传 奇

2016-07-18 12:04
遵义 2016年8期
关键词:土城渡赤水赤水河

文丨记者 邹 杰 陈 涛

传 奇

文丨记者 邹 杰 陈 涛

多少年后,记忆和画面模糊开来,仍记得在那高耸的纪念碑下,一抹鲜红的党旗、紧握的拳头、依然滚烫的誓言。

历史留给赤水河最难忘的记忆是红色。

遵义会议后,红军在毛泽东出神入化的军事指挥下,进退自如、奇兵屡出,四渡赤水、激战娄山关、再占遵义城,蕴含着为后人津津乐道的玄机和奥妙。

可以说,红军纵横万里,最关键的会议、最神奇的战例、最重大的胜利,都围绕着赤水河展开,延伸出一段又一段传奇。

奇 兵

习水土城,赤水河依然静静流淌。

走进四渡赤水纪念馆,序厅正中央毛泽东、朱德、周恩来、张闻天、王稼祥五位领导人的雕塑映入眼帘。圆雕后面,一组红焰型浮雕画面气势恢宏,生动展现了中央红军四渡赤水时波澜壮阔的场景,浮雕上的红影寓意为鲜血染成的赤水河。

遵义会议后,在毛泽东等领导人的直接指挥下,中央红军于1935年1月至3月,避敌之长,击敌之短,纵横驰骋于川滇黔边境地区,以不足四万之师,在赤水河上来回四渡,摆脱了国民党40万军队的围追堵截,取得了战略转移中具有决定意义的伟大胜利,创造了“长征史上最光彩神奇的篇章”。

1960年,来华访问的英国陆军元帅、二战名将蒙哥马利赞誉毛泽东指挥的辽沈、淮海、平津三大战役,可以与世界上任何伟大的战役媲美,毛泽东却说:“四渡赤水才是我的得意之笔。”毛泽东与中国元帅陈毅也讲过,四渡赤水是他一生中的“得意之笔”。

毛泽东作为伟大的军事家、战略家,从1927年9月领导秋收起义到1976年9月逝世,在其数十年的军事生涯中,他指挥过大小战役数百次,但为什么唯独称四渡赤水是“得意之笔”呢?正是遵义会议后、四渡赤水期间,毛泽东军事领导地位的确立,中央红军才得以在他的领导和指挥下,取得长征的胜利,可见四渡赤水在他军事生涯中的重要地位和作用。

站在四渡赤水纪念馆的观景走廊上,可以望见不远处火星山上的“土城渡口”纪念碑,当年红军就是从这里和元厚等渡口渡过赤水河,拉开了四渡赤水的序幕。纪念馆背后是2.5公里长的土城瓦房老街,当地人认为这暗合了红军二万五千里长征。

如今,四渡赤水虽然过去了81年,但其作为毛泽东军事生涯中的“得意之笔”,让赤水河以及沿岸的一切仍散发出熠熠光辉。

在赤水河畔大同古镇还有这样一段故事。1929年12月,大同古镇成为党在贵州建立第一个地方党组织的地方。贵州党组织最初的名称叫赤合特支,隶属四川省泸县中心县委。平民夜校就是党在贵州活动的初始,而贵州最早在省内发展党员也由此开始。

中共赤合特支作为中国共产党在贵州省最早的地方组织,其意义和影响是深远的。它培养了贾若瑜、段雪笙、秦川等有志青年走上革命道路;激发了广大贫苦民众的反抗意识,给赤水人民带来了救亡图存和解放的曙光;使赤水人民认识了中国共产党和红军,懂得了“只有跟着共产党,才能翻身得解放,才能过上幸福生活”的道理……

那时,赤合特支选择赤水大同作为支部活动所在地,主要是看中了大同的地理位置,这里处于两省三县的“三不管”地段,繁华而不喧嚣,交通方便而又相对封闭,有利于党组织隐蔽活动。

赤水河,英雄的大河。纵观历史,赤水河畔出现了许多有名的、无名的英雄,他们成就了党的事业,也为老百姓做出了贡献,源远而流长。

追 寻

仁怀市鲁班红军烈士陵园,柏木森森,绿草茵茵。90多岁的刘福昌老人提着扫帚,把1500多平方米的陵园彻底清扫干净,然后修整树木,培土浇水。在这里,刘福昌已陪伴长眠于此的146位红军烈士几十个春秋。

无论经过多少个日日夜夜的逝去,刘福昌依旧清晰地记得81年前的激战。此战即是红军三渡赤水的前奏,红军损失惨重。土生土长的刘福昌亲眼目睹了战斗,这对当时还是少年的他来说,无疑是个极大的震撼。惨烈的场面永远让他刻骨铭心,那一天一夜没有间断过的枪炮声,从此在他耳中回响了几十年。

为了一句“我愿意”的承诺,刘福昌陪伴着长眠地下的英灵,执着地守候于此。已是耄耋之年的他,把自己的墓地选在了陵园对面的小山上。他说:“即使在自己百年之后,仍要陪伴那些牺牲了的红军战士。”

四渡赤水的硝烟早已散去,但历史的记忆并未随着岁月的流逝渐渐淡去,众多的人们来到这里追寻昔日的足迹,以此纪念红军长征胜利的历史意义。而今,四渡赤水战斗遗址已成为全国红色精品旅游线路之一,成为国防大学现地教学基地,吸引着来自全国各地的朝圣者和军事爱好者。

