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以科技创新为助力

2016-07-15 04:31张元华江秀聪
中国市场 2016年28期
关键词:结构性改革全要素生产率供给侧

张元华 江秀聪

[摘 要] 创新是引领发展的第一动力,也是助推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重要突破口。发挥科技创新在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中的基础、关键和引领作用,要在创新源头、创新过程、创新产出三个供给端齐发力,提高科技创新供给的质量和效率,从而提升全要素生产率。

[关键词] 科技创新;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全要素生产率

[DOI] 10.13939/j.cnki.zgsc.2016.28.118

当前,供给侧改革已成为新常态下中国经济的一条主线。十八届五中全会把创新发展作为五大发展理念之首,指出创新是引领发展的第一动力。坚定不移地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必须充分发挥科技创新的引领作用。

1 关于供给侧结构性改革

“供给侧”与“需求侧”相对应。需求侧有投资、消费、出口三驾马车,三驾马车决定短期经济增长率。而供给侧则有劳动力、土地、资本、创新四大要素,四大要素在充分配置条件下所实现的增长率即中长期潜在经济增长率。而结构性改革旨在调整经济结构,使要素实现最优配置,提升经济增长的质量和数量。

供给侧改革的目的是实现经济发展方式的转型。当旧的高度依赖要素投入特别是自然资源和廉价劳动力投入的发展模式难以为继,就必须寻找新的经济增长动力。事实上,当生产力水平没有提高时,经济增长就只能依靠投入更多的生产要素,这便是过去的“粗放式增长”模式;而当生产要素的数量已缺乏增长空间甚至开始下降时,要维持经济增长的必然选择,便是提升“全要素生产率”,提高经济效益。

2 关于科技创新与供给侧改革

供给侧改革的核心目标在于进一步提升“全要素生产率”,而破题之举,自然是创新。纵览近年来全球经济的发展趋势,成功的国家都是在创新发展中巩固自身的优势。东亚的日本、韩国、新加坡和拉美的巴西、阿根廷等国家经济发展的不同轨迹,正说明了这一点。20世纪前半叶,拉美由于几乎没有受到两次世界大战的侵袭,政治相对稳定、经济发展水平也在全球范围内处在相对较高的区间。至20世纪中期,不少拉美国家的经济发展水平远高于日本和亚洲“四小龙”。然而这些国家长期未能实现经济转型升级,经济结构始终停留在较低层次,加之社会分配不公,最终跌入“中等收入陷阱”;而日、韩等国则因其长期的高人力资本投入和持续的科技创新,成功跻身于高收入国家行列。

经历了三十多年的高速增长,中国正面临稳健增长和停滞不前的关键十字路口。创新驱动战略能在多大程度上得到落实,是影响中国“国运”的命门。因此,以创新驱动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将成为研判中国经济发展成效的一个重要观察点。

3 如何依靠创新助推供给侧改革

以创新发展促供给侧改革,关键要从创新主体入手。从宏观角度来看,创新体系的核心必须是企业,只有企业能够最好地打通资本、技术和市场三个环节。从企业内部来看,创新又要靠人,尤其靠两类人,另一类是具有企业家精神的管理人才,以企业内部的机制创新、管理创新来提升效率;一类是具有科学家精神的技术人才、产品经理,他们是新技术、新模式的直接创造者。政府可以在科技成果自主转移、科技人员兼职开展成果转化等方面进一步松绑,紧紧抓住“人”这个关键因素,进一步释放大众创业、万众创新强大动能,为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再添新活力。发挥科技创新在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中的基础、关键和引领作用,要在创新源头、创新过程、创新产出三个供给端齐发力,提高科技创新供给的质量和效率。

3.1 源头供给

高校、科研院所围绕企业需求组织科技攻关。源头供给主要是抓高校、科研院所科技成果的有效供给,着力解决聚焦发展战略不够的问题。高校、科研院所的科技攻关必须围绕着企业的需求、产业的需求、市场的需求,去做研发、去做攻关。

要改变原来高校、科研院所侧重于基础研究,为了做学术、写论文、带学生,很多成果不能转化成现实生产力的不良现象。新形势下的科技攻关,必须紧紧围绕区域的企业创新需求、产业发展需求,去组织科研攻关,否则科技计划不纳入支持范围。

