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论平山县红色乡土教育资源的开发和利用

2016-07-18 09:40张丽
现代农村科技 2016年4期
关键词:平山资源开发



试论平山县红色乡土教育资源的开发和利用

摘要:红色乡土教育资源作为一种承载了中国波澜壮阔的革命史、艰苦卓绝的奋斗史、可歌可泣的英雄史的重要资源,是对学生进行爱家乡、爱祖国精神教育的最佳教材。平山县拥有大量的红色乡土教育资源,但在开发利用上存在一些问题,可以通过挖掘、追寻、整合、聚焦等途径,促进平山县红色乡土教育资源的开发和利用。

关键词:平山;红色乡土教育;资源开发

目前应试教育最明显的弊病就是与学生的个人生活与经验相分离,若要培养学生在学习知识上的兴趣,必须消除他们实际生活与课程之间的差距。乡土教育可以说是将某些乡土的现象视为教学资源,并进行教学活动,使学生的学习与生活经验相结合的一种学校教育,其目的就是让学生了解、认识其所居住地方的人、事、物,包括生活环境、历史人物、自然景观、传统艺术与文化等,让学生能认同与热爱自己的家乡,以激发他们改善环境及生活的意愿及能力。通过各种活动开发家乡乡土教育资源,将家乡独特的乡土教育资源与教育教学有机结合,有利于深化教育改革,全面推进素质教育。徐特立先生认为,“最原始的、最基本的、最唯物的教材,就是乡土教材”。乡土教育资源生动、具体、真实,容易被学生感知,引起情感的共鸣,是对学生进行爱家乡、爱祖国精神教育的最佳教材。

红色乡土教育资源是指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学校所在社区境内各族人民在中国革命与建设时期所培育成的民族精神财富及其载体,它包含了境内的革命历史遗址、文物、纪念地、名人故居、烈士陵园、展览馆、纪念场馆及革命标语、诗歌、文献、影像、歌曲、作品等物质形态的文化资源。红色乡土教育资源作为一种承载了中国波澜壮阔的革命史、艰苦卓绝的奋斗史、可歌可泣的英雄史的重要资源,蕴涵了崇高理想和坚定信念,展现了革命先辈的高尚品德,继承了中华民族的优良传统和民族精神,反映了中国人民捍卫民族独立、国家尊严的责任感和使命感,构成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重要内容,是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教育的鲜活教材。然而当前,由于教育体制和社会大环境的影响,学校和学生几乎把全部的时间和精力放在知识学习上,而忽视了人的全面发展。为了增强教育课程的地方适应性和学生适应性,使乡土教育课程资源的开发与利用落实到教学层面上,在中小学乡土教育资源的开发与利用时,教师必须遵循乡土教育资源开发与利用的原则,把握确定乡土教育课程内容的流程与方法,并对实施乡土教育课程的教学策略、教学方法等有深刻的认识。开发乡土教育资源,把乡土教育资源有效地渗透到课堂和实践教学中,能够促进学生认识家乡、热爱家乡、服务家乡的意识增强,能够更好地提高教学质量。本文以平山县的红色乡土教育资源为对象,研究和探索红色乡土教育资源的开发和利用途径,更好地为教学服务。

1 平山县红色乡土教育资源现状

平山县位于河北省西部太行山东麓,与山西省盂县、五台交界。东部多为丘陵地区,西部为绵绵大山,群山巍峨,沟壑纵横,地势险要,自古以来就是兵家必争之地。在抗日战争时期,平山人民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创建了晋察冀边区最活跃、最坚强的根据地,赢得了“抗日模范县”的光荣称号,晋察冀边区党、政、军领导机关曾两度较长时间驻扎在这里,老一辈革命家聂荣臻、贺龙、彭真、王震、黄敬、罗荣桓、李葆华、关向应、徐海东、黄克诚、萧克、杨成武、刘道生、李徳仲及伟大的国际共产主义战士白求恩都曾在这里战斗、生活过。当时的平山县物产丰富,群众革命热情高涨,被誉为“红色乌克兰”。解放战争时期中共中央移驻西柏坡等地,指挥了震惊中外的三大战役,召开了七届二中全会,提出了“两个务必”,使西柏坡成为革命圣地。

