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风情

2016-07-18 12:04文丨梁中流
遵义 2016年11期
关键词:石库门外滩弄堂

文丨梁中流

上海风情

文丨梁中流

对于作为过客的人们来说,上海的旧时光和新时代都有点像一个梦,一个冗长而五彩斑斓的梦……

有一种城市,它同时容纳了两种格调,一种低调奢华,一种开明大气,而上海就是同时兼具这两种风格,却又能将这些幻化成多种风情的城市。逗留在上海的日子,让人总是留恋于过去的岁月印迹,又贪恋于眼前的繁华时尚,穿梭时空中感受一段段属于新旧上海的风情。

“……黄金葛爬满了雕花的门窗/夕阳斜斜映在斑驳的砖墙/说着一口吴侬软语的姑娘缓缓走过外滩/消失的旧时光/在回忆的路上时间变好慢/老街坊/小弄堂/是属于那年代白墙黑瓦的淡淡的忧伤/回头看的片段有一些风霜/老唱盘/旧皮箱/装满了明信片的铁盒里藏着一片玫瑰花瓣……”

一曲《上海一九四三》瞬间将人们带入老上海的旧时光。那些遗留下的建筑、物件,还在诉说他们的故事,让没有经历过那个年代的人们,在游走中触摸到那份只属于老上海的各色气息、纸醉金迷和历史沉淀……

挑一个阳光迷蒙的中午,到外滩附近去看看。这一片的建筑大多具有100到120年的历史,鳞次栉比地矗立着海关大楼、和平饭店南楼北楼、原汇丰银行大楼等52幢哥特式、巴洛克式、罗马式、古典主义式、文艺复兴式、中西合璧式等各种风格的大厦。这些大厦虽然出自不同建筑师之手,风格迥异,但是建筑格调统一,建筑轮廓协调,在黄浦江西岸划出了一道优美的天际线,享有“万国建筑博览会”的盛名。

它们的存在不仅见证了上海沦于异族之手的那段岁月,也见证了“华人与狗不得入内”的耻辱年代。可是,百年沧桑之后,它们仍然矗立在黄浦江畔,却被赋予了不同的意义,成为了上海的荣光。

如果说万国建筑群是一颗耀眼的明珠,那么最有“上海味”的石库门住宅群则更像是老上海人市井生活的缩影。石库门是一种融汇了西方文化和汉族传统民居特点的新型建筑,是最具上海特色的居民住宅,上海的旧弄堂一般都是石库门建筑。

红砖黑瓦,方窗石门框。这种具有中西合璧风格的住宅,外观厚实坚固,内里简约实用,因了围墙高耸,各家自成一局,颇有闹中取静的韵味。把一群群石库门串连起来的就是弄堂,它是沟通家家户户的脉络,是维系人间烟火的纽带,是牵起人情世故的情结。

如今,上海还留有数十万幢石库门房子,这些石库门房子衍生了上海的文化,见证了历史的变迁,留存了上海的记忆,而上海人的智慧则在于将它保留,并衍生出更多现代时尚的意义。如重新修缮后的一大会址和繁华现代的新天地街区,虽保留了石库门房子的本来面目,但这里面已经不再生活着跳皮筋的女孩和刷马桶的大爷,而是变成一间间精致的西式餐馆和画廊艺术空间,使得如今穿梭在其中的人们有恍如隔世的感觉,亦现代亦复古。

100年前,这里的街上到处充斥着电车“铛铛”的声音,黄包车上坐着衣着妖娆、头戴花朵的女子。这里,也曾有着黑社会头号人物杜月笙,及他与戏曲皇后孟小冬的爱情;有着才情与美貌兼具的陆小曼,展示着她的风情、诱惑与颓废;有着周璇纯朴而甜美的歌声,“五月的风,吹在花上,朵朵的花儿吐露芬芳”……

还有心里那隐隐的痛——张爱玲。她正是在这里,于千万人之中,于千万年之间,在时光无涯的荒野里,没有早一步,也没有晚一步,遇见许她现世安稳却又负心背义的男子。

走到从前张爱玲在静安寺边上的公寓里。50年以前的电梯,听说从来没有换过,是老的奥斯丁。电梯还是走得很稳,只是如果你是在楼上的话,你看不到现在电梯正在几层楼,因为电梯的显示还是从前的样子,像半个钟面,每一层楼,在钟面上都有一个小红点表示着。一根红色的铁针在电梯上下着的时候,随着它的上升,慢慢地指到二楼,三楼。

