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T冠状动脉成像检查中特殊患者呼吸干预法的临床应用研究

2016-07-18 10:52红王萍樊红霞梁鹏蒋瑞静龚万沣王春艳田雨祝红线
中国医学装备 2016年2期
关键词:屏气伪影成功率

方 红王 萍樊红霞梁 鹏蒋瑞静龚万沣王春艳田 雨祝红线



CT冠状动脉成像检查中特殊患者呼吸干预法的临床应用研究

方 红①王 萍①樊红霞①梁 鹏①蒋瑞静①龚万沣①王春艳①田 雨①祝红线①

方红,女,(1968- ),本科学历,副主任技师。空军总医院磁共振科,从事放射技术工作。

目的:探索呼吸完全不能配合的患者在CT冠状动脉成像检查中新方法,以期获得满意的图像质量。方法:分析58例CT冠状动脉造影检查过程中呼吸不能配合的特殊临床资料,通过技术人员对其进行呼吸训练,并配合捏鼻干预法,比较常规屏气法和捏鼻呼吸干预法基础心率和检查成功率。结果:常规屏气法患者平均基础心率为(77.10±5.56)次/min,捏鼻呼吸干预法患者平均基础心率为(64.04±4.50)次/min,两组数据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8.68,P<0.05);常规屏气法患者检查成功率为0;捏鼻呼吸干预法患者检查成功率为100%,两组数据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118.000,P<0.05)。结论:捏鼻呼吸干预法配合呼吸训练可提高冠状动脉成像检查的成功率,改善图像质量。

冠状动脉;图像质量;呼吸干预;冠脉CT血管成像

①空军总医院磁共振科 北京 100142

[First-author’s address] Center of Nuclear Magnetic Resonance, Air Force General Hospital Beijing 100142, China.

近年来,随着我国人口老龄化的加剧,冠心病的发病率和病死率呈现上升趋势。由于年龄、高血压、高脂血症及糖尿病等易患因子较多,其发病在老年人群中更为常见[1]。对于中、重度冠脉狭窄的患者,能否及时准确的检查出,直接关系到能否及时采取适当的干预治疗措施,具有重要的临床意义。

目前,CT冠状动脉成像检查作为一种新的筛查冠心病方法和诊断技术,已成为临床上的首选[2]。但成像质量的优劣受呼吸运动、心率和心律等多种因素的影响,针对其中的呼吸运动因素,本研究采用呼吸干预法(即嘱患者捏住鼻子控制呼吸)对58例呼吸完全不能配合的冠状动脉成像检查患者进行护理干预,取得了满意的效果。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2012年1月至2013年10月在空军总医院行CT冠状动脉造影时呼吸完全不能配合的58例患者,其中男性23例,女性35例,年龄35~83岁,平均(58.66±10.96)岁。对患者先进行常规CT检测方法的训练,即嘱咐患者自行屏住呼吸配合进行CT检查,然后对同一患者进行捏鼻呼吸干预法训练,再行CT检查。比较两组呼吸方法的基础心率及检查成功率等疗效指标。

1.2 纳入与排除标准

(1)纳入标准:因智力障障(包括老年痴呆症)、理解力较差、不懂普通话及国籍不同等原因无法完成检查者。

(2)排除标准:可按常规方法完成检查者、对比剂过敏者、孕妇以及年老体弱、心肺功能不全无法耐受检查者。

1.3 检查方法

在CT检查前对所有的患者先进行常规CT检测方法的训练,即嘱咐患者自行屏住呼吸配合进行CT检查,然后对同一患者进行呼吸干预法训练(即嘱患者捏住鼻子控制呼吸配合检查),再行CT检查,比较两组方法的基础心率及检查成功率等疗效指标。

1.3.1 常规CT检测方法的训练

检查前进行常规指导,向患者说明检查的目的、要求,推注对比剂时身体所发生的热反应以及检查过程机器运转所产生的噪音均为正常现象等,使患者对整个检查过程有所了解,以便缓解其紧张的心理,并嘱患者在行CT检查时自行屏住呼吸配合检查。

1.3.2 捏鼻呼吸干预法的训练

由技术人员对患者进行呼吸训练,当听到“吸气~憋住”指令时在平静呼吸后深吸一口气,闭嘴屏住呼吸,同时捏住鼻子,保持约10 s,当听到“正常呼吸”指令时方可呼吸,并强调每次呼吸幅度需要保持一致。

