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众筹”模式:让贫困群众有“尊严”脱贫

2016-07-18 11:31文丨李福东
遵义 2016年21期
关键词:众筹贫困村贫困户

文丨 李福东

“众筹”模式:让贫困群众有“尊严”脱贫

文丨 李福东

仁怀设计的“众筹脱贫”模式,充分调动贫困群众的积极性,让贫困群众树立起“不耻落后、意气奋发、放胆开拓、争先创优”的自强骨气,增强了贫困群众自我发展的能力。

贵州省仁怀市积极组织引导企事业单位干部职工、非公经济人士和社会名流,创新“众筹”模式参与脱贫攻坚,以发展农村生态产业和促进就业创业为抓手,搭建城乡互动发展平台,畅通农特产品“出山”通道,提高贫困群众自我发展能力,让贫困群众通过辛勤劳动实现有“尊严”脱贫。

活动开展近10个月以来,全市60个贫困村共搭建“众筹”平台123个,筹集“众筹”基金1670万元,发展产业项目108个,参与单位(组织)357个,参与单位(组织)涉及员工6337人,拟帮助3991户贫困户15069个贫困人口实现脱贫,目前已脱贫971户3733人,取得了良好的经济社会效益。

因势利导 设计“众筹”模式

中央扶贫开发会议召开和《关于打赢脱贫攻坚战的决定》出台后,仁怀市有的机关企事业单位干部职工和非公经济人士采用“众筹”模式,到贫困村向贫困户购买熟饲料饲养的生态猪,就地宰杀加工成“爱心腊肉”“爱心香肠”等作为年货或者馈赠亲友的礼品,既解决了贫困群众农特产品“卖难”问题,也助推了贫困村产业发展,还实现了城乡互动发展的目的。这种扶贫模式出现后,该市从2015年12月24日起,在长岗镇太阳村启动开展“众筹脱贫”活动试点,由贵州正明酒业集团发起建立“贵8酒众筹脱贫生态养猪”微信群,并向“朋友圈”发布“爱心宣言”,在短短一个星期内,便筹集了194筹(500元/筹)7.5万元预购资金,企业先期出资5万元作为“众筹脱贫”公益基金,于2015年12月30日购买50头仔猪免费发放给16户愿意按照熟饲料方式饲养的贫困户饲养。

遵义市委常委、仁怀市委书记张翊皓调研后指出:“太阳村‘众筹脱贫’微信平台,以‘熟人经济’为依托,在企业家的朋友圈中‘众筹’扶贫资金,帮助有脱贫意愿的贫困户勤劳致富,这个做法符合中央扶贫工作会议精神,更有机整合了全省大扶贫、大数据战略行动计划,创新了农村电商发展模式,助推了脱贫攻坚和‘黔货出山’,要进一步总结推广,扩大宣传面和影响力。”

仁怀市委政研室(改革办)将“众筹脱贫”作为2016年全面深化改革的一个自选动作,在怀南长岗镇和怀北高大坪镇7个贫困村进一步试点,对两镇开展“众筹脱贫”活动进行重点指导,并结合试点情况起草《关于倡导众筹融资助力精准脱贫的意见》和《仁怀市探索众筹脱贫改革试验工作方案》,为在全市60个贫困村全面推广“众筹脱贫”模式进行了“顶层设计”。

变“授人以鱼”为“授人以渔”

习近平总书记在2015年10月举办的减贫与发展高层论坛上,向全世界人民郑重许下承诺:“未来5年,我们将使中国现有标准下7000多万贫困人口全部脱贫。”要实现这个目标,需要超常规思考,走不同的路。我们以前的扶贫是给钱给物,让贫困群众养成了“等、靠、要”的依赖思想,被动、卑微地接受着政府和社会人士的赠与,树立不起脱贫致富的决心和信心。但脱贫是要持续的发展,从扶贫到脱贫、到致富,这是三个不同的阶段。

“众筹脱贫”模式就是充分发挥本地白酒产业发达、市场主体众多的优势,最大限度调动非公经济人士和社会名流的“朋友圈”来消费贫困群众生产的原生态绿色农特产品,用消费代替捐赠,做活“熟人”经济,用“1+N”或者“N+1”的结对模式实现城乡互动发展,帮助贫困户树立自尊、自信,养成勤劳致富的思想观念,变扶贫力量以往“授人以鱼”的扶贫方式为“授人以渔”的脱贫攻坚方式。

