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疆特克斯县萨尔萨依铜矿成矿远景分析

2016-07-20 09:50苏金德新疆维吾尔自治区有色地质勘查局地球物理探矿队乌鲁木齐830011
新疆有色金属 2016年2期
关键词:石炭凝灰岩火山岩

苏金德(新疆维吾尔自治区有色地质勘查局地球物理探矿队 乌鲁木齐 830011)



新疆特克斯县萨尔萨依铜矿成矿远景分析

苏金德
(新疆维吾尔自治区有色地质勘查局地球物理探矿队乌鲁木齐830011)

摘要萨尔萨依位于伊什基里克山的中低山区中,为西天山伊什基里克山成矿带,通过对该区初步地质调查工作分析和对比,认为该区有较好的铜矿找矿前景。

关键词铜矿破碎蚀变岩型斑岩型萨尔萨依

DOI∶10.16206/j.cnki.65-1136/tg.2016.02.005

1 前言

研究区位于哈萨克斯坦板块伊什基里克-阿吾拉勒晚古生代弧后盆地。该区属横贯地块的石炭-二叠纪裂谷,裂谷西起哈萨克斯坦卡普恰普盖水库,经中国伊什基里克至阿吾拉勒山一带。该裂谷带为早古生代褶皱基底上发展起来的石炭-二叠纪上叠火山-沉积盆地。

2 区域地质特征

2.1地层

区内出露地层有下石炭统大哈拉军山组(C1d)和阿克沙克组(C1a)、上石炭统伊什基里克组(C2y)和科古琴山组(C2kg)。

(1)大哈拉军山组(C1d)

大面积广泛分布于调查区中北部,是组成伊什基里克山的主体,呈东西向展布,未见底,上界与阿克沙克组或伊什基里克组不整合接触。为一套火山岩-正常沉积岩建造,属海陆交互沉积环境,是区域最重要的金、铜矿赋矿层位。

(2)阿克沙克组(C1a)

断续分布于大哈拉军山组南北两侧,主要为一套正常沉积的陆-浅海相碎屑岩和浅海相碳酸盐岩,角度不整合于大哈拉军山组之上,其上被上石炭统伊什基里克组或上二叠统晓山萨依组角度不整合覆盖,是区域主要的铜铅锌矿赋矿地层。按岩性分为上、下两个岩性段。

(3)伊什基里克组(C2y)

分布于测区南部,呈近东西向展布,底部为灰褐、灰紫色厚层状复成分砾岩夹砂砾岩、细粒岩屑砂岩,向上为灰、灰紫色块状英安质凝灰岩、紫红色、灰紫色安山岩、紫红色熔结凝灰岩、浅灰紫色流纹岩、紫红色酸性火山角砾岩夹紫红色橄榄玄武岩、碱性玄武岩,显示有“双峰式”火山岩特点。

(4)科古琴山组(C2kg)

分布于图幅西北部吐格尔迪、东南喀拉萨依及纳乃萨依一带,呈北东、东西向展布,受断层控制,多呈断块产出。为一套裂谷成因的海陆交互相陆源碎屑岩为主,夹火山碎屑岩及砂屑灰岩、白云质灰岩、含灰质白云岩。

2.2构造

大地构造属性:从地质力学角度划分调查区属于天山纬向构造体系;从板块构造学角度划分调查区位于哈萨克斯坦板块(Ⅰ级)、伊犁微板块(Ⅱ级)、伊犁中间板块(Ⅲ级)之察布查尔山-伊什基里克山晚古生代裂谷。

构造形迹以褶皱和断裂为主,构造线主体为近东西向。该区早石炭世至中生代经历了多期次的拉张-挤压活动,造成了多期次的断裂活动、火山活动、岩浆侵位、差异性升降运动、褶皱造山等事件,为内生金属矿产的形成提供了运移、储存空间、热源和物质来源等必要条件。

2.3岩浆岩

调查区的火山岩非常发育,大面积出露、广泛分布,火山活动十分强烈。其形成时代主要为石炭、二叠纪,且以石炭纪的火山岩分布最广,发育最全,从基性到酸性均有出露。属多中心-裂隙式火山喷发类型,多以爆发相开始,喷溢相结束。

