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学校体育课程发展研究

2016-07-20 06:16李新发
运动 2016年15期
关键词:课程体系技能体育

李新发,辛 宁

(信息工程大学,河南 郑州 450000)

中国学校体育课程发展研究

李新发,辛宁

(信息工程大学,河南郑州450000)

学校体育对学生施加全方位的教育,是当今素质教育的具体先行。学校体育通过课程体系实现体育育人功能的实现,而体育课程是学校体育教育过程的核心,是课程实施的依据。本研究通过梳理中国学校体育课程体系实施脉络与历史变迁,了解教学改革初期学校体育课程实施的现状与困境,为探索学校体育课程深化改革提供理论参考。

中国;学校体育;课程设置;素质教育;创新人才

1 研究意义

课程体系是学校教育的具体化,是课程实施的主体——教师,通过一定的教学手段,将符合培养目标的教学内容传授给教学客体的过程,其中涉及教师的“教”过程和学生的“学”过程。

学校体育每一步发展都离不开社会变迁。进入21世纪,国民政治、经济生活巨大的变革漫及各行各业,固有的教育教学体系仍然弥漫着计划经济时代的余味。经过了变与不变的博弈阶段,我们迎来了如何变与变成谁的质化阶段。学校体育的发展应该是最贴合人的本质属性的教育支派,理所应当发挥教育的本质功能。教育作为一个庞大繁琐的上位概念,只有降维方可进入探索程序。因此,本研究着眼于体育教育中最为具体化的课程体系为研究对象,也顺应了目前教育科研领域的热点。

2 学校体育课程的构成

课程是学校教育的核心,它集中体现了学校教育的目标,具体反映了学校教学的内容,决定了教学方法和教学内容的选择,还是教学评价的依据之一。学校体育课程作为课程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整个教育体系中开设年限最长也是占有重要地位并能产生巨大影响的课程之一,是由课程目标、课程内容、课程实施和课程评价等要素构成有机整体,是体育文化知识传承的载体,是实现学校体育教育目标的基本途径。

3 学校体育课程的内涵

学校体育课程体系要以体育为出发点,以体育功能为实施主体的基础之上进行学校体育系统的构建。其中体育的功能、实施的主体、社会发展的需要等构成其中核心要素,这也是学校体育课程深化改革所必须强调的重点。

课程体系的构成首先要符合人才培养的总目标,也就是受训群体通过特定的课程实现特定素质能力的提升,而素质能力的提升正是现代社会发展所需要的全面型人才。因此,素质教育成为当今课程体系构建的重要维度。为了实现素质教育,课程设置需要重新构建。在只重视考试成绩、分数即一切的应试教育阴影下,课程设置走了极端化,或者说课程被分数所累,课程失去了原本的品质,教学改革迫在眉睫。

能力本位理念是社会大发展、岗位职业精细化之后的思想产物。理念的提出是以现代社会职业需求为初衷。同时,教育对象是以职后教育为主,但它所具有的素质能力发展倾向同样与素质教育殊路同归。素质教育也好,能力本位教育也罢,现代人需要具备除了会考试这一项技能以外的综合的能力结构。总而言之,理念的转变来自于教育,教育的过程通过课程实现,其中学校体育课程首当其冲。

4 学校体育课程的目标

学校体育要伴随每名学生从小学一直到大学,在14年的时间里,课程的课时数超过了化学、物理等。就在这种情况下,体育课程带给了我们什么体验,我们从中学到了什么等如此问题迎面而来时,仿佛我们无法给出明确的答复。认真思考,走上工作岗位后所从事的体育锻炼并非来自于学校体育课程,全然是个人的兴趣爱好所致。

社会发展扭转了大众以往以偏概全的错误理念,当健全人格普遍提出并被关注之后,自然引起人们对学校教育的质疑。以往公然被挤占、缩减的学校体育课程如今得到了正名的机会,更多的校方、教师、家长乃至整个社会也在为学校体育的功能化提振。因此,学校体育的课程目标成为衡量课程改革成败的规矩。课程目标,即课程所要实现的教育功能,不同的课程体系具有不同的教育功能,也就是教育功能的具体化呈现,这一点与能力本位教育理念不谋而合。为了更全面地分析课程目标,我们不得不考虑:知识与技能的协同、过程与方法的整合以及个体非智力因素的和谐这3个维度。

4.1学校体育课程的知识与技能

跑跑跳跳是多数人对体育课的总体印象,教师课堂教了什么、学生课堂学了什么似乎并不是焦点,那些涉及考试加分的内容才是贯穿小升初—中考—高考的命脉所在。这种倾向的产生不能全然归咎于课程所致,考评制度的同样发挥“作用”。在这种被动接受的岁月里,学生本来天真活跃的天性也早已荡然无存(课余活动),又有谁真正在乎体育知识的传授,又有谁在乎学生运动技能的习得?