1.3.3 心率及心律波动的要求

检查前患者需在候诊室休息15~20 min,心率在70 次/min以上的患者需在检查前30 min口服美托洛尔50 mg,直至心率<70次/min。当患者进入检查室平卧于检查床后再次观察心率和心率波动情况,若心率>70 次/min,心率波动>10次/min,或频发室性早搏,则停止本次检查,需重新候诊。

1.3.4 检查设备

检查设备均为西门子双源螺旋C T扫描仪(SIEMENS SOMATOM Definition,德国),注射器使用Extravasation Detection Accessory双筒高压注射器,对比剂为碘海醇350(350 mgI/ml,扬子江药业)或优维显370(370 mgI/ml,先灵公司,德国)。

1.3.5 扫描参数

螺旋模式(Helical→Spiral),管电流为200 mAs,管电压为100 kV,监测扫描的轴扫模式转化为螺旋扫描模式的最少时间为(Delay time)3 s,管球旋转速度为(Rotation time)0.33 s,螺距(pitch)1.5,扫描野(FOV)300 mm,采集模式(Acq)64 mm×0.6 mm,层厚(slice)5 mm,层间隔(increment)5 mm,扫描时间(Scan time)控制在4.01~4.99 s内。

扫描层厚0.625 mm,机架转运速度0.33 s/360o,管电压为120 kV,管电流200~250 mAs,螺距0.2。使用双筒高压注射器以5 ml/s的速度经肘前静脉注射对比剂80 ml,对比剂注射完毕后以相同的速度注射生理盐水30 ml,以防止对比剂浓度过高使上腔静脉和右心房产生伪影。扫描范围从气管隆突至心脏膈面下方,冠状动脉搭桥术后患者从锁骨下缘至心膈下方,扫面时间9~15 s。

1.4 图像后处理

应用容积再现(volume rending,VR)、最大密度投影(maximum intensity projection,MIP)、曲面重建(curve planar reconstrction,CPR)、多平面重建(multi planar reconstruction,MPR)以及InSpace软件等方法进行冠脉CT血管成像(computed tomography angiography,CTA)重建并对血管进行分析。

1.5 检查成功率及图像评价标准

如患者完全不能屏住呼吸,腹部仍在起伏运动,手指试探鼻孔有气漏出,此类患者不予以冠脉成像扫描,扫描视为不成功。

应用4分法对冠状动脉成像质量进行评价:1分,表示显影最差,有严重的伪影或是血管不显影;2分,显示血管周围有伪影但是可以判断;3分,可见血管周围有少见的伪影;4分,显示显影最好,血管光滑且清晰。2分以上能够满足影像学评价,为检查成功。

1.6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 18.0软件包对数据进行统计学分析,计量资料采用以均数±标准差(±s)表示,用自身前后比较的配对t检验,计数资料采用x2检验分析,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两种方法基础心率与检查成功率比较

常规屏气法检测患者基础心率为(76.27±7.38)次/ min,捏鼻呼吸干预法后患者基础心率为(63.25±6.36) 次/min,两组数据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8.68,P<0.01),见表1。

表1 两种方法基础心率比较(±s)

表1 两种方法基础心率比较(±s)

捏常鼻呼规呼吸P t屏吸值值方气干法法预 法例55 数88 基础76 74 心..100 率8 04..±±0 ( 60 次8 540../55 m60 in)

常规屏气法成像质量评分均<2分,检查成功率为0;捏鼻呼吸干预法成像质量评分均>2分,检查功率为100%,两组数据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118.000,P<0.01),见表2。

表2 两种方法检测成功率比较(%)