习水县土城镇是中国历史文化名镇,也是当年红军四渡赤水的第一个渡口。现在,镇上仍保存着红军司令部旧址、一渡赤水河土城渡口遗址、青杠坡战斗遗址等红色遗迹,四渡赤水纪念馆、赤水河航运文化馆、九龙囤军事屯堡、宋代酒窖等与这些红色遗迹在土城交相辉映。

当前,习水县积极整合旅游资源组建习水土城红色文化旅游创新区,并深入挖掘红色文化、盐运文化、民俗文化等多元文化内涵,全力把土城建设成为旅居度假式旅游目的地。

风来隔壁三家醉,雨过开瓶十里香。红军长征四渡赤水在仁怀市茅台镇的第三渡,见证了世界军事经典战例,红军用茅台酒解乏疗伤,再出奇兵;“茅台策划”,毛泽东抛出锦囊妙计,鼎定乾坤!

从此,茅台与红色结下不解之缘。背靠历史名城遵义的仁怀也成为黔北经济圈和重庆经济圈的连接点,列入全国12个重点红色旅游区、30条红色旅游精品线路和100个红色旅游经典景区。

红军四渡赤水辗转于崇山峻岭间,曾几度进驻赤水市丙安,它依山傍水,沟壑纵深,地势险要,扼水道之要寨,历来为兵家必争之地。红军战士就住在居民家中或街上,还在古镇内设立军事指挥所等。

至今,红一军团军团部和红二师师部旧址以及赤水河丙安红军渡口等历史遗迹仍保存完好。以其深厚的历史文化底蕴和优美而独特的自然景观著称于世,是经国家建设部批准规划的赤水国家级七大风景名胜区之一。

四渡赤水渡口及其战斗遗址,红军和中央机关驻地旧址,毛泽东、周恩来、朱德、刘少奇旧居……众多红色旅游景点沿着赤水河星罗棋布。一个个鲜活的历史遗存记录着红军长征中的峥嵘岁月,承载着厚重的历史,闪耀着崇高的精神,成为世人永远珍藏的红色记忆。

传 承

红军长征,是人类历史上罕见的远征,其特征是路线长、人员多、环境差、伤亡大、结局好。

整整两年时间,长征跨越中国15个省,转战地域面积总和比许多欧洲国家国土面积还大。其间,几乎横渡了长江流域的所有大河,翻越了20多座大型山脉,其中5座位于世界屋脊之上且终年积雪。

美国作家索尔兹伯里曾这样动情地写道:“本世纪,没有什么比长征更令人神往和更能深远地影响世界的事了”,“它过去是激动人心的,它现在仍能引起世界各国人民的钦佩与激情。我想,它会成为人类坚定不移的丰碑,永远流传于世。”

省委书记、省人大常委会主任陈敏尔说道,长征说一件事就是遵义会议,说两件事就是四渡赤水。遵义要把四渡赤水做出来,把前后几个会议串起来,让红色旅游在全省走前列。

多年来,毛泽东指挥的四渡赤水作战公认是中央红军长征中的著名战役,在红军长征史上具有重要的地位和作用,是中国革命战争史上以少胜多、变被动为主动的经典战例,是它改变了长征的战局。

《长征——前所未闻的故事》中描述:长征是独一无二的,长征是无与伦比的。而四渡赤水又是“长征史上最光彩神奇的篇章”。

在贵州,遵义最具备旅游“井喷式”条件,遵义本身就是“大题”,怎样“大题大做”“大题做好”,怎样从“四渡赤水”延伸把前后几个会议串起来?这是遵义正在思考的一大问题。

对于遵义开发红色旅游,“长征之路”申遗一度成为热门话题。作为红军长征中重要的转折性、节点性城市,如果“长征之路”申遗,遵义因为红军长征而名扬天下的一座城市,必然成为其中的重要组成部分。而四渡赤水是毛泽东的“得意之笔”,是红军长征中最精彩绝伦的军事行动,必将受到极大关注。

“长征之路”申遗,其实还是深度开发红色旅游,是红色旅游创新发展的里程碑事件。申遗只是一个项目,总体思路是按照世界遗产的标准,及时保护既有的文化遗存,建设红色旅游景区、纪念馆、故居等,把它们打造成未来的世界文化遗产。红色旅游是高端的主题旅游,而申遗成功必将放大拉动效应,产业增量非常宽广。

未来,“长征之路”申遗如能成功,其城市品牌影响力肯定是世界性的、全人类的,而作为身上镌刻着“红色基因”这个达芬奇密码的遵义人,让“长征精神”代代相传的同时,更会因这片跃动的红再次闪耀世界。

遵义,这个以红色文化、长征精神为精神内涵的城市,直到现在,那些对红军的感激、惦念和崇敬,仍激励着一代又一代遵义人。长征,留给遵义的精神财富取之不尽、彪炳千秋。

当年,红军从火星山上的“土城渡口”,以及元厚等渡口渡过赤水河,拉开了四渡赤水序幕。

猜你喜欢
土城渡赤水赤水河
文化资源助力乡村振兴
唐光平摄影作品欣赏
——美丽赤水河
土城镇红色文化旅游创新区多元发展模式研究
土城虫茶与茶帮
潘闻丞的土城随笔
赤水河保护进入新阶段
四渡赤水战役中的通信保障
对四渡赤水前后红军军事转折问题的再研究
夺取长征战略主动权的得意之笔——谈四渡赤水的指挥艺术
军事指挥上的一个杰作——四渡赤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