平山县因此拥有大量的红色乡土教育资源,1947年至1949年中共中央直属机关进驻平山100多个村庄,形成了一大批革命遗址,包括西柏坡中共中央旧址群、李家庄村中央统战部旧址、夹峪村中央办公厅旧址、南庄村中组部旧址、北庄村中宣部旧址、东柏坡村中央妇女工作委员会旧址、封城中央青委驻地旧址以及下东峪村中央直属机关育英学校旧址等。除了中共中央革命遗址外,还有晋察冀边区及抗日遗址遗迹,主要有拦道石和水峪村晋察冀边区党委驻地、宅北村晋察冀军区司令部驻地、陈家院村政治部驻地、韩丁村北方分局驻地、边区党委、百团大战战场旧地以及数不胜数的平山人民抗日纪念地和日伪大屠杀惨案遗址等。当时平山这个不足20万人的县,就有5万多人参军参战,1万余人为国捐躯或因战致残,仅在册平山籍烈士就达5 166人。全县拥有规模型烈士纪念建筑物41处,烈士墓5 000多座。另外各地还流传着不少的革命传说、革命故事、红色歌谣等。

2 当前平山县红色乡土资源利用存在的问题

目前平山县红色乡土教育资源存在过度开发与缺乏合理利用等问题。有的地方大兴土木,热衷修建各种人造景观,破坏了革命遗址的整体风貌;有的地方纪念馆规模宏大,配有大型的声光电演示,但对红色资源的内涵挖掘不够;而大多数拥有红色资源的贫困地区位置偏僻,交通不便,经费短缺,基础设施和综合配套服务设施十分落后。再者存在着开发管理体制不顺、不能充分用于乡土教育的障碍。一些红色资源所在景区分别由宣传、民政、文物、旅游等部门多头管理,条块分割,难以有效整合成为红色乡土教育资源。

3 平山县红色乡土教育资源的开发和利用途径

红色乡土教育资源具有本乡本土的地域特色,与本地的自然景观、文物古迹、地名沿革、历史变迁、社会发展及民间艺术、民俗风情、名人轶事、语言文化等交织在一起,能够以一种“无声”的文化形式影响和熏陶学生。开发和利用红色乡土教育资源,是将家乡洋溢着乡土文化气息的红色资源通过施以体力和智力的劳动,最终转化为“教育资源”,实现“育人”的目的。具体的开发和利用的途径有以下几个方面:

3.1深入了解,掌握红色乡土资源的具体情况。教育工作者要了解、挖掘这些资源,积极与其他有关部门联系交流,掌握有效的教育资源。相关部门可以利用绘图的形式进行统计分析,形成红色资源分布图,其中涵盖社区的各种资源,并标明具体位置,使教师能清楚掌握这些红色资源,同时也要让更多的人能进一步明白红色乡土教育资源的来源,以便可以为学校开发乡土教育资源提供信息。

3.2走出课堂,开展活动,开发红色乡土教育资源。利用综合实践活动课、研究性学习课以及学科大课堂活动等多种形式,组织师生到社区开展活动,积极开发红色乡土教育素材。由教师带领学生实地调查,了解革命遗址的历史;以家乡英烈为榜样,探讨人生价值;建立基地,实践体验,与相关部门联手,为学生建立体验基地。教育学生不忘历史,珍惜今天的幸福生活。

3.3回归课堂,整合利用红色乡土资源。课堂是实施价值观教育和素质教育的主阵地,各科在制订教学计划时都要与地方红色乡土教育资源紧密结合,在教学过程中做到有机渗透,把涉及红色乡土教育资源渗透到各科教学之中,突出素质教育的个性化和综合性。

3.4开设讲座和报告会,聚焦乡土传播红色精神。学校定期开展红色乡土教育专题讲座和报告会,介绍不同社区的革命历史和红色精神等知识。学校可邀请本地的老革命、老学者到学校进行红色宣讲,以此激发广大学生的学习热情和爱国、爱家乡之情。最终把红色乡土资源汇集成校本教材内容,薪火相传。

参考文献

[1]项福库,王希辉.渝东南民族地区红色乡土史教育资源的调查、开发与利用研究 [J].三峡论坛(三峡文学.理论版),2012(02):70~75.

050400河北省平山县教育局张丽

猜你喜欢
平山资源开发
平山病合并Chiari畸形1例报道
《平山雪色》
你来过平山吗
川北大木偶旅游文化资源开发分析
数字媒体技术介入地方性博物馆资源开发讨论
徐州饮食文化旅游资源开发研究
河南新县红色旅游资源开发存在的问题和对策
佛心艺境——平山郁夫的艺术
历史坐标上跳跃的红色音符——感悟电视文献片《平山记忆》
河北·平山·西柏坡中共中央旧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