谈谈如何指导小学生学习科学的方法

2016-07-16 17:23胡雍进
科教导刊·电子版 2016年17期
关键词:观察探究方法

胡雍进

摘 要 观察和探究是人类对自然现象进行考察的一种方法,是人类认识自然的基本途径,是小学科学教学的基础。小学生的科学探究主要是以系统的观察为基础,培养小学生科学素养是小学科学教育的宗旨,在学习过程中,学生观察越仔细就越能发现和提出问题,引发更多的思考和探究。因此,教师应积极引导和培养学生的观察兴趣。

关键词 观察 探究 方法

中图分类号:G633 文献标识码:A

小学是一门综合学科,它不同于其他课程,有其特有的学科属性。在小学科学教学中想要使学生良好的观察习惯得以形成、观察能力得以培养,教师就必须对学生的观察活动进行指导。小学科学是以培养学生"科学素养"为宗旨的科学启蒙课程,需要以学生为主体,同时使学生在亲历"以探究为核心"的学习过程中获取科学知识,培养学生的探究能力和科学的情感态度价值观。要想让学生学习小学科学的效率得以提升,就要从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入手。

观察,是指人们对周围存在事物和现象的认识,这种认识是基于研究者对事物的现象和过程的理解。但是,科学的观察,并不是指人们对观察的一般理解,即不仅仅是“仔细察看”,而是在自然存在的条件下,对自然的、社会的现象和过程,通过人的感觉器官或借助科学仪器,有目的、有计划地进行的。这种科学的观察,就是教育科学研究中的观察法。观察法是小学生科学课中最重要的学习方法,也是最常用的方法。

达尔文曾说:“我既没有突出的理解力,也没有过人的机智,只是在觉察那些稍纵即逝的事物并对其进行精细观察的能力上,我可能在众人之上。”世界上没有完全相同的两片树叶,只有养成良好的观察习惯,才能发现大自然中更多的秘密,才能培养学生的科学素养。

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重点训练什么,除了按照科学课程标准、教材内容训练外,应重点关注如何让学生的观察更有目的性、更有计划、更持久。观察是获取知识和掌握技能最基本的方法,观察是指人运用视觉、听觉、嗅觉、味觉、触觉等功能,有目的、有计划地对客观现实感性认识的一种主动形式。它与积极的思维相联系,所以有时也称作“思维的知觉”。观察既是探究的源起,也是探究的行为,也是科学课最基本的学习方法。

小学生观察能力的发展是以其感知水平为基础的,而观察是一种有目的、有意识的感性认识活动,任何观察过程都包含观察对象和观察主体,是在自然状态中、不加任何控制条件进行的。观察教学的目的是让小学生通过自己的感官有意识地去认识自然事物和现象,培养学生对自然事物和现象的良好的观察习惯和一定的观察能力,对各种自然事物和现象形成感性的认识,为进一步形成理性认识奠定基础。小学科学课所涉及内容都是儿童喜爱的、具体的、直观的自然事物和自然对象,学生对它们的认识、观察是一种最直接、最常用的方法。

科学课上的观察,要调动全身感官,做到用眼凝神看看、用脑认真想想、用手亲自做做、用耳细心听听、用嘴完整说说,有时还要借助放大镜、尺子、铅笔等工具辅助观察。这下,学生们若有所悟,在观察校园里的树木时,他们有几个人手拉手围成一圈测树干周长的,有把耳朵贴在树洞旁听里面“动静”的,有拿着放大镜观察树瘤的,有跪在地上寻找大树周围小动物的,还有捡拾落叶要制作标本的。在这次的观察汇报中,他们各抒己见,说得更细更全面,每个小组都有自己的新发现。

作为观察课,最好是有观察的实物,其次是标本、视频、图片等。教师要有目的的布置学生课前观察,收集物品和资料。活动准备越充分,探究活动才会越顺利、越深入、越有效。

收集资料时要体现一个“广”字。也就是要求学生课前要广泛搜集研究所需要的材料。教师要指导学生围绕研究的课题,从我们周围熟悉的事物入手搜集资料。收集的物品或动植物要有特点、有代表性、要完整。学生搜集材料的途径和方式是多样的,可以通过网络、影视、报刊、书籍等多条途径,多种方式搜集所需的资料。另外,搜集资料的过程也是学生学习的过程,所以要尽可能地让所有学生都能进行积极的课前准备。

需要强调的学生搜集的资料,必须是那些能够帮助自己研究问题的信息,而不是去找现成的结论来代替自己的探索。如果让学生仅仅是从书本和网上直接得到知识,找到问题的结论,而不引导他们经历知识的形成过程,那么除了知识的来源不同以外,和教师灌输的传统教学并没有什么两样,即使教学手段再先进,还是不符合新的科学教学理念。当然,收集资料不仅仅是学生的任务,也是教师的任务。有时学生准备的资料不充分或课前观察不够,这就需要教师提供的资料;其实,在搜集资料的过程,能够加深我们对教材的理解,从而准确把握教材,教学时达到游刃有余的境界。

对于学生的观察能力,在科学课上,包括原来的常识课、自然课,都是重点培养的能力之一。在科学学科的教学研究中有很多值得学习和借鉴的地方,相信我们每个教师在这方面,也都有很多成功的经验。观察实验是本学科的重要特色,也是科学研究中获取感性知识的重要方法,只要我们全体科学教师重视起来,在教学中大胆实践,一定会在观察能力的培养方面取得可喜的成果。

兴趣是入门的先导,是获取知识的前提,是促使学生积极学习的内部动力。三年级的小学生对神奇的大自然具有强烈的好奇心,利用儿童的这一特点,让他们亲自去接触自然界中的事物,凡是能观察到的教材内容都让他们亲自去看、去听、去摸、去感受,积极为他们创造观察的条件,满足他们的好奇心。

总之,观察不是随意的看,而是有计划、有目的的感知活动。观察目的是否明确直接影响到观察的效果,只有目的明确,才能“有的放矢”地把注意力集中到观察对象上来。因此,观察前教师要向学生提出明确具体的观察要求,使学生明确观察范围和观察重点。除了教材上要求观察的材料以外,还可以找些当地常见的、学生熟悉的实物观察。以此激发他们观察的兴趣,引导他们在兴致勃勃的情绪中学习正确的观察方法,得到能力的培养。

猜你喜欢
观察探究方法
一道探究题的解法及应用
一道IMO预选题的探究
探究式学习在国外
一道IMO预选题的探究及思考
可能是方法不对
用对方法才能瘦
四大方法 教你不再“坐以待病”!
捕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