远程测绘中遥感技术应用现状分析

2016-07-17 02:42符勇
大科技 2016年1期
关键词:遥感技术远程测绘

符勇

(贵州省地质矿产勘查开发局117地质大队 550018)

远程测绘中遥感技术应用现状分析

符勇

(贵州省地质矿产勘查开发局117地质大队 550018)

远程测绘改变了传统工程测绘模式,利用新技术构建远程化操控平台,逐渐扩大了测量作业区域,为工程改造建设提供技术性支撑。遥感技术是远程测绘的核心技术之一,凭借遥感系统可构建更具操控性的技术应用平台,实现工程测绘区域的扩大化、远程化、系统化等目标。本文分析了远程测绘技术发展现状,总结实际测绘应用的遥感技术形式,提出切实可行的远程测绘方案。

远程测绘;遥感技术;现状;方法

工程测绘是项目规划阶段的重点工作,根据测绘结果可编制出符合作业要求的指导方案,进一步提升整个项目的运作水平。基于信息技术优化革新背景下,远程测绘系统得到了普及应用,在工程建造活动中成为新技术方案。为了改变早期测绘流程的不足,利用遥感技术构建现代化测控平台,体现了新科技、新模式、新方法的应用优势。因此,测绘单位要充分利用遥感技术优势,为工程测绘操作提供更为全面的科技化平台。

1 远程测绘技术发展

测绘是以计算机技术、光电技术、网络通讯技术、空间科学、信息科学为基础,以全球定位系统(GPS)、遥感(RS)、地理信息系统(GIS)为技术核心,将地面已有的特征点和界线通过测量手段获得反映地面现状的图形和位置信息,供工程建设的规划设计和行政管理之用。未来,我国对远程测绘工程建设给予多方面支撑,以远程测绘为中心平台构建电能分配模式,成为测绘行业改革与发展的新方向。

1.1 智能发展趋势

早期城市测绘行业技术条件不足,新型控制技术在测绘系统规划中应用不足,制约了城市工程改造技术有效实施。现代测绘行业逐渐走向信息化方向,测绘系统改造方式也逐渐走向多元化层次,且必须要适应信息技术发展标准要求。因此,测绘单位要结合智能化方向,对城市测绘系统结构提出科学化改造方案。

1.2 高效发展趋势

农村地区经济水平相对落后,测绘系统运行期间需投入大量成本,不仅增加了测绘单位操作的成本投入,后期实际收益水平也达不到预期状态。“高效”是工程测绘系统调度重点,借助高效率平台可实现资源优化配置,促进远程测绘系统优化升级。基于遥感技术平台下,高效化管理是工程测量改革重点,也是测绘系统技术改造中不可缺少的内容,能够帮助测绘单位建立更加完整的控制平台。

1.3 统筹发展趋势

我国测绘行业技术日趋创新,测绘单位要及时调整原有的作业方案,提出切实可行的测绘控制方案。要从统筹规划角度实施优化改造,为城市测绘系统运行提供优质环境,减少各种因素造成的不利影响;建立一体化测绘系统调控运行模式,以操控系统、网络调度为中心拟定方案,从而实现了测绘系统调度模式的优化改造。由测绘单位根据实地勘测要求进行调整,进而满足远程测绘平台控制需求。

2 远程测绘中遥感技术应用类别

“遥感技术”(RS)是根据电磁波的理论,应用各种传感仪器对远距离目标所辐射和反射的电磁波信息,进行收集、处理,并最后成像,从而对地面各种景物进行探测和识别的一种综合技术。随着工程测绘项目快速发展,新技术在远程测绘中得到了推广使用,遥感技术层次也呈现出多样式状态,满足了不同区域测量操控要求,体现了测绘技术应用的诸多优势。现阶段,遥感技术主要包括:

2.1 光遥感技术

应用比较广泛的一种遥感方式。对波长为0.4~0.7μm的可见光的遥感一般采用感光胶片(图像遥感)或光电探测器作为感测元件。可见光摄影遥感具有较高的地面分辨率,但只能在晴朗的白昼使用。

2.2 红外遥感技术

又分为近红外或摄影红外遥感,波长为0.7~1.5μm,用感光胶片直接感测;中红外遥感,波长为1.5~5.5μm;远红外遥感,波长为5.5~1000μm。中、远红外遥感通常用于遥感物体的辐射,具有昼夜工作的能力。常用的红外遥感器是光学机械扫描仪。

