彩礼之祸 男大不当婚

2016-07-18 11:31李碧整理
遵义 2016年5期
关键词:彩礼男方女方

■丨 李碧(整理)

彩礼之祸 男大不当婚

■丨 李碧(整理)

从上世纪五十年代的几尺花布,到改革开放后的“三转一响”(自行车、手表、缝纫机和收音机),再到如今一些地区百元大钞“称斤论两”,时代变迁中,中国人的婚嫁彩礼不断趋高。彩礼多少,也从以往的量力而行变成随行就市的硬门槛。彩礼,这一古代的吉祥象征此时却演绎成婚姻的绊脚石。

彩礼,中国旧时婚礼程序之一,又称财礼、聘礼、聘财等。

中国自古以来婚姻的缔结,就有男方在婚姻约定初步达成时向女方赠送聘金、聘礼的习俗,这种聘金、聘礼俗称“彩礼”。在新中国成立之后的一段时间,彩礼和与彩礼相关的订婚和婚约都受到了批判,曾一度被废止,但在民间始终顽强存在。

彩礼在普通理解中,尤指婚恋中男方给女方的聘礼或礼金。有些地方习俗称为纳征,征是成功的意思,即送彩礼之后,婚约正式缔结,一般不得反悔。若有反悔时,若女方反悔,彩礼要退还男方的;若男方反悔,则彩礼一般不退。

按照南太湖渔家婚庆礼仪,浙江湖州渔家女张小琴和新朗胡营在“喜船”里向父母敬茶。(新华社/图)

当婚姻从彩礼开始说起

洞房花烛,人生幸事!男大当婚,女大当嫁,人类在生生不息的繁衍中,不断衍变着生存规律。成家立业,已根深蒂固地烙印在每一代人的生活中。今天依然兴盛。

当电视荧幕上一次次地上演各种剩女如何在被催婚中终于走入婚姻殿堂,“从此过上了幸福的时候”。婚姻,似乎已经成为横亘在年轻人面前的一道坎,无论如何,只要迈过这道坎,仿佛生活才会称之为生活,人生才得以完满。

然而,生活远比剧情狗血和残酷。

在甘肃省白银市,冬日里,当整个城市还在沉睡的时候,有一位母亲,在北风呼呼的大街捡垃圾。在每一个寒冷的夜晚,楼道、银行、店铺屋檐下成了她遮风避雨的地方。她叫徐桂花,今年62岁。按道理,这是一个颐养天年享受天伦的年纪,而事实却是,徐桂花正在为自己36岁的儿子婚事而奔波。在徐桂花的家,白银区强湾乡强湾村一带,对于一般家庭来说,娶媳妇成了最大的负担。一般来说,如果男方在城里有房、有工作、有车子,彩礼相对少一些。如果男方困难,娶个媳妇彩礼钱最少也得10万元,如果女方有文凭、有学历就要花更多的钱。

36岁的德胜曾为哥哥结婚筹备彩礼拿出了在青海打工的全部积蓄。为了让姐姐顺利完成技校学业,主动辍学,出外打工供姐姐读书。前些年德胜在一个工地上班时,一场意外,让德胜的左手留下了残疾,完全失去了活动能力。“现在娶个媳妇太费钱了,彩礼钱一年一个价,有的还要房子、车子。”提起这件事情,徐桂花很是无奈。“有生之年我一定要看到儿子结婚,无论怎样,也要让小儿子娶上媳妇。”“给儿子娶媳妇,这是必须要完成的任务。”徐桂花说。

甘肃省庆阳市宁县高仓村46岁的赵小刚,是个唢呐手,有一个24岁的儿子,“娃今年24岁了,还没有娶媳妇,都快愁死我了。”赵小刚说,在高仓村和他儿子年龄相仿的未婚小伙子接近十人,15万元左右的结婚彩礼在外打工,两个人一年挣5万多元,先借钱给娃结婚,我们再慢慢给人还钱。”

“孩子娶媳妇差不多花了二十多万吧,本来家里还算得上小康之家,结果孩子结完婚我们老两口一下子就变成贫困户了。”还在正月里,家住山东聊城市大王寨镇某村的周先生在自家门口说起了彩礼带给他家的苦恼,虽然正值年关,但是他们老两口却一点也高兴不起来,因为儿子结婚的“婚债”压得他们喘不过气来。让人头疼,为了儿子的婚事,他去年筹款14万元修建了3间新房,其中借的钱有10万元。“过完年,正月我就准备请媒人给我娃说门亲,不管彩礼多高,娃结婚要紧。”赵小刚掐指粗略算了一下,给儿子结婚的总花费接近20万元,彩礼15万元左右,“三金”(金项链、金耳环、金戒指)1万多元,酬谢媒人4000元左右,婚车2000元左右,婚礼宴席4万元左右。如果算上之前修房所借的10万元,那么总的花费就近30万元。“愁得很呀!娃和他妈

