富裕村脱贫记

2016-07-18 11:32文丨石芝谋张洪林
遵义 2016年21期
关键词:太白集体经济群众

文丨 石芝谋 张洪林

富裕村脱贫记

文丨 石芝谋 张洪林

穷则思变,如何消除贫困,破解山区发展难题?富裕村党支部按照太白镇全村一盘棋,统一规划,统一布局,把有机农业产业基地建设同农村产业结构调整和新农村建设有机结合起来,把各项支农资金捆绑使用,集中到集体经济这目标上来。

“如果有人用车一直把我拉到这个广场,我根本不会相信我们太白会有这么好的群众活动广场,更不会相信这么漂亮的广场就在我们富裕村,”走进新修的富裕广场,一应俱全的现代化体育锻炼设施让村民梁厚均不相信自己的眼睛。

与3个月前离家时相比,梁厚均的“不相信”在情理之中。属于“两栖型”农民的梁厚均农忙时在家做农活,忙完农活到遵义市打短工,看家挣钱两不误,这次回家看到了家乡翻天覆地的变化。

富裕村脱贫业态从零起步,实现从无到有到市级脱贫示范点的华丽转变。富裕村是遵义市委常委、常务副市长范元平挂帮的示范点。范元平经常深入该村与群众话家常,与村支两委干部一起谋发展,找致富出路,为富裕村发展指明方向。

找出路 铺富路 村干示范带头做

“富裕村,不富裕,罩子遮起门槛脚,百花儿女外出走,房屋破旧田荒芜,打个电话山坳跑,老弱病残家中坐。”富裕村属于省级一类贫困村,贫穷是这个村的“标签”。

穷则思变,如何消除贫困,破解山区发展难题?2014年,富裕村党支部按照太白镇项目带企业、企业带产业、产业带增收、项目资金带村集体经济的“四带”模式,与资源变资产、资产变资金、资金变股金、农民变股民的“四变”脱贫模式,打破地域格局,按照全村一盘棋,统一规划,统一布局,把有机农业产业基地建设同农村产业结构调整和新农村建设有机结合起来,把各项支农资金捆绑使用,集中到集体经济这目标上来。该村干部5人充分发挥支部的组织和协调能力率先带头发展,每人自筹资金15万元,富裕村集体经济20万元,共计资金95万元流转田湾、凉水、农光3个村民组土地500亩,按照“支部+基地+农户”的模式建设有机生态桃花园,示范带动富裕村“绿色食品”水果生产,带动500余户农民发展精品果园。

今年,该村又扩大种植品种,新添刺梨、核桃,改变经果园单一品种,集中连片种植共计3000余亩。并在经果园里茬播薏米、甜荞和有机蔬菜。按照一年栽种、两年生长、三年挂果的步骤发展经果园,采取长短结合、以长补短的方式丰富经果园,提升产业附加值,富裕村生态产业园区已初具雏形,脱贫产业有了示范样板。

富裕村群众活动广场

群贤至 聚民心 干群合力拔穷根

7月4日,这是改变富裕村命运的日子!绥阳县脱贫攻坚示范镇村建设推进会召开,作为市级创建示范点,太白镇富裕村领衔“上演”。

“产业必须要有特色、必须要有规模、必须要上档次”、“创建标准要按照全面小康示范镇村的标准来提档打造”。绥阳县委书记王晓旭到太白实地调研时长远定位。

“产业园区不仅要解决贫困户脱贫的问题,要把产业园区打造成景区景点,按照农、旅、产深度融合推进富裕村脱贫攻坚工作,进一步拓宽脱贫业态,高标准、高要求、高水平打造成带领贫困户全面奔小康的市级脱贫示范区”。县长余航海在调研富裕村时明确要求。

按照“农旅融合、产业脱贫”的发展思路,富裕村脱贫示范点创建指挥部随即成立,全脱贫示范创建工作全面启动。

要脱贫,思路先行!做给群众看、带着群众干是关键!

心系太白,牵挂富裕,群贤汇集。

县人大常委会副主任宋应国回来了,兼职常务副指挥长,一线总调度,一线细安排。县政协副主席、工商联主席骆书涛牵线30家企业来了。为了这方土地,潘开攀来了、刘漂也来了,他们都曾与这块土地结下深厚感情。

3天时间,富裕村创建方案敲定。

4天时间,以水利、交通、村庄整治等为重点的基础设施全县铺开。

抢晴天 斗雨天 千军万马战犹酣

烈日下,指挥部干部走村串寨讲政策。大雨中,道路施工全速推进。黑夜里,指挥部干部挑灯商讨致富良策……

“创建工作时间紧,任务重,工作强度大,指挥部干部都是‘5+2’、‘白+黑’和‘8+8’工作节奏,一人一个点,一个萝卜一个坑蹲点推进项目。”县委宣传部副部长陈仁建介绍。

做给群众看,带着群众干,指挥部帮扶干部、镇村干部身体力行,率先垂范,团结一心,不分昼夜,带着群众赶晴天,斗雨天,按照任务不变,按计划推进,与时间赛跑。“指挥部实行每天一调度,在创建中发现推进中存在的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精准调度到每一个工程,每天要上多少个人,来确保所有创建按照规定时间内完成。”宋应国说。

强基础 抓产业 引领群众奔富路

通村柏油大道强力推进,村容村貌整治焕发新颜。

经过50多天的苦干实干,6.5米宽的油路,三公里的产业路,2000多户的民居改造以及富裕村的文化活动等创建内容全部完成。“我们集体经济桃园新增200亩,新栽桃树8000余株;刺梨新增150亩,11000余株;荞麦种植500亩,割草、翻犁和播种已完成近400亩。同时在园区内桃园、刺梨、板栗三大长期产业板块发展薏仁米、林下养殖、种草养畜三个短期见效产业。”太白镇党委委员、该村总支书记、农民村干部汪登乾说。

万亩脱贫产业园区以破解水、电、路、讯、房、寨等“瓶颈”问题为重点,完善基础设施;村居靓丽工程,改善人居环境;建设村级农民文化综合活动中心,文化广场、农家书屋、提高群众精神文化生活水平,村级集体经济阵地建设,培育脱贫“造血”载体……

在现场采访,正遇上县扶贫办主任文顺指导该村如何抓见效快的产业,他这样告诉记者:“目前,创建点长远产业发展已经形成规模,但在短期脱贫的产业上还得依靠养殖,实行种草饲养羊、牛、鸡等来以短养长。”“到现在田湾、农光、灯塔等组已经新增规范化养殖户二十余户,形成一个黔北黑猪生态养殖小区,修建养殖厂房二十余间,本地土羊100多只,肉牛上栏70多头。”负责产业发展的刘漂接话。

“我们这个村的脱贫攻坚战略就从这里打响,万亩生态园区示范带动将带着无限生机与活力,润泽富裕村,利益联结每一户山乡百姓。”镇党委书记熊跃波说,“摆脱贫困盼小康,富裕村山区百姓几辈人的脱贫小康梦将以园区引领,通过示范带动,群众盼富裕的梦想近在咫尺。”

猜你喜欢
太白集体经济群众
多让群众咧嘴笑
村集体经济是如何“无中生有”的?——杨陵区农村集体经济的成长之道
紫瓯香茶醉太白——简谈“太白韵”紫砂壶的构造与文人风采
壮大集体经济的武夷山市实践
破解空壳村,党建如何引领——以汉滨区壮大集体经济为例
情牵群众美好生活新期待
恐龙科普秀——太白华阳龙
“群众来求助”等十六则
为群众美好生活执着追求
太白实施党建工作项目化管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