2.3 多谱段遥感技术

利用几个不同的谱段同时对同一地物(或地区)进行遥感,从而获得与各谱段相对应的各种信息。将不同谱段的遥感信息加以组合,可以获取更多的有关物体的信息,有利于判释和识别。常用的多谱段遥感器有多谱段相机和多光谱扫描仪。

2.4 其它遥感

紫外遥感是对波长0.3~0.4μm的紫外光的主要遥感方法是紫外摄影;微波遥感是对波长1~1000mm的电磁波(即微波)的遥感。微波遥感具有昼夜工作能力,但空间分辨率低;现代遥感技术的发展趋势是由紫外谱段逐渐向X射线和γ射线扩展。从单一的电磁波扩展到声波、引力波、地震波等多种波的综合。

3 基于RS技术远程测绘模式分析

工程是城市规划重点对象,按照区域空间结构实况提供作业平台,实现了地区绿化改造建设的新局势。遥感测绘是工程最为关键的一部分,测绘单位要结合地质分布情况展开测绘,拟定符合地方建设标准的给工程模式,从而提高地区绿化空间使用效率。

3.1 标准模式

基于“RS+”趋势下,现代工程测绘更加多样化,以信息技术为支撑开展测绘工作,可最大限度利用实地测绘资源。建筑工程规划过程中,测绘人员要考虑实际作业标准,从工程使用功能及建造标准出发,对区域环境分布进行勘测、分析、改进,选定更具节能性的工程分布模式。测绘单位是工程的规划机构,其在测绘过程中要综合考虑各项因素,拟定更具“节能、安全、稳固”的空间作业方案。

3.2 空间模式

信息技术是现代化发展的新支撑,以信息科技为中心拟定测绘方案,满足了不同类型建筑物的使用要求,进而体现了空间环境布局的可利用性。现阶段,工程在建筑规划中的作用更加明显,以工程为中心设定空间资源调配方案,满足了地区绿化空间改造建设要求。基于传统工程平台下,施工单位要结合实际地质状况,设定符合可持续发展战略的测绘方案,提高区域测绘平台的一体化水平。

3.3 管理模式

工程测绘是新城区改造建设要求,按照城区规划标准拟定科学的指导方案,加快了建筑绿化空间设施改造要求。遥感测绘是高品质空间改造不可缺少的部分,在区域环境改造与控制中发挥了重要作用。以遥感技术优势为利用平台,必须测绘更为科学的远程化控制体系,按照不同区域空间规划的要求设定管理系统,才能满足工程长期改造与发展战略要求。

3.4 改造模式

随着新城区改造工程扩大化发展,工程测量作业布局更加区域多样,设定符合区域特点的空间网络,能够进一步加快实地测绘模式的改造进程。空间资源利用最大化是工程建设新方向,按照地区规划标准采取科学的测绘方案,不仅提升了各类空间的调配效率,也体现了遥感技术在测绘单位中的应用价值。例如,从绿色环境、地质环境、资源环境等方面,对实地测绘信息化进行遥感改造。

4 结论

总之,远程技术标志着信息化时代到来,测绘工程采用远程技术构建新平台,体现了科技创新的社会发展动力。以遥感技术为中心设置测绘系统,既满足了不同区域测绘作业要求,也实现了测绘技术平台的多样式应用,这些都奠定了遥感技术在远程测绘中的主体地位。基于遥感技术设定测绘系统,要考虑分布新、标准性、智能性等为准则,开辟符合工程测绘要求的新平台,进一步扩大远程测绘范围。

[1]荣亮,张静,张彦红.计算机数字化测绘技术在工程测量中的应用[J].计算机光盘软件与应用,2012(14).

[2]郝鹏,高素平,郭志芳,杨静.试论现代测绘技术在工程测量中的应用[J].科技情报开发与经济,2011(29).

[3]高卫新.现代测绘技术的发展与新技术对测绘的影响[J].科技资讯,2008(33).

[4]赖振发.现代测绘技术的作用及发展趋势[J].长江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理工卷,2010(03).

[5]任友理,云正富,赵国庆.浅谈计算机与现代测绘技术的有机融合[J].信息系统工程,2012(08).

TP79

A

1004-7344(2016)01-0183-02

2015-12-20

符勇(1981-),男,土家族,测绘工程师,本科,主要从事测绘工作。

猜你喜欢
遥感技术远程测绘
让人胆寒的“远程杀手”:弹道导弹
远程工作狂综合征
浙江省第一测绘院
工程测绘中GNSS测绘技术的应用
远程诈骗
04 无人机测绘应用创新受青睐
无人机在地形测绘中的应用
遥感技术在林业中的应用
遥感技术在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确权登记中的应用
遥感技术与数字国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