2.2 两组方法图像伪影情况比较

(1)使用常规屏气法,患者的CT图像显示血管中断呈阶梯状,边缘模糊,无法做出正确的判断(如图1、图2中箭头所示位置)。

图1 常规屏气法的患者CT图像,显示血管中断呈阶梯状

图2 常规屏气法的患者CT图像,显示血管中断呈阶梯状

(2)使用捏鼻呼吸干预法后,患者的CT图像血管显示连贯、清晰(如图3、图4、图5和图6中箭头所示位置)。

图3 捏鼻呼吸干预法的患者CT图像,血管显示连贯、清晰

图4 捏鼻呼吸干预法的患者CT图像,血管显示连贯、清晰

图5 捏鼻呼吸干预法的患者CT图像,血管显示连贯、清晰

图6 捏鼻呼吸干预法的患者CT图像,血管显示连贯、清晰

3 讨论

目前,随着影像学技术和设备的不断提高和进步,CT冠状动脉成像已作为一种新的冠状动脉疾病筛查和初诊的方法,日益显示出较高的特异性和敏感性,其检查安全可靠、无创以及快速,成为评估冠状动脉狭窄情况和冠心病早期筛查、诊断的最重要手段[2-4]。然而,成像质量的优劣受患者心率、呼吸运动等因素影响,因此,检查过程中患者的配合及技术人员恰当的干预措施是提高图像质量,取得检查成功的关键[5-6]。

心率是影响冠状动脉成像质量的重要因素,心率的变化通常与图像的质量呈负相关[7-8]。心率过快可缩短心动周期,增加心脏搏动所产生的伪影,使冠状动脉血流减少,血管内对比剂也随之减少,导致成像质量下降[9-10]。有研究表明,冠状动脉疾病的患者普遍存在紧张、焦虑等不良情绪,紧张、焦虑可使血液中儿茶酚胺分泌水平增高,进而促使患者心率加快、波动幅度过大[11]。因此,检查前的准备工作至关重要,护理人员对患者进行详细的健康指导教育,使患者对检查过程和可能出现的问题有充分认识和思想准备,积极配合技术人员,可减轻紧张焦虑、恐惧等不良的心理反应,焦虑程度的明显下降,可有效稳定患者心率和降低检查时的心率波动幅度,从而提高检查成功率[12-13]。

呼吸运动所产生的伪影是影响冠状动脉成像质量的主要原因,在所有的影响因素中高居首位,约占总伪影发生率的70.77%[14]。由于冠状动脉管径较小,屏气不良会使图像伪影加重,血管中断呈阶梯状,边缘模糊,无法做出正确的判断[15-16]。而这一现象又难以通过调整扫描参数等来减轻其对图像质量的影响,但良好的呼吸模式却可以通过患者的主观控制来完成,所以,检查过程中患者的呼吸配合尤为重要。检查前技术人员的指导教育其目的及意义不仅在于稳定患者心率,更是为了在检查中保持高质量的呼吸模式,除了使患者对检查过程有所认识和了解外,还需对其进行呼吸训练。这一过程看似简单易行,但由于对其屏气质量要求较高,并非所有患者都能达到符合检查标准的屏气状态和时间。有关研究表明,部分患者即使心率控制较好,波动范围很小,也会因屏气不佳导致检查失败。尤其是一些年老体弱,心肺功能不全,无法耐受检查以及部分智力障碍、老年痴呆症、不同国籍,无法理解和沟通的患者[17-18]。还有少数患者虽无智力、语言和理解障碍,但检查前从未做过屏气运动,对此类患者训练难度较大,经反复训练后可能获得成功,但由于检查时间有限,仍不作为推荐的方法。针对这一情况,在临床实际操作中采取捏鼻法配合呼吸训练,即在检查过程患者听到指令,吸气后屏住呼吸同时捏住鼻子,既使患者心率保持稳定,又控制了多种原因所导致不自觉的自主呼吸,从而减少了伪影的产生。通过比较患者捏鼻前后的基础心率和检查成功率,发现捏鼻呼吸干预法可完全解决因患者不能屏气而导致检查失败这一难题,其成功率达100%。

综上所述,行CT冠状动脉成像检查时会遇到部分特殊患者,因屏气不佳使技术人员无法按常规进行操作,对于此类患者,技术人员于检查前需对患者进行健康教育指导,在此基础上采用捏鼻呼吸干预法配合呼吸模式训练,可取得满意的图像质量,提高检查成功率。

[1]陆再英,钟南山.内科学[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 2008:267-274.

[2]方快发,吴慧忠,刘文兵,等.64层螺旋CT冠状动脉成像对冠心病早期的诊断价值[J].辽宁医学院学报, 2013,34(4):24-26.

[3]Flohr T,Kuttner A,Bruder H,et al,Performance evaluation of a multi-slice CT system with 16-slice detector and increased gantry rotation speed for isotropic submillimeter imaging of the heart[J].Herz,2003,28(1):7-19.

