绿色发展引领下的正安实践

2016-07-18 11:50文丨陈骆礼俊
遵义 2016年22期
关键词:正安县绿色生态

文丨陈 鹏 骆礼俊

绿色发展引领下的正安实践

文丨陈 鹏 骆礼俊

航拍正安新农村(王开宇/摄)

在绿色发展理念的引领下,正安踏着“生态立县”的坚实步伐,锲而不舍,构建山幽、林茂、水清、气净、景美的生态健康环境,拓展可持续发展的更大空间。

“贵州正安很穷,穷得只剩下青山绿水;贵州正安很富,富得到处都是青山绿水。”2015年12月,海南冬交会农特产品展览会上,一家正安企业打出了这样一幅宣传标语。好一个青山绿水,正是对正安县生态建设的准确描述。

今年9月上旬,“遵义农特产品上海行”展销会上,正安白茶、正安野木瓜、正安薏仁米、正安生态大米等生态农产品进入了上海市民的视野和购物袋。以前养在深闺无人识的正安“山货”,如今广泛赢得了大都市居民的青睐。

绿色招商推动绿色崛起

2015年初,正安县“两会”期间,一名工商联界别的政协委员在提案中写道:一家印染企业和一家涂料企业即将入驻经开区工业园,众所周知,无论是印染企业还是涂料企业,都是高污染企业。而工业园内,有莲田农业、长富食品、桐乡酒业等十余家食品企业。根据相关规定,食品企业周边不能建有化学污染的企业,否则将不予通过QS生产许可,所有产品都将不能上市。

接到提案后,正安县党政班子领导极为重视,安排县环保局立即介入调查,很快便作出决议:放弃印染、涂料这类高污染企业,为绿色发展创造更好环境。

正安县投资促进局负责人介绍,由于地处偏远,正安招商难,招大商更是难上加难。然而,要进入工业园区,不管再多的资金或是项目,遇污必拒。无论是文化旅游、农业、新农村等项目,还是工业、城建、教育卫生类的项目,无不贯穿“绿色招商”的理念。

近年来,正安县在招商引资工作中严格遵循“三不准”原则,即高污染、高能耗、高排放、破坏生态环境、没有可持续发展的项目不准进入项目库;无科技含量、无发展潜力的项目不准进入项目库;无落户条件的项目不准进入项目库。

“面对北方一些城市雾霾天气频现的现实,正安必须从中吸取教训,正确处理经济发展与环境保护之间的关系,在各类项目建设中不能走‘先发展,后治理’的老路。”正安县环保局局长赵命旭说,“对符合国家产业导向、事关发展全局的重大项目,开设环保绿色通道,做到程序不减、时间缩短、提前介入、跟踪服务;对不符合国家产业政策、污染严重的项目,实行环保‘一票否决’,坚决不予审批;对高耗能、高排放的项目,做到守好底线、从严把关。”

今年以来,正安共否决了11个不符合国家产业政策、污染较为严重的项目,建设项目环评率达100%。

绿色执法保护绿色成果

正安县兴正种畜场的法人代表郑某怎么也没想到,她因违法排污行为,被公安机关依法行政拘留5天,还罚款一万元。事情缘于正安县环境监察大队在深入推进环境保护大检查工作中,发现兴正种畜场在从事生猪养殖过程中,畜禽粪便通过雨水沟直接排入水库。于是相关部门依据法律规定作出了上述处罚。

据悉,仅去年下半年,正安县环保局环境执法大队累计出动执法人员500余人次,检查企业160余家,下达执法文书64份,开展夜间巡查40余次。对县域内芙蓉江流域周边7家排污企业和19家医疗卫生单位进行了排污治理,对存在违法超标排污行为的企业严厉查处,并严肃追究相关人员的责任。目前,已相继关停了多家水泥厂和多家产能落后的红砖厂、小造纸厂等排污企业。同时,在县城污水处理厂、瑞溪水泥厂2家重点排污企业安装了在线监控装置,建成了省、市、县三级自动监控平台。

在正安,不仅仅是县环保局加强了绿色执法力度,县检察院也大力开展“守护生态、绿色检察”专项亮剑行动,严惩破坏生态环境违法行为。该县凤仪街道办事处大堡村护林员李某受凤仪镇政府委托,担任凤仪镇大堡村护林员,负责大堡村后山组、葛藤坝组、李家坝组森林资源的管护。然而,李某在工作中,没有认真履行护林员的巡山管护职责,未及时发现其管护区域内林木被滥伐情况,导致其管护区域被滥伐林木蓄积达63.27立方米。依照相关规定,李某因玩忽职守致使森林资源遭受严重破坏,被以玩忽职守罪追究了相应的刑事责任。