“俩孩子一见面感觉都还行,我们这边就交了一万块钱定金,到孩子结婚前又给女方家里十四万彩礼钱,加上后来办酒席和给孩子装修新房的钱,总共花了有二十多万。”周先生说。

“那十四万礼金,媒人说叫‘三斤三两’,就是要三斤三两重的百元大钞,说现在外边结婚都是这个价,女方家里的意思是,少一分钱闺女就嫁不到我们这边来。”

为了凑够钱给儿子娶媳妇,周先生开始四处举债。“咱本身都是庄稼人,虽然家里弄着两个蔬菜大棚,但是那点钱怎么可能够呢?为了孩子结婚这事儿,所有的亲戚朋友,该借的都借了个遍,后来又从银行借贷了一部分,最后实在不够就又借了一部分私款。”

“以前农村人结婚,给个一两万的礼钱就算是很多的了,现在咋就开始兴这么多了呢?”对于农村彩礼的水涨船高,周先生很不理解。

……

这样的事例,在我国,尤其是农村,屡见不鲜。农村日益上涨的彩礼支出,让父母的从生儿子那天起就已经背上了沉重的负担,而另一方面,在出嫁姑娘时,却又希望要到更高的彩礼,不少人认为,彩礼多了,更有面子。“别人嫁姑娘都要10万,如果你要5万就把姑娘嫁了,不但会遭到同村人的鄙视,还可能遭到非议。”就连农村一名本科毕业的大学生,在此问题上和父辈的看法没有什么两样。当这样的婚姻,以金钱交易的方式赤裸裸地开始,到底是人生的幸事还是父母的辛酸事?

彩礼的变迁

从上世纪五十年代的几尺花布,到改革开放后的“三转一响”(自行车、手表、缝纫机和收音机),再到如今一些地区百元大钞“称斤论两”,时代变迁中,中国人的婚嫁彩礼不断趋高。彩礼多少,也从以往的量力而行变成随行就市的硬门槛。

上世纪70年代:必须要有“三大件”。76岁的退休教师陈世茂结婚的时候正值文革期间,一则老百姓们都很穷,二则文革破四旧,无彩礼一说,但在一些农村还是讲究要些彩礼的。多半是当时新出的布料,如的确良、凡尼丁、卡机等。有的地方不准送,就要女方送回来。女方被迫送回后,男方只好表面上接受,后来又偷偷地送回给女方。

哪知道才过了几年,在20世纪70年代末,“结婚彩礼钱”便发生了质的变化。主要花费是有三大件之称的“自行车、缝纫机、手表”,好多男方家长为此干着急上火。“那个时候‘蜜蜂’牌缝纫机、‘飞鸽’、‘永久’牌自行车还有‘上海’牌手表可算是当时最高档次的东西了,而且这些东西还需要凭票用券购买,一般人家很难买到。我们家隔壁那个小伙子差点连婚就结不成了,就因为没有买到这三大件。”陈世茂介绍。

上世纪80年代:家具自己做,最多5000元。“我们那个时候的‘三大件’可就不是缝纫机自行车之类的啦,都已经开始用电器了。”1986年结婚的市民李梅回忆说,当时除了请客吃饭,最大的花销就是冰箱、电视、洗衣机三大件。那时冰箱、彩电大都是进口的,当时买的还是索尼的,洗衣机是海棠的。买彩电和冰箱的时候还用了一部分外汇券,三大件总共下来在3000元左右。因为当时有三大件的家庭,婚礼就会显得非常风光,这三大件一般都被摆在客厅,配上自己缝制的带荷叶边的外罩,档次那叫一个高。

李梅的爱人自己会做点木匠活,所以家具大部分都是自己做的,这样就省了一笔钱。虽然那时流行租车,但为了省钱,他们找朋友借了辆车。当时酒席一共办了十几桌,一桌也就几十块钱,再加上5斤糖,20多瓶酒和2串鞭炮,也就花了1000多元钱。如果加上三大件,总计5000多元。

上世纪90年代:“三金”加上2000元的彩礼。和同龄人相比,1995年结婚的张秋园的婚礼显得格外简单。因为爱人不是本地人,所以男方给女方每家亲戚必送的4斤肉就免了,上门那天,张秋园拎着两瓶酒,带着3000多元的“三金”(金项链、金耳环、金戒指)和2000元现金就这么去了。“那个时候2000元不算多,但也不是最少。”张秋园笑着说,上门下完聘礼,张秋园带着爱人去了趟省城,按照当地风俗给女方置办了几套衣服。当时的呢子外套,质量好一点的需要三四百块,而张秋园自己则是去了美尔雅公司,选购了几套西服,这一下来就花了几千块。