3 研究区地质特征

3.1地层

该区地层主要为下石炭统大哈拉军山组上段(C1d2)海陆交互相火山岩、陆源碎屑岩及滨浅相碳酸盐岩主要岩性为碎裂凝灰岩、火山角砾岩。

3.2构造

该区南侧近临F1断裂,北西分布有一条走向近北东的次级断裂,两组断裂都是成矿有利断裂。裂隙发育,裂隙中发育碳酸盐化、黄铁绢英岩化、绿泥石化及粘土化。为后期金属矿产的形成提供了运移、储存空间、热源和物质来源等必要条件。

3.3侵入岩

该区侵入岩较发育,主要有二长花岗岩、钾长花岗岩、碎裂状强蚀变闪长玢岩及少量辉长岩。

3.4矿(化)体特征

矿区中见多处孔雀石矿化、3条铜矿化体,其中孔雀石矿化均产出于凝灰岩中,并表现为褐铁矿化、绿帘石化,绿泥石化呈东西走向,岩石中偶见有星点状孔雀石矿化。

探槽Tc4-1中控制一条宽1.50 m的铜矿化体,岩石中偶见有星点状孔雀石矿化,岩石具强的硅化,弱的褐铁矿化,呈薄膜状分布于岩石裂隙面中,经化学样分析铜品位0.13%。矿化体上盘围岩为流纹质火山角砾岩,岩石具强的硅化,弱的褐铁矿化,呈薄膜状分布于岩石裂隙面中。下盘围岩为岩屑晶屑凝灰岩,岩石整体破碎,岩石具强的碳酸盐化,呈薄膜状分布于岩石裂隙面中。

TC1-2号探槽揭露出铜矿化体宽1.5 m,铜品位0.10%;TC6-1揭露出的铜矿化体宽1.5 m,铜品位0.11%;TC4-1揭露出铜矿化体,宽1.5 m,铜品位0.13%。铜矿化多见于凝灰岩及流纹质火山角砾岩中,孔雀石呈星点状分布。

3.5地球物理特征

通过物探电法工作获得该矿区电法平面剖面(图1)和激电测深剖面(图2)。

图1 电法平面剖面图

图2 4线激电测深剖面图

(1)平面剖面图观测结果显示,该异常区视极化率在0.6%~1.1%之间,平均值为0.91%;视电阻率在200~1 000 Ωm,平均值为578 Ωm,工作区电性表现为中低阻低极化。在本区内划分两个激电异常,分别编号为M-1、M-2。

(2)激电测深剖面图结果显示4线视极化率一般在0.9%~1.6%之间变化,平均值为1.2%,极大值为1.8%,视电阻率在800~1 800 Ωm之间。在近地表处,高低电阻率和视极化率界限明显,推测是地表覆盖和岩体之间的电性差异引起。在3 880~4 020点之间,2 400~2 550 m深度存在有一环形的高极化异常地质体,对应视电阻率呈中高阻,异常地质体可能是由岩体中的金属矿物质或者硫化物所引起。

4 成矿远景分析

4.1蚀变带控制

矿区内矿化主要集中在凝灰岩及其裂隙面中,一般在裂隙发育处岩石中矿化较好,蚀变较强,但是相对岩石蚀变矿化较弱、较小。

4.2构造条件

该区为海相火山岩相,矿体主要赋存于石炭系海相火山岩-碎屑岩系中,研究区内及研究区周围发育不同程度的断裂和裂隙,充当成矿流体运移的通道和沉淀的场所。

经一系列查证认为,该矿点位于构造破碎带附近,构造发育,蚀变强烈,出露地层为下石炭统大哈拉军山组上段火山岩及次火山岩,该层位为区域较好的含矿层,其黄铁绢英岩化是很好的金矿找矿标志,具有进一步工作的价值,具有较好的寻找破碎蚀变岩型或斑岩型铜矿的找矿前景。

收稿:2015-03-31

猜你喜欢
石炭凝灰岩火山岩
接财接福
内蒙古巴尔陶勒盖-复兴屯发现特大型陆相火山岩型铅锌银矿床
凝灰岩中微量元素的指标检测
渤中34-9油田古近系火山岩岩相特征与分布预测
新疆富蕴县扎河坝凹陷石炭—二叠系烃源岩特征及生烃条件分析
云贵高原水敏凝灰岩在盐溶液中的稳定性
贵州贞丰县皂凡山矿凝灰岩分解机理研究
凝灰岩在某高速公路水稳基层中性能试验研究
银—额盆地上古生界油气勘探地质意义
沁水盆地南部石炭-二叠系层序地层划分与聚煤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