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培育与践行

2016-07-20 14:15刘喜颖
2016年24期
关键词:践行核心价值观培育

刘喜颖

摘要:大学生是体现社会主义价值观的基本群体,是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主力军,新时期下,建设社会主义价值观的主力军,大学生应该自觉肩负起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的责任,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树立,对当代大学生来说意义重大,对社会的发展具有举足轻重的意义,但是在社会环境等因素的影响下,大学生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科学内涵理解方面以及学校对于大学生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培育和实践方面都存在一些问题,建立起长效的、具有实效的培育机制,创新实践,对于大学生的成长和社会的发展都有着重要的作用。

关键词:大学生;核心价值观;培育;践行

一、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科学内涵

建立起一个完善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经历了十分漫长的过程,党的《十六届五中全会》报告中,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这一体系进行了详细的描述和总结,保留了社会注意的优越性和社会主义意识形态的优势和本质,传承了中国五千年的文化,又体现了现代文明的开放、进步和包容的特征,也正是在这个基础上,十八大报告则详细的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浓缩成十二个词:富强、民主、文明、和谐、自由、平等、公正、法治、爱国、敬业、诚信、友善。这十二个词,分为国家、社会和个人三个层面,是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进一步升华和凝练。

(一)国家的价值要求

中国自古以来,国家繁荣富强这一理念就深入人心,儒家强调“富而后教”,肯定民生,藏富于民。“民本”思想是中国人理解民主的基础,民众是国家的基础和根本,民生民用是需要重视的问题。自鸦片战争结束后,伟大的中华民族的独立不屈的精神被唤醒,努力追求,实现自我的发展和飞跃。中国共产党领导着中国人民,反抗入侵,反对压迫,领导了一场场胜利的社会主义革命,促进了社会主义建设的进程,促成了我国社会物质文明以及精神文明的双丰收。

(二) 社会的价值取向

自由是人类社会追求的价值理念,但是,是在法律制度下的自由,平等是人类社会的终极目标,倡导的是法律面前,人人平等,不搞特殊,没有例外;公正是儒家的君、臣、父、子的道义伦常与各安其位的秩序,给每个人同样的发展机会;法治社会制度的简历,现代政治的日益完善,经济社会的迅速发展,这都需要每公民的基本人权得以保障。同时,这又是保护人、尊重人的基本前提。只有实现了以上的目标,才能实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最终目标。

(三) 个人的价值标准

社会之一核心价值观虽然体现了社会全体公民的价值取向,但是同时也是关注每个公民的价值规范的体现,并且社会之一核心价值体系去其糟粕,保留了传统社会的优秀意识,最为典型的代表就是儒家的儒学思想。儒家的价值观可以用一个词来概括就是仁爱,“八条目”就包括了这四个标准,“格物、致知、敬心、诚意、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

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培育现状分析

一个完善的大学生价值体系的建立,是一个长期、全面并且系统周到的大工程。社会会不断发展变化,大学生心智不够成熟,受外在环境影响较大,在对大学生进行教育时,应该结合大学生不同时期、不同年龄、不同情况,进行具体有效的思想教育,与时俱进、实事求是地进行培养。

(一) 培育的现状

社会注意核心价值观所取得的理论成果取得了突破性的进展,毛泽东想、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都是在实践中形成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二十四个字,也是在这些理论的基础上,高度凝练的得到的,随着改革的不断开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教育方式得到了越来多的创新,教育形式也是种类繁多,正因如此,对青少年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教育力度也在不断加大。国家领导人对于青少年在这方面的教育十分看重,社会各阶层也十分关注,因此各级地方政府部门纷纷响应号召,加大宣传和教育力度,力保青少年对核心价值观有着深刻理解和绝对认可,学校对国家的号召积极响应,在理论教育方面,加大力度,组织进行理论学习,并在相关的课程教育中进行渗透,在实践方面,组织进行红色基地参观活动以及相关的主题实践活动,对正面例子进行广泛宣传,为大学生核心价值观的培育营造良好的社会环境。

(二) 培育存在的问题

在当代大学生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培育具有一定的时效性,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但培育的过程中,仍存在很多问题。

1、培育机制不完善

第一,政府部门对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资金投入不够,学校则是关注的力度不够,从基础来说,学校的教育水平和教育力度不足是导致大学生对待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与时下社会脱节的重要原因,学校在倡导方面做了很多努力,但是在培育方面没有形成自上而下的正面引导的链条加上资金的缺乏,导致只有理论教育,甚至是理论教育都不完备。

第二,缺少完备的培养方案,大多数高校在大学生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培育方面是没有制作详细的培育方案的,缺少长远设计,就导致缺乏连贯性,主要依靠于相关学科渗透,存在不稳定性、随机性和不长远性,对于大学生的而培养没有发挥到大的引导作用,缺少长效机制。

2、培育方向有偏差

我国的学生从小的理想信念教育就存在方向偏差的问题,接受的教育都太过宏大,社会树立的先进典型也离自己比较遥远,所以,对自己起到的作用也不是很大。近代,我国的教育事业一直在不断发展,国家也越来越重视,但是,培养出来的优秀人才与建国初相比,数量却下降了,这就反映出,当代的教育是存在一定问题的,因人施教,才更具有典型性和指导性。一味地以理论灌输、宏观指导,得到的效果并不明显,反而忽视了大学生的心理健康问题,致使现在大学生心理健康存在很大弊病,心理承受压力越来越弱。培育方向与现实需求存在偏差,对大学生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培育,入心和认同的效果非常不明显。