酒席就简单了,由于女方客人较少,张秋园干脆就在农村的家里办了七八桌酒席。“酒水钱其实省不了多少,因为村里人图热闹,又要讲排场,亲戚朋友经常要待好几天,而送的礼金一般很少。”不过让张秋园最为遗憾的是,结婚时没有和爱人拍套婚纱照。

而今:“天价彩礼”惹人忧。眼下,在全国农村,男女青年订婚时,天价彩礼已经非常普遍:甘肃平凉,彩礼钱从5到20万不等;河南淅川,部分农村订婚起步价30万;山东菏泽,彩礼钱普遍要几十万,个别的达上百万……许多地方还有“一动不动”、万紫千红一片绿”之说。动,指的是小汽车;不动,指的是楼房;万紫,指的是一万张五元的钞票;千红,指的是一千张百元钞票;一片绿,是要外加若干张五十元的钞票。这么一算,没个几十万是下不来的。

在河北,一些地区流行“新三金”——三斤百元人民币,约14万元;在河南项城,除了9万9礼金外,还有“离娘费”,男方还得凑一堆吃的用的:6只鸡、6条鱼、6条烟、6箱酒……在甘肃平凉,彩礼一路飙升到十七八万,而农民人均年收入还不到一万元。

小赵,今年26岁,经人介绍认识了现在的对象,虽然还没订婚,但家里已经盖好了新房,“已经准备了20万了,一点点攒的”。

订个婚就要花几十万,虽然男方不情愿,但也没办法。按王营村前书记王大叔的说法,不管男方愿不愿意,同不同意。彩礼钱,有得给,没有,想办法也得给。

22岁的小梁,结婚刚20多天,彩礼钱花了30多万,“车20多万,房子三十多万,彩礼钱二三十万,加起来100多万吧。”虽然小梁的父母一直在外做生意,有些积蓄,面对上百万的花费,家里还是有点捉襟见肘。

郓城县王营村村民老王,儿子今年30岁,之前也托人介绍过对象,后来几十万的彩礼给了女方,没成想没几天人家就带着钱跑了。如今家底空了,一屁股债还没还完,找儿媳妇只能再等等了。

从彩礼的水涨船高,让越来越多的适龄男性感觉“婚不起”,网上流行着一句话,“爷爷结婚用了半斗米,爸爸结婚用了半头猪,到我们这里得用父母半条命”。虽然这句话有点开玩笑的意思,但它的确反映出现代社会的真实情景。

“天价彩礼”何以大行其道

一是婚龄男女比例失调。由于上世纪80年代重男轻女思想影响,加之近几年农村婚龄女性争相前往大城市打工就业,女青年留在大城市、嫁到条件较好的地方较多,加剧了农村婚龄青年男女比例失调,男青年找媳妇只有掏高额彩礼的激烈竞争状态,有的甚至出现多个家庭争相出高价娶一个姑娘的现象。

二是自然经济条件制约。受自然条件和生存环境的制约,农民生活较为困难。在封建传统观念的影响下,农民一方面希望通过女儿出嫁索要高额彩礼改变贫困的生活现状,另一方面为给儿子娶媳妇积累资金或借此偿还娶儿媳妇欠下的债务。特别是一些自然条件落后、交通出行不便、经济状况较差的贫困村子,父母为了不让自己的儿子打光棍,宁可债台高筑,也要用高额彩礼为儿子娶个媳妇,助推了彩礼价持续攀升。

三是落后婚姻观念影响。随着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入,受市场经济的冲击,逐利思维也在激发着人们的物欲,尤其是随着物价逐年上涨,许多女方家长认为辛辛苦苦把女儿养大,付出了很多代价,应该得到男方的金钱补偿。部分家长认为,彩礼是女儿身价的标志,嫁女儿不收彩礼,事关个人颜面,致使出现“行情”攀比上涨现象,助长了“天价”彩礼之风。

四是职业媒婆收取中介费。在农村普遍存在一些依靠给人说媒赚钱的职业“红娘”,他们每撮合成一对后,都会按照一定比例抽取酬劳,婚介的中介费为5000元-30000元,由于彩礼数额普遍较大,这些红娘每撮合成一对都能获得不菲的酬劳,为了获取更多收入,他们在婚介行为中也会有意哄抬行情,起到了推波助澜的作用。

让婚姻回归本质

对于天价彩礼,有人说,高门嫁女,这是人之常情;有人说,娶亲纳征,这是传统习俗。但事实是:天价彩礼对家风、村风、民风的破坏远超想象。

在搜索端输入“天价彩礼”,前几页中所显示的内容就发人深省:准岳母开50万“天价彩礼”,吓坏宿迁准新郎;农村彩礼漫天要价,老农借高利贷为儿娶妻;女子悔婚拒退彩礼,男方高呼“娶不起”……