[4]包世敏,邝碧娟,陈丽玲,等.护理干预对64层螺旋CT冠状动脉成像的影响[J].现代临床护理,2009, 8(5):21-23.

[5]陈曼琼,谭国强,马雁秀,等.64排螺旋CT心脏冠状动脉造影的护理应用[J].中国CT和MRI杂志,2010, 8(1):71-72.

[6]孙学文.64层螺旋CT冠脉成像质量的影响因素及处理方法的研究[J].中外医疗,2010,29(4):186-187.

[7]石惠,马强,王爱军,等.双源CT冠状动脉成像图像质量与影响因素的相关性分析[J].临床放射学杂志, 2012,31(10):1412-1414.

[8]Nakanishi T,Kayashina Y,Inoue R,et al,Pitfalls in 16-detector row CT of the cornary arteries[J].Radiographics,2005,25(2):425-438.

[9]Hoffmann MH,Shi H,Manzke,et al.Noninvasive coronary angiography with 16-detector row CT:effect of heart rate[J].Radiology,2005, 234(6):86-97.

[10]黄裕宏,杜国忠.64层螺旋CT冠状动脉成像中图像质量的影响因素分析[J].实用医学影像杂志,2011, 12(2):82-85.

[11]金莲,钱农,潘昌杰,等.64排CT冠状动脉成像的护理体会[J].中国CT和MRI杂志,2009,7(5):38-40.

[12]郭敏,李佩玲,谢秀丽,等.16层CT冠状动脉成像的护理配合与体会[J].中华护理杂志,2007,42(9): 813-814.

[13]戴燕雪.Orem辅助-教育理论在CT冠脉成像中的应用研究[J].中华全科医学,2010,8(3):377-379.

[14]吴菊芳,梁立华,陈耀强,等.64层螺旋CT冠状动脉成像伪影产生及解决对策[J].中国现代医生,2008, 46(6):6-8.

[15]盛军,陈宏山,杨奕,等.64排螺旋CT冠状动脉造影对冠心病的诊断价值[J].安徽医药,2013,17(8): 1312-1313.

[16]孟雷,许崇永.多层螺旋CT冠状动脉成像与冠状动脉造影诊断冠心病的意义比较分析[J].中国现代医生,2012,50(32):84-85.

[17]田国才,黄胜,王天乐,等.64层冠状动脉成像检查失败原因分析[J].医学影像学杂志,2010,20(8):1114-1116.

[18]杨震,杨树欣,高磊,等.CT图像伪影消除技术的研究[J].中国医学装备,2015,12(2):30-33.

Clinical application of breathing intervention in special patients in CT coronary angiography

FANG Hong, WANG Ping, FAN Hong-xia, et al// China Medical Equipment,2016,13(2):73-76.

Objective: To explore a new method for getting satisfied quality of images for the patients who can't cooperate with breath in computed tomography(CT) coronary artery imaging.Methods: To analyze 58 cases about the patients who can't cooperate with breathing during the CT coronary angiography in the special clinical data, train them breathing through technical personnel and cooperate with the pinching noses, after that, compare the basis of heart rates and check the success rates before and after pinch the nose.Results: Before being pinching nose, patient’s average basis of heart rates was 77.10±5.56 times/min.The success rate was 0%; After being pinching nose, the average basis of heart rates was64.04±4.50 times/min, the success rate was 100%.There are significant differences after compare the two groups of data(x2=118.000, P<0.05).Conclusion: Kneading nasal method with the breathing exercises can improve the success rates of the coronary artery imaging and images quality.

Coronary artery; Image quality; Pinch the nose; CT angiography

10.3969/J.ISSN.1672-8270.2016.02.023

1672-8270(2016)02-0073-04

R541.4

A

2015-11-17

猜你喜欢
屏气伪影成功率
成功率超70%!一张冬棚赚40万~50万元,罗氏沼虾今年将有多火?
拍胸片时为何要屏气
如何提高试管婴儿成功率
核磁共振临床应用中常见伪影分析及应对措施
如何提高试管婴儿成功率
基于MR衰减校正出现的PET/MR常见伪影类型
简单几招锻炼肺功能
减少头部运动伪影及磁敏感伪影的propller技术应用价值评价
一种无伪影小动物头部成像固定装置的设计
研究发现:面试排第四,成功率最高等4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