3、培育缺乏实践性

当下,高校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教育仅停留在课内,几乎没有给学生走出课堂的机会,“一早一晚一课”是高校随处可见的教学方式,只有教师对学生的单向灌输,学生被动地接收,缺乏锻炼,没办法充分调动起学习主动性,逐渐地,学生对本就枯燥乏味的理论知识丧失兴趣并且产生厌烦和抵触情绪,这样不仅没有达到教育的目的,还让学生丧失了求学的欲望。

(三) 培育的问题分析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社会所取得的巨大基本奠定了我国现代社会发展的物质基础,但是和外国优秀文化传入的还有一些负面的、消极的文化思潮暗流涌动。当代大学生的价值观呈现出多元化、现实化、自我化的现象,并且对共产主义共同理想意识淡漠,虽然,我们的教育包括了大量的爱国主义教育、集体主义教育和社会主义教育,但是目前的大学生已经逐渐产生以自我为中心等思想,如果培育不进行改变,任其发展,大学生的价值观就会出现混淆的局面。

1、西方文化的冲击

在互连网时代,每天有各种各样的信息冲击着人们的感官,人们在不断接受世界各国的信息,得到进步的同时,也不自觉地会受到一些消极的言论影响,西方意识形态在很大程度上左右了大学生正确价值观的树立。西方文化中宣传的民主和绝对自由攻击了中国的政治体制,强调人权,宣扬个人英雄主义,追求标新立异,倡导资本主义的价值观形态,很多都与我们的传统文化相背离的,严重影响我国传统文化的继承和发展。由于大学生的心智并没有完全发育成,价值观没有完全成型,受到了西方消极思想的影响,就会使大学生的价值观变得混乱,不利于大学生价值观的形成。

2、市场经济的负面影响

中国社会经济体制的成功转型,由传统的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转变后,市场经济的运作方式让“物质资源”的作用充分发挥,地位也日渐上升。这就导致大学生的价值取向由精神尺度转向物质尺度;贪图享乐,拜金主义盛行;崇拜自我,个人主义日益彰显且难以扭转;急功近利,实用主义至上,导致大学生的理想彻底沦为空想。大学生正在迷茫的追寻、思考着在市场经济条件下的人生价值。他们在艰难地判断、选择的同时,个人的价值观也在潜移默化中受到了市场经济的影响和冲击。

3、教育主体对理论重视性不够

在市场经济下,如果仍然使用计划经济下错误的价值观教育方法必然会导致教育的失败。而一切从实际出发的原则,则要求学校机构坚持正确的价值观念教育,根据集体主义原则引导大学生正确认识自我。同时,要求政府部门创造良好思想政治教育环境,加强实践环节的教育。教育的内容和观念必须由传统型向现代型转变,教育方法必须由封闭型向开放型转变,教育形式必须由单一式向多元化发展,把大学生的价值观引向未来。与此同时,大学生也要自觉联系实际,积极参与到社会实践中,这样才能更加全面地认识社会,避免误会,而对社会产生误解和歧义。

三、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践行路径

社会实践是培养大学生核心价值观建立的重要手段之一,同时也是检验这一点的重要条件,因此,针对大学生进行的核心价值观教育就要将理论和实践结合起来进行。在实践上,要充分利用优秀的教育资源,开通思想政治理论课、校园实践活动渠道并且保持产沟通,促使大学生在潜移默化中树立起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一)挖掘高校的教育资源

一个学校的精神风貌主要是通过校园文化体现出来的,这是学校校风、校纪和学校教师风范以及学生精神面貌共同形成的,对学生的成长有着潜移默化地影响,因此,校园文化的建设应该被高校重视起来,提上日程,坚持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主流思想,建立起文明积极和县健康的校园风尚,通过良好的校风和学校环境来帮助大学生树立起正确的价值观。

每位老师都将直接有力的影响到大学生能否正确认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因此,不管是思政教育课的老师,还是不同专业的任课教师,他们的品行素质最为重要。与此同时,每个在职教师也应该时刻注意自己的言行举止,重视起自身的素质建设,这样才能为学生传授正确的价值观,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价值标准。

(二)抓好社会实践活动

大学生作为社会群体最为年轻有力的一部分,他们能否真正体验到核心价值观,并不是纯粹依靠书本上几个理论知识就能得知道,而是要通过社会实践,经过社会考验,才能真正达成目的。

首先,要促进大学生社会实践的日常化。社会实践并不应仅仅存在于寒暑假,它还可以充分利用周末、节日或者课余时间。不应完全是响应号召,进行形式主义,应该是深入生活,为了有效提高大学生的综合实践能力,开展社区帮和各类志愿者服务都成为高校狠抓的活动。

其次,大学生社会实践要基地化。针对大学生的社会实践,绝对不能“三分钟热血”。想要达成社会之一核心价值观的最高目标,就必须做到坚持不懈,因此,大学生社会实践基地的建立就可以保证这一活动长期延续下去不会中途断掉。实践基地可以开展积极有趣的大学生社会实践活动,开展有益于大学生身心都全面健康发展的实验活动,开展社会公益也是促进大学生理解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有效途径之一。

教育者应摒弃一味灌输的培育方式,极力探索主体体验的培育方式,自觉主动地开发大学生潜力,调动积极性,引领他们利用课余时间进行各种各样的社会实践。(作者单位:沈阳工业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

参考文献:

[1]孙武安.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核心价值[J].毛泽东邓小平理论研究,2009(06).

[2]许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与基本价值[J].世界与社会主义,2010(06).

猜你喜欢
践行核心价值观培育
第十二道 共同的敌人
未来或可培育无味榴莲
弘扬遵义会议精神,践行党的群众路线
念好"四部经"培育生力军
开展『三扶』 培育新农民