要积极建立科技人才服务地方经济发展的评价与激励机制,协同区域高校院所推进科技人员分类评价改革,确立以创新质量和实际贡献为导向的科技人才评价标准。要进一步完善科技特派员制度,吸引科技特派员真正深入企业开展工作,解决产业发展的实际问题。引导高校院所与企业建立协同创新团队,为企业服务。

3.2 过程供给 建立科技成果转化“舟桥”机制。过程供给主要是提供有效服务,解决产、学、研结合不紧密、科技资源碎片化问题。要将推进机制创新,作为激发产、学、研协同创新活力的根本。通过建立产、学、研协同创新机制,搭建起为科技成果转化提供有效服务的平台和体系,实现协同共担科研项目、协同共建研发平台、协同共促成果转化、协同共育科技 人才、协同共享科技资源,重点建立完善以企业主体、市场导向的科技成果转化“舟桥”机制,着力推进“三个”转化。

一是推进企业技术创新需求向高校院所科技攻关成果转化。建立“企业出题、先行投入、协同攻关、市场验收、政府补助”的科技项目实施机制,引导、支持高校院所围绕企业技术创新需求开展科技攻关活动,形成科技攻关成果。

二是推进科技攻关成果向中试成果转化。围绕支柱产业、优势产业和战略性新兴产业,充分利用行业中试中心,设立科技成果转化基金,推动高校院所科研成果经过中试就地转化。

三是推动中试成果通过市场化手段实现产业化。通过创新科技成果托管、挂牌交易、拍卖等多种交易方式,用市场化手段加快科技成果转化。

3.3 产出供给围绕产业链,配置创新链、项目链。产出供给主要是抓围绕产业链配置创新链、项目链,以技术链延伸产业链,解决创新驱动发展能力不强的问题。尤其是地方科技工作一定要围绕地方经济建设,特别是产业结构调整和转型升级,来确定创新方向,最终的目标是要把科技优势转化为符合市场需求的现实生产力,积极培育新技术、新产品、新业态、新模式,推动“大众创业、万众创新”,促进支柱产业、优势产业和战略性新兴产业集群发展。

一要把项目作为创新发展的载体,坚持围绕产业链部署创新链、项目链,以技术链延长产业链。组织实施一批重点科技攻关项目、一批重点科技成果转化项目,解决支柱产业、优势产业和战略性新兴产业存在的技术难题,推进新技术、新产品、新装备、新业态的研发和成果转化,为稳增长提供有力支撑。

二要把培育和发展科技型“小巨人”企业作为落实创新驱动发展战略的“牛鼻子”来抓,作为稳定经济增长、优化经济结构、促进经济转型升级的重要举措来落实,通过建立众创空间、孵化器等,积极培育新技术、新产品、新业态、新模式,不断创新产业末端,迅速拉长产业链条,逐步改变过去传统产业“一业为大、顶天立地”的结构单一局面,逐步形成战略性新兴产业群雄并进、科技型“小巨人”企业铺天盖地的新格局。

4 结 论

以科技创新为动力,助推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关键是要让政策机制与市场机制相互配合,通过科技政策、科技计划项目、科技资金三大支持,引导企业加大投入,建立以企业为主体、市场为导向,产、学、研相结合的技术创新体系,积极吸引和凝聚有利于全要素生产率提升的便利资源和宽松环境,提高创新者的存活率和创新产品的转化率,推动经济步入转型升级健康轨道的合力,形成鼓励“两众两创”、倡导创新转化的良好氛围和环境。

参考文献:

[1]岳雯雯.科技创新推动供给侧改革[J].工程机械与维修,2016(2).

[2]程国辉.以科技创新激活供给侧改革[N].科学导报,2015-12-25.

[3] 邹慧.以科技创新推进供给侧改革[N].江西日报,2016- 04-04.

猜你喜欢
结构性改革全要素生产率供给侧
辽宁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政策法律研究
学习习近平视察安徽重要讲话精神 扎实推进淮南供给侧结构性改革
创新创业为“供给侧”蓄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