截至目前,正安县检察院立案查办破坏生态环境职务犯罪案7件7人,有效遏制了各类危害生态环境违法行为的发生,为生态文明建设提供了有力的司法保障。

绿色行动成就绿色正安

2016年新春上班第一天,正安县委书记邓兆桃、县长吴起带头,组织机关部门和各乡镇、街道办事处开展了“绿色贵州”建设三年行动暨“月月造林”全民义务植树活动,当天植树约21万株,参与人数达1万人以上。

正安县抢抓“生态文明先行示范区建设”和“绿色贵州建设三年行动”的机遇,积极争取和实施好国家新一轮退耕还林、石漠化治理等林业重点工程,高标准高质量完成各项造林任务,不断增加森林资源总量,提高森林覆盖率。

绿色行动的最终落脚点在农业产业结构调整及农副产品生产上面。截至目前,正安县已培育实施了20万亩以上优质茶叶基地、10万亩核桃基地、15万亩方竹林基地、3万亩野木瓜基地、10万亩蔬菜基地建设和3万亩大鲵养殖基地。推广了标准化无公害生产技术,以及“畜—沼—茶(菜)”等生态循环农业模式,规模化畜禽养殖场粪便综合利用率达98.5%,全县无公害、绿色、有机农产品种植面积的比重为56.77%。

在培育生态旅游业方面,正安县把生态文化旅游产业,作为引领县域经济加速转型、提速发展的着力点和突破口,先后开发了九道水国家森林公园、桴焉自然保护区等自然景观,挖掘了黔北文化发源地尹珍故居——务本堂等人文景观,发展以茶园、果蔬等为主的生态观光旅游区。

绿色行动成就绿色正安。如今,正安县19个乡镇、街道办事处中有10个乡镇获得国家级生态乡镇命名,6个乡镇获省级生态乡镇命名,66个行政村获各级生态村命名。

绿色发展不曾停歇

“十一五”时期,正安县“四化一强”发展战略中,“实现农村沼气化、建设绿色生态强县”是重要内容。正安县打造出了“8万口沼气池+10万亩有机茶”这一正安独有、不可复制的生态发展模式,并获得“中国绿色名县”殊荣。

“十二五”时期,正安县“三化一新”发展战略中,把“抓好40万亩茶园建设及白茶之乡申报”列为全县六件大事之一,造就了正安目前面积居全省第四、遵义第三的35.5万亩生态茶园,并让“正安白茶”这一中国驰名商标名扬华夏。

“十三五”以来,正安县确立的“四四三三”发展战略和发展目标中,“坚持生态立县”“建成山水园林特色城市”再次位列其中……

迄今为止,正安县共有森林230万亩,公益林153.78万亩,其中国家公益林79.78万亩,地方公益林74万亩,商品林56.5万亩,全县森林覆盖率达58.91%,在贵州省名列前茅。并先后荣获“全国生态文明先进县”、“中国绿色名县”、“全国林业专业合作社建设示范县”、“贵州省经济林建设示范县”、“中国特色竹乡”、“中国野木瓜之乡”等荣誉称号。在环境质量方面,正安县城空气质量达到国家二级标准,优良率并列全省第一。县城和19个乡镇、街道办事处正在使用的集中式饮用水源地水质监测结果全部达标,同样并列全省第一。茶叶、烤烟、畜牧、蔬菜、野木瓜、方竹笋等生态农业产业,已经成为正安群众稳定增收的主要渠道。

蓝天为卷,碧水为诗。如今走进正安,纯净的天空、翠绿的群山、清澈的河水、整洁的民居……舒展出一幅醉人的画卷。正安,在绿色发展理念的引领下,正踏着“生态立县”的坚实步伐,锲而不舍,构建山幽、林茂、水清、气净、景美的生态健康环境,拓展可持续发展的更大空间。

猜你喜欢
正安县绿色生态
绿色低碳
“生态养生”娱晚年
住进呆萌生态房
生态之旅
正安县“三变”改革工作推进情况及打算
绿色大地上的巾帼红
正安县银杏产业发展现状及对策建议
正安县召开2016年全县老干部、老年教育暨关心下一代工作会议
生态
再造绿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