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新兴虚词到话语标记
——“事实上”与“实际上”的固化历程探微

2016-07-20 08:26潘晓军
关键词:事实上话语标记词汇化

潘晓军

(安徽师范大学 文学院,安徽 芜湖 241002)



从新兴虚词到话语标记
——“事实上”与“实际上”的固化历程探微

潘晓军*

(安徽师范大学 文学院,安徽 芜湖 241002)

摘要:“事实上”与“实际上”在连用成分的一体化、表义成分的专一化和语音单位的弱化等因素共同作用下,逐渐固化成词;在表义上由主观对比发展到主观评注,呈现出话语标记的特征。在主观视点及语体范围中,二者也呈现出不同的表达功能及语域环境。

关键词:“事实上”;“实际上”;词汇化;新虚词;话语标记

“事实上”与“实际上”的字面义(literalness)相似程度很高,通过其字面意义人们就可以知道它们所表达的是一种客观情况。如果前文出现的内容或情况让说话人不能接受或表达不完整,则它们通常要用来进行纠偏,引出自己认为正确的或完整的内容。由此可知“事实上”与“实际上”成为联系心理预期相符和相逆的纽带。

目前已有学者关注到这类现象,但大多研究多关注与它们在表义功能上接近的副词“其实”,而忽略了其具体演化过程及内部比较。它们虽在诸多语境中都可以互换使用,但其表义功能存在着区别。所以本文更多突出它们的语用表达及具体语境选择差异。围绕这个问题我们首先在共时变异的语言系统内探讨它们将会呈现怎样的虚化趋势;其次对它们的个性差异进行比较,以明确各自独特用法。文中用例来自北大中文语料库和央视《对话》栏目文字稿,为节约篇幅均不标注。

一、词汇化与情态化

“事实上”和“实际上”在共时发展中,出现范围不断扩大,由简单的复句语义关系发展到篇章话语层面,功能由单一的表逻辑衔接到兼表情态,这与它们的虚化发展过程是紧密联系在一起的。

(一)词汇化的趋势

固化短语或短语词的形成并不是一蹴而就的,而是要经历多个过程。在这其中,伴随着连用成分的一体化,表义成分的专一化和语音单位的弱化。有些语法成分甚至会粘着化,从而形成一批词族。方位词“上” 由于高频使用,意义逐渐泛化,由表具体的空间方位到表抽象的事情某一方面,在与“事实”及“实际”搭配后,不断固化,形成了这样的惯用式固化短语。“事实上” 最初是以 “在(……)事实上”的介词框架形式出现。而“实际上”却是直接以“N+上”的形式出现。如:

(1)“查明”“证明”“判明”,这就是侦查、起诉、审判三机关在认定案件事实上的基本分工。

(2)阎崇年本人遭袭,很可能与学术无关,只是无聊人的无聊举动。但此事在事实上引发了“学术争议”,倒是一个有趣的现象。

(3)创业顾问致富是每个人的愿望,但事实上,这件事却经常事与愿违。

前两例的“在认定案件事实上”“在事实上”都是介词短语,“事实”前可加上修饰语,以表客观义为主;例(3)“事实上”之前的介词“在”已经隐去,形成了一个完整的表述单位。后两例在形式上还有表示转折关系的词语伴随共现和连用。

(4)最近读到一本题为《江湖中国》的书,该书认为,我们的社会表面上奉行的是一套法制的规则,但在实际上却流行着另外一种“江湖状态”的潜规则。

(5)就实际上说,中国旧理想的家族关系父子关系之类,其实早已崩溃。

(6)“城门”,瑞珏接连地说了两次,好像不明白似的,而实际上她很清楚地知道如今在她跟他中间不仅隔着远的道路,而且还隔着几道城门。

这三例也并不相同:“在实际上”是表示与“表面现象”相对的“客观实情”,此时是以介词短语的形式出现;“就实际上来说”可以分别理解为举例式的说明或与前文内容相对的转折义,这虽是介词框架形式,但已摆脱了“在”的束缚;“实际上”的使用最为自由,与前句的“好像”相对比,又与表转折的“而”连用,突出对比转折的语义关系。

固化短语和短语词的界限很难确定。一方面,固化短语已经熟语化(idiomatize)了,也就是在一定程度上词汇化了,应看作一个独立的类似词的单位。另一方面,汉语双音短语的固化和词化远远多于三音词,双音化形成的韵律词使人们在语感上更易于接受。所以目前一般辞书中都作固化短语处理。“事实上”和“实际上”由词义参与的表命题意义的功能,逐渐发展到表话语承接功能。由于搭配使用的惯性,再加上相关词语的脱落,使“事实上”和“实际上”成为自由单位,其中伴随着语义虚化与语音弱化,如《现代汉语规范词典》(第2版)已把“事实上”的“上”标注为轻声。