在农村有一种“有剩男无剩女”的说法。过了成婚的最佳年龄,就很容易成“光棍”了。为此,一些适龄男青年的父母,就必须急着帮儿子操办婚事,即便是债台高筑,也要给儿子娶个媳妇。

彩礼,这一古代的吉祥象征此时却演绎成婚姻的绊脚石。多少对甜蜜的情侣因为彩礼导致婚事告吹,多少个家庭因为彩礼反目成仇,多少个婚礼因为彩礼围绕着团团阴霾。

彩礼是中国旧时婚礼程序的组成部分,是婚姻正式缔结的象征,有契约的作用。但在如今的商品社会,彩礼的契约意义被淡化,取而代之的是面子功能的强化。一些地方按学历索彩礼,本质上是以彩礼来衡量女方身价,更显示出某些家庭将“嫁女”视为致富捷径的功利。这样的婚姻只能让人嗅出浓烈的买卖味道。在消费社会,人们逐渐失去了情感表达的能力,因为所有手段都是物化的、商品化的。女方家庭之所以“按学历索彩礼”,是因为彩礼既关乎到女儿的身价,也和家庭脸面挂钩。父母为女儿上学投资了那么多费用,试图通过索要彩礼的方式得到回报。彩礼不仅具有具体的使用价值,还具有抽象的符号价值,彩礼越多,女儿身价越高,女方家庭也越有面子。

表面上,某些父母从“嫁女”中获得了物质报偿,但却在实际上用近乎“卖女”的方式,造成了对女儿人格的贬损和对亲情关系的侮辱。试想,女儿的价值是可以用金钱来衡量的吗?而多年的父母儿女情义又岂是区区彩礼可以买断的?

当汹涌的物质文明消解了严肃的情感主题,人们似乎只能依靠物化的手段去衡量婚姻、表达爱情。在某些人看来,彩礼是女方的身价和面子,也是男方的诚意与实力。两情相悦的情感基础或执子之手的无悔承诺,都不如一份沉甸甸的彩礼更能证明这场婚姻的价值;比起无法量化的感情,物质和金钱更能给婚姻带来安全感。当人们习惯于用财富来衡量一段生活的好坏,彩礼就逐渐变味了。彩礼不仅展示男方家庭的经济实力和社会地位,也是一场“没有硝烟的战争”,通常隐伏着两个家庭激烈的利益拉锯战。

婚姻,本来是爱情的升华,应该是“郎情妾意”般的温情与浪漫,为了爱而结合在一起,并为了爱而共同努力。如今这般美好的幸福却被金钱所主宰,将彩礼多少与女儿将来婚姻的好坏相比较的想法,让准新郎们从一开始就在心里背上个包袱,以后女儿嫁过去,保不准小两口不因此事发生争吵。而且,高额的彩礼加重了男方的负担,女儿嫁过去不也得一起跟着还债、辛苦,那么一开始让女儿过好日子的初衷又如何实现呢?

其实,父母都希望孩子未来生活幸福,所以双方家长不妨坐下来坦诚相对,量力而行,打破陈旧的习俗,男方既不要坚持死撑,女方也不要一味求面子,减少因彩礼带来的压力,这样准新人才会全身心地投入到婚姻的美满生活中去,双方父母也会因孩子的快乐而舒心,真正两家变一家。

正如有评论所说:如今农村婚事已经成为村民的沉重负担,这种负担来自两方面,一方面是昂贵的彩礼,一方面是凸显的“妻荒”。随着城镇化进程的加快,农村人口逐渐向城镇集中,而女孩子成为农村流失最多的群体,也是最不愿再返回农村的群体。日渐稀缺的女孩资源,导致农村性别失调,进而助推农村彩礼“水涨船高”。

要想根除农村“天价彩礼”的陋习,移风易俗首当其冲,农民要着眼长远,量力而行,营造良好的嫁娶氛围。已经逐渐融入大时代发展潮流的新一代农村青年,要带头向天价彩礼说“不”,还婚姻和家庭应有的圣洁和宁静。农村人口的生活幸福程度不仅关系广大农村本身的繁荣与繁衍,更关系国家的长治久安。政府要将更多的优惠政策向农村倾斜,发挥广大农村的资源优势,科学利用旅游、种养殖等优势资源,让农村的收入和生活品质真正提升,要加强对农村教育投入,大力开展科学技能和知识培训,让“文化”改变落后农村的面貌同样是治本之策。

猜你喜欢
彩礼男方女方
该不该倡导“万元彩礼”?
男方拒不配合,婴儿出生证明能办理吗?
我,结婚不要彩礼
彩礼逐年涨,男娃不敢养——农村“天价彩礼”已成脱贫障碍
自制
妻子出轨怀孕,丈夫可以提出离婚吗
天价彩礼
节约
女方有第三者,离婚时男方能否要求女方过错赔偿?
孩子尚幼,不能离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