不知什么时候开始,它不再动了,红色的指针指到顶楼以上,它坏了。于是,等电梯的人把头凑到门边,靠听声音的大小来辨别它的方向。在那里,听钢缆吱吱叫着,总是要想到从前那红针转动时候从容的样子,还有电梯在你要上去的那一层停下来时,那红针处发出的一声轻轻的“叮”。

就在此时此刻,人们应该都会不由自主的想到“物是人非”这词吧!张爱玲,一位风华绝代的文坛奇才,最终只得凄凉的晚景至老死他乡。

上海,100年前就已经是中国的经济中心,现在亦如是。这个在中国巨大版图上最耀眼的城市之一,你可以通过各种渠道来了解它。比如:选择翻看各种时尚杂志上那些Only in shanghai的商品,或者你可以在家里握着遥控器,紧盯着SMG旗下的各个落地卫星频道,也可以被各种电影、电视里不断出现的外滩金黄色的灿烂光河,以及陆家嘴让人窒息的摩天楼群强行剥夺视线等。

在那些衣着光鲜的时尚分子眼中,恒隆一定是上海的中心。当她们穿着10cm的细高跟鞋咔嗒咔嗒地踩过恒隆光洁如新的大理石地面时,她们一定是觉得自己踩在整座上海之上。无论她们刚刚刷卡买下的那件小山羊皮外套,是否相当于她们整整一个月的薪水。

而在更加有钱的中产甚至是高产的富人们眼中,上海的中心一定是在外滩和外滩对面的陆家嘴。沿江无数的天价楼盘沐浴在上海昏黄色的雨水中,贵妇人抱着蚕丝抱枕,靠在床边看窗外的江面。

外国人眼中的上海中心也许在新天地。旁边可以与汤臣一品媲美的翠湖天地御苑里出没着差不多一半的鬼佬,他们操着各种口音的英文,把咖啡像茶一样一杯一杯地倒进肚子里。

无数前来上海旅游的外地人眼中,上海的中心是那条被电视节目报道了无数遍的熙熙攘攘的南京路。还有那淮海路上,一家挨着一家的奢侈品店,光看价格就够奢侈,一个小小的钱包就卖到几千上万。

永安商场的电梯里,遇见一个50多岁,打扮精致的妇人,盘起的发髻,金丝绒旗袍、高跟鞋,黄金链子上镶嵌着温润的绿色翡翠,LV的手包。这让人想起了百年老上海的那些贵妇人们。

也许还有更多更多的本地人,会在别人问起的时候,说出和平饭店或者沙逊大厦这样的答案来。而唯独人民大道上,市政府铸造的标注上海市中心零起点的那个手掌大小、窨井盖一样的铜牌,却早已消失在人们的视线和记忆里。

简简单单的上海两字承载了太多的东西,每一天都有无数人涌入这个飞速发展的城市——带着他们的梦想;每一天,也有无数人离开这个生硬冷漠的城市——留下他们的眼泪。

想像着那一栋栋现代时尚的写字楼里,职业人士们的工作节奏该是有多么地忙碌,还有那些每天都排成长队的面试人群。而浦东陆家嘴金融城里每天拿着咖啡走进摩天大楼里的正装精英们,他们在证券市场挥舞着手势,或者在电话、电脑上用语言或者文字,分秒间决定着数千亿的资金流向。

而对于作为过客的人们来说,这一切有点像一个梦,一个冗长而五彩斑斓的梦。那些老旧的弄堂,正午的日光从各个角度切割着世界的明暗,斑驳而潮湿的弄堂墙壁,打着铃喧嚣而过的三轮车,黄昏的时候有鸽子从老旧的屋顶上腾空而起……这一切所散发出来的甜腻的生活香味正像在梦境里。

猜你喜欢
石库门外滩弄堂
去外滩兜兜风
“弄堂”一词的由来
传承红色基因 从石库门开启
新荣记上海BFC外滩店
上海外滩金融中心空中健身会馆
弄堂里
抢救并保护上海的文脉石库门
触摸石库门,找到真正的上海
摆渡的人
弄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