(二)情态化的加强

在词汇化过程中,也伴随着人际功能的加强。“事实上”与“实际上”一开始是强调客观对比,后来过渡到主观对比。由于其语义是表实情为主,说话人在表述时希望能够得到听话人的承认和肯定,所以主观性不断得到强化,主观对比发展成为主观评注。这种评注功能主要体现在以下三个方面:

1.凸显客观真实性。一般多用于客观对比语境的句子中。如:

(7)从奥运会退出到现在已经有 70天了,刘翔表现得很轻松,不过事实上奥运会对他的精神产生了巨大的影响。

(8)村西北角母亲的南屋里,从外面看来黑糊糊的,实际上是用被子遮住窗户,挡住了里面的灯光。

“事实上”与“实际上”由表达真实情况的意义虚化而来,可以修饰和加强话语的真实性和可靠性,这受到“会话合作原则”中的“质量”次准则的制约。说话人通过它们来暗示所言的可信度,据此听话人再判断推理来选择接收或拒绝信息。

2.强化主观评价。它们通常用于主观对比句中,用以确信自己的推理及说法的合理性及正确性。

(9)凯恩斯在他的《回忆录》中写道:“特别是伯蒂(即罗素),他同时持有两种相互冲突的见解,显得荒唐可笑。他认为,事实上人类的事情乃是经过一种极端非理性的方式之后才得到推进的,但其治愈的方法是很简单、很容易的,因为我们所要他的一切事情乃是依照理性将其推向前进。”

(10)主持人:四位当中有没有在企业的社会地位的认知上,需求量是超过20%的,李女士的是,也是20%。您这个 20%是怎么评价和估算出来的?

李新玉:因为我觉得实际上每个人的成长和他所在的企业是密切相关的,个人的发展和一个企业一样是非常重要的。没有那个企业就像鱼儿离开水一模一样。这是我为什么要给企业的地位20%的原因。

3.缓和说话语气。在实际交流中,如果说话人用真实情况直接对另一方的观点进行纠偏,是不礼貌的,有必要借用“事实上”和“实际上”作为引入实情的手段,让听话人有相应的心理准备,所以这时的语气是委婉的。

(11)主持人:陈先生刚才说了自己一直是在关注着你的对手,阿里巴巴。

马云:他没把我当对手,他是当榜样啊。

观众:我可能想纠正一下,实际上我没有把你当榜样。

马云:好。

(12)主持人:刚才杨先生什么都没说,他什么都没抱怨,但是他没说并不等于他不说,他要求你们摘下耳机之后他才说,来,热烈掌声送给杨先生。

杨运铎:首先我来说明一下,就我个人的认识今天这个场合事实上大家并不是不想说真话,问题是什么呢?因为今天在座的除了我之外,他们的层面都是太高了。

从“缓和说话语气”这一情态功能上可以看出,“事实上”和“实际上”已经不满足于只是对说话人自己所表述内容的强调,而是转向关注听话人的感受。例中“实际上”和“事实上”都表现出对会话中另一方的考虑。这实质上是交互主观化(inter-subjectivity)的体现。交互主观化与主观化相比则是更强调对“听话人”的关注,这种关注可以体现在认识意义上,即关注听话人对命题内容的态度,但更多的是体现在社会意义上,即关注听话人的“面子”或“形象需要”。

情态功能的强化使得它们的主观性不断增强,虽然它们的出现与否并不影响整个句子的命题,但是在延续谈话及组织话语进行交际等方面的作用十分明显。其出现的位置已相应地由复句之间的逻辑联系语扩展到语篇联系语,由表达说话人的主观认识过渡到注意和听话人之间互动的交互主观化。

(三)话语标记的身份

方梅(2000)总结了话语标记的主要功能是(1)话轮转接。这包括指示新话轮的开始和标志一个话轮的结束,还可以引入下一个话轮。(2)话题处理。这指把一个谈论对象前景化所采用的语句结构手段。(3)指示说话人的态度。(4)指示段落或意群的开始或结束。随着主观化和语法化的双重作用,这两个短语词的评注性功能突显,“事实上”和“实际上”已经并非陈述一个客观命题,可以看成是元语用法,即具有一定的评价作用和关联作用,它们实则已经演变成了“话语标记”。主要体现为两方面的功能:(1)话语关联功能;(2)话语评价功能。话语关联功能是指组织话语结构,用固化短语来充当语篇衔接手段,使得语义连贯。话语评价功能则是显示说话人的主观态度和主观认识。这两点前文都有所涉及和分析。但是需要注意的是它们之间并不是有此无彼的关系,而是看在具体的话语结构中哪种功能凸显度更高。如:

