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理护理干预在学龄前儿童静脉输液中的应用效果探析

2016-07-18 18:31时晓贞
科教导刊·电子版 2016年18期
关键词:静脉输液学龄前儿童心理护理

时晓贞

摘 要 目的:探析心理护理干预在学龄前儿童静脉输液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择2014年10月至2015年10月我院门诊儿童输液室接收的学龄前儿童240例为研究对象,随意将240例患儿分析两组,对照组120例实行常规护理干预,实验组120例在对照组的基础上实行心理护理干预。对比两组的一次静脉穿刺成功率和依从性。结果:实验组一次穿刺成功率(87.5%)明显优于对照组(48.3%),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实验组依从性良好的患儿(101例)明显优于对照组(65例),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学龄前儿童静脉输液治疗过程中实行心理护理干预,有助于改善患儿的心理状态,患者更加配合静脉输液治疗,一次静脉穿刺成功率和依从性均得到了明显提高,值得进行推广。

关键词 心理护理 学龄前儿童 静脉输液

中图分类号:R473.72 文献标识码:A

静脉输液是一种常用的治疗方法,学龄前儿童因为其生理和心理上的特殊性,静脉输液的依从性较差,严重影响了药物的有效应用。是否可以顺利为患儿完成静脉输液,直接影响到了医护的质量,还会关系到护患关系。所以,对学龄前儿童进行心理护理,取得患儿的配合,这对顺利完成输液非常关键。本次研究主要针对学龄前儿童静脉输液过程中的心理情况展开分析,对心理护理干预及其重要性展开分析,现具体报道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选择2014年10月-2015年10月我院门诊儿童输液室接收的患者240例为研究对象,所有患者均接受静脉输液,其中共有男132例,女108例,其年龄在4.5-6.2岁之间,平均年龄为(4.53€?.13)岁,所有患者均采用不握拳手背静脉穿刺。随意将240例患儿分析两组,实验组和对照组均为120例,两组患者在年龄、静脉条件等一般资料上比较,差异不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护理方法

对照组120例实行常规护理干预,实验组120例在对照组的基础上实行心理护理干预。所有穿刺过程均由穿刺技术熟练且具有多年经验的护理人员完成,具体心理护理干预方法如下。

1.2.1消除消极情绪

面对输液患儿会表现出恐惧、紧张等不良情绪,依从性非常不好,因此在开始输液前,应热情的呼唤患儿的名字,热情接待患者及其家长,以消除患者的不良情绪,拉近护患之间的距离。

1.2.2给予表扬与鼓励

患儿在治疗过程中表现出了配合行为时,应及时给予鼓励和表扬,可以给予微笑、拥抱等以增强患儿配合的积极性,消除不依从行为。穿刺过程中动作应尽量轻柔,可以一边与患者交谈一边穿刺,充分分散患儿的注意力。交谈过程中可以多用一些鼓励性的语言,对患者治疗过程中表现出来的积极行为进行鼓励,使患者达到心理上的满足。

1.2.3注意加强巡视

学龄前儿童非常活泼好动,输液过程中很有可能会出现针头脱落、液体外流等问题,因此加强巡视力度非常关键,还要为患儿提供一个安静的环境,并提醒家长注意患儿穿刺部位的固定,多注意其部位是否良好,一旦发现有问题出现,应及时告知医护人员进行对症处理。

1.2.4患者家长的心理护理

现在社会中独生子女非常多,一旦孩子生病,家长会格外的紧张,他们中多数会夸大病情,并对医护人员提出非常高的要求。家长的心理情况对患儿产生了直接影响,家长的倾向很有可能会变成患儿的倾向。为了更好的展开护理工作,护理人员应该利用自己的语言和动作行为来取得家长的信任,操作应熟练,并进行耐心的解释。

1.3观察指标

将两组患者静脉穿刺一次成功例数及依从性情况记录下来。依从性判断标准:患者没有出现抗拒、苦恼等情况,可以主动配合医护人员,或有哭声,但是穿刺过程中没有肢体上的大幅动作,为依从性良好;患者出现了大幅的肢体动作,哭闹严重,需要他人协助来完成穿刺。

1.4统计学分析

本次研究中所有数据均采用SPSS17.0统计学软件展开统计处理,计数资料采用x2检验,以P<0.05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两组患者一次穿刺成功率比较

对照组共有58例(48.3%)一次穿刺成功,实验组共有105例(87.5%)一次穿刺成功,实验组一次穿刺成功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2.2两组患者依从性比较

对照组依从性良好的患儿共有65例(54.2%),实验组依从性良好的患儿共有101例(84.2%),实验组患者明显优于对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3讨论

据相关研究显示,对学龄前儿童展开心理护理干预,不仅可以提高患儿静脉穿刺的成功率,同时还能有效提高患儿的依从性,使其配合治疗,此外,还有助于降低患儿静脉输液的疼痛度,并有效减轻患儿恐惧、焦虑等不良反应。

本次研究结果显示,实验组一次穿刺成功率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同时实验组依从性明显优于对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可见,在学龄前儿童静脉输液过程中,如果能够在常规护理的基础上融入心理护理干预,患儿的恐惧、焦虑及冲动等反应将会显著降低,有效提高患儿一次静脉穿刺的成功率,增强患儿的依从性。这种结果主要和患儿的心理相关,使患儿感受到善意,消除其对医护人员的敌对情绪,患儿会感受到安全感的增加,从而有效增强其配合治疗的依从性。

总之,在学龄前儿童静脉输液治疗过程中,对患儿实行心理护理干预,有助于改善患儿的心理状态,可以使患者更加配合静脉输液,促进一次静脉穿刺成功率以及依从性的提高,值得在临床护理工作中进行广泛推广。

参考文献

[1] 陈秋风,郭奕萍,彭印文.贴纸画奖励法在学龄前儿童静脉穿刺中的应用效果观察[J].护理学报,2015,25(1):50-52.

[2] 吴祎君,谭利娜,张永红,闫云霞.心理干预对静脉输液患儿穿刺成功率及治疗依从性的影响[J].中国当代医药,2015,31(7):170-171+176.

[3] 李晓莉,杜英,杨丽娜,李冬梅.心理护理对学龄前患儿接受静脉输液的影响[J].工企医刊,2009,15(2):5-8.

猜你喜欢
静脉输液学龄前儿童心理护理
优质护理对静脉输液患者治疗配合度和治疗效果的影响
不同护理方法对静脉输液后静脉炎的干预效果比较
对输液室患者实施图片式拔针宣教的效果研究
小儿静脉输液护理心得
学龄前儿童第一恒磨牙应用窝沟封闭剂预防窝沟龋的临床效果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