长岗镇太阳村驻村工作组因势利导,又建立了“众筹养鸡”“众筹养羊”“众筹养牛”等3个微信平台,筹集20万元基金,购买鸡苗、母羊、幼牛等免费发放给该村156户贫困户饲养,仅10个月的时间,已帮助49户191个贫困人口实现了脱贫目标。现在太阳村的贫困户,已经彻底摒弃了给钱、给粮的扶贫愿望,说只要挂帮单位和好心人士愿意免费提供畜苗给他们,又愿意帮助他们在“朋友圈”销售饲养的牲畜,他们就有信心通过辛勤劳动实现有“尊严”脱贫。

变“要我脱贫”为“我要脱贫”

扶贫是过程、脱贫是结果、致富是愿景。脱贫攻坚首先是要脱掉观念之贫,许多贫困村,守着绿水青山,住在“聚宝盆”上,但由于观念落后、产业落后,就是无法将绿水青山变为金山银山。

“众筹脱贫”模式就是抓住市委、市政府派遣结对帮扶单位、企业和驻村工作组的契机,结合贫困村绿色生态资源优势和贫困户产业发展意愿,以非公企业为主体、挂帮单位为补充,充分发挥企业家或者社会名流“熟人”经济圈的人脉资源优势,建立“众筹种植”“众筹养殖”等平台,发起众筹融资、众筹消费,帮助愿意筹资发展生产的贫困户筹集发展起步资金,减轻他们的脱贫成本,激发他们勤劳致富的热情,消除他们对接市场的后顾之忧,变贫困群众以往“要我脱贫”的被动观念为“我要脱贫”的主动观念。

后山乡田兴村项曾方、项曾群两户贫困户,以前饭都吃不起,成天上山抓画眉卖混日子。今年在市民宗局的挂帮下,该村建立“众筹养牛”微信群,众筹2.8万元资金补贴贫困户购买幼牛,并承诺帮助养殖户联系销售事宜,项氏兄弟抓住这个契机,通过“特惠贷”贷款,利用“四在农家”建设项目,改建了居住房屋,修建了养牛场,现在项曾方饲养了8头牛,项曾群饲养了10头牛,两家有望在年底实现脱贫目标。

长岗镇堰头村众筹扶贫发放现场

变“只求温饱”为“致富创业”

脱贫攻坚的关键是增强贫困群众的“造血”功能,脱贫后能致富,致富后能创业,走上可持续发展道路。脱贫攻坚的根本在人,让贫困群众能够自立,让贫困群众充满理想。只要路径选择得好,脱贫攻坚中贫困群众完全可以实现“弯道超车”。

“众筹脱贫”模式就是通过“众筹”渠道,在企业家或者社会名流的“朋友圈”中筹集扶贫资金,帮助有脱贫意愿的贫困群众勤劳致富,进而扩大再生产规模,将产业大户培育成龙头企业,通过“公司+农户”、“合作社+农户”等形式搭建起投资者与农户的利益链接机制,推动农产品精深加工,共同打造原生态绿色农特产品,建立“互联网+”线上线下销售平台,开辟网上发布种养殖信息和网上认购渠道,达到贫困地区、融资平台、社会大众互助互利、共同发展的效果,变贫困群众以往“只求温饱”的生活路径为“致富创业”的发展路径。

美酒河镇三个贫困村在市直挂帮部门的挂帮下,众筹20余万元资金,免费发放种苗、畜苗给贫困户种植、饲养,同时还建立镇、村、组三级电商平台,开发了“穷人帮”电商扶贫系统和APP终端,探索建立了“支部+电商+合作社+贫困户”“党建+电商+扶贫”的工作模式,目前已通过电商平台销售蔬菜、猪肉等农产品2万余斤,实现产值10万多元。特别是“穷人帮”APP的建立,拓宽了贫困户手中农特产品的销售渠道,搭建了贫困户与购买者之间的销售平台,实现了贫困户通过“互联网+”创业的目标。

“众筹脱贫”模式围绕三年脱贫目标,明确2016年筹资贫困户人均可支配收入达到国家公布的脱贫标准以上,实现劳动“脱贫”;2017年筹资农户人均可支配收入达到贵州省公布的小康标准以上,增强“造血”功能;2018年及以后筹资农户人均可支配收入超过贵州省公布的小康标准以上,实现“致富创业”。这种“三步”脱贫致富的目标设计,尊重事物发展的规律,从量变到质变,充分调动贫困群众的积极性,让贫困群众树立起“不耻落后、意气奋发、放胆开拓、争先创优”的自强骨气,增强了贫困群众自我发展的能力。

猜你喜欢
众筹贫困村贫困户
贫困村开通“网上大集”
由“贫困村”变成“百万村”
一个贫困村的“暴富”——宝丰村的农业也能让人“吃撑”
致富闯路人带领贫困户“熬”出幸福
『贫困户』过年
众筹
贫困户 脱贫靠产业
新闻众筹初探
重要的是给贫困户一份自立
定增相当于股权众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