(13)高群耀:我记得我在欧特克,在洛杉矶受聘的时候,当时他只问了一句话,他说您对中国我们的业务有承诺吗?我说95年1月1号我搬到北京去,这句话当时屋里面就没有任何声音了。

主持人:他们觉得很意外。

高群耀:会觉得非常意外,大概就这几句话我得到这份工作实际上是一种承诺,给了我今天事业一个发展机会这是一种运气。

(14)主持人:刚才我们在节目一开始说了两位很多的不同,事实上今天两位出场,站到一块,你们各自能不能够发现其实两个人之间还是会有一些相同之处。

尹明善:首先我们两个人都戴眼镜吧。

前例“实际上”在此句中突出的话语评价功能,强调“这份工作的性质”;而衔接功能并未消失,只是以更隐蔽的方式观察到“承诺”是对“这份工作性质”的进一步补充说明,“实际上”将二者更好地联系起来。后例则是以“事实上”衔接前后话语,用以突出前后所言区别,所以是以表达话语的关联功能为主。

综合起来,“事实上”与“实际上”在诸多层次上都有不同程度的渐进过程,大致归纳起来有四种:认识模式的由外到内;表层结构的由句到篇;辖域范围的由狭到广;功能表达的由“连”到“情”。表1按从左到右的顺序依次发展:

表1 “事实上”与“实际上”的认知与功能演化模式

二、主观视点与个性差异

“事实上”和“实际上”虽然在衔接功能和情态功能等方面存在着诸多共性,但是也存在着一些差异,所以不能将它们完全等同起来。我们将从视点表达和语体差异等方面对它们进行辨析。

(一)表达差异

如果从“事实上”和“实际上”的表述内容来看,可以分为客观性与主观性两种;如果从信息分布上看,也有外部信息和内部信息两种。由于“事实上”偏重真实性,所以在表述中会强调客观性;而“实际上”含有不确定性,所以主观性较之“事实上”强。

(15)家族老一代的马奇梅因侯爵在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去国外参加战争,战后没有回国,长期和他的意大利情妇在威尼斯同居;他的妻子马奇梅因夫人住在伦敦,两人不能离婚,事实上长期分居。

(16)日本演艺圈小魔女安达佑实 2005年和老公井户田润奉子成婚,次年4月女儿出生,但不久井户田润就被曝出和前女友秘密幽会的消息,让这段婚姻过早蒙上了阴影。最近更有消息传出,实际上安达佑实已经和老公分居回娘家住了。

同样是对“婚后分居”一事的表述,“事实上”和“实际上”出现在后文中都是用来补充说明的。但前句所言有“丈夫没有回国”等客观事实辅证,后句的“消息传出”表明 “分居”信息尚未得到证实,所以客观性也不强。由此可知,在搭配使用上,“实际上”经常能够和一些表示主观推测的词语共现连用。如“看来、想来”等:

(17)绘画对于我而言,如同常人吃饭、睡觉,在我上初中的时候,画画成了生活的一部分,现在看来实际上是我的一种生存方式。

(18)轰轰烈烈的西天取经事业从表面上看是唐僧师徒跋山涉水、历经艰辛完成的,不过细细想来,它实际上是一项由众多神仙参与的庞大工程。

由于“事实上”和“实际上”在主观性、客观性两方面的强弱不同,所以导致它们在信息环境上也存在些微差异。“实际上”所表述的实情以内在为主,即呈现思维活动多于实际环境,所以多出现在表示内心世界活动的句子里;而“事实上”所表述的实情是外在的,是说话人早已知道的旧信息,所以它多出现在表示外部真实环境的句子里。

(19)我就喝了一口水,实际上我哪是想喝水呀,我是在没事找事做啊!

(20)《浮生六记》——一部我很不喜欢的书——事实上只存四记。

前例“喝了一口水”的真实情况与后句“我哪是想喝水”形成对比语境,更突出主观想法;后例《浮生六记》只有“四记”是说话人知识系统中的一部分,在后句补充的是客观实情。当然这种区分随着这两个固化短语的趋同化而慢慢淡化了。

综上所述,可以对“事实上”与“实际上”的差异有了一个基本的结论:前者重在表达外在实情与某些人主观内心并不相符;后者重在表达内在真实与外在表象其实并不相符。

(二)语体差异

根据语料调查,“事实上”与“实际上”都能用于书面语,但“事实上”倾向于出现在规定性的语域,而“实际上”则以评判性语域为主。前者主要是法律、法规等政策资料,后者在评价是非等评论性文中常见。但是这种区分并不是绝对的,只是一种使用倾向,因为有时它们完全可以互换使用。这是因为一方面由于源语义积淀,使得二者能够相互互补,出现在不同语境中;另一方面共性甚多,使得人们在使用中不加辨别,而是将它们同等使用,从而造成它们逐渐趋同(1)。

