱,但对方“必须有一个好故事。”

赫尔佐格告诉记者,比起获奖,自己更在意年轻电影人的成长。他几次提到,奖杯应该提供给年轻人,并声称“世界上所有的电影学院都不怎么样”,为此他正筹备为年轻人建一所“真正的”电影学院,从“偷车”到“撬锁”,到“骗取制片许可”,一直到拍摄电影的所有细节,全部倾囊相授。

《综艺报》:你为好几部年轻导演的纪录片做过制片人,这是为了提携后辈吗?

赫尔佐格:他们的项目都有一定的独特性,需要帮助。我主要是鼓励他们,让他们做正确的事,用真正与众不同的方式进行拍摄,不必怯于使用一些敏感素材。

《综艺报》:你怎么看现在电影拍摄中广泛使用的新技术,你会尝试特效吗?

赫尔佐格:我在电影里尝试过很多技术,但我会选择拍摄观众觉得自然的东西,拍一些让观众觉得值得相信的、而不是用特效技术刻意搞出来的东西。

《综艺报》:为什么想要建立自己的电影学院?你的电影学院有怎样的课程设置?

赫尔佐格:曾有许多年轻人找到我,想做我的助手,但很可惜,他们没有接受过系统教育。我不喜欢现在电影学校的教育方式,世界各地的电影学校都不怎么样,所以决定自己开一家。

课程设置方面比较灵活,可能一年一次课程,一学期只有一周时间。我们已经录了一个6小时长的教学视频, 6月底就要做成蓝光DVD了,届时也会通过这种形式向年轻制片人传授经验。

《综艺报》:你怎么看资本与青年制片人之间的关系?

赫尔佐格:年轻人不应该总是盼望别人给钱,而应该更积极搞创作。现在制作电影非常容易,成本也便宜。数码摄像机可以录影,手机可以录音,电脑可以剪辑,拍摄90分钟的电影,可能都花不到10000美元。现在的年轻制片人已经没有借口等待天上掉馅饼了。

猜你喜欢
电影学院综艺年轻人
为什么年轻人一团建就想离职?
当代年轻人有多惜命
你猜不到一个做饭的年轻人在想什么
年轻人如何理财
2017首届综艺峰会:尊重每一个工种
2017上半年自制综艺数量与播放量迎来增长
对艺术院校就业情况的思考
一家电影学院的打开之路
韩国女性综艺人立足难
国产综艺“短命”,得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