投稿日期:2016-07-15

知识作为体系,具有不同的维度,体育同样具有知识的属性,即身体的发展、心理的发展以及良好的社会适应性的协调发展。完整的学校体育课程目标则要着眼于获得整体的运动效益,着眼于人类自身,关注人的发展;也要立足现实,适应社会的发展。两方面交织形成体育知识体系的内核,进而推导出体育课程的知识传授维度。

技能在《辞海》中定义为:运用知识和经验执行一定活动的能力叫技能。由此可见,技能是与知识息息相关的。没有知识,技能便无从谈起。反之,再完善的知识体系,离开技能的展示,同样形同白纸。体育,主要是技能的学习,但单纯认为体育即技能的观念不免有些狭义,正如同“授人以鱼,不如授之以渔”。体育课程的实施者——教师,首先自己应该具备较为全面的体育科学知识,掌握规范的运动技术能力。在此基础上,教授学生体育的内核与外在,将传授知识与技能习得融为一体进行传授。相比,不仅学生的兴趣可以得以激发,同时,终身体育锻炼的惯性也将养成。

4.2学校体育课程的过程与方法

体育课程的实施过程具有长期性、渐进性、阶段性特征,这一点是根据个体成长所产生的生理、心理等不同程度的发展、发育程度所决定的。为了实现个体全面发展,体育课程实施过程需要考虑整体趋势性以及个体差异性,在其中探寻平衡点。而具体的课程实施方法与手段则反映了这个平衡点的优劣。另外,学校体育课程根据不同的运动项目特征以及不同年龄青少年发育特点来制定不同的课程过程划分,配以合理的教学方法手段,实现学生运动知识、技能与兴趣的协调发展。这一点体现出学校体育课程的组织性、阶段性、计划性和针对性。

4.3学生的非智力因素

非智力因素是相对智力因素来说的,一般认为智力因素包括6个方面:注意力、观察力、想象力、记忆力、思维力、创造力。非智力因素,指与认识没有直接关系的情感、意志、兴趣、性格、需要、动机、目标、抱负、信念、世界观等方面。这些非智力因素,在人才的成长过程中,有着不可忽视的作用。学校体育不仅具有知识传授、锻炼体魄以及休闲娱乐的功能,而且还蕴含着对个体的情感表达、意志力坚定、兴趣广泛、性格开朗、动机明确、目标坚定等等一些列的积极因素的传递。因此,体育课程的改革与实施需要落脚于学生的成长之上,那种以课程谈课程的理念既削弱了学校体育的功能又阻碍了学生全面的发展。

5 学校体育课程的发展与展望

5.1学校体育课程的知识与技能体系,即课程的内容,首先要符合课程目标要求,通过间接经验和直接经验共同构成学校体育课程的内容体系,是课程的主体部分。学校体育课程改革,本质是变革学生直接经验和间接经验的过程,那么这种经验的融合是否符合现代社会发展的需要以及个体全面发展的需求就是学校体育课程改革的终极动力。

5.2学校体育课程的过程与方法承载的是课程的知识与技能。课程过程的质量监控是保证课程实施的重要环节,课程实施的方法与手段是确保学生将课程的知识与技能高效吸收的前提。因此,课程实施的过程需要有效的监督,课程实施的方法需要审时度势地精细打造。

5.3外因通过内因起作用。一个人的非智力因素得到良好的发展不但有助于智力因素的充分发展,还可弥补其他方面的不足。学校体育功能的充分发挥其中在提升学生非智力因素方面功不可没。因此,学校体育课程的改革更要重视隐性课程的重要性,让学生在接受体育锻炼的过程中同时感受体育所蕴含的真切激情。

[1]王淑英.学校体育课程体系研究[D].石家庄:河北师范大学,2010.

[2]徐喜梅.体育教育专业学生教学技能的培养研究[J].新课程,2011(7):52-53.

[3]樊建荣.在教学实践中培养学生的非智力因素[J].考试周刊,2007(29):51-52.

[4]丁英俊,江涛,毛振明.中国学校体育(与健康)课程内容层级衔接[J].天津体育学院学报,2005,20(4):67-69.

[5]李艳翎.体育课程论[M].长沙:湖南师范大学出版社,2006.

[6]加厚.新教育目标分类学概论[M].上海:上海教育出版社,2010.

G807.4

A

1674-151X(2016)08-065-02

10.3969/j.issn.1674-151x.2016.15.034

李新发,副教授。研究方向:排球运动。

猜你喜欢
课程体系技能体育
三维视角构建劳动教育课程体系
“艺养教育”凝练与艺美课程体系建设
医学类普通高校创业教育课程体系构建研究
女生总有一些神奇的技能
“三位一体”课外阅读课程体系的实施策略
拼技能,享丰收
我们的“体育梦”
画唇技能轻松
小鲜肉不可不知的生存技能
体育一家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