表2 “事实上”与“实际上”在不同语体中的对比

由表2可以看到,在“法律法规”和“新闻报纸”中,“事实上”因为其客观性较强,所以用频高于“实际上”,根据统计,在此表中二者的比例前者是 82% 与18%;后者是72%与28%。而“实际上”由于其本身的主观性较强,所以不管是出现在评论性为主的报刊中,还是注重评注性的口语中,用频都高于“事实上”。在此表的“小说戏剧”类别里它与“事实上”的比例是69%与31%。我们统计了几段不同时期具有代表性的带有口语性特点的小说文集,发现主要有两个特征:一是这两个成分相比以前用频都有所上升;二是它们趋同性也相比过去略有上升。

三、结语

“事实上”与“实际上”的出现语境由复句语义扩展到篇章话语,功能由逻辑衔接到情态表达,词汇化趋势非常明显。但是二者在主观视点以及表达方式等方面存在着些微差异,这在不同文体中也有所反映。但是近年来随着它们用频增高,人们往往在对其语义模糊不加辨析的基础上将它们混用,所以出现了趋同化的迹象。

“N(双音节)+上”在当代汉语中已涌现出了一批新兴虚词,除了本文介绍的一组词语外,还有“表面上、名义上、原则上、理论上、基本上、大致上、大体上、总体上”等。它们都是由三音节组成,“上”的语义虚化且在构词中有附缀化的作用。已有学者对这些大批量的新兴虚词进行过梳理,但我们仍要在后续研究中对这类词语的演变规律和成词倾向进行总结,而且要对其内部相近词语及“N(双音节)+上”与“N”的差异进行辨析,只有把宏观和微观结合起来,才能全面地把握这类新兴三音节虚词的共性与个性,这对汉语虚词研究在结构类别、方法更新、规律探索以及对外汉语教学等方面都具有一定的意义。

注释:

(1)我们统计的数据文献包括“人大政协资料汇编”“法律法规精选”“人民日报”(2007-2008)、“光明日报”(2007-2008)、新华网等。王朔文集、老舍文集、茅盾文学奖作品集、相声小品精选集等等。

参考文献:

董秀芳.词汇化与话语标记的形成[J].世界汉语教学,2007 (1).

方梅.自然口语中弱化连词的话语标记功能[J].中国语文,2000(5).

方清明.论汉语叙实性语用标记“实际上”——兼与“事实上、其实”比较[J].语言教学与研究,2013(4).

李宗江,王慧兰.汉语新虚词[M].上海:上海教育出版社,2011.

吴福祥.近年来语法化研究的进展[J].外语教学与研究,2004(1).

From New Functional Words to Discourse Markers:
Solidification of “Shi Shi shang”and “Shi Ji shang”

PANXiao-jun
(College of Humanities, Anhui Normal University, Wuhu 241000, Anhui)

Abstract:Under the influence of integration of consecutive units, specialization of semantic units and erosion of sound units, “Shi Shi shang” and “Shi Ji shang” gradually soldified into words. They showed the characteristics of discourse markers from the subjective contrast to subjective evaluation. They also showed different expression functions and register context from the subjective viewpoint and stylistic range.

Key words:“Shi Shi shang”; “Shi Ji shang”; lexicalization; new functional words; discourse markers

中图分类号:H136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4-4310(2016)02-0050-04

DOI:10.14096/j.cnki.cn34-1044/c.2016.02.12

*收稿日期:2016-001-05

基金项目:国家社科基金青年项目“汉语单音节多功能副词的语义地图模型研究”(14CYY032);安徽师范大学青年教师科研专项资助基金“元语言理论与汉语虚词研究”(2013qnzx02);安徽师范大学“省高校博士后工程”博士后岗位资助项目(2012—2014)。

作者简介:潘晓军(1981- ),男,安徽桐城人,安徽师范大学文学院讲师,博士,研究方向为现代汉语语法与对外汉语教学。

猜你喜欢
事实上话语标记词汇化
玻利维亚:土著女性的复兴
小说《围城》中填充类话语标记“呃”的用法研究
介词“依据”的词汇化与语法化
浅论现代汉语构式“毫无疑问”
“V三V四”的构式及贬义色彩形成原因
话语标记在广告语中的运用及其效应
“好家伙”话语标记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